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大权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大权臣-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携带任何辎重,每个士兵的身上,只是携带了三天的干粮,从而使他们轻装前行。

    东石滩那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大同江一带,高句丽都城平壤就位于东石滩的北方,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东石滩也是一块兵加必争之地。

    时隔两月,隋军的这一次讨伐高句丽,导致高句丽全国上下,都是一片混乱,迅速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

    主战派的人马,是以莫离支渊太祚,和大将军乙支文德二方人马为代表,他们认为大隋周边的突厥人马动荡,导致在与突厥的边境之处,隋军调遣了五六十万大军,已是无法再支撑,两处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隋军屯兵数十万,在他们看来,只是徒有虚表,应该全力和隋军作战,以彻底挫败隋军,再趁大隋内乱,反攻夺取辽东全境。

    而主和派的人马,却是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为代表,他认为高句丽兵力,在跟隋朝的军士大战之中,消亡巨大,已是无力再抵抗隋军的进攻,况且还有百济和新罗两国,在王国的南方窥视。

    即使他们拼尽全力,把这支十余万人的隋军给击败,最后却是无法抵挡,隋朝的再次调兵,或者是百济和新罗两国的进攻,因为那样,他们高句丽同样会亡国,与其耗尽最后一点实力,还不如投降认输,向大隋称臣纳贡,以保存实力对付百济和新罗两国。

    虽然国王高元的求和态度,得到了他们高氏王族的支持,但是高句丽王国的实权,却还是掌握在渊太祚跟己支文德的手中,所以尽管他们求和者,这一派的人马声势浩大,但是如果渊太祚不点头,高句丽的大军,也是不会向隋军投降。

    但不管是求和的婴阳王高元,还是主战的莫离支渊太祚,他们在一件事上却意见统一,那就是对东石滩的防御。

    东石滩那里是平壤的后门,一旦隋军要是从后面杀进来,他们就很难会有幸运的机会了,因此在一月前,高句丽也是投下巨大的资源,在东石滩一带,打造了一条坚固的防御线。

    在东石滩的大道口上,高句丽军队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防御工事,他们修建一条长达五里的城墙,城墙上安装了百十架重型投石机,除了征发来操纵投石机的一万多人的民夫外,还部署了五千精锐之军。

    在他们看来,即使隋军的攻城车,能侥幸逃过投石机的猛烈攻击,也是难以逃过己方那五千军队的围剿。

    此时,在东石滩的城墙之上,数十名将领簇拥着,高句丽的头号实权人物渊太祚,渊太祚年约五十余岁,身材并不高,却有一种睨视万人的气度,他身穿一件紫色锦袍,头戴宽檐高帽,正眯着双眼眺望远处的地面。

    一名高句丽大将看了看远方,低声问道:“大相,隋军的主力,会从东石滩这里进攻吗…?”

    渊太祚又回头看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那也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隋军不定会从平壤城的正面进攻,只是我现在不能肯定,他们具体的进攻点,虽然隋军可能会走东城登陆,也有可能会从南面汉城登陆,但我认为从这里登陆的可能性最dà,所以各位要提高警惕,严防隋军的小股人马,利用夜间突袭东石滩,另外也要防止隋军,从后面袭击防御线,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改成战时防御,明白我的意思吗…?”

    众多高句丽将领一起,躬身施礼道:“遵令…!”

    渊太祚点点头,又对主将权文寿道:“一旦隋军发动进攻,这里就会成为率先激战的几个战场之一,事关重大,你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什么情况要及时禀报给我…!”

    这个权文寿闻言,顿时就是拉长了脸,冷冷道:“卑职明白…!”

    渊太祚和权文寿的父亲权桓是政敌,渊太祚听出了权文寿语气中的不满,也是不由重重哼了一声,不理睬他,继续吩咐其他将领。

    这时,一名高句丽的传信兵,从远处飞奔而来,单膝跪下行了一礼,说道:“禀报大相,有王上的快信…!”

    传信兵之后,就将一卷帛书呈上,渊太祚展开看了看,对所有的军官,又是说道:“诸位将军!我必须立刻回京,我还是那句话,现在已经进入战争,如果这道防御线丢了,你们就都自裁谢罪吧…!”

    (本章完)

第368章 定计一() 
渊太祚说完,便就转身大步而去,他的话,令在场的所有将领,都是吓得噤若寒蝉,深深低下了头,唯独权文寿一人在那,依旧冷笑一声,怒斥道:“要自己自裁谢罪,他渊太祚还没有那个本事…!”

