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也不由得有些气愤。二十万斛粮食虽然很多,但宋并不是拿不出来,没想到竟然因为这样一件事落了口实。
“什么?”
宋徽宗先是大叫了一声,旋即,便好像是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气一样,向后面一栽,瘫软在龙椅之上。
“诸位爱卿,说说要怎么办吧!”
徽宗皇帝有气无力的说着。眼睛扫视了一圈文德殿之内的臣公。
“既然此事是我们不对在先,还请陛下速速派遣使者前往金国,平息干戈。”许久没有说话的李邦彦,率先站了出来。
不得不说,他的话像是给朝堂之上的重臣提了个醒,还不等声音完全落下,附和声就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臣附议!”
。。。
“臣附议!”
说话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各派别的大臣在此时居然史无前例地取得了共识。
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童贯的眼里却闪过一丝不一样的光芒。
他在心中不觉得询问自己,‘难道战场得不到东西,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吗?’
不过即使心里装了再多的牢骚,却还是和其他大臣一样,弯下腰作揖附和着。
————————————————————————————
不过此时在数百里之外的应天府。
归德军节度使的帅府之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袅袅的青烟从香炉里飘散了出来。
沁人心脾的味道弥散在了整个书房中。
定睛望去,这时正有五个人坐在这个不小的房间里。
为首的自然就是赵桓。
“十几日前,女直人发布了一篇檄文,历数了大宋的罪过,并且以背盟为由,大举南下。”
赵桓面无表情地将一封檄文放在了桌上。
嘴里所说出来的话却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在其他四人中还有两个是老熟人。一位就是曾经在应天城外见过面的应天府尹赵不试,而另一位就是被赵桓引为心腹的张俊。
因此,不由得又加目光聚焦在的那两个不认识的人的身上。
分别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和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
“老朽可否一观?”
首先说话的竟然就是那个老人,他也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似乎没有任何的惊讶。反倒是语气平静地向着赵桓询问道。
说着,也不等对方回答,就自顾自的拿起了那封檄文。
谁知道只是稍稍看了几眼,便冷笑着放了下来,讥笑着说道:“当时花费巨资赎买燕云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自己有可能会付不出钱来,现在可好了,女直人茹毛饮血,盖非人类,哪里还会顾及的了那么多?你答应好的不给,人家就来抢好了。”
老者的嘲讽的意味极其浓重,很明显是将所有的火力都对准了朝廷。
对于这份女真人所写的檄文,除去那些瞎编乱造的污言秽语,主要列出了四个罪状,第一,宋人背盟,招降被他们所追杀的辽末帝耶律延禧。第二则是说宋朝并没有将原本答应好的岁币按时交给他们。第三则是已经交纳的岁币和布帛质量太差,成色不足。第四则是宋人毁约没有支付海上之盟的时候所答应的二十万斛粮食。
显然,赵桓对于老者的话也是极其赞同的,不觉得在心里暗暗地叹了一口气,可是脸上确依旧面无表情。
其实这是一条条所谓的罪状明显都是在找茬,可是远在汴京的大宋朝廷却又根本没有办法反驳。因为,这些事情他们都做过。
“宗泽大人所言甚是,所谓的赎买燕云本就是朝堂之上的那群佞臣所定下来的。早在白沟惨白的时候,就已经有无数的大臣上书请求改革,不过却全都被皇帝陛下以生事论处。自王文公(王安石)变法以来的积蓄消耗殆尽。”
赵不试也随声附和了起来,言语之间表露出来的感情和那位老者一模一样。同时也透露出了这个老者的名字。
不过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
赵桓却又看向了张俊,问道:“伯英,常捷军训练的怎么样了?可堪一战?”
“常捷军上下士气高昂,随时听候大帅的吩咐。”
张俊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听到询问之后立马站起来回答。显然,对于自己手里下的这支部队有着非同一般的自信心。
然而,与他的自信不同,赵桓却有些担心。
“你也是沙场老将了,纸上谈兵的事,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一定要记住,女直人以骑兵为主,你手底下的长枪兵必然会是第一道防线,到时候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可不要怪我军法从事。”
赵桓并没有这么乐观,以步克骑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即使是到了700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哪怕是单兵武器已经先进到了极致。在坦克出现之前,骑兵都是当之无愧的步兵梦魇。
如果说仅靠着步兵就能够打败来去如风的骑兵,简直是痴人说梦。
于是乎,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年轻人,问道:“鹏举,杀贼军和西军整合的怎么样了?”
