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绩早就观察好了山川形势,林森手下的异种金雕也在帮忙探查地形,早早的就挑选好了可以伏兵以及出入的地方,准备扎下口袋阵,让敌军好好感受一下十面埋伏的酸爽。
李绩命令牛进达率军队一万五千设阵于西岭,程名振率精兵一万一千为奇兵,从山北出狭谷去攻击敌人的后方。
李绩亲自率领军队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命令各军听到鼓角声,就一起出击奋力进攻。
延寿看到牛进达布阵,结阵要作战。李绩知道时机差不多了,直接下令击鼓鸣号,举旗帜,各路军队鼓噪并进。
延寿等人知道己方不慎陷入了包围圈,慌乱之下想分兵抵御。
唐军这边先是一阵燃烧罐下去,进一步打乱了敌人的阵型,在他们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唐军这才展开冲锋。
要不是带来的燃烧罐用的差不多了,就留下一点以备不时之需,早就给这帮孙子来个火烧连营了。
林森带领手下护卫,还有麾下骑兵,一马当先,一起高呼着冲入了高句丽军阵,所向无敌,挡者披靡。
看到林森他们骑着羚牛的恐怖身影,高句丽军中不时就能听到饱含恐慌的“魔神”的喊声,十成战力倒是有三成以上先给吓没了。
唐军在林森打开的缺口这里紧跟而上,又一次被杀破了胆的高句丽军大溃,这一通好杀,最后唐军斩首两万多,真正杀死的更是无可计数。
延寿等人率领剩余的军队依山自固。李绩命令诸军包围之。撤了桥梁,断了高句丽军的归路。
退无可退的延寿和惠真,率领剩下的残兵无奈的投降了。进入大唐的军门时,只能膝行而前,拜伏请命。
李绩不可能像历史上李世民做的那样,挑选一些人迁移到内地去,剩下的随便就给放走了。
他虽然是有临机专断之权的大总管,但毕竟不是皇帝啊,对于俘虏无非是杀是留两个选择而已。
他这么聪明的人可不会因为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搞些逾越的事情出来,侯君集这个前车之鉴可刚死没多久呢。
李绩自个在新皇登基时,也算是生死边缘走了一遭,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最后想了想,还是决定暂时收押这些俘虏吧,找个合适的地方画地为牢也就是了。
就和之前的围困一样,让他们逃无可逃,粮草还得指望唐军供应,这样只需要留下一小部分兵马看押他们,其他人就可以安心的继续去攻打安市城了。
这一战还缴获了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多领,以及其他大量兵器。
听到援军战败的消息,高句丽全国都非常震惊害怕,那可是足足十五万大军,短时间内高句丽国内可是动员不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了去救援了,因此颇有点人人自危的意思。
后黄城、银城的高句丽人都自己弃城逃走,数百里没有人烟。
可偏偏那个最为重要的目标,即将受到围攻的安市城上下却没有什么反应,不仅让唐军不战而胜的希望落了空,看那架势还很有点鱼死网破的意思啊。
偏偏唐军之前用燃烧罐用的太爽了,这样的东西本身危险性就比较大,运输格外的困难,这几个城打下来,就把随军拉来的那些存货扔的差不多了,面对安市城这个最为难啃的硬骨头,忍不住就有点个犯愁了。
习惯了快速攻占敌军的城池以后,对唐军整体士气的提升无疑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因为之前一直都没有经历什么久战,真个面对拉锯战的时候,就怕耐心不够,士气很容易被消磨掉啊。
第四百五十六章 僵持()
吃下这十五万高句丽援军之后,即便以林森他们的好胃口,也必须要好好休整一番才成了。
安市城毕竟是个硬骨头,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不行,尤其是在失去了燃烧罐这等利器的帮助的情况下。
而在北线这边一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南线那边进行登陆作战的平壤道大军,在李道宗这位大总管的带领下,也是一路高奏凯歌。
在一路平推到卑沙城之后,他们当然也没有停滞不前,因为有燃烧罐这等大杀器的帮助,他们的推进速度比预想中的可是要快的多了。
在巩固战果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寻找战机,想要尽可能往北推进,实现和北线大军的胜利会师。
石城和积利城也算是两座坚城了,不过在打出了信心和士气的唐军面前,仍然不够看的。
