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时都可能赶来,如果不能尽快地拿下阴平桥,蜀军必将陷入魏军的前后夹击之中。

    面对无比严峻的形势,姜维却是不慌不忙,诸葛绪可以算是老对手了,在屡次北伐之中,姜维就曾与之多次交手,此人色厉胆薄,有勇无谋,比起邓艾钟会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姜维令副将宁随带兵一万,多竖旗帜,大张旗鼓地向孔函谷方向而行,自己则率主力偃旗息鼓,悄悄地向阴平桥接近。宁随为了把声势搞大,在马尾后面还拖了树枝,一路烟尘冲天,搞得阵势如千军万马一般。

    诸葛绪听到消息之后大惊失色,道:“姜维的大军竟然奔孔函谷而去,此去必袭雍州!我诸路大军伐蜀,现在雍州空虚,如果被姜维袭取,我军后路皆断!”当下诸葛绪留了一支兵马守卫阴平桥,主力立刻北撤,回援雍州。

    姜维听闻诸葛绪大军已撤,立刻率兵杀出,阴平桥只剩下数千魏军,如何抵挡得了姜维的虎狼之师,从发起进攻到战斗结束,也不过才小半个时辰而已,姜维杀散魏兵,尽烧其营寨,夺了阴平桥头。

    宁随也接到了诸葛绪北去的消息,立刻掉头南下,至阴平桥与姜维汇合。

    等诸葛绪得到阴平桥失守的消息,方知中了姜维之计,赶忙回兵阴平桥。

    诸葛绪回到阴平桥之后,除了满地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残火未熄的营寨之外,连一个活人都没有看到,姜维的大军早已在半日前全数通过了阴平桥,向东而去。

    副将建议道:“姜维方过半日,将军此时带兵去追话,一定可以追得上。”

    诸葛绪瞪了他一眼,道:“姜维素来用兵如神,我军已失了地理之利,此时再若追击,定然会中姜维的埋伏。”诸葛绪和姜维可不止一次打过交道,在姜维的手中,诸葛绪也不止吃了一回败仗,诸葛绪对姜维的厉害还是心有余悸的。拥有阴平桥的地利之势,诸葛绪还是有把握挡得住姜维的,但舍阴平险隘而追击姜维,风险可想而知,诸葛绪可不想步当年张郃要木门道阵亡的后尘。所以诸葛绪驻兵阴平桥,不曾追击。

    姜维率大军通过阴平桥之后,总算是跳出了魏军的包围圈,姜维也不敢耽搁,引军星夜兼程地赶往阳安关。

    刚行至白水关时,就见前面(未完待续。)

第393章 虚实() 
从陇西向长安进军,可以选择两条路,南线就是沿渭水东进,取陈仓、武功、槐里,直逼长安,这是便是关陇大道,也是最近的一条道路。

    另外一条路是沿泾水向东南,出安定,取新平、北地、池阳,一样可以攻到长安城下。相比于南面的关陇大道,北面的泾水道要偏远一些,但相对于南线魏军的重兵防守,北线所受的阻力相对而言的要少一些。

    所以牵弘向刘胤建议从北线进军,这样就可以绕开魏军的主力,避免攻打陈仓眉县这样的坚固要隘,长安乃是关中之腹,一旦拿下长安,回过来再解决陈仓眉县,便可以轻松许多。

    王颀也比较赞同牵弘的意见,从关中守军的薄弱处下手,相对而言比较有利。

    牵弘和王颀久仕陇右,对关陇一带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这方面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在议事会上提出进攻方案之后,傅佥黄崇等人并没有反对。

    刘胤沉吟未决,问计于邓艾:“牵弘王颀都建议走北路沿泾水东进,艾先生以为如何?”

    邓艾呵呵一笑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魏军在南路布下重兵,而北路相对松懈,但牵弘王颀能想到的,司马望未尝不会想到,在下料定主公还未兵出安定,司马望必定已经派兵前往新平进行阻截,泾水一路,也未必就是坦途。更何况,主公此番东进,首先必取者乃陈仓也,陈仓乃关中西面的第一要隘。占据陈仓。便可向东窥视长安。向南截断陈仓古道,不光挤压掉司马望在关中的生存空间,而且对进入益州的钟会也是一个致命打击。陈仓失守,向益州输送的粮草辎重也只剩下一条子午道可行。子午道的艰险不言而喻,此举便可沉重地打击到钟会在蜀之军,也可以封死钟会从陈仓道回援关中的可能,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下以为,若想取关中。必先得陈仓。”

    “那依艾先生之意,当弃北而南行了?”

    邓艾微微一笑道:“非也,主公还得首先兵出安定,攻打新平。”

    刘胤奇道:“先生既然以为该先取陈仓,为何还是出兵安定?”

