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实在是太过于虚伪了,韩世谔明明感觉到,这宇文化及仍然是在咬牙恨着他,偏他的脸上,却能挤出一堆笑容来,极度诚恳的说出狗都不会相信的,那些官冕堂皇的话。
至于宇文化及那边,且不论他是真心还是假意,或者是故作姿态,这些其实都不重要。
因为他的儿子跟外人闹了别扭,这等鸡零狗碎的小事,根本就轮不到他来亲自料理,唯一让他这么做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这件事情,闹得已经让皇帝杨坚知道了,而且他极度希望自己的儿子,今后还能继续留在给事营里当职。
宇文述可不希望,隋文帝杨坚因为这件事情,讨厌上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影响到儿子将来的仕途与发展,或者给宇文家族蒙上什么阴影,埋下什么隐患。
至于晋王杨广,则是用意更加明显,因为他就是在拉拢人。
韩世谔现在成为隋文帝身边,寸步不离的御前近将,这就意味着,韩世谔能够见到、听到许多人,包括他这个最受宠的皇子,也见识不到的东西。
这对一心争储的杨广来说,实在是太有用了。
可是韩世谔的心中,早已经********认定了,目前要离这个杨广远一点,否则要是让杨坚忌讳的话,遭殃的可是整个韩氏一族。
眼看到了给事营军营的开饭时间,韩世谔和宇文化及二人,就结伴朝营地赶去。
在其他人看来,韩世谔、宇文化及二人,也就真像是尽弃前嫌,不打不相识的一对好兄弟,你一句韩兄,我一句宇文兄的唤着,并肩谈笑着走进了军营。
给事营的军士们,看到这副情景,都是有点傻眼愣神了,心道:这是怎么回事来着?不是说,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两头老虎,什么时候开始攀起交情,做了朋友?
让他们没有想道的是,继韩将军与宇文将军握手言和之后,给事营中再次传出一件怪事,前些日子被韩将军,毒打到几乎残废的贺若将军,捂着还在流血没有结好疤的屁股,慢慢的挪到韩将军的公衔里,当众推山倒玉的,向韩将军赔礼、认错。
大有点廉颇,当年负荆请罪的味道。
韩世谔见他这么做,自然也是顺坡下驴,给足了贺若锦的面子,也反过来给他赔了个不是,兄弟长、兄弟短的执手抚肩,把酒言欢。
当天晚上,都尉韩世谔、四名校尉来渊、宇文化及、张元备和贺若锦,在加上柳述与其他一些文官佐将,大摆了一场宴席,算是给新来的宇文化及等军官接风洗尘。
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一幕,不打不相识、英雄惜好汉的场景。
但是只有韩世谔等几个人,自己心里清楚,大家这都不过是迫于隋文帝杨坚的压力,不得不摆出一副和睦相处、携手奋进的模样。
至此大家,也就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同僚之间彼此的矛盾再大,也大不过皇帝,大家内斗和竞争的底线,就是不能违背了给事营,为皇族服务、保护皇族的宗旨,不能在惹皇帝不快,否则,大家可都得要吃不了兜着走。
各位书友大大,您们的票票,发点给十月好吗?求推荐票、月票、那个、那个还有打赏,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
(本章完)
第112章 成名之战一()
现在给事营的情形,像极了隋文帝杨坚,当初给韩世谔说的一个事儿,当年杨素杨仆射刚带队伍时,他手底下的人不管如何争斗,有什么样的私怨,但是队伍的整体风气仍是团结的。
现在的韩世谔,也总算是明白了,杨素的能耐,就是他总有办法,能将人心不齐的队伍,给重新团结起来,因为一支队伍的团结是必须的,假如有谁不团结搞分裂,那就是跟皇帝过不去,跟军队的宗旨过不去,因为私怨与内斗、而触及了一支军队的底线,这样的人非要倒霉不可。
宇文述跟了隋文帝杨坚这么多年,也是文武结合,经常掌兵,所以他深刻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不得不小题大做的,带着儿子,亲自到杨坚那里去请罪,还屈尊折贵的向韩世谔赔不是,就是因为他明白,不管是谁,胆子再大,也不能在军队里调皮。
因为隋文帝杨坚,所带领的关陇集团董事会,才是整个大隋所有军队的最高长官,所有的军队都是以他们为首脑,但是给事营,却是不同,因为给事营的八百人,只是向他杨坚一人尽忠服务,谁要是敢在给事营里,搞内斗、搞分裂、想要破坏军队的气氛,那么他跟他家人的下场,一定会很悲惨,因为这样的底线,连杨素那样的权臣,也都不敢触碰,他儿子宇文化及,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于是从这一刻起,给事营里的气氛,就完全的换了样,宇文化及、贺若锦等人刚来时,对韩世谔这个给事营的都尉,是左右的不顺眼,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跟他做对,最好是拉他下台,好取而代之。
而现在,他们不得不老实了,因为现在,隋文帝杨坚摆明了,是在支持韩世谔这个给事营的都尉,不难想像宇文化及,一定明里暗里教育了宇文化及多次,再加上为了晋王杨广的夺位大计,他们哪里还敢再来捣乱,所以他们纵然是对韩世谔恨到骨子里,一百个、一千个不服气,现在也只得乖乖的,惟韩世谔这个都尉马首是瞻。
换作是在朝堂上,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反过来,因为大家只要政见不同,必然争得面红耳赤,而且彼此不肯相让,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也是正常。
但军队与朝堂不同,令出如山,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官大一级压死人,捣乱者死!