即便是南路唐军的数量用于攻城的话,应该算是处于劣势的,起码达不到数倍于守军的程度,可他们还是比较快速的攻下了两座大城,顺便还干掉了两路援军。
大概是援军主力都去救援安市城了,所以南线这边援军的数量并不是太多,基本都维持在一两万的规模上,被苏定方和薛仁贵两员无敌猛将,分别带着麾下精锐就给冲破了。
失了念想的守军再面对唐军时,抵抗意志也是进一步降低,再加上带路党们可不只是在北线那边活动,南边才是他们散布负能量的重点区域,谁让南线的唐军规模要更小一些,而从海路上来的带路党却要多得多呢。
几方面相辅相成之下,这两座坚城都没能坚持太久时间,就相继陷落了。
在林森他们干掉那十五万援军的同时,南线大军在李道宗的带领下,也将建安城这个挡在安市城前面的最后屏障给攻占了下来。
至此,整个高句丽西线,就剩下安市城这么一座坚城,还掌握在高句丽方面手中了。
还不能说是渊盖苏文手里,因为这个城主杨万春,对渊盖苏文这个造反头子压根就不感冒,也不买账,属于听调不听宣的那种。
这同时也意味着李道宗和李绩两路大总管,带领着各自的大军,在安市城下胜利会师了。
而对于城内的高句丽军民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绝望。
援军显然是完蛋了,众多的高句丽旗帜,不见踪影的大军,还有去而复返,甚至变得规模更加庞大的唐军,无疑都表明了援军的失败,即便不是全军覆没也没差多少了。
那可是整整十五万大军啊,都在人数更少的唐军面前没什么作为,甚至给唐军造成的杀伤都很有限,而他们安市城上下面对的可是更多的唐军,这个城还能守住吗?
完成了会师之后,两大统帅商谈了一下后,决定先给城内军民施加足够的压力再说,因此很是干脆的在城外开始耀军。
同时给城里喊话,只要他们开城投降,唐军上下保证秋毫无犯,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显然唐军的保证,城内军民是压根不信的,主要也是唐军以前的做法太凶残,那些被占领的城池遭遇可不咋地,尸横遍野啊。
谁让高句丽曾经用前隋将士们的人头筑了京观,这是非常残暴的做法,也是极大的侮辱。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要打高句丽,会有那么多唐人宁愿自带装备,甚至不要功勋,也自愿前来参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都有许多亲戚朋友,曾经战死在高句丽,还受到了这样的对待,如今终于有机会反攻了,都想来报仇雪恨来的。
估计也是明白这个仇恨太深了点,怕唐军进城以后,不免还要大肆杀戮。
又或者是那个城主杨万春给手下军民灌了什么迷魂汤,毕竟这位本身确实在城里非常受爱戴,也确实是个死硬派无疑。
结果在唐军完成耀军之后,不仅没有投降的意思,反而趁着唐军休整的时候,想要反攻过来。
好在林森这个先锋,一直有留意城内的动静,也有守夜的职责在身,提前察觉了敌军的意图。
面对早有准备的唐军,很有敢死队性质的那帮子高句丽守军,自然是有来无回啊。
可是野战无敌的唐军,真的面对乌龟壳一样的安市城时,还是有点个无从下手。
这城主杨万春确实是个善于防守的家伙,城墙坚固又高深,护城河甚至是瓮城都一应俱全,摆明了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城内守军又足足有几万人,唐军上下总共也就是十万战兵而已,想要打下这么一座坚城废了事咯。
不是没想到继续用燃烧罐这样的好东西,可南线和北线面临的情况差不多,那些个船只单是把这四万多南线兵士送过来,就把运力占据的差不多了。
众多的战船还要留着应对海面上的战斗啊,毕竟高句丽等国家也是有水军的。所以能留给燃烧罐的运力是很少的。
之前并没有这种东西大规模运用在战斗的先例在,所以大唐从上到下对它的重视都还不是很足。真个见识了它的好处了,打起来又有点没收住手。
这玩意在攻城的时候效用太强了,对敌人的震慑更厉害,实在是守军的死相太凄惨了点,简直附带了精神攻击效果啊。
另外唐军上下对高句丽那是真的恨透了,能让他们死惨点,绝对不会让他们死的舒服咯,这燃烧罐用的可不就快吗。
南线这边的储备,在勉强给新安城的城墙洗了一遍地后,也就到头了。
所以来到安市城下,也只能和李绩他们大眼瞪小眼,没法继续用燃烧罐来给安市城洗地了。
就算想要等到海运那边再给补充,暂时也是没戏的,不说一来一回花费的时间,运力大都在帮忙运送粮草呢,更关键的是战船这会还忙着和倭国以及百济的水军干仗呢。
而燃烧罐这样的大杀器,显然是不能让那些临时征调过来的,更多是民用船只的运输船来帮忙运输啊。
特别是在意识到了这东西的巨大威力之后,更没人敢让这些大杀器,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流失出去的可能啊。