    邓艾从容地道:“兵法之道,在于虚实之间,主公若取陈仓,又岂可让司马望有备?首攻新平,司马望必定以为主公将从泾水道进军,从而抽调兵力前往新平抵御。主公以一部偏师出安定。主力则突袭陈仓,趁敌不备。夺下陈仓,关中之局面便可以打开。如果被司马望看破主公的意图,集重兵于陈仓,恐怕攻之难克。”

    刘胤大笑道:“艾先生之意,甚合我心。”

    其实在牵弘和王颀提出从北路泾水进军以后,刘胤不置可否,并没有点头同意。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倾向于从南路进军的,不用邓艾介绍,刘胤也知道陈仓的重要性,要不然当初韩信也不用选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了。而且此时钟会的大军在蜀,陈仓的重要性更是不得了,掌控了陈仓,就等于是掐断了钟会的粮草供应线和退路之一,这个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刘胤清楚,邓艾和钟会有着刻骨的仇恨,邓艾为了报仇,自然难免也时时想着算计钟会,占领陈仓,截断钟会的归途,可以迫使钟会陷入绝境,邓艾报他的愿望便可以再进一步。当然,邓艾也未必就是全部出于私心,毕竟他的这个建议也是诸多建议之中比较理想的一个,陈仓的得失关乎到整个的关中大势,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而且邓艾提议在安定出疑兵,调动司马望的整个关中布防,无疑让刘胤甚为满意,兵法讲究的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只要能调动司马望一部分的兵力北移,自然可以减轻主攻陈仓的压力。

    于是刘胤下令王颀率后军一万人马前往安定,从安定沿泾水向东进军,直指新平。同时,刘胤吩咐王颀要搞大阵式,多竖旗帜,大张旗鼓地从安定出兵,给司马望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蜀军就是要从安定出兵来攻打长安。

    ┄┄┄┄┄┄┄┄┄┄┄┄┄┄┄┄┄┄┄┄┄┄┄┄┄┄┄┄┄┄┄┄┄┄┄

    街亭之战的失利让司马望痛定思痛,他很清楚,此役之后,整个关陇的形势已经是惨遭逆转,他已经从战略进攻的位置上转变成了战略防守,双方攻守易势,他已经再没有力量能组织得起进攻了。

    当然也是指在现有兵力之下,如果司马昭能再次派出援兵,或者是在蜀地的钟会大军部能火速地回援的情况,司马望还是有机会再次发起反击的。

    但司马望很清楚,关洛一带已经是无兵可调了,现在京城洛阳的守备力量都是极为地薄弱,更别指望司马昭可以派出另一支的援兵来,都说魏国家大业大,兵力雄厚,但魏国占据十州之地,疆域广袤,再多的兵分配下去,每州每郡分驻的兵马都是极为有限的。司马望明白,此次所调动的十万大军,也已经是司马昭所能调动力量的极限了,司马望都不好意思再向司马昭开口要兵。

    至于钟会,他毕竟是司马昭战略体系之中的重要一环,司马望自然是无权去调动他,很显然,司马昭还是希望司马望可以解决掉关陇的问题,他也一直没有听到关于钟会大军撤军的消息,看来钟会的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司马望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局面,既然无力反击,那就打好关中保卫战,绝对不能辜负司马昭的期望。

    比起进攻来,司马望更擅长于防守,当年长城之战,司马望就是用一个拖字诀,将来势汹汹的姜维大军挡在长城之下,让姜维欲进不能,欲退不甘,以四两拨千斤的策略,化解了蜀军的进攻,此次的战役,也让司马望得以名扬天下。

    所以对于这次的关中防御战,司马望还是成竹在胸的。(未完待续。)

第394章 应对() 
ps:正版读者请稍后修改完成再看,请理解配合一下,谢谢。

    所有人一听都愣住了,刘胤所言也太过疯狂了,疯狂的有些不可理喻。

    “大哥,你没发烧吧?怎么满嘴昏话?这阎宇九成是叛国了,你现在去他营中,不是去送死吗?”张乐第一个跳出来质问道。

    傅佥也道:“文宣,这万万不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现在的右军军营,无异于是龙潭虎穴,十死无生,这个险是万万冒不得的。”

    众将几乎是众口一辞地劝阻和反对,没有一个赞成刘胤的计划。

    刘胤倒是一脸的从容,平静地道:“那么诸位可有更好的办法破敌吗?”

    众人为之语塞,现在蜀军的状况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经过了一日的苦战,所有的将士莫不是又累又乏,疲惫之极,许多士卒就连拿起武器的气力都没有了,以如此一支疲惫之师去和阎宇以逸待劳的的军队交锋,没有人认为有半点机会。

    张乐嚷嚷道:“那就和他们拼了罢,大不了同归于尽!”

