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今天的这场战役,刘渊做了精心而充分的准备,而在战役之中,匈奴军也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不能彻底地将晋军打垮,那么刘渊先前所有的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个结果让刘渊非常地能以接受。
但刘渊又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明知在不利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作战,。那只那是逞匹夫之勇的蛮夫所为,刘渊很快在头脑之中对形势做了一个全面的判断。
晋军兵力九万人,抛去已经失去战斗力的北地胡军,晋军尚有七万人马,步骑比例大概二比一,而蜀军有四万人马,虽然不清楚此次来袭的数量是多少,但也绝对不会太少,光是骑兵差不多就有一万多人。现在蜀军和晋军的兵力在总数上要超过匈奴人,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更主要的是匈奴人必须两面作战,承受的压力就非常的大了,当取胜变得毫无希望,再战下去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且失败的风险无限地加大。
刘渊长叹了一声,功亏一篑啊!
刘胤站的位置比较高,从这儿可以乌瞰看到整个战场的全貌,虽然在南面匈奴对晋军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在西南面,蜀军已经开始对匈奴人侧翼展开了攻击。
蜀军的攻击相当地犀利,而这里正是匈奴人最薄弱的所在,蜀军一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任由蜀军肆意地攻击的话,匈奴人的防线肯定会遭受惨重的损失,但如果将围攻晋军的主力骑兵调过去的话,且不说会引起阵形的大混乱,而且很可能由于中路力量变得薄弱而遭到晋军的反扑。
胜利的天秤,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朝着相反的方向倾斜了过去。
“传令下去,撤!”刘渊无可奈何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种看不到胜利无意义的消耗战,打下去也是无用功,既然如此,倒不如先行撤退再做计较。
一声令下,匈奴人如潮水一般地就退去了。由于匈奴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来时如云,去时如风,很快地就全部脱离了战斗。
羊祜正在步兵阵中指挥着战斗,面对着匈奴人的一轮轮强攻,羊祜指挥晋军咬紧牙关,坚守阵线,绝不让匈奴骑兵向前迈出这一步。
这场战役,也确实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晋军只要稍微的一松懈,很可能整个的防线就全线崩溃了,羊祜深感形势逼人,不惜涉险地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晋军诸将士在主帅的激励之下,也迸发出了惊人的斗志,舍身而战,拼死抵御着匈奴人的进攻。
但突然间,这种压力陡然消失了,包括羊祜在内的晋军将士都感到很惊讶,按理说现在匈奴人占据着优势,没道理会突然地放弃了进攻全线撤退了。
羊祜很快得到了禀报,方才知晓了是蜀军从侧翼袭击了匈奴人,匈奴人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才不得不选择撤退。
听到禀报之后,羊祜沉默了,此次如果不是刘胤伸以援手,那么这次战役鹿死谁手,真的很难预料,而晋军也确实几乎撑到了极限,可以说,是刘胤又一次地帮了他的一个忙。
尽管双方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但关键时刻,刘胤还是出手了,这让羊祜确实很感慨。尽管刘胤的头顶上也有皇帝,但天高皇帝远,刘胤在军中拥有着最旨的决策权,他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可惜羊祜他不行,晋国的皇帝就在不远的地方发号施令,没有司马炎的首肯,羊祜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都督,匈奴人已退,是否追击?”陈元问道。(未完待续。)
第847章 汝阴王司马骏()
羊祜选择了从最近的路线上向晋阳进军,这条路刘胤当然不会陌生,因为从晋阳到上党,蜀军就是从这条路上打过来的,涅县还是蜀军进入上党之后的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不过既然晋军走了这条路,刘胤就无论如何不可能跟在晋军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首先这不是刘胤的风格,其次在刘胤心中,还有一个更大计划。
条条大道通罗马,去晋阳远不止这一条路。
相对于上党,刘胤更渴望拿下的是河东郡。
河东郡并不属于并州,在东汉时归司隶校尉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三河要地之一。曹魏时,归司州管辖,在魏正始八年的时候,析河东郡北部十二个县为平阳郡,不过在习惯上,河东郡和平阳郡仍合称为河东地区。
