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谔瞧见那人,催马上前,红风般冲向那人,竟似要撞过去一般。
那人吃了一惊,闪身躲过,脚下一滑,竟是摔倒在地,狼狈爬起来,张嘴骂道:“韩老四,你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你懂不懂尊卑有序?我可是你哥哥,你怎敢对我无礼?”
韩世谔嘿嘿笑着,伸出拳头,在那人面前挥舞了两下,那人立刻咧嘴笑道:“老四啊,你都是大人了,别孩子气,啊,乖,回头二哥带你去好地方!”
这人正是韩家直系子弟,在直系子弟中排行第二,是韩僧寿的次子韩卫志!
韩卫志以前也在凉洲城居住过,那是和以前的韩世谔一样,都是调皮捣蛋的家伙,两个人更是动不动便拳脚相向,他虽然大韩世谔三四岁,但是拳头上的功夫却没有韩世谔强悍,那小时候打架,每一次都是被韩世谔打的鼻青脸肿,所以后来再不敢和韩世谔动武。
韩世谔撇撇嘴道:“你小子,能带我去什么好地方啊?”
韩卫志得他母亲溺爱,那就是典型的纨绔子弟,韩憎寿日理万机没有时间管,他的母亲又放纵他,所以他是斗鸡走狗、双陆象棋无所不会。
其他的人员,此时也是纷纷上前,向韩世谔行礼,这一群人大都是韩家在长安的人员。
韩卫志嘿嘿一笑,眼珠子转了转,瞥了一眼韩世谔,凑近过来问道:“老四,听说你现在口袋里都是银子,是不是真的?”
韩世谔撇撇嘴道:“还可以吧!也不是很多的。”
在韩世谔十一岁这年的冬天,终于踏进了长安城的城门。
车队在韩家下人们的簇拥下进了京,早有兵士在前面开路,看着斑驳的城墙,韩世谔不由一阵感慨,或许这座城池的历史并不是太悠久,但是这里面生的故事,或是墙外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从今天开始,他也将融入这个故事之中。
长安城内,果然是一片繁华,街道宽阔,沿途竟是酒楼食肆,青瓦淡墙,树如标枪,精致颇美,街面上行人来往如梭。
见到韩世谔的车队经过,却也不显得如何惊讶,对于他们来说,比这阵势大得多的排场,他们也是经常见到的,不过深知是世家的车队,所以路人们还是让出道路来,车队很顺畅地进入了长安城的东城一带。
韩世谔的十名亲卫和一些下人,都以好奇的目光望着四周,他们显得很惊讶,虽然都听说过长安城很大很大,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竟然大到这种程度,单就道路宽阔而言,就比凉洲城大出好几倍。
长安城有外城内城之分,外城有护城河,而内城里面,则是金碧辉煌,且有左监门府、和右监门府把守的皇宫,所以内城又被叫做皇城。
内外城之间,东西南北四城区,任何一个城区,似乎都比凉洲城大得多。
韩世谔此时策马上前,赶上韩卫志,问道:“二哥,皇宫呢?我怎么没有看到皇宫?”
韩卫志哈哈一笑,往前方指道:“往前行个几十里,那里还有皇城,皇宫在皇城里面,那是有监门府守卫的,一般人可是进不去的。”
韩卫志嘿嘿一笑,道:“不过吗!老四你是很快就会见到,你现在立了大功,又被皇上亲自认命为左监门府、府仓参曹军事,所以总是会召你进宫的。”
(本章完)
第27章 面见杨坚()
韩世湂这才明白,单就内墙和外墙,就有几十里路程,以点画面,这长安城的面积只能以惊叹来形容。
“老四,你小子身上带银子没?”韩卫志笑眯眯地凑过来,低声问道。
韩世湂一翻白眼,立刻道:“二哥!你要银子干吗?”
韩卫志叹了口气,道:“可惜啊!可惜啊!”
韩世湂撇撇嘴道:“没什么可惜的,二哥,你不就想引起我的好奇心吗?我告诉你,我可没什么兴趣。”
韩卫志只是摇头叹息,并不说话。
韩憎寿的户部侍郎,就座落在长安东城,在东城的大道上,这一片都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并没有平民百姓立足的余地,所以整条街道都显得很宁静。
这条街离皇城并不远,却也看不到皇宫,在这冷清的大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府邸,每座府邸外面都蹲着一对石狮子,几十个石狮子在大道两面派开,蹲在自家的门前,百无聊懒地瞪着双眼,瞪着从街道上走过的车与人。
韩世湂的车队经过时,他瞧见各府半掩的大门里,似乎有眼睛正在对着车队张望,他左右看着,有时候甚至对着那些掩在门缝里的眼睛笑一笑,那大门便立刻紧闭起来。
这一条街似乎没有尽头的长街,坐落着十几处府邸,都是高层官员,“尚书府”,“将军府”,“郎府”,每一座府邸看上去都是占地极广。
韩卫志对韩世湂又道:“老四,我父亲说了,让你就住在我家里。”
韩世湂点头道:“好啊!”
