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召虎-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砰!

    堡坞前被吊起的木桥晃了晃,绳索断裂,木桥轰然落下,堡坞上传来惊叫声。

    “子义好箭法!”

    张辽长笑一声,长槊直指堡坞,朝身边亲卫大吼:“亲卫营,出动,一举破之!”

    “杀!”一千五百亲卫振声大吼,个个神情激昂,热血沸腾。

    如今的张辽,在军中威望极高,临战之时他不需要说什么慷慨激昂的话,只要一声吼叫,就能瞬间点燃士气,攀至巅峰。

    一千五百亲卫在张辽的带领下嗷嗷叫着冲向堡坞,到了八十步内,堡坞上敌人还没有放箭,张辽就一声大吼:“射!”

    五百架连弩朝堡坞上齐发,弩矢比箭矢的威力更大,这一波箭雨过去,堡坞上登时惨叫声一片。

    “突进,十连射!抛矛!”张辽再次大吼。

    亲卫脚步不停,急冲向前,五百支弩箭一波接着一波,而后又有上千支木矛抛射向堡坞城楼。

    一千五百亲卫营,几乎是在瞬间爆发出了最强打击!犹如暴风烈雨,巨浪狂卷,一波接着一波。

第五百章 子义来归() 
在几个呼吸的功夫,超过五千支弩矢和两千支长矛倾斜在堡坞城楼之上,不过方圆数十步的地方,几乎每一处的插满了箭矢和木矛,这一片守卫堡坞的黄巾贼和管氏部曲根本没来得及任何还击,就全部身亡,无一幸存,包括指挥战斗的管承,身中数矢,又被一杆木矛插在地上,死不瞑目。

    堡坞里的其他部曲看着这惨烈的一幕,惊骇的无以复加,竟然无人敢再上堡坞城楼守御,疯狂向堡坞里面逃去。

    堡坞外,鲍信倒吸了口凉气,他没想到张辽这一千五百亲卫竟然有如此强劲的攻击力,那铺天盖地的弩矢和木矛,他不知道自己手下这一万士兵能不能抵挡,或者说会不会崩溃,他回头看去,但见手下士兵皆是嗔目结舌,震撼莫名。

    他不由庆幸在济水之畔自己顾念张辽往日救命之恩,没有翻脸,否则绝对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别说鲍信,就是一向凶悍的张飞也瞪大了眼睛,暗吞唾液,估摸着自己能不能承受这般打击,想了想,不由颓然,没有任何人能面临这般打击,只要你在打击范围之内,就绝无生理。

    关羽和太史慈也不必说,太史慈本来还未自己的箭法自傲,但看到这一幕,他才知道,自己那点箭法,在张辽的亲卫营面前实在算不得什么,不是他的箭法不精,而是这一千五百亲卫太凶悍,尤其是那十连发的弩,太史慈下意识的看向了那些连弩。

    他们这些人惊呆了,张辽却没有任何停滞,带着亲卫直冲堡坞大门,这一波攻击过后,堡坞楼上再也没有任何攻击力,在箭塔里侥幸存活的弓箭手也连滚带爬逃下了楼墙。

    轰!

    大门被张辽和亲卫轰然撞开,而后千数亲卫一拥而入,管氏堡坞就这么被一举拿下了。

    后面的鲍信露出苦涩的笑容,他以后可没勇气和张辽对阵的,这货这几年究竟是怎么成长的,不但武器精良,而且手下有这么一群强悍的家伙,能将木矛抛得那么远,每一个亲卫的实力都不次于他手下的强将,除了自己的弟弟鲍韬、大将于禁之外,其他人都不成。

    他强忍心中的震撼,挥了挥手,让士兵跟进。

    “俺要让四弟帮俺也练这么一支强兵。”张飞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眼神狂热的冲向了堡坞,如果张辽帮他也训练出这么一支精兵,那他还惧怕什么?

    张辽的这一波攻击彻底击毁了管氏坞的士气,他带着亲卫冲入堡坞后,里面再也没了任何抵抗力量,全部投降。

    张辽令士兵收拢俘虏,他则捉了一个领路的,带着数百亲卫查探堡坞内的情况,结果让他眉花眼笑。

    管氏坞虽然不如当初的郿坞,但经过管亥近十年经营,积蓄的粮草足有数百万石,足以供张辽的兵马数年之需,还不论其他的金银、珍珠、珊瑚之类的。

    正如他的料想,攻下了这管氏坞,他在青州的第一步就打开了。

    虽然鲍信的兵马没来得及作战,但张辽也没亏待他们,他知道鲍信带着这些将士过来帮自己打仗,他们心中未必没有怨念,便将金银、珍珠等财物发了一半给鲍信的将士,让那些将士乐得合不拢嘴。

