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对曹魏的腹地关陇发起攻击的,更何况就算是蜀军想要进军关陇,汉中将是必由之地,自己在汉中辗转作战一年半,还从未听说有那支军队从汉中出发进军关陇的。

    这一支蜀汉的军队是如何出现在关陇大地的,难不成他们有飞天的本事,从蜀中可以直接飞到关中来?

    卢逊是百思不得其解,但眼前的这支蜀军的存在是铁一般的事实,根本就不容许他有丝毫的质疑。他很好奇,同时也很期待,想看看这支军队的领军之将是何人,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本事。

    “站住!你们是何人,那个部分的?”刚进入到距离蜀军中军还有两三里的距离之时,突地冲出一彪人马,将卢逊等人的去路给截断了。

    现在蜀军全部的力量整体前压,但刘胤的中军不动,负责外围警戒亲兵护卫就不敢动,至少在方圆三里之内。中军的游骑巡哨便在往来巡视,密切地注意着周围的情况。

    卢逊等人的到来让这些警卫亲兵顿时紧张了起来,在整个蜀军的后方突然地出现一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足以引起警戒亲兵的警觉,虽然说这些兵卒也是身着蜀军的服饰,但是如果是魏军乔装改扮意图从背后偷袭主帅,这样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

    当然,这也仅仅是猜测,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人是魏军乔装改扮的之前。警戒亲兵是不可能轻易地发起攻击的,他们刀枪在手,弓箭在握,一付全神戒备的模样。为首有是一名军司马,上前拦住卢逊等人的去路,盘问道。

    刀就多亏了卢逊他们身上的这身军服,刘胤的亲兵卫队这才给了他解释的机会,否则真要是魏军派来偷袭的,他们早就杀无赦了。

    卢逊赶紧解释道:“在下是汉中都督府麾下游击校尉卢逊是也。

    那名军司马冷眼打瞧了一下卢逊,并没有放松警惕,道:“你既是汉中游击校尉,可有什么凭证?”

    卢逊赶紧将自己的印信递了上去,道:“这是在下的印信,请查验。”

    那名军司马接过印信,看了一下,蜀汉官员的印信是证明官员身份的重要凭证,虽然仅凭印信尚不足以打消他的怀疑,但明显地可以看到那军司马的神色已经是缓和了许多,按军职,游击校尉是校尉职衔,比军司马要高。

    “卢校尉既是汉中游击校尉,那为何不在汉中却到达五丈原?”

    卢逊不禁叹息一声道:“此事说来话长,后面有魏军追兵迫来,情况紧急,还请军司禀明将军,就说卢某有要事求见。”

    那军司马看了卢逊一眼,他似乎也看到了斜峪关方向有大队兵马运动的迹象,不过此次还得回禀刘胤,在未得到刘胤首肯的情况下,这名军司马是无权是擅自带卢逊去见刘胤的。

    “好吧,你在此稍后,某自会禀明大将军,由大将军定夺。”那军司马说着下令部下,严密监视卢逊等人的动向,一旦发现其有任何异动,一律地格杀勿论。而他亲自返回中军,向刘胤禀报。

    “卢逊?竟然是他?”刘胤听到这个名字,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在汉中时的情形,自己和卢逊倒是有一面之缘的,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在这种场合下再次相见。在刘胤的印象之中,卢逊是一个性格率直之人,很好打交道;当年在汉中之时,自己就曾向其面授过机宜,卢逊倒是虚心接受,后来汉中沦陷,估计卢逊也只能是按原计划进行游击作战,也不知自己的提点对他有多少帮助,不过此刻在能在此相见,也算是一种缘份了。

    刘胤脸上浮现出一丝的笑意,说道:“有请。”(未完待续。)

第410章 汉中的消息() 
“诸位,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很严峻,最乐观的估计,我们所有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二十天的时间了,从这里到达陇西临洮,还有大约一千五百里的路,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二十天的时间内,走出草地沼泽,否则很可能就会被困死在这里。”

    离开了大雪山,蜀军在一块比较平坦的高地上扎营休整,刘胤也在第一时间召集营以上的将领议事。

    众将皆是沉默不言,大帐内的空气压抑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二十天的时间,一千五百里的路,那就相当于每天必须要走七十五里的路程。如果换作是在官道上行军,每天七十五里或许还真算不了什么,但这儿可是荒人烟的地域,根本就没有路可走,而且据刘胤所言,前方还有一大片的草地沼泽需要穿行,在沼泽之中,行军速度想要达到每天七十五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原先的计划,用六十天的时间走完二千五百里的路,平均每天行进四十余里,还是相当充裕的,所以刘胤将粮草储备定在二个月的量,也是经过合理估算的。携带粮草本来也是一件累赘的事,每个士兵携带一个月的干粮,也已经是达到了极限,剩余一半的粮草,则由骡马来驮运,无法使用辎重车辆,在运力上面,始终是一个短板。