所以,他们的私怨算是暂时解决了,接下来,韩世谔也是时候,大刀阔斧的训练给事营了。
给事营帐下的八百余人,全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精英,因为他们几乎全是世族家庭中的孩子,自幼习武的条件更好,所以,这些人当中虽然不乏纨绔子弟,但能通过层层严格选拔、竟争淘汰之后,进入给事营的人,可都是手底下有活儿的好手。
这支军队的基础素质,的确是很好。
韩世谔与柳述和其他四位校尉,连续商议了多日,最终定下【给事营十八项】基本技能,这其中就包括,大隋军队里传统的箭艺、骑术、刀剑、力量、投枪等项目,也有韩世谔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诸多其他技能来培养他们。
比如,自由搏击一招制敌、野外生存、急救自救、侦察与反侦察、胆量与耐力、速度与反应等等,当然,隋文帝杨坚让柳述反复叮嘱的【政治教育】,那也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在给事营里,每天都有文化课时间,除了学习军令,就是进行爱国与忠君洗脑式的教育。
所以,在一两个月的时间下来,经过多次的调试与摸索改进之后,给事营的一切工作,也总算是完全走上了正轨,现在,这八百余人现在就像是一台精密完整的机器,运行得有条不紊。
在韩世谔的带领下,全营上下秩序井然,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又不失严肃与庄重,无形之中,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的加强,每个士兵的个人素质,疯狂的增长。
给事营的将士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的成长,而一直耐心旁观的隋文帝杨坚,却都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他不止一次的听了柳述的汇报之后,心中对韩世谔这个年轻的军事将领,也是大为赞赏,心道:这小子有干劲,有见识,有作为一个将军,应有的统率能力与个人魅力,也有想像力与创造力,他现在己经对给事营的正式登场,相当期待。
就在这时候,两个月的训练结束了,韩世谔向隋文帝杨坚上表,请求调一支三千人的军队,于给事营的八百人,进行一次阵形演练。
隋文帝杨坚闻听此言,也是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
当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自然不乏有人质疑,八百人对三千人,怎么可能能成功…。
······
第三天的一大早,还是在那玄武门大校场上,兵甲林立一派孔武景象,龙旗飞扬,平日里龙袍衮冕的杨坚,今日身着盔甲骑着战马,春风满面笑容可掬,看着八百名给事营的军士,骑着高头大马步入校场,整齐的排列成一个方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左右文武,甲士健儿,跟那些民众一起山呼参礼。
“都平身吧!”杨坚骑着战马,带着两排铁甲卫士,走到韩世谔等人面前,眼神在他们的身上扫过,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你们都是我大隋天下的后起精锐之秀,也是未来军队的栋梁之材,不要让朕失望。”隋文帝杨坚朗朗而言,让给事营的将士们,个个都是听得,热血沸腾、心情激动。
“吾皇圣明!”众军士一起抱拳参拜。
“布阵!”说罢,杨坚挥了一下手,他身后早已准备好的,一队队兵卒们,都是整齐的跑出来,他们三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人人一手拿钢盾,一手拿没有矛头的长枪,都是平端着对准了给事营的骑兵。
这三千人的指挥官,就是在征讨江南之战,立了大功的麦铁仗,这麦铁仗是步兵出生,他知道,虽然说骑兵对上步兵有一定的优势,但那却是要在有充分距离,可以进行冲刺突击的情况下才行。
可如今作战地点在这卫城内的广场里,方圆不过五里,只怕骑兵才刚刚将速度提升到最高,就不得不又减速了,这样谈何冲锋?
