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将魂歌-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王,末将曾听过一句话,对待内部敌人,只需严惩首恶,胁从不办。军中之人,特别是普通士兵,只知道服从将官命令,根本不清楚他们从事的是叛乱。”蒙恬缓缓开口说道,“樊於期叛乱的时候,肯定会控制军官,里面或许有他的同盟者,另外一部分很可能只是被迫而已,所以王翦将军平叛的时候,他们才会轻易的缴械投降。末将以为,对于参与叛乱的军官,可以分别对待,与樊於期同谋的,斩死不问;被迫参与的,可以夺去他们的爵位,让他们戴罪立功。”

    “普通士卒呢?”

    “他们不过是懵懂的参与其中,还望大王赦免他们。”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踱着步,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低头看地,良久,开口说道,“寡人也知道,所有人都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有不妥之处,你既然提出来了,就按你说的办吧!只不过,他们毕竟参加过叛乱,寡人心里仍然有些不放心,就由你负责去整顿!”

    “大王,那可是十万人?”蒙恬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嬴政会给他这份差事。每个将军,无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兵马越多越好,蒙恬这个时候才十七岁,还没有统领大兵团的经验。

    “怎么,你没有信心?”

    “末将领命!”领导问你有没有信心的时候,不管你有还是没有,都要说有,不然以后再有好机会的时候,领导就不会想起你了。想到霍去病也是少年领兵,杀得匈奴人鸡飞狗跳,建立了莫大的功勋,蒙恬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豪气,假以时日,我未尝不能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功绩。

    霍去病得到汉武帝的重用,除了他本身具有不出世的军事天赋之外,他从小跟随在汉武帝身边,得到汉武帝教导,可以说是汉武帝亲自培养出来的嫡系。霍去病打得越好,汉武帝的脸上越是有光,一定程度上,霍去病算得上是汉武帝的弟子。

    嬴政想到让蒙恬前去整顿兵马,也是怀有类似的心思。王翦、杨端和等人,历经三朝,老资格的将军,毕竟不是嬴政自己培养起来的亲信。历代国君,登基之后,无不大力提拔自己人,虽然有任人唯亲的意味,但却是人之常情。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的意志才能贯彻下去。

    帝王之术,说白了,其实也就是制衡之术。蒙恬心里明白,嬴政是想提拔少壮派的将军,制衡军中的老人势力。原本的历史上,嬴政选中的人是李信。那个时候,王氏父子灭赵、灭燕、灭魏,可以说是功高盖主,嬴政才乾纲独断,任命李信、蒙恬伐楚,就是想要平衡王翦的功劳。可惜的是,李信遇到了同样老辣的项燕,功亏一篑,嬴政不得不登门请王翦出山。后来王翦伐楚的时候,蒙武作为副将,仍然有制衡王翦的意思。好在蒙武悉心辅佐,两人合作无间。

    如果我能打出像样的战绩,我会不会成为秦朝的霍去病呢?蒙恬得了嬴政的旨意,领了甘罗、苏角、涉间等人,飞马驰车,往宜阳方向而去。

第39章 信使() 
宜阳军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将军,正端坐在中军大帐里,只见他身材挺拔,古铜色的皮肤上刻着风霜的印记,目光沉稳,如静湖,没有一丝波澜。熟悉他的人,知道这古井无波的外表下,藏着深沉的军略。他就是此次平叛的主将王翦,征战多年,获得了右庶长的爵位。

    王翦本是频阳老秦人,家道没落,家里没有什么深厚背景。秦国有名头的将军王陵、王龁,其实跟王翦没有多少亲戚关系,只不过大家都姓王而已。年轻的时候,王翦跟大多数年轻的秦人一样,参军入伍,作战勇敢,勤奋好学,很快得到了白起的赏识。

    从军多年,王翦早已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在频阳老家的时候,王翦识字读书不多,参军后,在军队这个熔炉里,文化水平才迅速的提高。说来奇怪,古代识字率普遍不高,军中却是平均文化水平最高的。秦国军功爵制度,对领兵的将官要求极高,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连主帅发布的命令都看不懂,还怎么率领手下的士兵打仗立功!能够得到大夫的爵位,退役的时候,凭在军中锻炼出的能力,转任地方官,基本都能够胜任。陈涉造反的时候,司马欣、董翳等人,不过是县吏,却打得农民军丢盔弃甲,只因为这些地方官,很大一部分是从军队中转业而来。

    白起曾说过,我死后,以后率领秦军打天下的,应该就是王翦了。结果,因他这句话,昭襄王愣是冷落了王翦多年,而是提拔了将军樛,后来又开始重用蒙骜。王翦这人,性格小心谨慎,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上面待我如何,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终于等到了秦王的召唤。

