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战争才是最大的仁义,至于叛军,这就是他们要付出的代价!】给顶回,原先韩世谔还担心,史万岁的这种行动,会给那万智光抓小辫子,可是这一路下来,他也把那万智光也喂得挺饱,前后加起来有十几斤的黄金了,足够让他两眼放金光。
隋军沿途的补给点,史万岁都是留下那些蜀兵来守卫,每隔三五十里的泉水处,就留下千余蜀兵筑寨而守,前方的伤兵和病员,都会运向后方的补给站,而那些实在站不起身的士兵们,都给用大车运回时,表情都象是死了老子娘一样地痛苦,深深地为自己错过这次发财的好机会而懊恼。
一个月下来,从大渡河,蜻蛉川过来,已经深入蛮荒七百多里,大小战斗数十次,据险而守的六诏等部落,被击破了有上百个,斩首三千,俘虏三四万人,这已经是个不小的胜利了,只是这些之前的胜利,比起消灭现在对面那十余万白蛮黑蛮联军,实在是不值一提。
老实说,韩世谔今天刚刚看到对方这阵势时,也小小地吃了一惊,他没有料到这些蛮兵在屡败之余,还能凑出这么多部队来,而且敌军的前方大营中的部队,看起来明显和这一路之上碰到的白蛮部队不太一样,几乎是衣不蔽体,肌肉发达,满身都是刺青,透出一股原始的血姓与剽悍。
韩世谔的脚下,突然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只听他喊道:“韩将军,史大帅升帐议事了,请你现在过去…。”
(本章完)
第267章 决战二()
韩世谔闻声,低头一看,正是那个杨明度,在这一路上,此人倒是个另类,因为他领着一个三百人的小队,轻装利刃,皮甲防身,专门在大军两侧的草丛和树林里,搜索敌军的伏兵,此人外表粗犷,但心思极细,蛮人的那些伏兵,无一次能逃脱他的眼睛,正面作战被杀的蛮兵,其实并不算多,往往都是一触即溃,但是当他们逃散之后,躲起来打伏击的倒是有不少,被这杨明度的小队,擒杀的就有七八百人。
而且这个杨明度为人周正,治军严明,严禁自己的部下,跟别的部队一样,去歼…银那些俘获的蛮族女人,虽然这一点让他帐下的人,对他颇有微词,但冲着跟着他,有着远远高于其他部队的斩获数,还是没有人傻到,会退出这支扫荡部队,毕竟爽了下半身只是一时,人头数才是自己回去论功时,能够升官发财的最直接依据。
韩世谔从高台上一跃而下,这次出征宁州,他一路上也抛弃了,那件沉重的明光铠甲,而是换上了普通轻便的锁子甲,即使这样,他也是汗出如浆,不停地需要喝水,来保证体内的水份,好在这次全军一路带了充足的水,前方又派出精锐的斥候打探,只是看这架式,明天就会决战了,到时候还是得把那件铠甲穿起来,毕竟上了战场,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韩世谔又看了一眼,对面的蛮兵连营,心中一动,问道:“杨都督,你看蛮兵这个营地,跟这些士兵战意如何,这些天你跟他们多次交手,应该清楚吧…。”
杨明度闻言,仔细地看了两眼,摇了摇头,骄傲的回道:“这些士兵,并不是我最近碰到的那些蛮兵,他们的战斗力,要强上那些蛮兵许多,因为那些白蛮士兵,已经见我军士兵即胆寒,看到就要逃,而这些人的眼里,却是战意满满,斗志高昂,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和我军,交过手的原因吧…。”
韩世谔也是笑道:“你的意思是,这些人不是白蛮,而是乌蛮士兵吗…?”
杨明度又是仔细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又道:“不错,他们应该是乌蛮无疑,这些人赤膊纹身,不穿衣服,没有护甲,连盾牌和吹箭也没有,都是挥舞这种双手大刀,椎髫跣足,显然比我们前一阵碰到的白蛮士兵,要野蛮强悍许多,当是乌蛮士兵无疑…。”
韩世谔叹了口气,问道:“这么说来,那个爨震己经带兵,来救他的弟弟了,怪不得这些贼军有如此声势,杨都督,这次军议也是为了此事吗…?”
杨明度也是微微一笑,回道:“是的,刚到这里之时,我军就己经一边扎营,元帅一边还派了刘云将军,带人查探敌情去了,刚才刘云将军已经回来,然后大帅就下令升帐议事,韩将军,我们还是快去吧,史大帅军法极严,去晚了可是要吃罚的…。”
韩世谔也是点了点头,向着帅帐的方向走去,回道:“那我们现在就去史大帅那里吧…!”
