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此时的上海,一般作家稿酬在千字一块到三块之间,成名作家的稿酬翻倍,他给林子轩的稿酬是千字一块银元。

这个时候的林子轩在做什么呢?

他在相亲。

第八章冯家有女初长成

提到20年代的上海,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那就是“租界”。

所谓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在上海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公共租界是由原本的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成。

法租界属于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受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的支配。

上海公共租界是当地外国侨民的地方自治体,并不直接受任何外国领事,甚至是英国领事的支配和管理,是一个高度自治的自治体。

由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租界成为上海当时经济最为繁荣的区域。

在租界内集中了上海大部分的商贸金融机构,零售业发达,报馆林立,戏院遍地,还有最好的饭店和医院。

能够在租界内有套房产,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管理法租界的机构叫做公董局,管理公共租界的机构叫做工部局。

在1914年之前,无论是公董局还是工部局都不设华人董事。

不过由于华人在租界内的势力日益庞大,在1914年,法租界的公董局增加了三名华人董事的名额,从此开启了华洋共治的局面。

而公共租界的工部局直到1928年才增加了三名华人董事。

按照规定,法租界的三名华人董事协助管理法租界,却没有资格参加董事会,也就是说,只有参与的权利,没有做决定的权利。

即便如此,这三名华人董事在法租界也具有极大的能量。

之所以介绍这么多,是因为这和林子轩相亲的对象有关,他要相亲的这名女子的父亲正是法租界的三位华董之一。

冯氏商会的会长冯敬尧,上海青帮大佬级人物,在法租界有着莫大的势力。

他唯一的女儿冯程程,正是林子轩的相亲对象。

林子轩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震惊不已,这是开玩笑的吧?

他自然看过几十年后那部风靡全国的《上海滩》,也知道冯敬尧和冯程程是什么人物,可那不是虚构的人物么?

难道我穿越到了电视剧里了?

怀着这样的疑问,他找人打听了一番。

这一点都不难,冯敬尧的出身来历一清二楚。

此人是浙江余姚人,刚开始在上海店铺里做学徒,后来在法租界的巡捕房里当巡捕,加入青帮后成了小头目,几十年下来混成了大佬级人物。

他的冯氏商行以经营**和赌场为主,还涉及舞厅戏院等娱乐行业,掌握着法租界的地下势力,规模庞大。

冯程程是冯敬尧的独生女,对其宠爱有加,目前正在北平上学。

他自身有帮派背景,虽说看起来风光,却也隐藏着危机,他希望女儿能够嫁入正经人家,安安生生的过日子。

林家想要在租界内立足,成立私人银行,需要借助冯敬尧在法租界的势力,而冯敬尧同样需要银行来替他洗钱。

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林子轩对这种包办婚姻没什么抵触情绪,在后世想要结婚的剩男一大堆,挑挑拣拣的可不是好习惯。

他回到上海之后,一直安生的在家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生怕被人揭穿。

好在他在国外呆了两年,就算有什么疏漏也以“记不清”来搪塞,也没有人无聊的刨根问底,让他安稳的过了新年。

他的父亲林伯清经营印染厂,对于这个留洋归来的儿子,没想着林子轩能够继承家业,而是让他进入金融行业,组建林氏商业银行。

林子轩只好答应了下来,反正林家以前经营过钱庄,如今不过是升级成银行罢了。

过年之后,他把《射雕英雄传》的稿子投了出去,期待着回音。

这是他成为文豪的第一步。

然而还没等到报社有消息,相亲的消息倒是先来了,冯家的大小姐想要和他见一面。

林子轩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法租界的一家西餐厅,找个位子坐下来,翻看着报纸。

他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两个女子走了进来,一下子就认出了来人,前面这位不就是《上海滩》里的冯程程么?