    “王将军,大王现在都还没有旨意传来,我等要不要上书向大王陈情?”杨端和坐在王翦的右首,他比王翦小了三五岁,早在白起统兵时期,他就是王翦的副将。杨端和得到消息,秦王打算处斩所有参加叛乱的军吏,士卒皆流放临洮。王翦所思虑的也正是这个消息,他派杨端和前去说降的时候,开出了较为宽厚的条件,现在秦王不许,他们却是失了信用。

    “现下唯有一个办法?”王翦暗中摇了摇头,经历了白起一事,王翦看得明白,军中将领,还是要服从命令,不要与秦王对着干。

    “什么办法?”杨端和眼睛一亮,还以为王翦有了什么好办法。

    “等。”

    “······”

    王翦打定主意,等候秦王旨意,在秦王命令的基础上,将影响降低到最小。从这里,也能看出王翦的非同一般,他服从命令,却在服从命令的基础上,最大限的争取最大程度的利益。他的行事风格,有些像美国历史上的阿诺德将军。

    空军的军事地位,最早由米切尔大力争取,只不过受到保守主义者阻挠,米切尔行事激进,反而受到迫害,含冤而死。阿诺德则不一样,他接受陆军的领导,尽力发展美国空军,在他的手上,美国空军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王翦立下不世之功,功高盖主,没有获得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除了嬴政的胸怀,还有王翦自己的智慧。

    “报,大王信使到!”

    杨端和正在叹气的时候,传令兵一边高喊,一边飞奔而来。

    “信使在哪里?”

    “就在大营外,前营的桓龁将军拦住了信使,派我向将军请示。”

    王翦治军极严,没有得到军中主将允许,擅自放入闲杂人等,一定会被斩首示众。这条军规,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司马穰苴便确立了下来,一方面为了确保主将权威,更重要的却是防止敌人采取斩首行动。自兵不厌诈的思想深入人心之后,战场之上,采取各种手段,偷入敌方军营,斩将夺旗的大有人在。韩信军事才能一流,治军的手段却有致命的疏漏,刘邦三番两次,偷入他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韩信却没有反思悔改。

    “王通,你去带信使进来!”

    “诺!”

    王通是王翦的侄子,本家子弟,担任了王翦的亲兵统领,行事稳重,颇得王翦看重。

    军营之外,蒙恬打量着守卫严密的军营,心里暗自叹服,不愧是老奸巨猾的王翦,深得白起真传。

    古代文人,总以为用兵,只要通读了基本兵书,就成为了知兵之人。殊不知,用兵打仗,也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安营扎帐、行军、后勤、士气的掌握,哪里是书本能够讲得清楚的。中国古代,兵法众多,但军事体系的构建,最终还是得看秦朝。秦国的军事制度,法度严密,规范详尽,如何练兵,如何行军,法律规定得清清楚楚,军官们只需要照着做,熟练后再一起合练就行。

    上林苑练兵三年,蒙恬才真正适应了如何做一个古代的将军。

    “蒙将军,你是大王的信使,他们却拦着不让我们进去,这也太欺负人了吧?!”涉间有些恼怒,对面的将领,丝毫没有给他们面子,说什么要报告主帅,让他们就这样等着。

    听了涉间的话,苏角、李必等人纷纷点头,在他们看来,这岂不是不将大王放在眼里吗?

    “那你们觉得,对方让我们长驱直入中军大营,你们就满意了吗?”蒙恬摇了摇头,抓住机会教导他们,“如果我们不是真正的大王信使,而是冒充的大王信使,对方放我们进去,只怕不用多久,对方就会面临一场败仗了。你们要记住,战场之上,凡事皆有可能发生,军营之中,有主帅做主,万不可粗心大意!”

    蒙恬想说的是,李斯、赵高派人剥夺蒙恬兵权的时候,怕也是信使狐假虎威,直入军中,控制了蒙恬。历史的真相如何,蒙恬不得而知,只是现在的他,绝对不允许韩信的命运发生在自己身上。等真正掌军的时候,也要像王翦、周亚夫一样,即使天子信使,也不允许随便乱闯军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提出这一思想,为的就是争取将领临战决策的自主权。军营之中,但闻有将,也是由这一思想发展而来。幸好嬴政的心胸宽广,充满自信,才不会计较,要是遇上昏庸的君主,只怕会成为飞扬跋扈、不服君命的罪名。

    蒙恬身后的羽林郎,纷纷点头,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些人以后就是蒙恬的班底,蒙恬也希望这些人能跟着自己征战天下,统一华夏的大业,怎能不热血参与其中呢!

