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老祖宗教诲!”
前面院子,贾宝玉也闻讯赶了过来,当初薛蝌、韩非、贾宝玉三人结义成了兄弟,如今韩非与贾宝玉成了亲兄弟,韩非与薛蝌也成了姻亲,三人的关系明显更加亲密。
三人在前面小厅里喝酒畅谈别后情形,这时丫环捧着一个小陶罐走进来,禀道:“伯爷,杜姑娘吩咐奴婢将这个送给您!”
“哦!”韩非疑惑地接过小陶罐,揭开盖子,顿时一股清香扑鼻,“是辣椒酱,这东西好,快拿盘子盛起来!”
韩非看到辣椒酱里竟然还有豆豉,高兴地笑道:“杜师妹在辣椒酱里还添加了新花样啦,大哥三弟,你们快尝尝味道如何?”
“好吃!二弟,回金陵时,你一定要我备一坛!”薛蝌大赞道。
贾宝玉也说道:“这东西好吃,二哥,也得给我一坛呀!”
“放心,少不了你们的!”韩非笑笑,对进来使女说道:“你去告诉杜师妹,这豆豉辣椒酱做得非常好,府里还有的话,准备一坛子,让宝玉少爷带回去!”
杜兰不墨守成规,开发出新的辣椒酱品种,让韩非大为惊喜,平时还是小瞧了她的才干呀。
薛蝌一路上舟车劳顿,饭后韩非就送他去客房歇息,贾宝玉也带着豆豉辣椒酱回贾府去了。韩非走进后院,想到这个时间贾母应在午休,其他人应该不会聚在花厅说话,便径自赶往安排给薛宝琴居住的小院,才到院门口,就听到里面说笑声。
“伯爷来啦?”
韩非见王若兰柳如是杜兰等人,全部聚在这里,笑道:“还是琴儿人缘好呀,一听说你来了,不仅如是她们赶了回来,连住在城外好几天杜师妹也赶了回来!”
说罢,韩非又望着杜兰,说道:“今天杜师妹的表现太让我意外了,你是如何想到制作豆豉辣椒酱的?”
杜兰有些自得地说道:“我在市场上看到卖豆豉的,很好吃,就想把豆豉放在辣椒酱里或许更好吃!”
“很好,以前以为师妹是大线条的人,想不到也有如此敏锐的创新能力,看样子,我要重新评估师妹的才干啦!”
“哼,在师兄眼里,我就那么不堪?”
“师妹,你那点毛病算得了什么,你不知道,翠琴小时候还是村里人见人怕的女魔王呢,哈哈……”
屋子里顿时哄堂大笑,何翠琴瞪了韩非一眼,娇哼道:“伯爷,妾身可没有招惹您……”
说笑一阵,韩非扫了众人一眼,说道:“杜师妹有能力,就不能屈才了,今后辣椒项目的开发就由她掌管,多收购一些土地扩大辣椒种植规模,辣椒加工工坊搬迁到城内。”
杜兰说道:“师兄,如今咱府里两个庄子,加上公主府的农庄,辣椒产量已经不小了,咱府里酒楼用不了那么多,是不是可以考虑对外出售?”
“嗯,可以考虑了,目前的销售对象是主要有钱人家,价格可以定的高一点!对了,师妹,皇上已经给恩师下旨了,让恩师回京继续担任内阁次辅,我估摸着恩师过好年就要回京了,你抽空去杜府看看,需要修缮的,赶紧吩咐管家去做!”
“爹爹要回京了?”杜兰惊喜道:“我明天就去看看!”
韩非看了看薛宝琴,说道:“民申报北版影响范围一再扩大,林姑娘几人已经应付不过来了,琴儿休息几天,继续掌管记者部,让林姑娘她们专心负责编辑部事务。”
薛宝琴在金陵就是掌管民申报记者部的,由接管北版的记者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韩非接着说道:“余师兄在应天府政绩斐然,我估摸着他不久就要升职离开金陵了,咱们在金陵时为了资助贫寒子弟读书,开办的鸿鹄堂要接着办下去,而且在京城一带也要开办鸿鹄堂。另外,再开办慈善堂,收养那些流离失所的老人和小孩。”
稍停了一下,韩非又道:“这些事确实要耗费很多钱,你们不要舍不得,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这会给咱韩府带来天高地厚的民望,惠及子孙后代!从府里总收益中拿出一成,作为这项善事的基金,以后形成一个定例,此事就由若兰掌管!”
这是韩非为王若兰量身定做的事业,韩府能有今天,基础却是当初王若兰从梁家带来的,韩非不忘本,绝不会亏待王若兰。
(本章完)
第301章 未来蓝图()
俗话说,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韩府后院聚集的都是女人中的菁英,那更是戏码迭出,高潮不断。韩非大喊吃不消,借故出门走亲访友。他先是按照约定,拜访了座师礼部尚书龚敬,以及户部侍郎徐文和礼部侍郎卫展,随后陪同薛蝌逛大街。
“二弟,我打算明天就走了!”
