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之三国霸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没有把两个武力值为一百的超级大牛召唤出来,但是能召唤到陆文龙,李翊依然非常开心。

    李翊没有再继续召唤,有了这么两位牛人,已经足够他这次南下的行动所需了。而很快李翊也得知了这两位新近召唤到的大牛的身份,宇文成都是宇文鲜卑部落首领宇文翰的孙子,宇文鲜卑投降李翊后,作为质子被挑选到李翊的亲卫军中,是一名队率。而陆文龙同样是李翊亲卫军中的队率。让李翊意外的是,根据武将系统显示,陆文龙跟宇文成都居然是结拜兄弟。

    既然二人已经在军中,李翊也就不急了,没有马上将他们提拔起来。或许,让他们继续现在的身份,在某些时候还能起到一些特别的效果。

    万事俱备,大草原上的局势也稳定下来,李翊在安排了镇守草原的事情后,就率领亲卫铁骑南下了。

    辅国将军赵云、校尉吕布率领骑兵甲字军团驻守原西部鲜卑的北部和西部地区,现在的龙城郡,驻地龙城。

    安夷将军张郃、校尉张燕率领骑兵乙字军团驻守原北部鲜卑,现在的狼居胥郡,驻地单于庭。

    虎牙将军高长恭、北中郎将张辽率领骑兵丙字军团驻守原东部鲜卑,现在的东鲜卑郡,驻地饶乐城。

    征虏将军岳飞、校尉李忠率领步兵丁字军团驻守原西部鲜卑的南部地区,现在的受降郡,驻地受降城。

    振武将军关羽、校尉李信率领步兵戊字军团驻守原弹汉山所属地区,现在的汉北郡,驻地弹汉山。

    平虏将军张飞、校尉高顺率领步兵己字军团驻守辽东地区,驻地襄平城。

    建威将军穆桂英、武卫中郎将常遇春率领步兵庚字军团驻守幽州,驻地泉州城。

    奋威将军徐达、校尉荀棐率领步兵辛字军团驻守并州,驻地晋阳城。

    另外,程普、韩当率领水军,驻军漂榆津,护卫泉州城的海上安全。

    各军团受建威将军穆桂英节制,由荀彧、荀攸、田丰、寇准等人辅佐,在主公李翊南下期间,主持骠骑大将军府的一切事务。

    随后,李翊带着徐茂公、刘伯温和郭嘉三名军师,率领亲卫军六千铁骑,在典韦、太史慈两员亲卫大将的护卫下,南下兖州陈留郡,跟先期抵达陈留郡的诸侯会盟,商讨讨伐董卓的事宜。

    ………………

    大汉国中平六年十二月二十八。

    由于临近年关,京畿一带的人口流量骤然增大,董卓随即下令解除洛阳的戒严,命令京畿八关大开城门,任由百姓进出。

    董卓在朝议上放言道:“我大汉四百年基业,历经了无数坎坷和磨难,但我大汉社稷至今依旧毫发未损,稳如磐石,凭关外那一帮奸臣逆子,数十万叛军,难道就能撼动我大汉社稷?我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即使我董卓死了,这大汉社稷还有骠骑大将军卫护,骠骑大将军死了,还有我大汉无数铁血英豪为之奋战。只要我大汉武人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让大汉社稷落于叛逆之手。”

    “今天我下令打开京畿所有城门,直到正月十五。我倒要看看,我大汉的天空到底是蓝的还是黑的?”

    同一天,天子给骠骑大将军李翊下旨,让其收回檄文,说董相国是大汉忠臣,只是世人对其误会太深,希望骠骑大将军能够仔细甄辨,不要信了奸人谗言,导致同室操戈。

    天子又下旨,罢免东郡太守桥瑁,并将其定为叛逆大罪,诛九族。接着天子又连下十八道圣旨送往各地州郡,严厉责斥后将军袁术和其他十七位州郡长官不能明辨是非,听信桥瑁构祸,竟然举兵参予叛乱。天子明言,只要诸位州郡长官能迅速罢兵,急送赋税入库,献请罪表,可免死罪。

    这一天,御史中丞许靖下朝后,匆匆弃印逃离洛阳。

    十二月二十九,右将军朱儁回到洛阳,也就在这一天,下朝回府的董卓遭到了刺杀。

    刺杀行动设计的非常精妙,也非常成功。

    就在董卓的车驾驶出北宫,而候在宫门外的三百亲卫铁骑尚没有围上来的时候,聚集在宫门外的请愿儒士里突然冲出了数名手持长剑和强弩的刺客。

    刺杀在短短的瞬间就奏效了,董卓胸口连中数枝弩箭。护在车驾四周的侍从们虽然舍身扑救,甚至不惜生命为董卓挡住了如蝗的弩箭,但董卓还是被刺中了。

    见刺杀得手,刺客们一哄而散,随着狼奔豕突逃亡的人群消失的无影无踪。

    董卓内穿双层铠甲,生命无忧,不过受了一点惊吓而已。他推开护在自已身上已经死去的侍从,冲着纵马追杀儒士的铁骑们大声吼道:“谁要是滥杀无辜,我就砍了谁。都给我滚回来……”