    从隋军主力到平壤那里,大约有一百五十里左右,被延绵不断的群山阻隔,上路以后韩世谔才知道,他们接受的任务,是多么艰巨。

    因为要在一天的时间内,越过重重群山,赶到东石滩的大道口,这本身就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更何况他们还要破坏高丽军的防御线,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好在有两名隋人向导,带领韩世谔和他的军队,穿来穿去,也是对高句丽的地形,有些熟悉起来,那两名向导,又是带领他们抄近路,赶往东石滩那里,所以队伍一路急行军,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才赶到那里,他们的这一路上,只休息了一、两个时辰。

    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距离东石滩,约十里外的一片森林内,当主将韩世谔休息的命令,传下达时,几乎所有的隋军骑兵,都是累得瘫倒了,纷纷一头栽倒在枯枝树叶上。

    韩世谔却是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尽管他也是一样地疲惫不堪,但是如今时间却是不等他了,他必须在天黑之前,完成周法尚交给他的任务,可是现在他对东石滩的防御,却是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头绪。

    韩世谔连忙将几名都尉召集起来,对他们五人说道:“各位抓紧时间,让兄弟们休息,我要亲自去东石滩那里骑看一看,大家等待我的命令…。”

    叶立几人闻言,纷纷不同意,副将杨明度,更是开口说道:“韩将军!您就直接让斥候们去就行了,韩将军为何要亲自出马…?”

    韩世谔闻言,却是摆摆手,应道:“斥候不知道我需要的情报,难免会有疏漏,我亲自去查看,能迅速做出判断,大家都不用再劝了,都休息一下,等待我的命令…。”

    众人见韩世谔,一定要亲自前往,便是不再多劝,韩世谔又交代众人几句,这才带着一名向导,还有韩单和雄阔海二人,随即赶往东石滩那里。

    约半个时辰过后,韩世谔四人,便是抵达了东石滩的北面,他一眼便看见,那绵延近十里的长墙,以及矗立在长墙上的一架架巨型投石机,距离长墙后面约两里,是一望无际的帐篷营地,足有数千顶大帐之多,这些帐篷的颜色,却是参差不齐。

    跟随韩世谔一起来的韩单闻言,却是低声说道:“将军!属下有一点想法,将军能否听一听…?”

    韩世谔闻言,疑惑的问道:“你说,是什么想法…?”

    只见韩单指着那城墙上的投石机,说道:“将军!那种投石机在高句丽这里,似乎很是普遍,我听军里的老人说过,它的射程约是三百步,却是至少需要五十多人挽发,杀伤力也是很大,我推断高句丽,就是利用这种投石机,企图让我军的攻城箭楼无法靠近,如今,我们只要摧毁这些投石机,高句丽的这些军队,就定然无法阻止我们隋军攻城,将军以为如何…?”

    韩世谔仔细想了想,这小子的建议,发现的确不错,如今他们摧毁城墙,是绝对办不到的,那么摧毁木质的投石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韩世谔想道此时,突然灵机一动,沉吟片刻,再次问道:“你是说,高句丽一架投石机,至少需要五十人,才能挽动,这是真的吗…?”

    韩单闻言,还没有说话,那名向导却是回应道:“回大将军!那些笨东西,最少也要五十人,才能驱动,因为高句丽的投石机,比之我们的投头机,还是比较笨重的,因为他们没有采用绞盘,如果用铁链绞盘发射,那最多二十人就足够了,所以他们全得靠人力拉拽…。”

    韩世谔几人闻言,都是向他看了看,然后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又转头大致目数了一下,那些投石机的数量,足有百十架之多,那么至少要六、七千人来拉拽,这些投石机,再加上高句丽的作战军队,那也要一、两万人,可是如今的问题是,高句丽真的会动用,两万军队来守这东石滩吗?

    韩世谔看向那名向导,指着远处的高句丽大片营地,对着他说道:“我怀疑住在这营地内的人,并不是高句丽的军人,不知你可愿意,装扮成高句丽当地的农民,混进去看一看,给我们摸清里面的情况,这对我们十分重要…。”

    那名向导闻言,内心十分的愤慨,但是依旧点了点头,躬身行一礼,回道:“遵令…!”之后,就是换了一身衣服,迅速向远处的营地奔去。

    韩单似乎是有点明白自家公子的意思,于是问道:“将军!你是觉得这些大营内的人,都是那些普通的高句丽民夫吗…?”