他对于那位饰演冯程程的女演员赵雅织实在是太熟悉了。

好吧,我的确是穿越到了电视剧里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来的正是冯程程和她的同学汪月琪,两人都是北平女子中学的学生。

在北平那个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氛围下,影响了无数年轻人,想要成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反抗封建家庭,争取独立自由。

冯程程刚满十七岁,还不想那么早结婚,她想要上大学,成为新女性。

所以她对家庭的包办婚姻极为反对,听说林子轩是留洋归来,觉得彼此都是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应该有共同语言,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这就是她要和林子轩见面的原因。

可惜她找错了拉拢对象,林子轩对此并不反感,还很有兴趣。

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有个帮派大佬级的岳父让他觉得安全,何况冯程程还是位美女,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至于继续上学,他并不反对。

结婚之后也可以继续上学,只是没必要到北平去,上海也有很多好大学的。

面对冯程程的诸多理由,林子轩一一解说,让冯家大小姐郁闷不已。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出了西餐厅,林子轩仰头看天,天上开始零零洒洒的飘起雪花。

他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这个世界越来越有意思了。

回到林家,他收到了来自《申报》和《新闻报》的信件,都是邀请他到报馆详谈的。

这说明两家报馆对他小说的重视,不过《射雕英雄传》只能在一家报社刊载。

他对比了《自由谈》和《快活林》的风格,最终选择了《快活林》。

此时的《自由谈》充斥着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作品,大多是旧派文人,有股腐朽的气息,而《快活林》则显得锐气十足,容易接受新事物。

第九章穿越流的鼻祖

即便是选择了《快活林》来刊载《射雕英雄传》,林子轩仍然给《自由谈》的编辑写了回信,委婉的解释他的选择。

这是礼貌的问题。

在这个年代对于礼仪很是看重,注重个人的风评,不能给人恃才傲物或者无礼的感觉。

周瘦绢读罢林子轩的来信,心中对这位作者的印象好了一分。

他是老派文人,较为看重脸面,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所谓交往,大抵就是这么开始的。

他给林子轩写了回信,意思是没有关系,还慰勉了几句,希望林子轩继续投稿,写出有意思的小说来。

这倒让林子轩有些不好意思。

他想了想《自由谈》上刊载的小说风格,大多是言情或者艳情小说,较为低俗。

或许可以把《寻秦记》投给《自由谈》,毕竟《申报》的发行量在那里摆着,是个很好的平台,而且《寻秦记》中有些情节的确有艳情的成分。

这可是穿越流的小说。

林子轩不知道民国时期的读者能不能接受这么大的脑洞,穿越历史,改变历史,总给人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感觉。

反正《射雕英雄传》有了大量的存稿,不如来个双开,把穿越流鼻祖的头衔也给拿下。

说干就干,他兴奋的拿起了钢笔。

民国初年,一名叫做项少龙的美国留学生,在回国的途中遇到大风暴,邮轮倾覆,他被卷入了风暴之中,没想到竟然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战国时代。

这名留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的历史,懂得西方的先进科学。

他凭借着领先古代人两千年的经验智慧,在战国时代闯出一条出路,和历史名人斗智斗勇,邂逅各国的美女佳丽,书写一段属于他的传奇。

这个是故事简介。

林子轩加班加点的写了两万字,把稿子寄给了周瘦绢。

若是《申报》能够刊载最好,不用的话说明“穿越流”这个创意有点超越这个时代了。

毕竟在正统文人看来,历史是严肃的,不容篡改,你穿越过去一个人改变历史算什么事,这不是胡搞么?

这要比野史的性质严重的多,一定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周瘦绢给林子轩写了回信后就没有留意,他知道《射雕英雄传》的篇幅应该很长,这位作者怕是没有精力再写其他的小说了。

至于约稿的说法,不过是为了鼓励林子轩继续创作罢了。

没想到隔了两天,他收到了林子轩的稿子,这是另一部小说。

《寻秦记》,历史穿越。

周瘦绢看完《寻秦记》的开头,他没有被惊艳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奇诡!

这是他给《寻秦记》所下的定义,这个在后世泛滥成灾的梗让周瘦绢感慨不已。

不过他并没有排斥《寻秦记》,因为穿越时空这种小说不是林子轩的首创。

作为一位翻译家,他接触过欧美文学,早在二十多年前,在西方就有人提出过“时间机器”的概念,并且写了一本小说。

那就是英国作家威尔斯所写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

通过时间机器,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去到未来。

所以说这个创意没有让周瘦绢惊叹,只不过在国内似乎还没有人写过。

他敏锐的察觉到若是刊载这部小说,一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不是他能预料的了。

写艳情小说最多被说成低俗,可篡改历史这就难以界定了。

或许会被批判的一文不值,也可能会一鸣惊人。

他倒是没有怀疑林子轩会写崩掉,《寻秦记》的看点就是穿越者和历史上名人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只要把握好了这个节奏,就成功了一半。

