乎是西北军手枪队的标准配置。据西北军老兵说,有这样一把弹容量大,可以半自动射击的手枪在手,近战时一人干掉**个人都不难。
虽然秦川穿越前没有亲自打过这种枪,可据说这种枪射击时会枪口上跳,不易射击准确。除了中国外,这种优秀的手枪从来没有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不过,这倒难不倒中国人,国人在使用中发现,侧射可以避免枪口跳动,许多人还练就了绝技,他们甚至不用瞄准,只凭手感就能枪枪命中。
这种驳壳枪除了枪体过大,射击有弊端,没有被各**队选用的最大原因还是造价过高。秦川穿越前看过一份资料,驳壳枪在清末要五十八两银子一把,而普通手枪只有十几两一把,这样的价格即使是欧洲国家也装备不起。
“奶奶的,老子的部队以后就用这驳壳枪了。”
秦川一边想着,一边退出弹匣压上子弹,然后又哗地一声把弹匣推入枪身,一番手侧过枪身平举在眼前,瞄向窗外,体会着驳壳枪的感觉。
“笃,笃”。
身后突然传来的声音,让秦川本能地倏地地转过身,黑洞洞的枪口早已准确地指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着关的严严实施的房门,秦川不由哑然失笑。
“谁?”
秦川一边问着,一边迅速把驳壳枪放进箱子里,又把箱子推到床下。
门外传来徐桐的声音:“东家,李经理要我传话过来,要我告诉你,那个英国人亨利还等着您呐。”
秦川这才想起,还有那个英国建筑工程师亨利在李明方的账房里等着呢。
秦川急忙拉开门,回身小心地关好。
客厅里那几个工人已经在楼上客厅里装好电话下楼,秦氏正在拿着拖布擦着地板。
在李明方的账房里,秦川向亨利致歉后,就带着亨利和他的两个助手来到后院,在后墙边那早已挖好的长有五十多米,宽十五米,足有六米多深的那个大坑边站定。
这个大坑,是秦川领着那一百多护厂队在训练空余时间,足足干了十天才挖好的。
“亨利先生,我想在这里建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楼房。。。。。。
一边听着秦川的想法,亨利一边询问一些细节要求,亨利的两个助手则早已拿出铅笔,在一个小本子上飞快地连画再写,按照亨利的要求,李明方又喊来两个护厂队员,按照亨利的要求,在秦川想要进行建设的地方仔细丈量。
在染厂后院,秦川除了建这一座大楼,那是秦川要给护厂队做兵营的。他还想临时在这后院建个修械所和一个能容纳二百匹马的马棚。
另外,在前院围墙边挨着库房的空地上,秦川准备建几间大些的砖瓦房,要把食堂扩大,还要建几大间工人新宿舍专供加班来不及回家的工人休息。
染厂前面的院墙要都扒掉,在那里大门两侧各起一座二层楼,楼房的长度就以现有的院墙为基准。一侧的楼房一层都开成店面,秦川名下这些工厂的产品都要在这里零售展示,二楼用作办公。另一侧,秦川准备给他名下所以这些工厂都设一个戴套间的账房,客商来谈生意,就在那里谈,免得闲杂人在各个厂里乱窜。
还有,秦川现在算上还在计划中的这几个工厂,名下也有七八家工厂了,分头管理有些乱,所以秦川准备把他们都整合进一个股份有限公司里,这些新厂,不管是做什么的,前面都一律冠以震旦二字,新公司也就叫震旦公司,经理就由李明方担任,经理室就设在这新建的二楼。
染厂外面,从染厂东侧的大墙边,直到东面四里外,全都是荒地,这里的土质不好,属于盐碱地,都长着一尺多长的蒿草,李明方已经按照秦川的意思,把这长八百米,宽六十米的一块地皮买下。由于是荒地,地价非常便宜,差不多五万坪的土地只花了四千鹰洋。
秦川的规划是,紧挨着染厂建设精盐厂,制碱设备就在精盐厂里,只不过是两间厂房。再依次是制笔厂、制皂厂、屠宰场、罐头厂、皮革厂、卷烟厂。
这些工厂都要建成染厂那样的高大围墙,在里面用砖墙分开,然后在各个工厂里建设厂房,仓库、办公和供人休息的地方。不过,这些工厂的后墙实际上并不是靠着海河的那一道,而是在里面还有一道高墙。也就是说,这一片新厂区,在厂区后面被一道围墙隔开,两道围墙之间一里多地是联通的。按照秦川的想法,这里是留给他的团练使用的训练场。
在染厂的前面,秦川也买下来一大块地。
正对着染厂这一片,秦川准备建一座三层带地下室的水泥大楼,秦川要在这里开一家银行,名字就叫震旦建设银行。在银行旁边,建三座二层公寓楼,专供聘请来的德国技术人员使用。在公寓边再建几座四合院,秦川想把秦氏、徐子川一家,还有楚大柱和李明方的家都安在这里。
此外,秦川还要在这建一座中小学一体的现代化学校。
其它建筑,秦川倒没什么要求,不过他要求染厂后面的给团练使用的那座楼和银行大楼,都必须使用水泥建造,秦川要亨利算算需要多少水泥,他好抓紧时间找小威廉想办法从国外购进,秦川估计日本这个时候就应该有水泥厂。
听说秦川想要从国外进口水泥,李明方不由有些吃惊,诧异地张着嘴看着秦川,一副“你傻啊!”的样子。
;
第六十四章 奇怪的命名()
看到李明方的样子,秦川不禁有些奇怪地问李明方:“老李,哪里不对吗?”