    跟在车驾后面的田仪惊恐不安,急忙问董卓要不要全城禁严搜抓刺客。

    董卓毫不在乎地说道:“怕什么?老子还没死。他们想杀我,想引起洛阳城大乱,想诱我大开杀戒,想让京畿百姓无法过个安稳年,我就偏不上当。传令,一切照旧。”

    负责保护董卓安全的长水校尉刘靖问道:“主公,这些聚在北宫门外的儒士要不要抓起来?刺客可能就在这里。”

    董卓笑道:“不要抓,给他们闹。马上要过年了,越闹越有喜气。”

    董卓弃车上马,大摇大摆地回府了。一场可能再次引起洛阳血雨腥风的危机就在董卓的三言两语中消弥于无形。

    刺杀董卓的理由太多了,但董卓直觉的认为这次刺杀是朝中某些大臣指使的,自己要求西迁天子和朝廷到长安的事终于激怒了朝中大臣。(未完待续。)

第0361章 董卓要迁都() 
董卓在年底前奏请天子,说叛军势力强大,京畿一带将有连番血战,考虑到天子和公卿百官的安全,他希望天子和朝廷在年后就西迁到长安去。

    大臣们反对强烈。

    反对的理由很多,也很充分,最主要的集中在钱的问题上。很多人都说现在国库空竭,天子和朝廷西迁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这笔钱从何而来?

    董卓说:“西迁所需要的钱财一部分来自京畿各郡的赋税,一部分来自告缗的抄没收入,还有一部分就要靠大家的捐助了。京中的门阀官僚要捐,百姓也要捐。西迁是保护天子和社稷的大事,大汉子民人人都要出力出钱,否则,以谋反论罪。董卓这话一说,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再提反对意见就成大汉叛逆了。”

    荀爽说:“大臣们的俸禄一直是减半发放,而这个月京畿的粮食绢布等价格飞涨,一些外地的官员不要说捐助了,就连吃饭都成问题。至于让百姓捐助更是难上加难的事。现在能吃饱肚子的百姓就算是很富裕的了。”

    董卓冷笑道:“没钱的官员可以向有钱的官员赊借。百姓没钱更好办,西迁需要大量民夫搬运物资,就让他们去充当民夫吧。”

    但西迁的事在百官下朝之后、立即就变成了相国大人要迁都了。这个谣言先是传遍了洛阳城,然后迅速向京畿各地和京畿以外的州郡漫延。

    迁都可是一件动摇社稷根基的大事,迁得好可以兴国,迁得不好就会亡国。

    在大汉国今日的危局之下,迁都自然是加速亡国而不是振兴社稷了。所以京中的儒士在北官门外的血还没有干透的时候,再次冒着生命危险聚集到北宫门外请愿。

    京中大大小小的宗室门阀世家非常多,再加上寄居于名士大儒家的各地诸生弟子,一日之间也在北宫门外聚集了两千多人。

    董卓这次吸取了教训,命令司隶校尉宣Ш秃幽弦踉蚀盼朗渴刈×吮惫磐獾母鞲鼋挚冢辖本缮娉悄谌魏尉朗挛瘛

    洛阳无论如何不能再乱了。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洛阳。

    正月辛亥(初十),天子下旨,大赦天下、原东郡太守桥瑁不在赦免之列,其余参加叛乱的诸州郡官吏尽数被赦。

    天子诏告诸州郡官吏,只要在正月底之前,能向天子效忠,献请罪表,送赋税到洛阳入库,天子不但既往不咎、尽赦死罪,而且还官封原职,依旧安排他们在原地为官。

    这次刺杀事件让董卓感觉到洛阳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由此他想到了洛阳的门阀士族对自己的仇恨和背叛。无论自己如何礼贤下士,如何忠诚为国,如何尊贤重老,都无法得到士人的认同和尊敬,无法得到他们的忠心和拥戴。

    抛开十一月底的血腥不说,自己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社稷对不起士人的事,甚至在征服大漠开疆拓土这件事上还有功劳。

    但现在贤者也好,老者也好,无不想杀死自己,为什么?

    董卓觉得很悲哀,为了权柄,自己成了大汉国所有士人的敌人,成了大汉国十恶不赦的奸佞。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主、前太尉段颎。

    段颎也是一个武人,他位列三公是因为攀附奸阉的关系,为此他遭到了士人们的排斥和打击,最后落得个饮鸠自杀的悲惨下场,而且还留下一段恶名。但段颎那颗拳拳报国之心是错不了的。今天自己也步入了段颎的后尘。

    董卓就是不明白,自己辅佐幼主主掌国事四个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问也没有做下什么擅权误国的坏事,为什么就成了大汉最大的奸佞?