想想如今半死不活的《自由谈》,周瘦绢下定了决心。

作为一位资深的报业编辑,他深深的知道只有争论才能引起反响,报纸才会有销量。

很显然,《寻秦记》注定是一部争议不断的小说。

他写信给林子轩,说明《自由谈》会刊载《寻秦记》,让林子轩准备好稿子,并给予林子轩新人作者最好的待遇,千字三元。

之所以给这么高的价码,是因为他觉得这部小说有可能会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中断掉。

在这个时代,文人学者的身份很高,若是有些历史学家或者知名文人联名上书,批判《寻秦记》歪曲历史,那报馆也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只能把小说腰斩。

这个价码算是对林子轩的变相补偿。

这些因由周瘦绢都在信中写明,让林子轩自己做出选择。

这就是老派文人的做法,不会欺瞒新作者。

林子轩没有犹豫,答应了下来,当然他可不会傻傻的用自己的名字,而是用笔名。

《射雕英雄传》用的笔名是金勇,《寻秦记》用的笔名是黄毅。

他想先看看社会上的反应,如果读者能够接受这两本通俗小说,得到了大众的认同,那时候他再承认是自己写的,从而名利双收。

如果被骂惨了,那就直接收手,反正只是个笔名,没什么损失。

这让他找到后世躲在电脑屏幕后面的感觉,到时候谁要是敢骂他,他就随便起个笔名骂回去,有了后世在网络上骂战的经验,对于骂战他可不怕。

1921年2月份,《自由谈》和《快活林》分别刊载了两部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因为篇幅还没有展开,暂时没有什么争论,显得默默无闻。

《寻秦记》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就是项少龙穿越到了秦朝,砸死了恶霸,救下了美蚕娘,慢慢的融入古代社会。

读者都在期待项少龙在古代如何生存下去,会不会碰到历史名人等等。

穿越在这个时代还属于大杀器,不说振聋发聩,至少让人耳目一新,被鸳鸯蝴蝶派荼毒良久的读者终于找到了一部不一样的小说。

这是神作啊!

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市民阶层,他们看报纸小说是为了消遣,不会去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只要看的爽就满足了。

目前《寻秦记》还没有落入文化名人的眼里,所以好评如潮。

林子轩也知道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随着《寻秦记》的连载,一股大批判的浪潮即将涌来,他已经做好了骂战的准备。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十章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

不过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他还有事情要处理,那就是和冯程程的关系。

冯程程拉拢林子轩未果,只能回家继续反抗。

冯敬尧宠爱女儿,只得好言相劝,不敢过分逼迫。

他心里也不想女儿到北平读书,毕竟路途遥远,没办法照顾,就想在上海给她入学,可惜这位大小姐性子倔强,偷偷的溜出家门,上了火车,前往北平。

这让冯敬尧很是尴尬。

本来好好的一门亲事,弄的大家下不来台,他只好摆酒赔罪。

因此,林子轩跟随父亲林伯清见到了冯敬尧,这位上海滩的大佬。

冯敬尧四十多岁,待人亲和,更像是个生意人,没有半点帮派大佬的凶狠,如今的冯氏商行逐渐朝着正规生意转型。

这是他想要和林家合作的原因。

他也有实力开办银行,可想要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必须要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在金融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否则倒闭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代的银行不同于钱庄,它们的共同点是方便货币流通,不过银行的主要作用是投资理财,从中获利。

这就需要现代的金融知识,专业的投资眼光。

冯敬尧的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他的眼光也没有这么长远,他只想找家信得过的银行洗钱,不想在银行上浪费精力,所以寻找合作伙伴是最好的选择。

林家在上海颇有声望,至少信誉度要比他强。

林家找冯敬尧合作,看重的是他在法租界的势力,和法国人的交情,法租界是上海有名的富人区,便于银行募集资金。

何况有冯敬尧在,也不怕那些借贷的不还钱。

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冯程程离开上海,也耽误不了两家的合作。

冯敬尧对这门亲事并不死心,他让林子轩等上半年。

半年后,冯程程中学毕业,就会回到上海。

林子轩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