    鲍信只能无奈摇头,张辽太会做人了,让他无话可说。

    至于关羽和张飞,是自家人,张辽反倒没那么客气了,让二人尽管挑。

    管氏坞内的情况迅速理顺,此时尚未黄昏,张辽看着身边的太史慈,道:“子义,我今为青州牧,第一步就是平定东莱郡,剿灭贼寇,安抚百姓,子义为东莱人,不知有何见解。”

    太史慈听到张辽将在东莱剿灭贼寇,安定郡县,眼里露出喜色,毕竟东莱是他的家乡,他听到张辽询问,不敢怠慢,沉吟了下,道:“东莱虽在青州,虽近齐鲁,却与其他郡县不同。”

    “哦?有何不同?”张辽诧异的道。

    太史慈道:“东莱在古时曾是东夷民的居地,也称莱他们依海而渔,靠山而猎,民风剽悍,箭法精良,上古东夷极为强大,夏有后羿射日之说,便应东夷之战,商纣王也因克东夷而使国亡,周武王得天下分封诸侯,姜太公被封于齐鲁,莱夷与之争营邱,后被齐灭,与华夏同,然则民风不变。”

    张辽点了点头,他在后世曾游山东,也知道一二,但了解不深。

    太史慈接着道:“东莱有三害,一是海贼,占据海岛,劫掠县里,二是山贼,占据各处山头或堡坞,为害甚烈,三是太平道,东莱民最是崇信神道,蓬莱、方丈、瀛洲皆在传说之中,秦始皇曾在此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汉武帝也曾在此多次求神访仙,太平道兴盛起来,几乎人人皆信太平道,以致黄巾灭而不绝,此为最大祸患,使君若要定东莱,不可不慎处之。”

    张辽闻言,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东莱竟然还有如此特色,不过想想也是,传说中三仙山都在东莱海外,从汉唐以后,也是山东的宗教起义最多。

    他要在这里推行政令,什么贼寇不怕,平定了就是,最麻烦的怕就是神神道道了,尤其是太平道。

    他曾问过左慈,知道太平道的一个老巢就在东莱郡的崂山之中,那里是黄巾起义的幕后黑手之一,据说有南华老道,有巫师,还有黄巾力士作为守卫。

    这颗毒瘤一定要斩去,否则自己在东莱根本施展不开手脚。

    张辽看向太史慈:“子义,安定郡县,任重道远,但吾誓将为之,子义可愿助我?”

    太史慈抱拳下拜:“太史慈拜见主公,愿为主公效力!”

    “好!好!好!”

    张辽哈哈大笑,一把扶起太史慈:“从今往后,戮力同心,共创大业。”

    太史慈也神情激动,这一路他早已想好了,张辽如今为青州牧,又以他的家乡东莱为根据地,而且英武不凡,胸襟开阔,爱护士卒,正是他该投效的明主。

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恶风() 
太史慈归顺之后,二人的关系立时亲近了许多,张辽问了一些东莱郡的情况,突然又问道:“子义,孔文举其人如何?”

    太史慈肃然道:“慈与孔北海素未谋面,今方从辽东归来,老母便云,自我离家之后,孔北海赡恤殷勤,对老母比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而慈身入都昌,为求援兵。”

    张辽点了点头,他也听过孔融进贤好士之名,恰在这时,鲍信过来,张辽便又问鲍信:“允诚,汝曾与孔文举同被大将军召辟,想必认识,其人如何?”

    鲍信沉吟了下,道:“孔文举才高当世,好结交奇异之士,却是看不起我等之辈。其在北海,自负才气,志在靖难,但高谈清教,辞气清雅,论事考实,却难以悉行。”

    “嗯……”张辽明白了,孔融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擅长高论,也喜欢结交人才,但不会用人,更不会干事。

    鲍信又道:“孔文举在北海,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邴原等名士,其余人但有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是以百姓归附,人称孔北海。”

    “唔?他的文教做的不错。”张辽露出赞许之色,他也很重视教育之事,这是培养人才、不断强大的根本。

    鲍信却嗤笑道:“他好交接举荐奇异之士,却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其所任用,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只与论文,不与论事也。其文学邈俗,却不达治务,所在败绩,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是以一时能得人心,久之人必去之矣。自负才高,而不能务实,只堪为御史、博士,行弹劾与教化之事,而不能为郡守,安定一方,智有余而力不足也。”

    “哦……”张辽皱起眉头。

    说实在的,他最喜欢的是如荀彧、张既、杜畿那般实干的人才,荀彧不必说,张既在历史上初任新丰县令,政绩就是三辅第一,如今在张辽手下干的也很好,杜畿任河东太守数年,曹操征战马腾韩遂时,河东一郡之粮就足以供应全军,而杜畿也被誉为最好的河东太守,任职河东太守十六年,政绩常为天下最,后世河东的文化传承便始于杜畿的教化。

    如这般人才,实干、谦虚、正直,正是张辽最喜欢的人才,反之,张辽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空谈高论、自负才气、目空一切的名士了。

    他一直认为,自负才气、目空一切是一种缺陷,尤其在为官之上,自负才气,连一般人才都看不起,何况是治下百姓,这样的官员又怎能真正为百姓做些实事,所做作为,也不过是得了些虚名,因为他们看得太高,扑不下身子,所以看不到百姓的疾苦,看不到治下真正存在的问题,又怎能解决问题?