河东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一直是曹魏政权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郡,刘渊起兵叛乱之后,也一直重视对河东郡的攻略,刘渊甚至一度有迁都平阳的打算,只不过由于蜀军进入上党,刘渊才不得不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蜀军,对于河东郡倒是松懈了,以致于匈奴人虽然掌控了河东郡的大部分县,却始终没有拿下蒲津关来。
蒲津关是整个河东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从蜀军占据关中之后,晋国就将蒲津关看做是阻止蜀人东渡和准备反攻关中的的基地,并州刺史胡奋被调到蒲坂来,出任河东都督,试图从蒲坂津强渡黄河,进军关中。
但两次渡河的失败让晋军彻底地丧失了希望,整个蒲坂津的作战任务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守。
不过对于这道黄河天险而言,晋军虽然无法逾越,但蜀军想要打过来,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这点信心,当时防守蒲津关的胡奋还是有的。
但紧接着匈奴人的叛乱接踵而来,胡奋奉命赶回并州平定叛乱,将蒲津关的防守重任,交给了汝阴王司马骏。
司马骏是司马懿的第七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当今天子司马炎的叔父,司马炎称帝之后,封他为汝阴王,位高权重,也算得上是司马家族中实权派的代表人物。
司马骏虽然在司马诸子中最小,但才华学识却一点也不差,虽然比起司马师司马昭来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比司马干,司马亮还是要强过许多,所以司马炎在关键的时候,还是派司马骏来担任河东都督,负责河东两郡和蒲坂津的防务。
胡奋北上并州,还没半个月就兵败身死,整个并州沦陷于匈奴人之手,而河东两郡也首当其冲,成为了匈奴人南下侵扰的目标。
司马骏在这种情况下,出任的河东都督,堪称是临危受命,而现在全国的整个战局紧张,司马炎能派给的他的人马,也极为地有限,原来蒲坂津的驻军有五万人,渡河作战伤损了不少,胡奋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部分,虽然司马骏到任之时也不是一个人来的,但整个河东郡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之众。
这点兵马,如果分散到河东平阳二郡去,确实显得太过单薄,应对匈奴人进攻也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司马骏干脆放弃了平阳河东二郡的防守,将平阳安邑两座郡城连同几十座县城统统地扔给了匈奴人,自己将三万兵马全部收缩起来,坚守蒲津关。
蒲津关地势险要,背倚黄河,南北两山相夹,是天然的险阻关隘,司马骏在蒲坂周围十里之内依险要构筑防御工事,以阻挡匈奴人的进攻。
匈奴人轻取河东二郡之后,自然也将目光投向了蒲坂,只要能拿下蒲津关,就等于打开了另一扇的门,为匈奴人跨越黄河进军关中创造在了条件。
当然现在匈奴人还没有那个力量去进攻关中,首先强渡黄河就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晋军两次试图渡河,集中了大量的船只和人马,都未能成功,匈奴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只会骑马射箭,想要渡河,试比登天。
不过就算现在匈奴人就算有能力渡河,也不可能去尝试,因为现在的匈奴人的战略重点,还维持在河东河北一带,晋国依然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只有攻下洛阳,打败晋国,匈奴人才有继续向外扩张的打算。
但就算匈奴人没有渡河打算,拿下蒲坂来,也就是为了消灭河东境内最后的一支晋军,毕竟司马骏的这一支军队呆在那儿,对匈奴人控制河东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刘渊委任大将呼延攸为河东太守,率兵五万去攻打蒲津关。
呼延攸到达安邑之后,就率兵几次围攻蒲津关,司马骏依仗着险要的关隘,长期坚守,确保蒲津关不失。
司马骏守蒲津关两年,这仗就打了两年,虽然晋军的人数从三万人降到了两万多人,但始终也没有动摇司马骏坚守蒲津关的决心。
蒲津关守卫战,打得也十分的艰苦,呼延攸几次强攻未果,就采用的长期围困的战术,蒲津关虽然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但整体而言,太过狭隘,呼延攸正是利用这一点,掐断他们的粮道,逼迫司马骏投降。
不过做为河东第一要塞,蒲津关自然是粮草充盈的,坚守两年丝毫没有问题,呼延攸的计划没有奏效。
呼延攸最终放弃了攻打蒲津关,因为他接到了刘渊的命令,率军向晋阳撤退,因为上党之战失败的缘故,刘渊也不得不调整战略布署,将分散在各地的匈奴人集中到晋阳来,欲与晋蜀军队在晋阳决一死战。
所以整个河东地区就成了一座座的空城,刘胤从谷远翻越太岳山进入河东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平阳和安邑。
按理说,想要和晋军两路夹击,攻打晋阳,此刻正是刘胤进军的最好时机,不过,刘胤并没有向北进军的打算,占领安邑之后,刘胤亲自率军望西南行来,剑指蒲津关。(未完待续。)
