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将魂歌-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败为胜的奇迹,不会发生在外行领导内行的一方。

    率领新郑韩军守城韩国御史,不懂军事,捉襟见肘,新郑的防卫,漏洞百出。秦军不过施展了简单的声东击西之计,就攻陷了新郑。

    秦军战旗飘荡在新郑城头的时候,韩军士兵眼看反抗无望,纷纷扔掉手中的铁剑,选择了向秦军投降。

    “传我命令,立刻包围王宫,决不允许韩王安放火烧宫!”

    说完这道命令,麴腾转过头来,朝蒙恬尴尬的笑了笑。

    蒙恬攻打邯郸的时候,赵迁纵火焚宫。大火过后的残垣断壁,似乎提醒着赵国王宫遭受的苦难,分外刺眼。即便蒙恬努力作了弥补,仍然在秦人心中留下了遗憾。

    “郡守考虑得极是,还得防止韩王安逃跑。”

    蒙恬不以为意,赵国王宫,又不是他下令放火烧的,心中无愧。再说了,如果他真有项羽楚人一炬的心思,只怕现在的邯郸,只能叫故邯郸了。

    赵王宫没有了,也就绝了秦国少府写放赵王宫的心思。

    “那蒙将军要不要随我去捉拿韩王安?”

    麴腾眯着眼睛,开口问道。

    “不了,我还有更重要的目标。”

    蒙恬摇了摇头,指着新郑东城的方向,眼里闪过一丝期待:“我带兵去故丞相张平府,新郑的后续战事,就全凭郡守主持了。”

    蒙恬离去后,麴腾怔怔了半晌,心中恍然:“蒙恬,你的这个人情,我记下了。”

    攻破敌国国都,俘虏敌国国君,陷于秦国宗庙,这是多大的荣耀。麴腾本来还想着怎么赶在蒙恬的前面,活捉韩王安,没有想到,蒙恬竟然将这个机会让给了他。

    故丞相张平府,人都死了,有什么好去的。

    麴腾不相信,张平家的富贵,还比得上富丽堂皇的新郑王宫。

    得到秦军破城的消息,新郑的民众吓坏了,虎狼之秦的威名,可不是白传扬的。人们纷纷抛下手里的活计,赶紧逃回家去,家家户户紧闭房门,忐忑不安的等待秦军破门而入。

    三十年前,秦国攻打野王,拔上党,进而进军长平。想起那段历史,韩国人就生不起提剑的勇气。

    “传我将令,禁止奸淫掳掠,禁止无端杀戮!”

    蒙恬感受着屋舍内散发着的敌意和恐惧,吩咐身边的亲兵:“只要韩人不主动攻击我军,就任由他们躲在屋里面。”

    “那麴郡守麾下的人马呢?”

    “一视同仁,违令者,杀无赦!”

    历史上,秦军攻破新郑,有没有掳掠,蒙恬心里不清楚,但既然他参与了这场战争,就得尽力减少战争带给新郑的破坏。

    原因无他,韩国拥有战国时期最大的铁矿,新郑的铁矿冶炼,天下闻名。用后世的话来说,新郑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城市,蒙恬可不想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废墟。

    “公子,不好了,好多好多秦人朝咱们这里来了······”

    新郑故丞相张府的宅邸深处,一个十七岁的翩翩少年,得到家仆传来的消息,停住了脚下来来回回的踱步。

    秦军破城的消息,他从韩国人的叫喊声中就听见了,只是没有想到,新郑会陷落得这么快。

    秦军攻城,卯打卯算,不过区区三日,就算一只狗为主帅,也不会输得这样窝囊。

    可惜自己年纪太小,刚刚才到入宫为郎的年纪,不能保全韩氏宗庙。

    “你可看清楚了,来的是谁?”

    张良面上的惊讶一闪而过,迅速恢复了冷静,显得极为早熟。

    “来的是一名年轻将军,打的是‘蒙’字旗号。”

    那家仆想了想,肯定的回答道。

    “那就不用太过担心,让家里的仆人们都给我宽心些,别走路都打摆子。”

    张良曾听父亲张平谈及过,秦国的蒙氏一族,祖上为齐人,不比关中老秦人嗜杀。

    “打开张府的大门,准备迎客。”

    张良双手背在身后,单薄的身子,落在阳光之下,既显得厥然独立,又显得有些孤独。

    父亲走了,这个家,就得由张良年轻的肩膀撑起来了。

    以张平留下的官场人脉,张良可以顺利入宫成为郎中,接着进入朝堂,逐渐成长为韩国的重臣。可惜,秦军来了,生生打断了他成长的轨迹。

    未来,该何去何从?