在赵桓的认知里,能够打败骑兵的也只有骑兵。因此便毫不犹豫地将重点放在了自己手上仅有的八千骑兵上。
然而,与张俊的信心满满不同,这位被称为鹏举青年却面露难色,苦笑着说道:“杀贼军和西军虽然都是骑兵,但是作战的方法却截然不同,他们崇尚骑射,而西军则擅长突击,要想统合起来这两只部队实在是有些困难。”
这些话并没有出乎赵桓的意料。其实早在这次会议之前,几位统帅就已经向他反应过这件事了。
不过此时在听到对方的话之后,他却有了一个不同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就不整合了。从现在起西军和杀贼军依旧分属两个战斗序列。杀贼军由韩世忠任主帅,吴阶,吴麟还有耶律马达葛任副帅。至于原本西军的部队由种洌任主帅,你代理副帅。”
第22章 兴仁府投敌()
“殿下,这才刚刚决定要整合不到三个月。就又决定在分开,岂不是浪费了三个月的苦工。”
赵桓的这道命令着实让其他人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几个月前才下令要准备军队,今日却又突然改了主意。
“怎么又突然要终止?”
因此,那位年轻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宗泽便首先皱着眉头问道。
他的话也点出了其他人的疑问,因此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赵桓。
“如果我得到信息没有问题的话,前线已经溃败了。不出20天,金军估计就要打到京东路的范围之内了。”
面对几位心腹的询问,原本冷着脸的赵桓不由得苦笑了起来。早在刚来应天府的时候,他就已经着手组建起了一个情报组织名叫锦衣卫,时至今日也算是勉强可用了。就在昨日,锦衣卫的都统丁山送来了一封情报,内容就是刚刚他所说的话。
“什么?”
这句话显然是吓到了所有人,一听之下都不约而同地失声大喊了起来,不过有一个人却是例外。
宗泽的眉头皱的越来越紧,然而只是微微思量之后便又舒缓了下去。
“张觉之事本就让降将心寒,前线领兵的大将虽然忠勇可嘉,但却是一介莽夫,想必也看不上这些人,这么一来一回恐怕是要出问题了。”
听了宗泽的话之后,赵桓不由的在心中暗感叹,这位辅佐赵构继位登基的人果然不是一般人。凭借着多年宦海沉浮的经验,只是稍稍一想便分析出来了结果。为了对这宗泽表示尊敬,这几个月来赵桓一向以师礼待之,对方倒也是全心全意的为他谋划了起来。
“宗师所言甚是,三日前我手底下的密探传回来了消息,金人南下之后,辽国旧将纷纷反叛,数万大军土崩瓦解,边境已经被突破了。几日前已经将太原府团团围住了。”
赵桓脸上的苦笑愈发浓重,不过却还是点头认可了对方的话。在场的几位,除了那个少年郎之外,脸色也不由的愈发难看了。
他们可是明白,大宋的精锐部队主要就集中在边境,若是边境被突破,沿途诸多州府的厢军武备废弛,怕是连迟缓敌人的脚步都做不到。一时间竟然变得有些沉默,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赵桓。
对于他们的担心,赵桓又何尝不明白,不过此时大敌当前,作为一军的统帅,他自然露出分毫的在胆怯,于是心里强行提起了一口气,收起了之前的苦笑,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即日起传令京东路诸府,立即整军备战,严防金军南下,各地的州府,一旦见到金人的踪迹一定要及时报告。各地官员有胆敢不战而逃者,杀无赦。”赵桓的话说的很快,几乎是不假思索一样,虽然他早就在脑海中预演过了无数次金军南下时的情景,但当事到临头的时候,却还是不由的觉得心烦意乱。
其实此时的赵桓只是南京留守,并没有统御京东路诸府的权利,好在这半年来,他和赵不试通过各种手段,也算勉强控制了京东路下辖的所有州府。起码不至于是以南京一隅之地去对抗金人。
面对赵桓的命令,其他几人也不再做声,不由得都陷入了沉思,一旁的赵不试更是用纸笔默默的记下了所有的话。
半晌之后,宗泽这才似乎是提醒一样的说道:“殿下,金人若是要南下攻击南京,兴仁府便是重中之重,只要此地不失则南京无忧。”
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赵桓的心坎里,微微的点了点头,回答道:“十天之前,我已经派遣了500亲军前往兴仁府,有他们弹压着起码可以抵抗一二,并且坚持到我领兵前去救援。”
赵桓有恃无恐了起来,对于自己的先手极其自信,在他看来,有自己的亲军镇守,起码兴仁府不会不战而降。此地有三千厢军,尽管没办法野战,守城还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在这里坚持下去,就可以挫了金人锐气,等到对方师老兵疲之际,他再趁势进攻这首战必定是大胜而归。
赵桓明白,女直人虽然是虎狼之师,但毕竟是骑兵,只要他麾下的宋军能够据城坚守,就能够为他的大部队赢得足够的时间。
可以说他已经处心积虑的谋划了无数种打败金人的方法,因此,慌乱的思绪不由得稳定了一些。
对于赵桓来说这已经是现在所能想出来的最万无一失的计划了。
然而,就在几人热络的讨论着接下来的计划的时候,却有一个人突然闯了进来。
“殿下,不好了,殿下。”
本应该在军营中领军的韩世忠,此时却突然出现在了这间书房的门外,不由分说地便推门冲了进来。
就在对方进门的那一刻,赵桓的心中立马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慌什么!究竟是何事?”
