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武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武圣-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写完毕,司马直服毒自杀,以死相谏。

    刘宏看到司马直遗书,想到如此忠诚、清廉的官吏,居然被自己活活逼死,不由深深自责。

    正是司马直的遗书,以及蜂拥而起的农民起义,才让刘宏下诏暂缓催缴修宫钱。

    饶是如此,此事在九州传开,不少清正廉洁之士,也都痛心疾首,嚎哭不已。

    许多忠于朝廷的官吏,甚至纷纷效仿司马直死谏之举,以遗书参奏十常侍乃祸国殃民之辈。

    一时间,大汉境内为此自杀者不可计数。

    不谈这些自杀死谏之人,刘宏以及十常侍所为,也让徐晃等人彻底死心。

    若非关羽据理力争,刘宏又担心逼反云中黄巾降卒,恐怕云中也要遭受祸害。

    饶是如此,云中如今也越发艰难起来。

    盖因各地民不聊生,百姓知道云中轻徭薄赋,纷纷举家搬迁至此。

    关羽为了安置几十万黄巾,已经被弄得焦头烂额,再加上那些蜂拥而来的流民,每日都是疲惫不堪。

    何进担任大将军职位以来,就与十常侍相互争权夺利。

    关羽战功赫赫,手握重兵驻扎边塞,名义上也归何进这个大将军管辖。

    何进也是有心拉拢关羽,经常写信嘘寒问暖,招揽之意显露无疑。

    此次,诸将也是被天子彻底激怒,才会有如此激烈反应。

    试问一下,诸将讨伐黄巾之时,不顾生死奋勇杀敌,所为何事?

    如果仅仅说是为了能够平定叛乱,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未免也太过虚伪。

    绝大多数将官,想的却是建功立业,升官发财。

    可惜的是,诸将此次的确立下赫赫战功,张飞、高顺等也的确受到了封赏。

    然而。

    无论关羽还是麾下诸将,所受到的封赏和功劳相比,都明显有不小差距。

    若仅仅如此,诸将还不会如此愤怒。

    刘宏却自己作死,不重赏有功之臣,反而把十常侍这些宦官封为列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诸将想着自己浴血拼杀,最终封赏寥寥无几,十常侍仅仅将别人小功据为己有,就可纷纷成为列侯。

    如此不公正待遇,莫说麾下诸将,就连关羽自己都感到心寒。

    不过很快,关羽就下意识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黄巾起义以来。

    刘宏对于十常侍就开始冷遇,为何黄巾刚刚平定,天子就再次宠信十常侍?

    若其中没有蹊跷,关羽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莫非,是为了制衡外戚?”

    很快,关羽就想到了东汉历史上,皇帝、外戚、宦官无休止的争斗。

    黄巾起义以前,何进虽然身为外戚,权利却也不大。

    叛乱四起时。

    灵帝担忧黄巾军攻入洛阳,这才任命何进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

    “莫非何进如今尾大不掉,陛下这才再次宠幸十常侍,以作制衡?”

    略作思量,关羽就坚定了这个想法。

    历史上。

    何进也是与十常侍争斗不休,最后还死在了十常侍手中。

    何进为了对付与十常侍,甚至引董卓入洛阳,致使董卓废立天子,专权朝中。

    “陛下糊涂呀。”

    “纵然为了制衡何进,也不应该启用十常侍啊。”

    想通这些以后,关羽却是感到痛心疾首,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在此之前,刘宏对待关羽的确不错。

    关羽甚至在心中暗暗发誓。

    只要刘宏一心想要兴复汉室,自己哪怕拼上性命,也要助其成事。

    可惜的是。

    刘宏为了争权夺利,罔顾百姓生死,重新宠幸宦官的举动,却让关羽感到心寒。

    也许,刘宏并非真的不顾百姓生死。

    他的本意,只是想要制衡大将军何进。

    他只是为了从世家大族那里收刮钱财,然后充盈国库。

    可惜的是,天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刘宏只要考虑的稍微不够全面,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就足以动摇整个大汉根基。

    “事已至此,我又能做些什么?”

    关羽没有在意麾下诸将的愤怒,反而双目无神的看着屋顶。

    关羽来到这个乱世,已经有八年之久。

    他东征西讨,费尽心力想要改变历史,想要让更多百姓能够活下去。

    然而,关羽哪怕有再如何努力,终究抵不过刘宏一道荒唐的圣旨。

    “难道真要像公明所言那般,跟随何进杀入雒阳,诛尽宦官,才可以终止这可笑闹剧吗?”