    按刘胤的计划,只要能走出草地,到达陇西,粮草问题自然可以解决,所以带足二个月的粮草,也就足以能支撑大军到达陇西。从汉嘉出发之后,用了二十天的时间。翻越了五座雪山,行程近千里,这个速度不可不谓之神速。

    但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临出大雪山之时,发生了意外。遭遇到前所未见的大雪崩,虽然在人员上只损失了数百人,但近万石的粮草损失,却让整个大军陷入到了危机之中。

    整个大帐内鸦雀无声,这无疑成为了一个死局,用二十天的时间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路来,这绝对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邓朴看了一眼左右,欲言又止。

    刘胤的目光锐利。当即道:“邓将军有话不妨直言。”

    邓朴迟疑了一下,道:“依末将之见,如果无法前行的话,倒不如暂且退兵,先回汉嘉,筹措粮草,再行北上。”

    邓朴的话音刚落,立刻遭来吐槽无数。

    张乐率先发难道:“回头再爬五座雪山?这跟脑子进水有什么区别!千辛万苦地爬过来,然后再折回去,难道我们是吃饱了撑的吗?”

    傅佥亦摇头道:“翻越雪山之艰辛诸位都深有体会。彼时士气正旺,一鼓作气尚可为之,如今要走回头路。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雪山凶险莫测,谁又能保证不会再发生雪崩?这回头路绝不好走。”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不赞成返回。

    邓朴也是大窘,低声嚅嚅地道:“末将也仅是建议而已。”

    刘胤摆摆手,并没有责怪邓朴的意思,既然是议事,那就要畅所欲言,何况邓朴虽言的也是人之常情。前方路不通,折返回去就行了。但雪山之路不同于寻常之路。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惨重代价才走到这一步,如何能轻易地回头。更何况就算是回头,也须得付出同等的代价甚至是更为惨重的代价才有可能重返汉嘉。

    退回汉嘉就代表先前所有的努力化为了无有,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退守汉嘉,很可能偷袭陇西的计划就会为魏国所知,再想出奇不易地攻取陇西就成为了泡影,这对刘胤而言,是不能承受的结果,走到这步田地,刘胤已经是没有了任何的退路。

    差点被雪活埋的黄崇此刻也缓了过来,道:“依某之见,退兵乃是下策,我们既然能战胜亘古无人能过的大雪山,区区草地沼泽又有何惧?粮草不济虽然是个难题,但这点困难我们紧紧裤腰带就可以解决,大军能走到这一步已属不易,切不可半废而途功亏一篑。”

    刘胤点点头,看来大家的心思和他都想到一块儿了,跨越雪山何其的不易,如果此刻回兵蜀中,恐怕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代价,结果却变成了雪山一月游。这不光是原地踏步那么简单,整个兴复汉室的计划都要落空,后退就意味着失败,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蜀汉王朝,再也经历不起这样的失败了。

    前途虽然艰险,但前进就有希望,世上没有走不过去的路,也没有过不去的坎,走到这儿,就必须要咬紧牙关,下定决心,万人同心,众志成城,誓死走出草地沼泽。

    “今日休整一夜,明日五更,继续前进!”刘胤沉着地下达了命令。

    离开了苍茫巍峨的雪山,大军一路向北,逶迤而进。

    在到达草地之前,刘胤下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从之前每天五六十里的增加到了**十里左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蜀军必须每天提前一个时辰起身,日落之后再行宿营,而且刘胤也放弃了深壕高垒的扎营方式,一到宿营地,只是简单地立好帐蓬即可。虽然这是大悖行军常规的,但在这荒蛮苍凉渺无人烟的地方,立坚寨安铁营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刘胤只是多派一些轮哨在周围警戒便是。

    这样的宿营方式至少可以节省士兵的体力和行军的时间,把多出来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行军途中。

    雪山以北虽然没有什么高山大川,但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荆棘遍野,穿行在这样荒凉之地上,想寻找出一条快捷的路来,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无当营担任着先登之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当营的士卒似乎都有着永远也不会衰竭的体力,他们的精力永远都那样的旺盛,在荆棘丛中,为大军开辟出一条可以通行的大道来,连刘胤也禁不住地感叹,无当飞军,果然是名不虚传。(未完待续。)