“啊,这么急?大哥好不容易来京一趟,多住些日子再走不迟呀!”
“不了,现在已经十月底了,我打算年底前去岭南把橡胶树种植的事安排好,开春后事务太多,忙不过来。”
韩非知道薛蝌说的是实情,便道:“也好,大哥放心的去吧,琴儿在京里自有我照顾,你和岳母大人都不用担心!”
“琴儿住在韩府里,我没什么担心的,我走的时候打算让管事留下来,把老宅修缮一下,你到时吩咐管家照看着点!”
“薛家老宅是祖上留下的,确实该修缮修缮了,我会让林全派人协助的!”
“那好,我明天一早就走,明年中秋节过来参加你的大婚之礼!”
“嗯!”韩非沉吟片刻,又道:“大哥,宝钗有孕在身,她一个人住在金陵韩府,我不放心,你照应着点!”
“这事你尽可放心,别的不说,宝钗本就是我的堂妹,照顾她也是我的分内之事,而且大伯母也在金陵,会照顾好她的!”
送走薛蝌后,韩非就专心拟定水泥监的组建方案。水泥监作为一个官府机构,管的就不仅仅是水泥的烧制问题,还有储存保管以及水泥窑厂发展规划等等,涉及面非常广。
水泥监的硬件设施,在这之前,韩非已经设计过方案,加上修建皇陵期间积累的经验,这方面很快就制定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人事的安排,按照朝廷的制度,水泥监设置有监事、少监、主事以及各类别的管事等等,韩非原本是想去各部挑选合适的人选,听了贾政的劝告后,他决定拟定一个条目呈给皇上,由朝廷派遣人员。
现在水泥有了,韩非又在考虑是否该把其他项目提上日程。
假期结束了,韩非带着拟定好的条陈进宫。他是皇上的随侍之臣,不需要通报,凭着通行的玉牌,直接走进御书房。皇上早朝还未结束,韩非把条陈放置一旁,按照往常一样翻阅整理奏折。
“皇上驾到!”
皇上走进御书房,看见韩非,笑道:“韩爱卿来啦,还没用膳吧?”
“启禀圣上,微臣来之前已经吃过饭了,微臣拟定的水泥监条陈放在御案上,请圣上御览!”
皇上一边用膳,一边翻阅韩非呈上的条陈,良久之后,说道:“韩爱卿,你这个条陈非常详细,朕准了!朕之前让你自选水泥监官员,你为何只字不提?”
“陛下对微臣的信任,微臣感激不尽,但水泥监是朝廷的水泥监,朝廷对官员的任免自有法度,微臣岂敢擅自做主?微臣已经将需要的人员要求写清楚了,具体任用何人,这是吏部的权限!”
“朕知道韩爱卿一片忠义,也罢,水泥监监事由爱卿兼任,其他官员则由吏部任免吧!韩爱卿,这水泥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但毕竟是新鲜物件,爱卿对水泥的运用有何建议?”
“陛下,水泥只有运用到实际中,比如兴修水利、修桥铺路、修筑城池等,让百姓们切实感受到水泥的优点,百姓们才会接受拥护!当然,初期水泥产量不足,是无法开展大的工程,要想真正落实到国计民生中,必须在全国主要县府建造水泥窑厂!”
“爱卿,要建造那么多水泥窑厂,耗费的钱粮太多了,国库本就不足,无法给水泥监调拨太多钱粮!”
“陛下,水泥监刚开始组建时,确实需要一批资金,有二十万银子足够了,以后水泥监可以自己赚钱扩建窑厂!”
皇上闻言一愣,急道:“爱卿快说说,这水泥监如何自己赚钱扩建?”
韩非不禁一阵腹诽,这个皇上是一点都不懂经营之道呀,如今水泥已经被舆论炒作成了神物,一投放市场必定供不应求。这些话,他当然不敢说出来。
他躬身道:“陛下,水泥烧制出来后,储存时间过长就会潮湿变质,不能使用了,因而储备的量不能太多,而且要不断更新,置换出来或多余的水泥可以卖给百姓们修建房屋庭院等,赚回来的钱就可以扩大水泥生产规模。随着产量的增加,赚的钱也会更多,微臣相信三五年之后,水泥监不仅不需要朝廷拨款,还可以为朝廷赚很多钱!”
“好!韩爱卿,水泥监的事务,朕交给你全权处置!”
“微臣遵旨!微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韩非犹豫了片刻,又道:“陛下,有了水泥之后,朝廷就可以建造高炉炼钢窑厂了!”
“韩爱卿,朝廷不是有冶炼窑厂嘛,你这高炉炼钢有何优点?”