车队在街上行了小片刻,只见前方一处阔气的府邸前,聚满了一群人,当先一名贵妇人正满面含笑地迎了过来。
这妇人面容娇好,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保养的却极好,皮肤依旧光滑白皙,双目如漆,身上群裾微摇,金钗耀眼,碧钗幽亮,虽然面带微笑,但是气质雍容华贵,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韩世湂见到贵妇人,就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恭敬行礼道:“小四见过二伯母!”
那贵妇人却是笑道:“小四都长这么大了,一路辛苦了吧!你大伯去了衙门里,你大哥在左备身府办差,我一个妇道人家不便出城,所以只能让老二去迎你了。”
韩世湂忙道:“有劳二伯母费心了。”
这贵妇人自然是韩憎寿的正妻韩曹氏。
二伯母韩曹氏属于三等世家,她父亲也曾是一位将军,只是后来他父亲逝去,她的家族背景也就衰落下来。
韩孝基是韩憎寿的长子,如今已是左备身府里的护军校尉,也属于实权人物了。
“多谢二伯母挂念。”韩世湂恭敬道:“不知长安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这有什么!”韩曹氏微笑道:“等过几天,就让你二哥带你去四处看看!”
“老四,你就放心吧!”韩卫志世笑道,转向韩曹氏恭敬道:“娘,老四他们一路风尘,你就先安排他们住下吧。”
韩曹氏笑道:“你看我这人,一说上话,就没个歇,韩隐,让大家帮着四少爷将行李都搬到西院去,那边已经收拾好了,是吧?”
韩隐点头道:“夫人,我们年前就收拾好了,屋子早己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个韩隐是自幼随着韩憎寿长大,是韩憎寿的亲信,他与韩憎寿的关系,就像韩擒虎与韩忠一般,是胜过兄弟之情的主仆。
跟随韩世湂来到韩府的下人们,自是开始收拾行李,往西院去,这尚书府极是宽敞,单单西院,住上几十号人根本不在话下,跟随韩世湂来到韩府的下人们,俱都是在西院住下了。
韩曹氏母子则是和韩世湂,到了韩府的正堂用茶。
茶上来了,是亭内石桌的对面,韩曹氏正在亲手调配着各种作料。桌旁的地上置一红泥炭炉,炉上有一只雕刻精美花纹的铁釜,釜中茶汤已沸,氤氲的雾气升腾而起,模糊了彼此的面容。
她将手边早已备好的油脂,茴香,姜丝,还有一小撮被碾成粉末的茶叶按顺序倒进沸腾的汤中,韩世湂跟韩卫志也在面无表情地坐着。
茶汤一沸,各种作料被依次放进汤中,韩曹氏这才抬眸看着他,茶汤一沸时,她用茶勺将暗黄色的汤舀进茶盏里,端起茶盏双手平举齐眉,递到韩世湂面前。
韩曹氏带有自豪的神情说道:“小四,来品味一下,看看我的茶道怎么样!”
“多谢二伯母!”韩世湂看着面前这盏,散发着一丝古怪味道的茶汤,面色不由的暗自发苦,没有办法,他只得闭上眼,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茶汤入腹,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渐渐在嘴里发散,带着一丝姜味,油脂味,微微的辣味,还有一丝苦味,果真是五味杂陈。
“好茶!”韩世湂脱口赞道,不赞不行,这是惯例,不管多难喝都要叫声好的。
虽然上好的茶汤,也是长安城最流行的好茶,更是只有显赫的世家们,才有资格喝这样的茶,而且配茶的点心也是上等佳品,有许多甚至是韩世湂从未见过的。
天色已经昏暗下来,不过这几日天气似乎正在回暖,积雪也开始慢慢消融。
“小四啊,你二伯父说了,你们今日刚到,就先不忙着张罗接风,都好好歇上一两日,回头再为你接风洗尘。”韩曹氏脸上的笑容似乎从未消失过,缓缓道。
韩世湂点头道:“多谢二伯母!劳烦你们废心了!”