待韩世谔走进帅帐的时候,大家已经到得差不多了,韩豹、刘云、卢伟、单龙四人,这次都跟着主力部队一起行动,除了这四人外,其他六人,加上能独立指挥一个小分队的杨明度,就是这次决战时的将领,万智光那个娘娘腔,只是勉强挂了一身的皮甲皮盔,也在右首边第一个站着,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
史万岁今天是全副武装,明光大铠,大红将袍,头顶金盔,尽显主帅的威严与气度,看到韩世谔进来之后,沉声喝道:“韩将军,你怎么现在才来…?”
韩世谔也是不敢怠慢,一拱手,正色回道:“回史将军!末将在营前的箭楼上,观察敌军的虚实,多看了两眼,故而来迟…。”
史万岁闻言,并没有说话,只是挥了挥手,韩世谔就站回到了,自己左首第一个的位置,站在那冯将军的身边,一路行来,韩世谔左首第一,万智光地位非凡,右首第一,其他的将领,则是官阶相当,往往都是随便站。
只听史万岁威严的声音,在次响起道:“各位将军!想必也都探查过敌军的情况了,但是敌军摆在外面连营里的部队,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刘云将军,你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刘云一脸严肃地站了出来,行了个军礼,朗声道:“这次我们去探查了他们,在两侧密林里的情况,老实说,出乎我们的意料,现在我军的正面是三里宽的平原,而平原的边上则是隔着半里左右的密林,依我的侦察,密林里的敌军加起来足有三四万人,不过他们当中,大多都是白蛮士兵…。”
立刻就有一名将领,哈哈大笑道:“那些白蛮士兵的战斗力不行,这些天我们见识了不少,就算是埋伏,也不足为惧,我们还是老战术,用辎重车连在一起,掩护侧翼,正面则靠着强弓硬弩和铁甲步兵推进,不停这些蛮子能挡得住…。
刘云闻言,他的眉毛皱了皱,摇了摇头,又道:“张将军,只怕情况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前些天的那些俘虏交代过,和我们作战的白蛮士兵,不过是西洱河那里的六诏部落,并非白蛮的主力精锐,他们的几个大部落,如爨翫的本部,还有大鬼主爨进的部落,可是一直没有投入战斗,而且这次我在侦察中还发现,乌蛮部落的援军也到了,这点只怕不少将军也都发现了吧…。”
在场的不少人,都是跟着纷纷点头,韩世谔也是说道:“是的,我也观察到,在我军正前方的那些敌军,打扮和白蛮士兵完全不一样,看起来凶悍异常,甚至还有不少骑兵,应该就是刘将军,所说的那些乌蛮援军…。”
刘云闻言,继续说道:“在两侧的密林里,我们并没有发现乌蛮士兵,但那些白蛮兵士们都带着藤制盾牌,而且身上也穿着那种,像是老藤编制的盔甲,远非前一阵,我们碰到的那些,六诏部落的白蛮士兵强大,只怕我们不能大意…。”
(本章完)
第268章 决战三()
那万智光也是笑了起来,说道:“那些藤甲能管什么用,哪比得上我们大军的铁盔钢甲呢?到时候还不是一射就穿,一捅就破,大家都不用担心…!”
韩世谔这时,突然想到了后世,看过的那本三国演义,里面蛮王孟获出战时,就用过刀枪不入的藤甲兵,虽然演义里肯定是有所夸大,但这藤甲兵作为南中地区的特色兵种,还是不容小视的,于是连忙说道:“大家不可轻敌,我看过古兵书里说过,这藤甲兵乃是宁州一绝,不是用普通的藤条编制,而是取百年老藤,放入油里浸泡,然后再在日光下曝晒,再放到阴凉的山洞里三年,三年后再取出,就能产出强度韧度极佳的藤甲,号称可以刀枪不入…。”
在这个时代,【三国演义】还没有问世,而在【野史三国志】里,可从没有提什么藤甲兵,所以韩世谔的这话一出,就连史万岁也微微一愣,问道:“韩将军,什么藤甲兵?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韩世谔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些泄露天机了,这些人肯定不可能知道后世的【三国演义】,更不可能玩过后世的三国游戏,于是回答道:“我以前曾在家中的一本古书里,看到过这个藤甲兵,说这些西南蛮夷成天要打猎,经常面对虎豹猛兽,所以也需要护甲防身,由于西南之地产铁不多,打不出铁盔铁甲,而犀皮这种东西又是极难获得,所以就想出这种编藤甲作战的办法,据说用这种办法制得的藤甲,有非常强的防护力,连虎豹的爪击牙咬也能抵挡,就是不知道,对上我们的钢刀铁槊,是否还能挡得住…。”
史万岁略一沉吟,反问道:“既然那些蛮夷们,有这种厉害的兵器,为何不早早拿出来用呢…?”