各位书友大大,您们的票票,发点给十月好吗?求推荐票、月票、那个、那个还有打赏,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
(本章完)
第113章 成名之战二()
而只要给事营的骑兵和自己的步兵,陷入了混战之中,那优势就未必在骑兵一边了,毕竟骑兵由于需要骑在马上,便不可能携带很重或者很长的武器,比如说重盾、长弓、两丈以上的铁枪之类的兵器。
在这种情况下,麦铁仗也认为,自己用重装步兵,对抗给事营的骑兵,恐怕获胜的希望还大些。
所以,他索性就以重装步兵的阵型迎战。
对于这种情况,广场周围观战的老百姓,倒是看不出名堂,可那些将军们,却是明白这个道理,如宇文化及那些将军们,都不禁为自已的儿子们捏了一把汗。
此等布阵,真可谓坚固无比,就算被给事营的骑军强势冲击,也有余力反击,而且两军距离这么近,给事营的骑兵,也是无法将骑兵的速度,提升到最高的冲刺速度,冲击效果将大打折扣。
这个时候,隋文帝杨坚,也是早己骑着马,回到了高高的伞盖下,接过宦官的一碗茶来,就兴致勃勃的开始观战了。
骑在马上的韩世谔,见到三千重甲的阵容后,虽然也有些惊异,但是并没有慌乱,在他的心中经过演练,己经对麦铁仗的布置,有了应对之策。
这时,在三千人的大阵里,只听麦铁仗一声大喝,只见三千余名步兵,就开始吆喝着列阵,排成了整齐的方阵。
他们列成了八排横队,呈半圆形的弧线排开,每排三百七十五名士兵,人人皆是身披重装铠甲,左手持一面直径三尺的精钢圆盾,右手则拿着一把一丈五长的长棍,犹如一堵枪林铁墙一般。
而韩是谔的八百军士,也全部都是重装骑兵,个个手持长矛,背上背着弩弓,人马皆披铁甲。
韩世谔看了看麦铁仗的阵形,就喝令帐下骑兵,开始纷纷列队起来。
麦铁仗发现敌方,准备进攻了,立刻他便发现对方八百骑兵的特异之处,在这平坦的广场上,对方的骑兵虽是迅猛疾驰中,却是阵型丝毫不乱。
给事营八百铁骑的冲势,如同就是一把尖刀,虽疾快却不乱,足见其骑兵马术之精,的确非一般骑兵可以比的,让观战的人,都是叹为观止。
麦铁仗见他们已经发起进攻了,他亦是准备还以颜色,麦铁仗立刻命令鼓手卖力击鼓,擂声阵阵,命三千军士冲上前去迎敌。
在阵中负责指挥的隋军军官们,在得到麦铁仗的迎战命令后,当即便喝令部下,排成整齐的队列,缓缓前进。
光滑的圆盾在阳光下闪闪反光,密集的长枪如同枪林。
麦铁仗的心中暗忖,面前的八百骑兵虽然人马皆披铁甲,防护力惊人,但是不过八百人而已,而自己的重装步兵可是有三千余人,所以自己有充足的把握可以守稳阵势。
在双方都无法突破对方阵型的情况下,便会陷入一场混战之中,而在这种人挤人的混战局面,骑兵反而不占优势。
不过,麦铁仗却不知道,韩世谔对重装步兵的防御,早就有所安排,他采取这种密集阵型防御,只是给八百骑兵当靶子而已。
“传令下去!所有人准备开始投射!”韩世谔对四名校尉们说道。
此时,给事营的骑兵们,在听到军令后,立刻队形发生了变化。
在冲锋的过程中,原本是挤成一团的骑兵,却是突然从中间分开了,避开了麦铁仗重装步兵的正面,向着他们的两翼奔去。
麦铁仗这时,突然生起一种危险来临的感觉,这是一种极为古怪的感觉,是他经历过数次战争之后,对危险的本能反应。
这时,麦铁仗终于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了,于是忙下令步兵暂缓前进,原地防御。
不过就在此时,给事营的骑兵们,已经冲到了他们的队列前,重装步兵们个个屏气凝神,手持圆盾和包了厚布的长棍,满拟在对方冲上来时,就挥舞长棍将敌人的骑兵,给一下弄下马来。
但韩世谔怎么会让自己的骑兵,和敌人的重装硬碰硬?只见冲在最前面的军官们,大叫道:“大伙儿扔标枪!”
只见这群快速奔跑中的骑兵们,便从背后的皮囊之中取出了一柄标枪,然后向正严阵以待的重装步兵人群中,猛掷了过去。
如今标枪已经是给事营军士们的必备之物,在高速冲刺中的骑兵投掷标枪,其冲击力和穿刺力可是无比巨大的,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用在逆风环境下的劣势。
原本,给事营的骑兵们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