第411章 败局已定() 
刘胤布局关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就是汉中,现在汉中大部在魏军的手中,就算拿下整个关中,也必将可能会遭到钟会的反扑,而且关中是钟会的生命线,一旦失守,钟会的反扑将是必将是极其疯狂的,甚至他可能会放弃在益州的既得利益回师关中。¥℉。¥℉

    如果想要掐断钟会回师关中的可能,就必须要拿下汉中,所以刘胤对汉中的军情极其关注,卢逊的到来,无疑能给他提供最为详实的情报,为刘胤下一步攻略汉中奠定基础。

    根据先前掌握的情报,汉、乐、黄金三个据点尚在蜀军手中,四大游击校尉在外策应,汉中的局势尚可,如果刘胤进军汉中的话,这些军队无疑是一大助力。而现在卢逊提供的情报来看,三大游击校尉已经是败亡了,而汉、乐、黄金守军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三城被困一年有余,粮草物资已经处于极度匮乏的状况,甚至有随时失陷的可能,这让刘胤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看来攻略汉中势必将要提前,而且必须要抢在钟会回援汉中之前,就得肃清汉中之敌,将汉中重新夺回来。

    但摆在刘胤面前的困难是关中还未曾拿下,倘若再分兵去取汉中的话,那无疑就违背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给司马望一些喘息之机,对拿下关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卢逊也在担忧,但他所思所虑显然和刘胤不在一个层次上,他更关心的是刘胤派出去一个年轻的小将是不是荀恺的对手,要知道荀恺可是一员悍将,汉末名臣荀彧的曾孙,汉中三大游击校尉都败在他的手中,智勇双全,能力出众,卢逊都自认为难以匹敌,眼看刘胤只派只有二十出头的傅著出马,卢逊不禁是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刘胤却是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傅著出战斜谷,刘胤并未有半点的操心,他的注意力。仍旧停留在五丈原的战场之上。

    虎骑右营的调离并未让战局有什么改变,司马望的一字长蛇阵被刘胤的三路出击死死地扼制住,阵形无法变化,败亡之局便无可挽回。

    姚弋康的三万羌骑在此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羌骑果劲。骁勇善战,在攻击战斗中将羌人英勇作战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尽致,魏军步兵对抗骑兵,最大的倚仗就是来自于结阵,依靠紧密的步兵方阵来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但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魏军的阵型便变得散乱起来,这无疑给了羌骑兵最好的发挥舞台。

    各自为战正是羌骑兵最擅长的攻击手段,用骑兵对付步兵,这完全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姚弋康急于在刘胤面前表现自己,攻击的时候是不遗余力,不恤兵力,整个蛇尾阵形在羌骑兵有力地冲击之下,很快地就崩溃了。而蛇首和蛇腰由于处处受制,也是无力抵御蜀军的攻击,整个一字长蛇阵进入了全盘崩溃的模式。

    司马望亲眼看着魏军的败乱之局,心头一片冰凉,自街亭之战失败之后,五丈原之战他又不得不再次咽下失败的苦果。如果说街亭之败败在轻敌,那么五丈原的再次战败,司马望已经是输的心服口服了。精心的准备,周密的策划。司马望可以说是将毕生所学都用到了这一仗上,但结局依然是无比凄惨,司马望遭受到了戎马生涯之中从未有过的两连败。

    他知道,此役之后,整个关中的形势将会彻底地遭到逆转,魏国再想保住关中不失已经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了。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带尽可能多的魏兵逃回长安,现在留给司马望的机会,也只剩下了固守长安,等待司马昭再次地派出援兵。

    但无数的溃兵涌向渭水浮桥的时候,司马望发现,这才是魏军真正灾难的开始。

    值得庆幸的是,魏军渡过渭水之后并没有将浮桥拆除,给败下阵来的魏军保留了一条退路,但从北向南渡河之时魏军是有序而过,而此刻追兵在后,魏军再想排出井然有序的队列已经是毫无可能,无数的魏军士兵拼命地挤上了浮桥,人人心里很清楚,逃过渭水就等于是捡回一条性命,生死攸关之际,也就不会有什么人来发扬风格了,都打破脑袋地挤向了浮桥,真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即视感。

    没等蜀军追杀过来,为了抢夺上桥的资格,魏兵们已经是自相践踏,乱哄哄地挤作一团,很多的士兵眼看着距离浮桥就是几步之遥的距离,可就是死活也无法从人潮之中挤上去,许多人被挤倒在地,无数只脚便会毫不留情地踩踏上去,在绝望的**声中一命呜呼。

    就算勉强挤上浮桥的士兵也不一定就能到达北岸,只能同时容纳两匹马通行的窄窄浮桥此刻也是人满为患,许多的士兵被挤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