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堕落与放纵、寂寞与空虚。

非常适合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氛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在后世,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叫做莫严,他的《透明的红萝卜》以构思的奇特、感觉化、体验化的叙事方法和空灵的意境震动了文坛。

在西方文坛,这种写法叫做意识流。

在日本,意识流加上日本特有的唯美主义就成了新感觉派。

中国作家则力图兼容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

林子轩对意识流一点都不陌生,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就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

两人在信件中交流了这种写作方法。

意识流的故事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芙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川端康城虽然是新感觉派的发起者和中心人物,但他并不坚持一定要用这种写作方法。

比如,他的代表作《雪国》,就回归到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创作上来,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

他们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上,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所以,日本文学总是在“唯美”和“物哀”这两大主题上打转。

《雪国》

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的感情,结局也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可以说达到了“唯美”和“物哀”的极高境界。

当然,《雪国》也体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特色,还掺杂着日本的禅意和虚无主义。

林子轩并不太理解这种刻意追求的唯美和哀伤,他觉得有些过于矫情了。

但这毕竟是一部世界级的小说,只能说他的文学鉴赏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不懂装懂。

好在抄袭小说不需要真的理解,只要逐字逐句的写下来就好了。

《雪国》不到八万字,半个月就写完了,林子轩需要考虑起一个日本的笔名。

他想起后世的一位日本作家,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的时候都会被人提起,而且此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极高。

可惜,他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常年陪跑,堪称最悲壮的入围者。

和一直冲击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李可谓是同病相怜,据说小李又要冲击奥斯卡了,不过林子轩是看不到了。

这个人叫做村上春术。

林子轩把这个名字写到了《雪国》作者的位置,然后把稿子交给平禁亚,让他找一位精通日语的人翻译出来。

他会把这本书出版,和漫画版《聪明的一休》放在内山书店里寄售,看看日本人的反应。

第一百六十七章创造社的困境

平禁亚按照林子轩的嘱咐,决不泄露作者的真实信息,只是找人把小说翻译成日文。

在上海精通日语的人不少,但精通日文又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人并不多。

再说,想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完美表达川端康城小说的韵味更是困难,因为川端康城的文字太过精致和优美了。

这人要懂得日本传统文学,要具有写作能力,还要有文采。

平禁亚想起林子轩说的话,不由得苦笑起来,这种人还真不好找。

林子轩认为以周作仁的文学素养和文笔可以翻译《雪国》,不过他一旦把稿子寄给周作仁,那就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但和周作仁一个等级的中国作家本来就不多。

平禁亚考虑了一番,最后把目光放到了创造社上面。

创造社的成员基本上都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文学素养都不错,关键是创造社目前的处境不怎么乐观,或者说极为窘迫。

1923年4月,郭沫偌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带着日本老婆和孩子回到上海,接手《创造季刊》的编辑工作。

他虽然因为诗集《女神》在文坛上小有名气,但他低估了国内残酷的文学环境。

就连林子轩的新文学书籍都卖不动,更别说他办的杂志了,新文学书籍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赔本赚吆喝。

结果自然是一塌糊涂,杂志销量不好,他便写文章到报刊投稿。

依靠卖文为生的郭沫偌陷入了困顿之中,发现国内的生活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

他幻想中那种被人高高举起,受到万千学生崇拜的场景没有出现,反而每天都要为了生活而奔波,甚至连坐电车的钱都没有。

“我的日本老婆自从回到上海以后,她便很少有开朗的日子,生活自然是和她所想象的‘幸福’完全背驰。”

这是郭沫偌后来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他甚至用“过着奴隶加讨口子的生活”来形容。