因此眼下面对安市城,还真有点僵住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立下军令状()
就在林森他们在安市城下有点愁眉不展的时候,刘仁轨正率领着麾下那支庞大的舰队,和倭国以及百济的水军联队在作战呢。
高句丽的海军,在南线唐军进行第一波登陆作战的时候,就已经被唐军彻底击溃了,而那时候百济和倭国的水军显然都还没有协调好呢。
眼下他们却是从两个方向对唐军进行了夹击。可惜面对以结构坚固的广船为主组成的大唐水军,又有平安号和吉祥号,如意号三艘全硬木制作的大杀器在,百济和倭国的联军战果了了。
比船坚炮利大唐甩了他们不止一条街,弩炮,床弩,抛石机还有专门配备给战船的燃烧罐,都是敌人的噩梦。
在大唐的超强武器技术支撑下,往往是敌人那边的远程武器还没来得及发挥威力呢,就已经被大唐的武器洗礼过一遍了。
在燃烧罐或者是超大火箭的作用下,敌军的所谓战船,往往在中招之后不久,就化作了硕大的火炬。
让敌人胆寒的同时还阻碍了敌军的动作,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让唐军的各种远程利器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
要是比船员的战斗素质,先不说敌人有多少能够坚持到接舷战的,更别提有多少能在唐军战舰的冲撞下幸存下来的,就算是真个运气好能跳帮和唐军近战了,一阵诸葛弩覆盖射击过去,敌人就该成片的倒下了吧。
哪怕是拼刀枪呢,这帮子大唐水军可都是精锐,就大唐现在这个顿顿饱饭,恨不能每次还能见到荤菜的架势,那身体素质,比之吃顿饱饭,还只是单纯的米饭,都不一定有青菜,就更别说是肉了,就能幸福的跟人吹嘘一个月的百济和倭国人来说,那也压根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啊。
至于什么战略战术,指挥水平,士气风貌这些,无一不是唐军占尽了优势。
又没有所谓的“神风”帮忙,大唐水军的胜利,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战斗虽然激烈,但是对唐军这边来说却绝对和惨烈挂不上边,因为倒霉的都是敌人啊。
唐军这边伤亡都很少能够见到,大都还是倒霉催的碰上了流矢,或者在碰撞中撞到头这类的,完全不值一提。
最后,迎接大唐水军的,自然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而与之相对的,安市城下的两路唐军,之所以迟疑不进,其顾虑也在这里。
之前唐军上下已经习惯了每次都以少胜多,而且还是绝对的大胜。
这么多场战斗下来,面对那么多的敌军和坚城,被他们歼灭掉的敌军有生力量,怎么也要过二十万了。
而唐军这边伤亡是多少呢?死亡的也就是千人出头!受伤的当然要多一些,但是大部分都不影响继续战斗。
是的,唐军的战斗力就是这么强悍,伤亡就是这么小。
当然这也亏了现在的唐军之中,大都配置了战地医生这么个职位,林森带着手下的护卫们,也经常会参与到对兵士的救治中,这也是他在军中有那么大威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历史上唐军在李世民带领下,取得的战果也没比林森他们小多少。
最后即便和安市城死磕了几十天,撤军时真正死掉的唐军,无非也就是接近两千人而已,斩首却超过四万。
要知道历来战斗中,斩首数都是远远少于实际的杀伤数量的。
就像干掉十五万援军那一次,斩首也不过就是万多,可实际上干掉的敌人却过了十万了。
所以李绩他们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如何攻击安市城,担心的就是此一战对己方造成的伤亡会比较大。
要是这一座城就耗掉了和连番大战一样多的兵士性命,在两位元帅看来,大概是很失败的一件事情。
最后琢磨了好久,还是没有想到太好的主意,李道宗干脆提议,让唐军这边修筑一座土山,高度超过安市城的城墙。
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窥视城内的部署,从容调动下属攻城,也能更好的发挥唐军在远程装备方面的优势。
就算造成的伤害不是毁灭性的,压的敌人抬不起头来,对攻城部队来说也是很大的利好吗。
林森知道,到了自己展现真正的力量的时候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这座土山貌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