韩世谔闻言,摇了摇头,回道:“这个嘛,末将猜测,一来可能这藤甲的防护力,可能没传说中的那么神,二来这个可能是爨翫本部的看家装备,不会给六诏这种小部落使用,就像草原上的突厥可汗本部,才有铁甲和铁箭头,而仆从部落只有皮甲和骨制箭头,都是一个道理…。”
众将闻言,均觉得言之有理,连连点头称是。
史万岁继续问道:“那依韩将军所见,这些藤甲兵,埋伏在我军两侧的密林里,意欲何为?我军又该如何应付…?”
韩世谔微微一笑,应道:“末将也不相信,他们真的能象传说中那样刀枪不入,要不然早就正面攻过来了,也不用伏击,但是这些藤甲兵的防护能力,可以强过,前一阶段那些无甲防身的六诏部落的白蛮士兵,却是肯定的,我料敌军的策略是用凶悍的乌蛮士兵强攻我军正面,甚至派出那些骑着西南马的骑兵打头阵,掩护后面的步兵跟进,打到激烈的时候,在出动林中埋伏的藤甲兵,夹击我军的侧翼和后方,企图一战全歼我军…。”
万智光闻言,他的头上己经开始冒汗,这个杨秀的近侍,根本没有任何军事才能,一路之上看着隋军斩瓜切菜,一般地击破六诏的白蛮士兵,还以为打仗真的是如此的容易,一听韩世谔的话,又吓得魂不附体,连声问道:“韩将军,你说怎么办呀,要不我们在这里固守待援,等我们蜀王派后续部队…?”
史万岁鄙夷不屑地,看了万智光一眼,沉声道:“万参军,还请稍安勿躁,我军毕竟战力强悍,除去看守后路的一万多蜀兵外,现在还有一万关中劲旅,八千蜀兵,完全可以一战,不用灭自家的威风…。”
万智光给史万岁这样一说,不敢多言,闭上了嘴巴。
史万岁看着韩世谔,正色说道:“韩将军,依本帅看来,敌军如果要用这种打法,对于两侧的藤甲兵,需要严加防备,大车之上要多布弓箭手,尤其是要有穿透力强的强弩手,等他们离开密林,大规模攻击的时候,到时候强弓硬弩全速发射,万箭齐发,射他们个尸横遍野…。”
韩世谔点了点头,应道:“理当如此,侧翼的保护一定要加强,而且那些藤甲,是在桐油中浸泡,到时候火攻也用得上。只是现在时值八月,骄阳似火,在这密林中又很少有风,我怕也会烧到我军自己,到时候这招要慎用…。”
史万岁闻言,又道:“那么现在我军的侧翼,应该是安全无忧了,只是我想问一下,你们认为那些乌蛮士兵,会如何来冲击我军的正面…?”
刘云本能地回道:“他们有骑兵,但没有强弓硬弩,应该是骑马突击,掩护后面的步兵跟进吧…。”
史万岁摇了摇头:“刘将军,你觉得像乌蛮士兵那样,连护甲都没有的,能如何突击呢?他们即使有马,也不可能冲到我军的正面,这个冲击距离他们,如何能保证不至于中途给射崩…?”
刘云闻言,没有在说话,就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史万岁看向了韩世谔,再次问道:“王将军,你觉得呢,如果你是敌军的主帅,这些乌蛮兵又能如何与我军正面接阵?”
韩世谔想了想,开口应道:“也许是穿藤甲,也许是推大车加木板前进,战马突击我也觉得不太可能,那西南马矮小结实,适合驮运货物,但不适合短途冲刺,这片平原之上空空荡荡,敌军没有任何掩护,所以我如果是敌军主帅,宁可把这些骑兵埋伏在密林里,而不是在正面突击…。”
史万岁也是点了点头,应道:“应该如你所说,本帅现在也拿不准敌军,能用什么办法从正面强突,但我军必须要作好万全的准备,现在众将听令…!”
韩世谔也是站回了自己的位置,跟着所有人一起,拱手应命。
史万岁此时,沉声喝道:“敌军的战书已下,我们就明日决战,各营今夜三更造饭,四更饭毕,五更时出营列阵,蜀军五千人为第一阵,列五十队,正面排出十队,战队驻队相连,密集阵形应战,加起来共二十五排,由钱可将军为前军主帅,张伟将军,司马将军为副,两侧以各两百辆蒙板大车,首尾相连为掩护,每辆车上布弩手两名,弓箭手一名,战车外侧蒙上湿牛皮以防火,随前军前进,不得有误…。”
(本章完)
第269章 决战四()
被点到名的三名将领,都是立即站出队列,齐声道:“得令!”然后就上前接令在手,退回原位。
史万岁接着又拿起几根令箭,双目炯炯有神的又道:“关中兵马三千人,为第二阵,距离前军相去二百步,纯长槊兵,不要驻队,队与队之间相去二十步,若前军有失,放本军溃兵通过,随即就堵住敌军追杀!由刘云将军为主将,韩豹将军辅之…。”
韩豹的脸上,随即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上前接过了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