    各地州郡的士人说自己有十恶,首恶就是废黜少帝,可废黜少帝的事是公卿百官一起干的,而且当时太傅袁隗还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现在太傅袁隗没罪,公卿百官也没罪,这罪责突然就成了我一个的了。这世上有极度无耻的人,但董卓没有想到这世上有这么多极度无耻的人。

    如果自己当初没有进京,没有主掌国事,自己还会是大汉国的奸佞吗?董卓认为自己的下场好不了。不要说当初自己周旋于洛阳数个权势之间,得了个两面三刀的罪名,就是凭自己手上的军队,士人也会把自己打倒在地,势必要杀之而后快。看看士人对骠骑大将军的态度就知道。

    骠骑大将军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大汉国最大的隐患,认为此人不杀就不能保住大汉社稷。董卓想想就不寒而栗。武人难道当真就比士人矮一截?这江山是武人打下来的,为什么最后反而要跪倒在这些士人面前,任由这些士人践踏****?

    众口铄金的道理董卓明白,这次如果不把这些士人彻底击败,自己将永远遗臭万年。你们说我董卓乱政,说我将死无葬身之地,我就不信这个邪了。我这次就要把这天地倒过来,我要让你们这些士人遗臭万年。

    举兵叛乱的不是我,乱政祸国的也不是我,该谁的罪名就该谁承担。

    董卓决定迁都。

    ………………

    当董卓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李儒和田仪时,遭到了两人一致的反对。

    李儒说:“此时迁都,对社稷的破坏显而易见。长安自赤眉火烧之后,宫室尽毁,两百年来也没能重建。如果迁都长安,不但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修建宫室,还要重建大大小小的府衙。这对今日的大汉国来说根本无力承受。”

    “主公要想击败士人,扬名青史,首先是要完全控制权柄,其次是要治理好国家。迁都之举,却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则主公有损毁社稷的罪名,二则此举更加坐实了士人对主公的诬陷,三则激起了众怒。叛乱州郡会更多,而骠骑大将军也会毁弃承诺,倾尽全力南下阻止主公迁都。”

    “洛阳如果被攻陷,主公即使占据了关中之险,但权柄又有多大?实际控制的州郡又有几个?还奢谈什么治理天下?”

    “主公迁都,于国于己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正中了士人的诡计。从此主公权柄尽失,罪恶滔天,当真要遗臭万年了。”

    田仪也说道:“主公迁都,无非是想利用关中之险阻击叛军于潼关之外,利用西凉的根基继续把持权柄。或者说得更难听一点,主公还想利用迁都洗劫关东,获得大量财物。但正如文优所言,主公会因此犯下毁国之罪,成为举国之贼。”

    “主公偏安一隅,要权柄没有权柄,要财物没有财物,会活活憋死在关中。主公久经战事,谋略出众,怎会行此取死之计?叛军分散京畿四周,人心不齐,实力也不集中,我们完全可以软硬兼施,以联合骠骑大将军和分化叛军为主,以防御和攻击为辅,取胜叛军轻而易举,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

    “洛阳虽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主公只要击败叛军,就能迅速控制州郡,以手中权柄治理国家,振兴大汉。相反,长安虽有崤函谷之固,据山川之险,沃野千里,但只能偏守一隅,毫无做为,而且一旦洛阳失陷,关中被围,出路尽数断绝,那可就是一块死地了。”

    “昔日高祖皇帝凭关中之利得天下,为什么到我这就不行了?”董卓不急不慢地问道。

    李儒和田仪相视苦笑。

    李儒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差距太大了,原因也太多。简单一点说吧,高祖皇帝时是打天下,主公现在是治天下,根本是两回事。”

    “迁都关系到社稷的兴亡,需要数年的准备,要仔细权衡得失。即使要迁,也要定下详细的策略,否则不仅仅是祸国之举,更是亡国之举。”

    “迁都长安,至少需要数百亿钱财,需要数年时间,宗庙、府衙、典籍哪一样能少?仅仅搬迁东观、云台等地的典籍文卷大概就要数月时间,我们来得及吗?做得到吗?”

    “平叛之战要打应该在三月左右,也就是说,主公如果想在这短短两个多月内完成迁都,那不叫迁都,那叫浩劫,叫亡国。”

    “西迁天子和朝廷,已经可以确保天子的安全,可以分化士人、削弱士人的权势,可以杜绝洛阳随时爆发内乱的隐忧,可以掌握平叛战场上的主动,也可以趁机聚敛财物为大军提供粮饷。甚至在形势极度不利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迅速回撤关中。”

    “总之,西迁天子和朝廷已经足够达到我们的所有目的,我们既能拥有西迁的所有好处,也能摆脱西迁的所有坏处,而主公既能搏得拱卫社稷的美名,也能占据击败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