李明方诧异地问秦川:“东家,你要的这水泥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秦川对于水泥到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只是想要这两座建筑坚固一些。当然,据说牌号越高的水泥越好,只是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水泥是不是按照牌号区分强度的,所以秦川没敢问。
李明方苦笑着道:“我说东家,若是这样,咱大清就有水泥,哪里还要从国外进口。”
“什么,大清就有水泥?我怎么没听说过?”
听李明方说大清就有水泥,秦川不由惊呀起来。
“有啊,开平那面就有水泥厂,咱们可以从那里买水泥啊。”
秦川仔细想想,他没听说过那里有什么水泥厂,他在租界里可是很认真地收集了许多信息,主要是这个时候大清到底能生产些什么东西,不过结果让秦川很是失望,所有现代一些的工业产品,大清几乎都不能生产,从铁钉到简单一些的机器设备都是如此,唯一好些的是枪炮子弹,不过这些都是官办的军工企业,一般不对外经营。
在秦川记忆里,开平那里现在倒是有个开平煤矿,这也是官办,再就有一个也搞不清生产什么东西的叫做什么细绵土厂的企业。
“老李,开平除了煤矿再就是一家绵土厂,那还有什么其它工厂?”
李明方疑惑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哦,东家,这不怪你,洋人的东西,到了咱大清,基本上都是在名字前加上一个洋字,比如什么洋火,洋钉,还有洋枪,可唯独这水泥名字起的怪些,搞不清怎么就叫成了细绵土,这细绵土厂就是水泥厂,细绵土就是水泥,前年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开办。”
李明方所说的唐廷枢,号镜心,广东人。上过教会学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香港和上海海关做过十年翻译,在怡和洋行还做过买办,有过自己的船队,开过国内最早的保险公司,早于盛宣怀做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1876年筹办开平矿务局,建设大清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还和他的好友徐润开办过十几处矿山。
可以说,唐廷枢绝对可以称为对近代中国现代经济最有影响的人物。
秦川愣了半晌也不由哑然失笑,他还真没想到,这细绵土就是水泥。
只是既然大清前年就有水泥了,怎么未见大清那些炮台、工事,甚至楼堂馆舍使用过,还是习惯用什么糯米汁一类的东西砌筑加固。说到底,还是国人固步自封,只认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却不愿意积极接受新知识。
从当权者到各级官吏,再到普通百姓都是民智未开,这才是这个时候大清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弊端。
想到这,秦川心里不由一动,接着就是一阵狂喜。
方才想起了唐廷枢,可他那个好友徐润,不仅是开平矿务局会办,还是唐廷枢最紧密的商业伙伴,尤其值得后世称道的,还是徐润和容闳一道建议资助留美幼童这件事,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后来慈禧责令那些在美国“无法无天“的留学生回国,可这些人都基本学有所成。
在秦川的记忆中,第一批30名9至15岁的留美幼童是1872年到达美国,开始为期十五年的留学生涯。前后四批,共有120名幼童赴美。这些幼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所在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到1880年,共有五十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弗大学。其余的学生,虽然还没读完中学,可在学校基本上都成绩优异。
由于群体表现优异,这些拖着辫子的幼童,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费留学生,更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还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被责令回国时,120名留美幼童除因不守纪律先期被遣返的九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其余94人于1881年被分三批送回国。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被送到天津的北洋电报学堂学电报,第二批、第三批返回的学生有的去了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剩下的一些人分赴北洋水师,以及北洋机器、电报、鱼雷等各局、学堂当差。
这些人不仅现在没人重用他们,后世除了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颜惠庆、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梁敦彦等寥寥数人有人知晓,其他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
秦川心道:“这些人相比现在都是不得志,如果能把这些人招揽到手下,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不过,还得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再办这事。这水泥倒是有了,可质量怎样他可不了解,看着一旁的亨利问道。
“亨利先生,你知道开平的水泥吗?它的质量如何?又是否可用?”