    刘胤沉声道:“对面的军队,都是益州的子弟兵,而且我相信,他们其中绝大部分人是被阎宇所蒙蔽了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阎宇已经叛国,只不过是单纯的服从阎宇的命令而已。如果我们主动地发起攻击,正好落阎宇的口实,右军官兵必定是拼死力战,益州人自己打内战,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恐怕让吴人更为高兴。虽然此时进入右军营风险极大,阎宇反目的话,九死一生。但再大的风险与全军的安全比起来,也是值得一试的。当年关侯单刀赴,豪气干云,让东吴那帮宵小望而生畏。现在阎宇一心算计着如何开战,但他万万也不会想到我会‘自投罗网’,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能能试着劝说右军将士回归季汉,单单一个阎宇又有何惧怕?”

    刘胤的计划就是带上一百名武艺高强的私兵护卫,给阎宇一个措手不及,阎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孤胆去闯虎穴,只要他稍微迟疑一下,刘胤的机会或许就来临了。阎宇的兵全部来自于蜀地,他们的父母亲人都在蜀中,除了一少部分死心塌地追随阎宇的亲信之外。大部分肯定不知道阎宇已经叛乱国的事实,他们之所以听命于阎宇,那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已,估计阎宇也使用了一定的蒙蔽手段,让右军的士兵不明觉厉。

    如果在右军营中能够揭露阎宇的真面目,相信大多数的士兵还是不愿意站到叛国的阵营当中去的。历史上钟会为何会失败,就是因为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部都是来自关洛中原的士兵,他们的家人至亲都在中原。跟着钟会叛乱,就等于是把他们的家人送上了断头台。

    现在蜀中的局势并没有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人心还是向汉的,只要适时揭露阎宇的嘴脸,清醒过来的蜀军必定会脱离他的指挥,策反整个右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安全,刘胤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一百名护卫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让他们真要去以一挡百,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点,刘胤自有安排,只要能进入右营。接近阎宇,刘胤就有办法来搞定他。

    当然风险也是有的,如果阎宇不惜拼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刘胤也是很危险,但象阎宇这等卖主求荣的小人,刘胤怎么看他也不可能是视死如归的主。

    刘胤力排众议,定下了带百人护卫前往右军军营的计划。

    阿坚冷面如削,任何人都从来没看到过他脸上的笑意,不过刘胤的命令他从来都是毫不打折的执行,就算是刘胤让他去死,阿坚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自己去抹脖子。

    这就是忠诚到极点的私家部曲,这就是所谓的死士,主人的命令永远是大于一切的。

    “但愿阎宇手下的死士,不会超过预估吧。”出发之时,刘胤暗暗地道。

    ┄┄┄┄┄┄┄┄┄┄┄┄┄┄┄┄┄┄┄┄┄┄┄┄┄┄┄┄┄┄┄┄┄┄

    阎宇满脸标志性的谄笑此刻全然无踪,现在没有献谄的目标,阎宇自然用不着给谁好脸色,他阴沉着脸,阴鹜的目光之中满是冷酷之色,似乎换了一个人一般,就连他贴身的亲兵都不敢到近前。

    在众人的印象之中,阎宇是那种比较亲善的形象,干练豁达,处事勤勉,无论是在庲降都督任上还是永安都督任上,众人对阎宇还是众口一辞的赞誉之声,虽然有一些人认为阎宇的能力和功绩还是不比上前任庲降都督马忠,但毫无疑问,阎宇在蜀中之将中,还是有着极高的声望。

    阎宇名声的败坏,大概就是和黄皓结交之后的事,黄皓擅权弄国,祸乱朝政,朝中只要稍微有点气节的文武之臣,就都和黄皓划清了界限,比如罗宪、陈寿、宗预等人,他们都难免受到黄皓的打击报复。这个时候,阎宇主动地巴结黄皓,在众人的眼里,阎宇便成为了趋炎附势阿臾奉承的势利小人,声望直坠。

    不过阎宇倒是一点也不在乎,自幼阎宇就是一个权欲极重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阎宇可谓是煞费苦心,用尽心机。阎宇出生于荆州南郡,但却不是荆襄派系的,阎宇的父亲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小吏,没有爹可拼,就注定阎宇和诸葛瞻这样的官二代仕途之路完全没有可比性,阎宇能熬到右将军的位置,的确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整个蜀汉的军政大权,都把持在姜维的手中,阎宇不是姜维的嫡系,想在军前有所建树,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所以黄皓专权以来,阎宇便果断地依附于黄皓,密谋商议架空姜维,让阎宇代行大将军之权。

    但北线战事激烈,后主也就没有同意黄皓的提议,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用姜维。这让阎宇很失望,(未完待续。)

第395章 协防陈仓()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

    有着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刘胤的募兵进行的还算是比较顺利。●⌒,。陇右不比南方,粮食一年只能成熟一季,而且陇右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