    要是司马昌在的话,会不会写一部蒙恬战记出来?想想古罗马凯撒的高卢战记,流传两千多年,为凯撒带去了多少的声誉。司马昌最终没有勇气与家里决裂,他的老父亲威胁要去官府告他,结果司马昌只能回去传承家族的历史研究。

    冯劫那个小胖子,不知哪一点被嬴政看上了,竟然成为了陪侍皇帝车驾的中郎,不出意外的话,以后肯定会前途一片光明。

    “恭迎大王信使!”

    王通登上军营的寨墙,见信使正是蒙家的蒙恬,再没有什么疑虑,连忙让桓龁打开营门,引导蒙恬等人进入军营。

第40章 王翦() 
王翦接过嬴政的旨意,眼中的诧异一闪而过,为何跟传闻的消息相差那么大,他不时抬眼打量蒙恬,见蒙恬不过十七八岁,站得笔直,不卑不亢,英武之气内敛而又隐隐浮现,让他想起了王贲年轻的时候。

    王贲这个时候,才二十七八的年纪,也在王翦军中,获得了公大夫的爵位。王翦数年来原地踏步,他的儿子王贲的爵位,却是稳步升级。

    “蒙骜得了一个好孙子。”王翦心道,不过转念一想,我王家也不差,贲儿有勇有谋,孙子王离聪明伶俐。

    王家与蒙家,被后世誉为秦朝两大战争家族,嬴政修建的秦始皇陵,还专门为他们塑造了实体铜像。但这两大战争家族,却并没有什么往来,关系平淡如水。作为外来户,蒙骜过得并没有那么光鲜,蒙武长大后娶了秦人女子,蒙恬生于秦国长于秦国,才算得上真正的秦国人。秦军之中,同样存在外来户与秦人本土势力的差别,商鞅之后,山东六国之人,当上秦国将军的不少。

    蒙家三代,才真正在秦国扎下了根。加上蒙骜为人平易,忠于秦国,没有像一些六国之士一样,谋取个人利益,赢得了秦人的尊重。王翦心里清楚,蒙家得到了秦王的信任,正因为得到了秦王的信任,王翦才不能与蒙家走得太近。有能者自有自己的傲气,王翦为人低调谨慎,但不证明他没有自己的高傲,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总会让秦王发现他王翦的光彩。

    蒙恬不知道王翦心里怎么想的,但他却无比的清楚王翦的能力。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王翦这样的将领,只要王翦领兵出征,君主只要保证好后勤,王翦就算没有胜仗,也不会有大的败仗。不像有的将军,要么大胜,要么大败,让后方的国君心惊胆跳。知识可以获取,智慧却只能靠感悟,即使多了前世的经验,蒙恬也不认为用兵的智慧比得上王翦。他这次来接收叛军,除了整训出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外,还想近距离的观察王翦用兵的艺术。

    “蒙恬参见王将军!”蒙恬真心实意佩服王老头子,王氏父子灭掉五国,还能与嬴政善始善终,当真了不起。

    “不敢当,不敢当!”王翦没有接触过蒙恬,凡是将门子弟,多少有些傲气,就像他的孙儿王离。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蒙家此时的地位,比他王翦还要光鲜很多,没想到蒙恬却如此谦逊。“你是大王的信使,拜不得,拜不得!”

    “蒙恬负责整顿叛军,但大王的旨意说得明白,军中主将,仍然是王将军,蒙恬自然要参见主将,听从主将命令。”

    樊於期的叛乱,打乱了秦国征讨东周国的计划。叛乱平定后,嬴政命令王翦继续原定的征讨计划。经此变故,攻灭东周国的功劳,却是落到了王翦的头上。东周国再小,说起来也是灭国之功。等王翦回国,与嬴政见面,凭嬴政的识人之明,很快就会发现王翦的才华。

    王翦的春天就要来了!以后王氏一族会迅速崛起,或许因为蒙恬的出现,不会出现一门三侯的盛况,不过嬴政并不吝惜对臣下的赏赐,至少一个彻侯是逃不了的。

    旨意交接后,蒙恬没有急着离去,而是呆在中军营帐,旁听王翦的军事会议。

    犹太人有句名言,跟任何一个人做生意,都要当做跟陌生人第一次做生意。王翦打仗,要留一下一句兵法的话,那就是,任何一次战役,都要当做生死存亡的战斗去对待。

    东周国,日薄西山,国内总共才三万兵马,其中还有不少临时拉来的壮丁。可王翦丝毫没有小瞧这个对手,他叫来杨端和、辛胜、王贲等人,围绕着如何攻打东周国,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军事计划,不专横,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真不愧是国之良将!

    只不过,蒙恬没有见到敢打敢冲的李信。李信离开王宫后,正是加入了王翦麾下,应该属于王贲统领,跟随王贲作战的时候,立下了战功。李信这时才二十四岁,作为一名军人,实在太过年轻,而且,他的父亲也不是王翦。王贲就不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