    他还记得前世看三国时,看到庞统刚投靠刘备时不得重用,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张飞责问,而后一日间处理白日事务,足见其能,但也看出他行事比荀彧和诸葛差了。

    张辽曾在县府呆过,知道一县之时虽小,但真正做起来却是没有穷尽的,庞统能一日处置百日事务,但那只是下面报上来的,真正的民情如何,真正的问题能不能解决,绝不是坐在县府中就能完成的,至于喝酒怠政,换作张辽,先收拾他一番,而后再重用其谋划才能也不迟。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这是张辽一向提倡的,如果换做荀彧、杜畿,便是做县令,也会尽心做好。

    所以,张辽用人最重实干能力,对于自负才能、而且确实有真材实料的,先拉下去基层磨练一番再说,他将徐庶、石韬、司马懿、法正等年轻人先下放县里,便是这个打算,只有在基层县里干过,懂得百姓疾苦,将来才能大用,而且他们的成就会比历史上更大。

    至于孔融这类名士,已经成型,很难改变其性格,那就只能将他放到合适的位置,恩威并施了。

    不过对于这类名士,有余其名望太高,也最难处置,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的名士之风盛行。

    汉末的这股名士之风,起初应该是党人用来应对桓灵党锢之祸的手段,党人被罢免政治权力,只能彼此相互提携,令名声大起,从而不惧被宦官加害。

    这本是好手段,可惜渐渐的走样了,连这些名士自己也忘了本心,只要有名士捧起一人,这人又有些料子,那么就是他坐在家中,也有无数人哭着求着来拜访,一来或许真的是为了瞻仰名士,二来多半也是为了混入这个名流圈子。

    到了而今,名士不出仕,不为官,不造福百姓,只是躲在家中读读书,教几个弟子,培养些门生,再处好邻里关系,就能被人大书特书、大肆宣扬了。

    如兖州名士边让,如果不是因为曹操杀了他,后世谁知道他是哪根葱,此人在陈留颇有名气,擅长占射和辞对,连蔡邕也推崇他,中平元年何进召他为令史,公务未必处理的怎样,但宾客每日满堂,到了中平九年,朝廷任命他为九江太守,本来是大展抱负的机会,不想这厮认为自己做不了太守,天下一乱,他就弃官回家,曹操担任兖州牧后,此人又仗着名声和才气,看不起曹操,多次贬斥他,曹操可不是何进,惹毛了曹操,直接将他满门处斩。

    这也造成了兖州之变,陈宫、张邈等人在曹操出征徐州时直接叛变,迎了吕布做兖州牧,几乎让曹操无家可归。

    杀一个全无作为、只知道发牢骚的名士,下场就如此悲催,可见这个时代名士的麻烦。

    张辽对边让这种人就最为不耻,你喜欢求学,不喜欢做官,丢了太守不做,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既然不参政,那就一心读书教化罢了,偏偏还要诽谤曹操,行干政之事,自己不做事,还干扰别人做事,实在恶心。

    这种人还说什么名士,要是张辽,见一次打一次。

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惊蛇() 
当然,名士之中也有很多志虑淳朴、一心向学之人,如郑玄、卢植、蔡邕等人,学识渊博,节操高雅,为人谦逊,受人敬仰,要么一心为国,行忠义之事,要么一心向学,只教授弟子,研究询问,而绝不问政。

    这类名士张辽是很佩服很喜欢的。

    但眼下的沽名钓誉之辈太多,而且这股名士这风越刮越歪,乃至到了魏晋南北朝之时,所谓的名士几乎全成了蠹虫,散漫放任,自甘懒惰,甚至以捉身上的虱子为风,如此恶心的事成了美事,风气扭曲至此,士人再无积极向上的本心。

    主导天下之人若是再无上进之心,那样的结果是极为可怕的,两晋的窝囊便是结果。

    事实上名士之风不是坏事,积极向上的名士之风可以导善去恶,引领风尚,这也是张辽在河东所施行的,河东书院行的就是这个理念。

    但名士之风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需要引导,不能走偏,也不能没有任何制约。如平原陶丘洪,与边让齐名的当世名士,手下毛也没有一根,就想着与八厨之一的王芬谋划废除汉灵帝,最终被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