………
隋朝大兴城也就是唐朝的长安城,唐朝的主要变化也就是修筑大明宫和兴庆宫,两朝的城池格局基本不变,开皇二年,名匠宇文恺参照孝文帝所建洛阳城和北齐邺都南城,耗时一年两个月修建而成。
整个城池由大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其中大宫城又叫大兴宫,两侧为掖庭宫和东宫,是宫女和太子居住之地。
大兴宫北面是皇帝和后妃们生活之处,而南面三座大殿为举行朝会之地,三殿中间的大兴殿两边又有门下和内史两省,以及弘文馆、史馆、舍人院等机构。
而皇城就是尚书省各部以及两台、十一寺、十二卫等朝廷中枢衙门所在,由昭阳门街将皇城一分为二。
进入大宫城的正门叫承天门,进入皇城的大门叫朱雀门,相对而言,进入朱雀门比较容易,但须有门籍才能入内。
第三天一大早,承天门缓缓打开,群臣都是按照先后次序入门,蔚为壮观。
韩世湂只透过缝隙,就看到远处庞大的宫殿矗立在大地上,铺着大理石的内宫广场宽阔无比,衣甲鲜明的御林军卫士拄着长矛,佩戴着腰刀,布防在广场的各个角落,整个广场空旷而干净,但却透着浓郁的威严气息,那是一种让人从骨子里感觉到的威严。
站在这样的广场内,面对着巍峨的宫殿,每一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广场上有不少汉白玉石柱,很有规则地矗立在外宫广场的各处,汉白玉石柱顶端都雕刻着走兽,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獬豸,行十,斗牛等神兽走兽,惟妙惟肖,却又肃穆庄严。
进入大宫城也是有规矩的,并非什么人都能济济一堂,各级官员都有自己相应的整理区,六部成员的整理区自然是最严密的,而韩世湂这样官职小却应旨入宫的人员,那是在靠近殿门的地方等候,所以他一时之间是见不到那些朝廷大员的。
此时在内朝两仪殿,大隋的权臣们都正在和相同的人在商讨,像韩世湂在这小小的角落里,却是一脸的兴奋。
群臣束冠理衣,在执事太监的引领下,又是两条长龙般,齐头并进,出了皇城门口,在戒备森严的御林军甲士注视下,进入了刚刚打开的大兴宫。
这大兴宫,除了四大正门,更有四处角门,角门上都设有角楼,楼上有弩台守卫,很是森严。
正门是大臣们进出的地方,而四处角门,那便是宫女太监以及一些非重要人士进出的地方,进出盘查也很是森严,无论太监宫女,进出之时,若无特殊情况,身上是寸铁都不能带的,这自然也都是为了皇族的安全考虑。
宫内太监和宫女的部门不少,设有十监四司六局,分工细密。
殿内玉柱如林,金碧辉煌,大气磅礴,那龙座高高在上,座前有铜制仙鹤灵龟,更有点起的香炉,袅袅青烟缓缓升起,一派肃穆威严之气。
韩世湂一路行来,偷偷打量观察,心中惊叹无比,他此时才真正地领略到什么叫做皇宫,什么叫做威仪四方虽然如今这个皇帝的威仪实在不怎么样。
群臣在殿中站定,片刻之后,终于传来了执礼太监的声音:“皇上驾到,众臣早朝!”
龙坛侧门珍珠帘子被掀开,一个身着大红袍头戴紫金冠的中年人缓步走了出来,他身形微胖,面色有些泛黄,一绺青须修理的整整齐齐,在几名执礼太监的簇拥下,走到龙座边坐下,臣子们立刻都跪倒下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这个人便是大隋朝的当今圣上,杨坚。
只见杨坚坐在龙座上,朝堂先是一阵沉寂,片刻之后,杨坚才轻轻咳嗽一声,执礼太监立刻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话声刚落,立刻出来一人跪下道:““启奏圣上,应圣上宣召,平定西突厥的有功之人已入殿!”
一直静静坐在龙座上的杨坚,终于动了动身子,道:“可是韩擒虎的麒麟儿韩世湂来了?”
韩世湂急忙出列跪伏在地:“臣韩世湂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坚嘴角带着一丝笑,道:“韩爱卿,朕可是等了你好久啊!”
朝臣们都颇是奇怪,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忽然说出这句话,这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但是内里肯定是充满了某些意思的。
韩世湂也是颇为不解,但还是恭敬回道:“草民韩世湂参见圣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之时,许多人都震惊了,他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在他们眼中连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竟然就是在智退西突厥,立下大功的韩世湂。
大臣们都是看着韩世湂,更有人开始凑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大多数人除了震惊以外,更多的怀疑,没有几个人能相信,就是这个年轻人带着不到三千人的骑兵,完成了一件让东、西两个突厥王朝关系更恶化的任务。
无数道目光聚集在韩漠身上,在这宏伟的殿堂里,面对各样目光,一般人都会觉得身上不舒服,甚至会有一种畏惧的感觉,但是韩世湂没有。
韩世湂看起来很平静,那是一种出他实际年纪的淡定。
“是你打开了智退突厥的十万大军吗?”杨坚疑问道。
韩世湂抬起头,平静地望着龙座上的皇帝,此时距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