第167章 车骑将军() 
关羽心中刚刚升起这个念头,就被狠狠压了下去。

    十常侍虽然作恶多端,却也是因为有刘宏在背后默许。

    如果刘宏自己,都不能醒悟且有所改变。

    纵然最后可以诛杀张让等人,天子还可以继续宠信其余宦官。

    “我,究竟该怎么办?”

    关羽收回思绪,看着贾诩、张飞、徐晃、高顺,这些三国时期鼎鼎有名的人物,心中忧愁略微有些消减。

    “陛下对我有知遇之恩,哪怕行事荒唐,若不负我,我必不负大汉。”

    不过很快,关羽就下定了决心。

    关云长前世因为崇拜自己祖先缘故,哪怕受到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个人品德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

    特别是融合关羽记忆后,云长性格更趋向于历史上的关羽,却也变得更灵活。

    他没有历史上关羽的愚忠,却保留了知恩图报的品质,眼光与胸中格局,也变得更为开阔。

    刘宏很多地方,的确做得不对。

    关羽听到刘宏做得那些事情,恨不能抽他几个大耳瓜子,却仍旧不能抹去,刘宏对他的提拔之恩。

    “肃静。”

    “陛下所为虽有失偏颇,却也不是我等臣子能够非议。”

    看着诸将面红耳赤,愤愤不平的模样,关羽只得出声喝止。

    不要以为,三国时期豪杰,真的有很多人会愚忠朝廷或者主君。

    这个时代,思想还比较开放。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想要得到豪杰效忠,也需要值得对方效忠,更需要付出代价。

    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尚且不似清朝时期那般被扭曲,也并不推崇愚忠。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所推崇的忠,首先要建立在君主值得属下忠诚上面。

    假如君王器重下属,下属则应该忠于君上,背叛则为不忠,当受天下唾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历史上的吕布,先是杀掉对其‘大见亲待’的丁原,博取荣华富贵。

    随后,更是为了一个婢女,杀了与其‘誓如父子’的董卓。

    这也是为什么,吕布会被世人唾弃。

    纵然抛开当时的儒家思想不谈,哪怕以现代人眼光看,这种行为也令人不齿。

    再举个例子。

    历史上徐晃背杨奉而投曹操,为什么世人都认为其乃忠义之辈,而非背主之徒?

    盖因杨奉并非明主,又出尔反尔不听徐晃劝谏,徐晃自然有另择良主的权利。

    当时就有人劝谏徐晃,杀杨奉再投曹操,以为晋升之阶。

    徐晃却言辞拒绝,不愿做此等龌蹉之事。

    再看郭嘉,先是北上投奔袁绍。

    袁绍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对待郭嘉也不错,却没有给发挥所长的机会。

    郭嘉当时就对辛评、郭图说:“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认为。

    袁绍只是表面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能人尽其才,难成大事,而后果断离去。

    郭嘉弃袁绍而去,为何没人说他是背主之徒?

    盖因汉代时期,儒家思想比较较开放,君择臣臣亦择君。

    假如君主仅仅厚待属下,却没有能力折服下属,属下因此离去,也是情理之中。

    很多人错误的以为。

    中国儒家思想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其实遍观儒家经典,从没有这种说法。

    这种言论,乃后世、电视剧,歪曲了儒家思想罢了。

    左传乃儒家经典,对于忠君之事,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左传记载:“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也就是说,国君为了江山社稷去死,死得其所,臣子就应该与之共同赴难。

    如果国君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不得其所,臣子又不是他奴才,谁该去死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

    愚忠思想在正统的儒家理念,以致整个汉代、三国时期,都并不被推崇。

    孝经中曾参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孔子也并不认为,身为人子就应当毫无原则,就听从父亲的命令。

    一味顺从父亲,反而有可能陷父亲为不义,反而不孝。

    无论对待父亲或者君主,都应该‘义则从之,不义则争之’,如此方为忠孝。

    刘宏对徐晃、张飞等人,并无知遇之恩。

    其所作所为,更是令天下不齿,所以哪怕刘宏乃天子,也没有得到众人的忠诚。

    反倒是关羽,身为几人名义上主公,有能力、有贤名,又视其如手足。

    故此,在几人眼中,他们真正应该忠诚的对象,正是关羽。

    也正是这个缘故。

    见关羽有功而不被封赏,天子反而把几十万黄巾这种负担,一股脑甩到云中。

    张让等人,却是无寸功而封列侯,这才会激起众怒。

    关羽和众人想法不同。

    徐晃、张飞毕竟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大汉很快就会变得群雄割据。

    那个时候,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在他们看来,几十万黄巾来到云中,乃是天大负担,众人也每日劳累不堪。