不过即使是心里再忐忑,赵桓还是勉强镇定下思绪,先是开口训斥的对方一句,这才示意韩世忠说下去。
“前去兴仁府的萧合达派人回报,女直人大举南下,沿途的州府不战而降,兴仁府。。兴仁府。。。”
说到这里韩世忠有些吞吞吐吐的起来。
“兴仁府怎么了?”
赵桓此时也顾不上许多了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吼道。竟然吓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激灵。
“萧合达将军还没有来得及赶到兴仁府,府尹就在没有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开城投降了,此时萧将军已经带着人退守了成武。”
直到这个时候韩世忠才将话完整的说完,随即又从怀里取出的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这是军报。”韩世忠继续说道。
等到对方把信递了上来之后,赵桓似乎才刚刚反应过来,默然的接过了书信,看上去面无表情的,然而那不断颤抖的双手却暴露了一切。
兴仁府失守就代表着应天府再无屏障,他现在所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领军前去御敌于南京城之外。如果被对方打到城下那便真是万事皆休了。
很显然,在兴仁府不战而降的情况下,赵桓之前所有的算计,都已经无用了,所谓的拒城坚守,已经是痴人说梦。
‘臣合达上奏,五日前金人突入京东路之内,一路上沿途州府不战而降,待臣到达时,兴仁府已经投降,为拒金狗,某已带本部五百兵马退守成武,誓与城池共存亡,上雪亡国之仇,下报使君之恩。’
赵桓下意识的瞟了瞟手中的信件,上面的内容一览无遗,不得不说越是读下去越觉得心疼。
这位萧合达乃是赵桓亲军的两个副统领之一,骁勇善战,弓马娴熟,又是汉化已久的渤海人,因此深得他的信任,至于萧合达麾下的兵马更是占了赵桓亲军的一半,如果是这么就和金人玉石俱焚了,他可是舍不得,毕竟这只精锐部队倾注了赵桓太多的心血。
此时再看到这封信,赵桓哪里会不明白明白,这就是萧合达的绝命书,如果不是事情已然危机到了极致,对方是绝对不会传回这么一封军报的。然而,即使是再怎么样的心疼,作为大家的主心骨,他却依旧要强自镇定下来。
因此在经历了最初的失态之后,赵桓的心情还是慢慢的平复下来。
“事态紧急,就不多说了。韩世忠,张俊,岳飞,我命令速速你们典齐本部人马和我北上,宗泽任虞侯,权军师祭酒,赵不试总览诸事,并筹措军粮速速压往军中。”
第23章 城破殉国()
就在赵桓急急忙忙的调兵遣将的时候。
数百里之外的成武此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漆黑的浓烟不断地涌出来,加杂着人肉烧焦所带来的臭味。
在那条不宽的护城河里,已经躺满了密密麻麻的尸体,既有髡发的也有扎辫子的。
在城池的大门上此时也插着无数箭矢,再加上满地的滚木礌石,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不言自明。
而在城外三里左右的地方,伫立的则是一座规模极其宏大的军营,仅仅从飘扬的旗帜和遍地的辫子兵就可以知道此地乃是女直人的大营。
“萧览,这么一座小城你都攻不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