    韩世谔闻言,点点头,应道:“我觉得应该是,这两、三个月的战争打下来,高句丽的兵力损耗,也是太大,不可能再征兵了,而且眼前大营的布置,可是一点都不像军营,如果我所料不错,这些挽发投石机的人,应该都是临时征用的民夫,他们不需要太多军事训练,只需要一把力气便可,如果是这样,我倒有个很好的方案。”

    韩单似乎是己经完全明白了,自家公子的意图,倒是雄阔海,还是在那挠了挠头,呆在那里不由所以,不过他们三人,也都是很期待,那名民夫的调查结果。

    大约一个时辰过后,那名向导匆匆回来,向着韩世谔禀报道:“将军,那些大营内,确实住着的都是民夫,他们都是平壤附近的农民,他们在一个半月前才刚刚集结,参与筑城,他们现在大约,有着万余人手…。”

    韩世谔看着他,又是追问道:“那么高句丽的军队呢,他们又有多少人马…?”

    (本章完)

第369章 定计二() 
那名向导闻言,思绪了下,才缓缓说道:“回将军!具体的人数,小人也不是很清楚,因为高句丽军营的守卫,十分的严密,小人实在是进不去,但从不少民夫那里打听,数量都大同小异,应该不超过五千人马…。”

    韩世谔闻言,也是拾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幅地图,继续向那名向导问道:“这边是民夫军营,他们的横向深度,大约有多长…?”

    那名向导闻言,想了想,又道:“那座大营,大约有三里,东面是军营,和民夫营并列在一起,军营有营栅和哨塔,戒备倒是十分的森严…。”

    韩世谔在旁边,连忙又画了一座军营,仔细看了片刻,又对照实际大营处观察了一下,民夫营大约距离城墙约两里,主要是为了空出一块场地,在紧靠城墙处,还有一座大营,似乎是仓库。

    韩世谔的心中,迅速的勾画出了一道方案。

    就在这时,韩单指着不远处的地方,低声说道:“将军,是高句丽的巡哨来了…!”

    韩世谔此时,也是发现了一队高句丽骑兵,正向树林这边疾奔而至,不过从他们此时的神情来看,并不是发现了自己这一行人,而只是路过,韩世谔当即一挥手,带着几人,向密林深处迅速撤去。

    ······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近黄昏,距离天黑已是不到一个时辰,现在留给韩世谔他们的时间,已经很是紧迫,韩世谔也是知道,按照周法尚的意思,隋军主力一定是在天黑之时,来到此地,所以他必须在天黑前,破坏高句丽军队的防御力量。

    不禁韩世谔他们紧张,似乎高句丽的军队,也是意识到了危险将至,因为他们对外围的监控,也是格外严密起来,韩世谔他们此时,随时可以看见高句丽巡哨队伍的出现,而韩世谔他们,也是稍不留神,就会被他们发现。

    如果是晚上,韩世谔和他的军队,完全可以利用夜色掩护行动,但是他们此时必须在白天行动,此时要保护行踪秘密,只能有一个办法。

    此时在路边的草丛内,几百余名隋军军士手执弩箭,正耐心等待着高句丽巡哨队到来,在这些伏兵身后不远处的树林内,近两千五百名隋军士兵,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上马,奔跑杀敌。

    这时,一名骑马的高句丽军官,率领一百多名高句丽巡哨兵快步走来,草丛中的五百名隋军士兵,不由的握紧了弩身,就在二十几名敌军路过埋伏地的一瞬间,韩世谔低声喝令一声,隋军士兵便是同时发射了弩箭。

    密集的箭矢射向小道上的高句丽士兵,令这些高句丽士兵措不及防,顿时就被射翻大大半,骑马军官也中十七八箭,连人带马滚翻在地上,小道上响起一片惨叫声。

    只射了一轮箭,五百名隋军士兵,便如猛虎般扑出,将那十、五六名未中箭的高句丽士兵,给一一包围乱刀砍死,然后就是收拾尸体、清理血迹。

    时间便是能决定胜负的关键,隋军士兵刚收拾了,这些高句丽的巡哨敌军,树林内的隋军骑兵,便在韩世谔的率领下疾奔而出,向五六里之外的民夫大营奔去,巡哨士兵一般间隔一柱香【一刻钟】时间,这一刻钟便足以保证这些隋军,不会高句丽兵马发现。

    很快,韩世谔率领三千余名隋军骑兵,就已经到了距离民夫大营,约一百步外的一片树林之中,他们可以看见大营内的情形,只见高句丽的一群群民夫,正聚在一起吃饭,喧闹声清晰可闻。

    韩世谔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太阳,发现太阳已经西斜,变成了夕阳,很快就要落山了,最多半个时辰,夜幕就将降临。

    此时的他们,己经是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搏,韩世谔把心一横,毅然下达了进攻命令,大声吼道:“隋军将士们!随本将军杀进去,血洗大营…!”

    “杀!杀!杀!”在他身后的三千多隋军骑兵,也都是纷纷大喊道。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