其他创造社成员的处境同样堪忧。

张资评1922年6月回广州,任焦岭铅矿经理兼技师。

此人虽然还在从事文学创作,但为了生计明显是兼职了。

郁达浮1922年3月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

成仿伍在上海和郭沫偌一起编辑《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

他于1923年5月20日在《创造周报》第2号上发表了《新文学之使命》一文,是创造社的中坚力量。

但两人的日子真的不怎么好,他们挤在公共租界哈同路民厚南里泰东图书局的编辑所内。

后来郁达浮也搬了进来,三人怀着满腔热情的办杂志,写稿子,希望能把创造社发扬光大,在新文学的领域内争得一席之地。

然而,事与愿违。

到了1923年下半年,成仿伍便去了广州。为了生计,郁达浮则到北京大学教授会计学。郭沫偌坚持到了1924年4月,也黯然回到了日本。

创造社的前期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从这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转行不容易,年轻人一定要以此为戒。

郭沫偌学的是医学,又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如果是在上海行医的话,绝不会落魄到如此地步,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郁达浮学的是经济学,上海是金融中心,随便找份银行的差事也能谋生。

成仿伍学的是法语专业,在法租界的洋行绝对能找到高薪的工作。

可他们就死抱住文学不放了,完全没有想过用其他方式赚钱,这就是文学青年啊!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原本的专业学的不好。

平禁亚看重的是创造社的郁达浮。

郁达浮在1921年出版了白话文小说集《沉沦》,在中国文坛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而且他的日语特别好,文字风格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带着点颓废和感伤。

他的小说中有一种诗意的美,这或许和他诗人的身份有关系。

郁达浮于1896年出生在浙江富阳市满州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3年随同兄长一起留学日本,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7年11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

他在日本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对于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知之甚详,也了解日本文学,是最佳的翻译人选。

平禁亚把这件事告诉了林子轩,林子轩认可了这个选择。

他虽然和创造社有点小矛盾,但早就过去了,他不是个记仇的人,而且郁达浮的文笔出色,在精神层面上和《雪国》有相通之处。

《雪国》这样的小说也只有同等级的小说家翻译才有质量上的保障。

于是,处在困顿中的创造社接到了一笔大生意。

有人用高价请郁达浮翻译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在日本,却是用中文写成的。

郁达浮看罢小说,沉思不语。

他觉得这本小说深得日本传统文学的精髓,把日本文学中的悲剧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着婉约和优美。

可以说,即便在日本也没有几位作家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小说来。

这篇小说中还借鉴了一些西方文学的写作方式,把西方文学和日本传统文学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这到底是哪位大师的手笔?

创造社的三人都熟悉日本文学,纷纷猜测这位村上春术是何许人也。

如果他是日本人,为什么要用中文写作?如果他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懂得日本文化?如果他懂得日本文化,为什么不用日文写作?

讨论了半天,他们也不得要领。

给他们这份工作的人是一位中间人,整个过程透着神秘,弄的郁达浮有点担心,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阴谋。

然而,面对如此丰厚的酬劳,他无法拒绝,便翻译起来

五月底,郁达浮翻译完了小说,平禁亚把小说印刷出来,交给林子轩。

那三位被林子轩骗进来的美院学生也完成了漫画的第一个故事,他们现在才明白林子轩为什么找他们做这份工作了。

因为画这种漫画的确不需要太高深的绘画功底,有时候更像是练习的涂鸦之作。

他们很担心这种叫做漫画的东西能不能被人接受,会不会被人直接丢进垃圾桶里。

三位美院的学生觉得他们的前途一片黑暗。

第一百六十八章神话剧的热潮

看着这本《聪明的一休》第一集,林子轩觉得中国的漫画事业有希望了。

他不过是给这三人大概的讲了一下日本漫画的形式,原本以为他们会弄出一本小人书,没想到出来的成品倒也似模似样,基本上有了后世漫画的风格。

无论是中国水墨画还是西洋油画,要么讲究形似,要么讲究神似,但绝不会太过夸张。

漫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夸张,不墨守常规。

这一点三人把握的很好,在人物造型和故事叙述上都有别于传统的图画书籍。

或许,他们真的能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别,从而被后世推崇铭记。

林子轩夸赞了三人一番,鼓励他们好好干,还有更多类似的漫画交给他们绘制,这是一条漫长却光明的道路。

三人对此腹诽不已,他们再也不相信林子轩说的话了。

只是,万象书局的薪酬不错,工作时间轻松,只要能按时交稿,其他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这种工作在上海也不好找,在没有其他去处之前,他们还是喜欢在这里混日子。