    关羽虽然知道,刘宏将荆州、豫州十几万黄巾,全都发配到云中,没安什么好心。

    然而。

    无论是关羽想要拯救这些人的初衷,还是为了云中未来着想,对于这件事情都是乐见其成。

    哪怕初期云中郡会十分艰苦,关羽仍旧不后悔。

    “将军,天使驾到。”

    就在此时,守卫忽然冲了进来,对着关羽禀报。

    关羽闻言皱眉,喃喃自语:“天使此时来到云中,莫非是因为韩遂叛乱之故?”

    “北中郎将关羽接旨。”

    关羽尚且来不及出门迎接,吕强已经捧着圣旨大步走了进来。

    吕强深知军情紧急,没有丝毫客套,当即在众人面前宣读圣旨。

    大意乃是:韩遂无君无父,率羌人叛乱,寇略三辅,威逼皇陵,车骑将军皇甫嵩屡攻不克,免其职。

    现由北中郎将关羽,接任皇甫嵩车骑将军职位,领兵前往平叛,守卫长安,保护皇陵,不得耽误。

第168章 起兵讨逆() 
关羽接下诏书,安顿好吕强以后,急忙召集诸将议事。

    “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拥兵十万寇略三辅。”

    “皇甫将军讨伐失利,陛下这才让我接替皇甫将军职位,统兵大军前往平叛。”

    “对于此事,诸位有何看法?”

    张飞闻言,当即上前说道:“除了君侯以外,何人能够平定羌人之乱?”

    “如今君侯被册封为车骑将军,真乃一大喜事也。”

    其余诸将,大多欢呼雀跃,为关羽的升迁感到高兴,唯有徐晃、高顺不语。

    关羽见状,当即询问二人:“诸将皆欢欣鼓舞,公明、严正为何不发一语?”

    两人对视一眼,徐晃率先说道:“皇甫将军出身将门,知兵善战,却屡次为叛军所破,可见叛军势大,不容小觑。”

    “主公如今虽被升为车骑将军,却是祸福难料。”

    “若如同皇甫将军那般,不能尽快击破叛军,朝廷定会怪罪。”

    “且云中几十万黄巾,尚且没有完全安顿好,主公贸然率军离开云中,恐有后患。”

    高顺亦是说道:“羌人全是骑兵,本就善战。”

    “又有韩遂、边章这等凉州名士,更有宋建、王国为爪牙,此数人皆在凉州颇有名望。”

    “更兼前番凉州贪官污吏横行,瘟疫、饥荒爆发,以致百姓蜂拥跟随叛军,声势浩大。”

    “此战并非仅仅要面对羌人,其中还夹杂着凉州叛军。”

    “叛军深得凉州上下之心,若凉州豪强与百姓包庇叛军,此战难矣。”

    关羽闻言,不由眉头紧皱。

    两人可谓一针见血,都说到了重点。

    自从黄巾迁入云中以来,这些人虽然非常本分,关羽却也不得不防。

    更何况。

    为了能够更快安置这么多黄巾,关羽也使用了相对高压的政策。

    关羽参照历史上曹操的军屯,将百姓们以军队的方式进行管理,统一修建房屋、桥梁,开垦土地,挖掘湖泊、沟渠。

    时至今日,百姓们所需要房屋,全都已经修建完毕。

    然而,关羽却没有让他们闲着,反而每日派遣这些人修桥铺路、开垦田地。

    最为重要的是。

    这些人工作都没有工钱,只是每天管饭而已。

    关羽不发工钱,并非因为自己抠门,盖因云中粮草不济,只能精打细算。

    关羽如果不节省开支,再用钱财前往其余郡县收购粮食,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么多人前两年的生存。

    若非百姓们以前生活艰难,且知道关羽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们着想。

    如此沉重徭役,恐怕早就逼得众人造反了。

    正是几乎所有黄巾,都分到了房屋以及应有的田地,也知道挖掘湖泊、沟渠,修建道路的好处,才会咬牙不计付出的工作。

    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