第848章 借道()
ps:今天有事,回来晚了,稍后会更正,大约在两点………………………………………………………………………………………………………………………………………………………………………………………………………………………………………………………………………………………………………………………………………………
条条大道通罗马,去晋阳远不止这一条路。
相对于上党,刘胤更渴望拿下的是河东郡。
河东郡并不属于并州,在东汉时归司隶校尉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三河要地之一。曹魏时,归司州管辖,在魏正始八年的时候,析河东郡北部十二个县为平阳郡,不过在习惯上,河东郡和平阳郡仍合称为河东地区。
河东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一直是曹魏政权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郡,刘渊起兵叛乱之后,也一直重视对河东郡的攻略,刘渊甚至一度有迁都平阳的打算,只不过由于蜀军进入上党,刘渊才不得不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蜀军,对于河东郡倒是松懈了,以致于匈奴人虽然掌控了河东郡的大部分县,却始终没有拿下蒲津关来。
蒲津关是整个河东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从蜀军占据关中之后,晋国就将蒲津关看做是阻止蜀人东渡和准备反攻关中的的基地,并州刺史胡奋被调到蒲坂来,出任河东都督,试图从蒲坂津强渡黄河,进军关中。
但两次渡河的失败让晋军彻底地丧失了希望,整个蒲坂津的作战任务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守。
不过对于这道黄河天险而言,晋军虽然无法逾越,但蜀军想要打过来,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这点信心,当时防守蒲津关的胡奋还是有的。
但紧接着匈奴人的叛乱接踵而来,胡奋奉命赶回并州平定叛乱,将蒲津关的防守重任,交给了汝阴王司马骏。
司马骏是司马懿的第七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当今天子司马炎的叔父,司马炎称帝之后,封他为汝阴王,位高权重,也算得上是司马家族中实权派的代表人物。
司马骏虽然在司马诸子中最小,但才华学识却一点也不差,虽然比起司马师司马昭来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比司马干,司马亮还是要强过许多,所以司马炎在关键的时候,还是派司马骏来担任河东都督,负责河东两郡和蒲坂津的防务。
胡奋北上并州,还没半个月就兵败身死,整个并州沦陷于匈奴人之手,而河东两郡也首当其冲,成为了匈奴人南下侵扰的目标。
司马骏在这种情况下,出任的河东都督,堪称是临危受命,而现在全国的整个战局紧张,司马炎能派给的他的人马,也极为地有限,原来蒲坂津的驻军有五万人,渡河作战伤损了不少,胡奋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部分,虽然司马骏到任之时也不是一个人来的,但整个河东郡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之众。
这点兵马,如果分散到河东平阳二郡去,确实显得太过单薄,应对匈奴人进攻也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司马骏干脆放弃了平阳河东二郡的防守,将平阳安邑两座郡城连同几十座县城统统地扔给了匈奴人,自己将三万兵马全部收缩起来,坚守蒲津关。
蒲津关地势险要,背倚黄河,南北两山相夹,是天然的险阻关隘,司马骏在蒲坂周围十里之内依险要构筑防御工事,以阻挡匈奴人的进攻。
匈奴人轻取河东二郡之后,自然也将目光投向了蒲坂,只要能拿下蒲津关,就等于打开了另一扇的门,为匈奴人跨越黄河进军关中创造在了条件。
当然现在匈奴人还没有那个力量去进攻关中,首先强渡黄河就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晋军两次试图渡河,集中了大量的船只和人马,都未能成功,匈奴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只会骑马射箭,想要渡河,试比登天。
不过就算现在匈奴人就算有能力渡河,也不可能去尝试,因为现在的匈奴人的战略重点,还维持在河东河北一带,晋国依然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只有攻下洛阳,打败晋国,匈奴人才有继续向外扩张的打算。
但就算匈奴人没有渡河打算,拿下蒲坂来,也就是为了消灭河东境内最后的一支晋军,毕竟司马骏的这一支军队呆在那儿,对匈奴人控制河东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刘渊委任大将呼延攸为河东太守,率兵五万去攻打蒲津关。
呼延攸到达安邑之后,就率兵几次围攻蒲津关,司马骏依仗着险要的关隘,长期坚守,确保蒲津关不失。
司马骏守蒲津关两年,这仗就打了两年,虽然晋军的人数从三万人降到了两万多人,但始终也没有动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