不过他们低估了林子轩资本家剥削的一面,一旦发现这种漫画销量不错,林子轩就会拿出大量的漫画设定,让他们再也没有空闲时间厮混了。

为了六月底到庐山避暑,林子轩要把手里的事情安排好。

他打算给自己放两个月的长假,六月底离开上海,八月底返回,这既是度蜜月,也是想好好休息一番。

生活中不能只有工作,还要懂得享受。

他用这个理由推掉了上海大学的课程,以后就不再去讲课了。

写作课偶尔讲讲就好了,太多的东西他也讲不出来,如果不是时常和英国那帮知识精英们书信来往,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恐怕早就讲不下去了。

而且,现在的上海大学有了新的变化。

上海大学除了文学系和绘画系外,又增加了一门社会学系,瞿秋百任社会学系主任。

社会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等。

青年学生对这个科系极为追捧,上海大学内的氛围颇为古怪。

这是林子轩退出的一个原因,何况他也比较忙,没时间兼顾。

在电影方面,郑证秋带着原班人马继续他的西游之旅,《三打白骨精》的拍摄难度不大,前半部分是唐僧的来历和收徒的过程,后半部分才是白骨精的戏份。

在这段时间,其他电影公司的《西游记》电影纷纷出炉。

因为是默片,所以拍摄的周期比较短,一般两到三个月就能拍摄一部电影,这就造成了五月底《西游记》电影的扎堆出现。

不过这些电影公司保持着默契,总是间隔几天的时间推出一部电影。

天一公司的《女儿国》首先上映,卖点是唐僧和女儿国国主之间的香艳故事,悲情女星王汉论首次激情演出,绝不能错过。

张时川借鉴了林子轩的宣传手段,广告用词极为大胆,挑弄着观众的心理。

林子轩抽空去看了看,无论是服装还是布景都不怎么样,但在唐僧和女儿国国主的互动上的确有出彩之处。

其中甚至有床上戏,唐僧和女儿国国主躺在床上,女儿国国主罗衫半解,露出粉嫩玉臂。

虽然隔着一层纱帐,但还是能看清楚里面的情形,这种在露与不露之间的镜头更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不得不说,张时川在拍摄电影方面极有才华,他知道观众想看什么。

在这个时代,这种镜头富有争议,但又不至于闹到被禁映。

特别是在租界内,外国人在这方面较为开放,只要不是那种引起公愤的电影,他们基本上不会理会。

因为这种香艳镜头和报纸上的争议,《女儿国》获得了成功。

不少观众看了报道,进戏院就是为了看女明星脱衣服的,这也是一种宣传手段。

随后还有《盘丝洞》的上映,和《女儿国》类似,主打的也是香艳情节。

电影公司从风月场所找来六名容貌尚佳的女子扮演蜘蛛精。

据说这六人都是清倌人,这是宣传,谁也不知道真假。

在电影中,这六名女子穿着薄纱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尺度很大,虽然水上有一层薄雾,可暴露的部分很多,大腿和胸口若隐若现。

特别是蜘蛛精从肚脐处发射出蛛丝的时候,更是引起了观众的惊呼。

扮演猪八戒的演员被观众羡慕不已。

这部《盘丝洞》可以说挑战了这个时代中国观众的底线,和《女儿国》的半遮半掩不同,它暴露的太多了。

如果是西方电影倒没有什么,可在国产电影中出现这种情节就有点作死了。

年轻观众觉得新奇刺激,老派观众则极为厌恶,报纸上也是一片讨伐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