“陛下,如今朝廷冶炼的钢铁质量普遍不高,主要是冶炼的炉温达不到好钢的要求,高炉就炼出好钢,一旦钢铁质量提高了,军士们的战甲就没有那么容易击穿,火器也不容易炸膛,而且,随着炼钢技术的提高,还可以造出铁船!”
“铁船?这铁还能浮在水面上?”
韩非没有立即答复皇上的问话,而是让太监端来一盆水,然后拿起一个茶杯放进盆里,茶杯漂浮在水面上,随后他敲破茶杯再放进盆里,茶杯顿时沉入水底。
“陛下,制作茶杯的陶瓷本来不能漂浮的,做成茶杯后就能漂浮起来,是因为茶杯里面是空的,同样,钢铁制成船后,只要内部空间够大,也就能漂浮起来。不过,按照目前的技术,要想制出铁船,恐怕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目前能做的,就是提高战甲和火器的质量。”
皇上听了韩非的话,沉吟不语。目前钢铁质量确实不理想,制约火器发展主要问题就是太容易炸膛了,还有……想到这里,皇上忽然问道:“韩爱卿,火器遇到雨天就不能使用了,也没有办法解决?”
韩非专门了解过这时代的火器,当即答道:“陛下,一到雨天,火绳潮湿了就不能点火,只需把火绳改成燧石就行了,微臣对此事有所了解,研究个一年半载的,相信就可以制成燧发火器,但若是钢铁质量不行,还是无法推广应用!”
皇上想了想,叹道:“韩爱卿所言有理,但朝廷国库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钱粮……”
(本章完)
第302章 以商兴国()
韩非听见皇帝一再说国库紧张,明白确实是实情,上次军需库房一把大火烧毁了价值上百万银子的军需器甲,为了补充这个缺口,连太上皇的万寿都低调庆祝了。
按说,大华承平日久,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库收入不应该如此窘迫的。韩非想了想,根本性的问题,还是出在朝廷制度上。
“陛下,微臣以为朝廷税收入不敷出的局面,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哦?”皇上现在最头痛的就是钱不够用,闻言急道:“韩爱卿,你有何妙策?”
“启禀陛下,我大华如今是太平盛世,百业兴旺,市井繁荣,在百姓如此富足的情况下,依然出现朝廷岁收窘迫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朝廷税收制度有偏差。大华以农为立国之本,这是正确的,但税收也偏重农业就有问题了,农业的产值本就不高,如何能应付日益高涨的开支?”
韩非停顿了片刻,又道:“陛下,农业是根基,但要让百姓富足,却要繁荣商业。大华之所以一片繁荣景象,完全是商业带动起来的,如今各地豪门,包括世家大族都在经商,大华的财富也集中在商家手里。朝廷要从根本上解决岁收不足的局面,也唯有把税收偏向商业。”
皇上缓缓说道:“爱卿之意是向商人加税?此举恐怕会引来非议!”
“陛下,如今的商业税太低,从长远来看,加税是势在必行的措施,但不可操之过急,易缓缓增加。几乎每位朝臣家族中都在经营商业,增加幅度多大,引起朝臣们的反对是必然的。再说,加税之策见效慢,要想立竿见影,快速增加国库收入,则需另外的策略。”
“韩爱卿,何种策略能快速增加国库收入?”
“陛下,商贾之家积累了很多财富,富可敌国的商家数不胜数,他们尽管非常有钱,但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道德标准,使得他们并没有多少荣誉感,他们渴望得到荣誉。鉴于此点,微臣建议朝廷通告天下,肯定商人对大华的贡献,如此一来,商人必然拥护朝廷。此外……”
韩非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其一,商贾子弟凡是考中了秀才的,可以通过向朝廷捐一定税银,获准进入国子监学习,择优直接参加会试;其二,商贾向朝廷捐赠一定税银后,可以获得相应品级的官衔……”
“此法不妥!第一条可以考虑,毕竟商贾子弟已经考中了秀才,进入国子监学习后,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会试的资格,第二条万万不行,朝廷的官衔何等神圣,岂能通过金钱买卖?”
“陛下,微臣的话还没有说完,微臣提议封赏给商贾的官衔只是虚衔,不列入朝廷官员编制,没有俸禄也不能候补入官,也就是说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微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如,就好比市面上一品酒一品绣品什么的,只不过那些是商家自封的,而商贾的封号是朝廷封赏的。”
“韩爱卿,既然是此类虚衔,可说毫无用处,那么商贾为何要捐钱求封赏?”
“陛下,这对朝廷来说确实毫无用处,但对民间百姓来说却是无上的荣光,毕竟是朝廷正式封赏的,可以写进族谱,光耀门楣!”
皇上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沉声道:“韩爱卿的计策确有可取之处,但此例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