    一时间,年轻的张良,心中有些迷茫,朦朦胧胧,对城外的秦军,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怨恨。

    这股怨恨,现在还不能表现出来。

    张良暗中提醒自己,在秦人面前要小心翼翼。他刚刚还在心中诅咒秦人,结果就得到秦人往张府赶来的消息。

    不,秦人不会是来抓我的!

    张良挺了挺身子,打量着这份偌大的家业:高大的院墙,精致的水榭阁楼,品种各异的花草,修得整整齐齐的青石地面······

    很有可能,秦人前来,正是看中了他张家几代为相积聚的财富。

    这样想着,张良的心境,似乎变得更加豁达了。

    张良领着家仆奴婢,缓缓打开张家的朱漆高门,迎面映现一张略显熟悉的英气脸庞。

    蒙恬骑在马上,低头看去,领头的少年,身着贵族服饰,质弱的眉间,透着一股不凡的神气,想来这就是张家的年轻公子了。

    蒙恬一开口,就差点让张良摔了一个踉跄:

    “张公子,多年不见,你都长这么大了。想你小时候,漂亮得如同豆蔻兰花,现在一瞧,怎么越长越像发蔫儿的黍麦······”

第224章 文弱书生(一)() 
张平四十多岁的时候,才一枪正中目标,有了张良这个儿子。

    或许是先天不足的原因,张良从小就体弱多病,随时都可能夭折。好在张家三代宰相之家,家境富裕,不缺名家药材,磕磕绊绊,张良总算顺利长到了入仕的年纪。

    任何时候,富人总会比穷人更容易得到健康。如果张良生在一个贫寒之家,这个时候,只怕早已入了黄土。

    张良的事迹,蒙恬就算不了解,也听说过汉初三杰的名声。这不,刚一攻下新郑,蒙恬舍了韩王安,径直本张家府邸而来。

    近十年前,蒙恬曾经带着甘罗前来韩国,讹诈韩国的南阳郡。张平举办的宴会上,蒙恬远远的瞧见过张良一眼。那时的张良,活得如贾宝玉一般,集张家万千宠爱于一声。

    张良后来还有个弟弟,可惜先天比他还要不足,早早的夭折了。就发生在秦军破城之前不久。

    “想当年,我到新郑访问的时候,令尊尽心招待,宾主相谈甚欢,一切仿佛只发生在昨日,令人心神恍然。”

    踏进张家的府邸,打量着即将落幕的富丽堂皇,蒙恬不顾张良眼里的尴尬,自顾自的说道:“回咸阳之前,令尊悄悄的拉我到一旁,特地嘱托,以后若秦军攻破新郑,务必要保护你的安全······”

    “不可能,父亲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天上的阳光,忽然变得有些黯淡,张良侧身站在树荫之下,脸上止不住的惊讶,夹杂着一丝迷惘。

    张平临终的时候,感叹韩国国势日衰,再没有复兴的希望。即便有心采纳韩非变法强国的主张,也没有了安定的环境。近在咫尺的秦国,绝不会犯魏国的错误,眼睁睁的放任韩国强大起来。

    “张良,你出身宰相之家,读了许多书,应当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张家三代为相,权势隆盛,韩国国祚将亡,你父亲心里岂能不明白。父爱如山,你父亲为了你,可谓早早的预备好了退路。”

    张平眼睛一闭,死无对证,蒙恬说出来的话,张良不可能去找张平对证。以张平老油条的官场秉性,蒙恬的话又显得合乎情理。

    “我不相信,父亲身为韩相,一生都在为韩国尽忠。”

    张良退后一步,身子靠在墙角处的树干上,拼命的摇了摇头。

    他还记得,小的时候,张平抱着他,教导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身为臣子,当效忠国君,终身报效韩国。

    现在蒙恬却告诉他,张平嘴里高声宣扬忠君爱国,背地里却在为子女谋划秦国的庇佑。张良心中的父亲形象,似乎产生了丝丝缕缕的缝隙。

    “伍子胥忠于吴国否?士会忠于晋国否?晏婴忠于齐国否?”

    张良面露痛苦之色,蒙恬暗中责备自己的残忍,可口里仍然连番发了三问。

    “这······”

    张良想要开口反驳,反复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伍子胥明知继续呆在吴国会有什么结局,却执意留在吴国尽忠,只是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国大夫崔氏。

    士会欺骗秦康公,逃回晋国,却将儿子留在了秦国。

    晏婴预见到了田氏代齐,尽心为齐景公谋划,却派子孙的一支逃往晋国。

    伍子胥、士会、晏婴不可谓不忠于国,忠于君,可为了宗族的传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保全子孙血脉的传承。

    张良熟读了韩国丞相府的不少藏书,过往的经验印在他的脑海里,尚没有具体的感受。蒙恬的话语,似乎拨开了张良心中的迷雾。

    张平身居相位三十年,能保持持久的权势,可不是温文尔雅能够做到的。明知韩国不可长存的时候,张平安排张家的退路,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管你怎么评价你的父亲,他都是为了你好。”

    蒙恬深吸了一口气,回忆起前世参加的感恩晚会,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张良文弱的肩膀,话里充满了深沉与关切:“你还年轻,等有了孩子,你就能体会你父亲的选择了。”

    阿,说得你好像有了孩子似的。

    张良抬起头来,感到有些哭笑不得,蒙恬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多少,怎么一开口感觉就像他的叔伯一样。

    “等新郑事了,你就跟我去咸阳。张老丞相的嘱托,我蒙恬既然答应了,就得负责到底。”

    “这个真不用······”

    张良发现,自己真的多出一个叔伯来了。

    “怎么不用?”