精通汉语的亨利一直乐呵呵地听着秦川和李明方的对话,见秦川发问,这才笑着点头道:“秦,要说你们大清生产的工业品有哪些值得称道的,除了你的震旦牌色布,再就是这水泥了,其它的我实在不敢恭维,你放心,这水泥的质量很好,你们现在修建的这条津榆铁路上的桥梁,就是使用它的水泥。”
吃过午饭略微休息了一会,秦川就迫不及待地给小威廉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告诉小威廉,他要的步枪改成2000支,就是这种88式。再有,就是要订购一千支驳壳枪,并且配备足够的子弹。
写完信,秦川亲自到楼下账房找到李明方,要李明方把这封信尽快送给小威廉。另外交代李明方,要他设法打听那些留美幼童回国后的境遇,总之这些信息有详细越好。
回到小楼,又要楚云飞去李明方那里,把买来的鞭炮拿上一些,再找一个装染料的铁皮桶和一些瓶子,再让徐桐搬张桌子到后院。另外再喊上护厂队的人,都到后院训练场。
吩咐完楚云飞,秦川自己提着叶紫其带来的皮箱,就直奔后院。
;
第六十五章 见识洋枪()
后院的训练场经过这些天的平整,再加上这一百多年轻小伙子成天在上面又跑又跳,早已踩实的十分光洁,就连训练场一侧立着的十几个高矮不一远近不等的木质障碍,都被这些小伙子们摸爬滚打蹭的光滑发亮。
徐桐很快搬来一张桌子放到秦川面前,秦川把手里的皮箱放到桌子上,还没等他打开皮箱,石峰也领着护厂队列队整齐地来到后院。经过第一次秦川发火后,护厂队再没有迟到过。
让秦川感到高兴的是,周大经他们八个半大孩子也新奇地排在队伍后面跟着一同进来。
关于周大经他们进天津讲武堂的事情,昨晚送走周馥和盛宣怀后,秦川在招待这八个半大孩子吃晚饭的时候,已经跟他们讲过,这几个孩子高兴劲就甭提了。只不过,这些孩子自从下午看到秦川和混混威风八面地比武,再加上见了这些雄赳赳的护厂队的样子,他们心里对秦川的感觉已经不能仅仅用感激来形容,他们看着秦川的眼神都充满着敬畏。
秦川要石峰把护厂队带到场地边上列队休息,又让徐桐、楚云飞在把十几个瓶子立到那些远近不意的障碍上。按照秦川的吩咐,徐桐早已把一挂鞭炮放进铁皮桶里,拿着火柴等在一旁。
见一切准备妥当,秦川背着手走到护厂队的队列前。
秦川扫视了一遍面前的这些不知道秦川又要玩什么花样的护厂队员,这些人都只有二十岁左右,正是精力旺盛闲不住的年龄,这些人虽然整天在这后院摸爬滚打地训练,可丝毫看不到一丝疲态,相反倒是各个精神抖擞,每次看到这些人,秦川就激情澎湃,一颗心也仿佛跳动的更为有力。
“昨天来的两位客人,一位是直隶按察使周馥周大人,另一位是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盛大人。”
按察使这可是不小的官,来到染厂也不知为什么?秦川这一说,这些人都不由有些紧张。
秦川淡淡地接着说道:“有一件事需要告诉你们,周大人对于你们的训练极为称道,准备把咱们的护厂队改为盐团。”
听说要改为盐团,这些护厂队员嗡地一声议论开来。秦川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些人的反应。
有人在队列里用陕西口音喊道:“东家,饿不去干什么盐团,饿娘亲说了,要饿一辈子就跟着东家你,别处饿哪都不去。”
这人一喊完,队伍里陕西、山西、豫西、山东一带的口音纷纷响起。
“饿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