    蒙恬假装生气,提高了一个音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张公子是要让我蒙恬成为失信之人吗?你不用多说了,这件事,就这么定啦!”

    不由分说,蒙恬展现了领兵将领杀伐果断的风度,一时镇住了张良。

    没有见过军人的张良,眼角的余光,瞥到蒙恬身后亲兵眼里的愠怒,想要开口拒绝的话,终究没有说出口。

    先礼后兵,蒙恬亲自上门,叙说曾经的交情,给足了张家面子。若是再不识好歹,张良可不敢保证这些秦人会跟儒生一样,只会君子动口不动手。

    “韩王安也会去咸阳,等你到了咸阳,还可去拜访他。”

    蒙恬最后给出的承诺,充满了诚意,张良再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即便想要忠君,也可以去咸阳服侍韩王安。

    张家的家仆,心怀忐忑,直到张良点头答应了秦军将领的要求,才完全放下心来。

    远处的杀伐之声,绵绵不绝,保不准会有什么蛮横的军士闯进来。或者败兵化作盗贼,四处劫掠一番,张家空有一身富贵,可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家兵队伍。

    眼前的秦将,既然与老丞相相识,得了老丞相的委托,应该不会难为他们。

    再说了,张家的公子去了咸阳,偌大的家业无法带走,家仆奴婢隶臣们,不也多少能分一点吗!

    这样想着,蒙恬身上的那身黑衣黑甲,似乎就没有了杀伐之气,而是透着一层庄严肃穆的光晕。

    天上的云层缓缓飘过,阳光再度洒落下来,点缀在秦军的衣甲,抚摸着张家府邸的名花贵草,散发出浓郁的祥和之感。

    张家的奴婢,暗中转了转眼珠子,抬头放眼望去,似乎瞧见秦军为他们开拓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蒙恬的临时指挥所,设在了张府的西边的偏房,开窗正对着正厅通往大门的青石道路。

    望着张良有些迷茫的眼神,蒙恬有些不忍,可又有些欣喜:

    “张子房,入吾㜌矣!”

第225章 文弱书生(二)() 
六月时分,空气中开始弥漫着炎热的气息,水塘的菡萏荷花,香开正艳。

    古人的审美很有诗意,六月不叫六月,而是称为荷月。

    每年的这个时候,荷叶摇曳,莲子飘香,张良会邀请新郑的友人,携一二个富贵人家的女公子,前往静静流淌的颖水边,吟诗作赋,赏月摘花。

    颖水还是那么安静,莲子花开,十里飘香,一切都仿佛同往年一样。熟悉的景象,映入张良的眼里,却没有了温馨的感觉。

    韩国灭亡,韩王安老老实实的投降,新郑的韩人,没有勇气提剑与秦人抗争。

    似乎一夜之间,传承了几百年的韩国,说没就没了。

    韩国没有亡在战国第一霸的魏国手里,顽强的周旋于列国的缝隙间,终究没有逃过秦人的兵峰。

    “颍川,咸阳的那些秦人,还真是给韩国故地起了一个好名字呢!”

    张良坐在舒适的马车上,转过头去,望着身后的新郑城墙,想到韩国从此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心中隐隐有些不甘。

    颍川,那是秦人强加的名字,韩国,会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张良在心中对自己这样说着。

    车队缓缓向前,过了颖水,向着西边的函谷关方向进发。身后的新郑,渐渐的没入天际,转过几处弯后,终于消失不见。

    “张公子,路上可还习惯?”

    午时初刻,队伍到了梁县,蒙恬体谅六月暑气正热,下令在梁县歇息,等到太阳斜落之后再上路。

    灭亡韩国后,秦国保证了三川郡的安全,再也不会担心函谷关下突然出现列国的兵马。秦国朝堂上的灭韩灭赵派,没了争论的对象,暂时消停下来。

    经过灭赵灭韩的两场战争,秦国物资消耗不少,即便秦国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也不得不停下来修整一番。

    既然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战事,蒙恬此次押送韩王安会咸阳,就显得没有那么急迫。

    “习惯也好,不习惯也好。”

    张良苦笑一声,突然冒出来的蒙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