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声大涨()
“无妨,小伤而已。”张辽呵呵笑道:“惹毛了董太师,不受点伤哪能轻易退走?”
蔡邕急声道:“汝因何与太师决裂?”
张辽叹了口气,说起了情由,说到马氏之事时,蔡邕、蔡琰皆是露出赞同之色,说到董卓要董璜强娶蔡琰时,父女二人不由色变。
蔡琰惭然道:“不想还是蔡琰连累了你。”
张辽不悦的道:“这是什么话?你我之间何须说这些,你当初不惜自毁名节为我出头,我便不能为你遮风挡雨乎?谁敢欺负你,我便翻脸,董卓也不行!”
蔡琰眼里露出感动之色,蔡邕却看不得他们这副卿卿我我的样子,哼道:“汝既与太师决裂,怎的竟来了长安?太师可曾回了长安?”
“消息要传来的快一些,估计今天下午长安朝堂便会知道,至于老董,估计还有一日功夫才能赶来长安,我在途中使了个诈死之计,一时半会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张辽道:“我来长安,却是来接你们离开的。”
“不成!”蔡琰还没说话,蔡邕便道:“汝既已诈死,便不能引起太师怀疑,蔡氏满门七八口,若是举家逃离长安,太师必然会派重兵追索,更会怀疑于汝,到时候谁也逃不了。”
他说到这里,看向张辽:“汝只需将阿行带走,汝与太师决裂,董璜必会趁机弄出是非,何况太师已然同意,阿行留在府中恐怕会……”
蔡琰神情坚定的道:“要走一起走!女儿若随文远离开,董卓便会怀疑阿翁,女儿不能只顾自己,而抛下阿翁、妹妹和家人。”
“糊涂!”蔡邕急声道:“太师信重于为父,为父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看到父女二人起争执,张辽微微一沉吟,道:“叔父,昭姬,大家暂时留在长安也罢,董璜已被我带出城外,一刀了结,昭姬留在长安暂时无虞。”
“董璜被汝杀了?”蔡邕不由面色再变:“如此只恐太师会更加震怒!”
张辽摇头道:“无妨,我使了个小计,取了董璜的符令,让他伪作董璜带兵出城去追杀我,几日不回,董卓也不会怀疑什么,更不会知道董璜已死。再过半日,长安城便会到处传播我被董卓骑兵杀死的消息,到时候昭姬只需装病,躲在府中便可,我也会暗中留在长安,就在不远处一个宅子里,若有变故,随时可以保护你们。”
他当初从河东来长安时,暗中还有三百击刹士跟随,这些人随后分批进入长安,早就在长安中置办了几处院子,隐蔽在城中。他做司隶校尉时,未雨绸缪,又从典韦处调来了四百猛虎士,也是伪装百姓分批进入长安居住,除此之外,皇甫郦也隐藏在暗中,在关键时候会设法策动执金吾衙署的缇骑和持戟,一旦有变故,足以应对。
如今司隶校尉府下荀攸、杜畿、射援、张既、傅干、王粲皆已暗中撤走,唯独留下了伏均、士孙萌几人,只因为伏均和士孙萌父亲都在朝中为官,而且身份不一般,董卓也不会为难,估计见他们留下来,还会嘉奖。
张辽又命暗影到处传扬他被董卓胡骑杀死的消息,正要搞的以假乱真,令董卓也深信不疑,减少自己的压力。
他原本打算将蔡氏一门也带走,但听到蔡邕所说,便改变了注意,的确,蔡邕一家留在长安比退走要更安全,也让自己隐藏的更好,更能稳固局面。左右自己留在长安,随时也能保护他们。
蔡邕听到张辽还要留在长安,皱眉道:“而今如此凶险,汝还留在长安作甚?当速速离去!”
张辽沉吟道:“而今我与董卓决裂,长安多半会发生变故,我要留在长安,以应对局面。”
“变故?”蔡邕皱起眉头,有些不解。
张辽没有多说,事实上,张辽并不低估自己在董卓手下的分量,如今自己与董卓决裂,是一件大事,定然会造成董卓手下人心不安,尤其是吕布,这正是一个诛杀董卓的天赐良机,他相信做梦都想着诛杀董卓的王允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抓不住……张辽眯起了眼睛,脑海中闪过郿坞前董卓那森冷、凶狠、暴虐的眼神,心中一声暗叹,或许董卓从来都没把自己当成心腹,每一次赏赐和擢拔,都伴随着疑心和掣肘,只是把自己当作最好用的爪牙。
而当初自己投靠董卓之时,何尝不是想背靠大树好乘凉,趁机发展实力,对董卓从来都没有过什么忠心,更不论对他残暴行事的认可了。
那一箭,结束了二人之间的附从关系,从此就是敌人了。
……
发放腊赐的第三天下午,从郿坞快马传来的一个消息,震惊了整个长安城。
司隶校尉张辽叛变,正在追剿,着长安禁军小心防范,并控制司隶,防范作乱,等候太师赶回长安处置。
与此同时,又一个消息传开了,司隶校尉张辽在逃跑途中,被董卓麾下胡骑埋伏,乱箭射杀。
整个长安登时一片哗然,满朝大臣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惊愕难言,董卓最信重的司隶校尉张辽叛变被杀?
究竟是张辽叛变,还是董卓自毁长城?
很快,又传来一个消息,董卓强娶皇甫嵩婶母马氏不成,行凶打杀,司隶校尉张辽出面阻止,却被董卓视为叛逆,又射了他一箭,才导致他在后面行动不便,被伏击杀死。
长安城中传扬着各种消息,人心浮动。
令众人吃惊的是,在消息传开的当天黄昏,董卓便快马兼程赶回长安了。这个时间也超乎了张辽的估计,足见董卓对此事的看重,否则不会这么急赶回长安。
而董卓赶回长安的第二天,便夺去了御史中丞皇甫嵩和太尉马日磾的职务,并将他们下狱。
满朝大臣和长安百姓登时知道,传言没错,张辽的叛变果然是因为董卓强娶马氏一事,随后董卓在槐里下重聘的事也传开了,更令众人确认了这一点。
至此,满朝大臣无论曾经怎么看待张辽,但此时无不为他感到惋惜,对他不畏董卓、敢于出头的义气更是敬佩,尤其是那些关中世家,同仇敌忾之下,对董卓逼迫马氏的行径感到愤怒,对张辽的大义之举则暗自感激。
两汉以来,无论世家还是百姓,最重豪杰义气之行,是以有世家之游侠,如袁绍、曹操、张邈、王允等人,他们凭着豪杰之行,名扬州郡,有民间之游侠,如典韦。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往往一个普普通通为友报仇的行为都会得到乡里称道,何况是张辽身在董卓麾下,却敢于对抗当今天下最强势的董卓,只为仗义救人,众人又如何不称道!
曾受过张辽恩惠的百姓、司隶和缇骑、持戟,不少人暗自落泪,尤其是当初从雒阳迁来的百姓,传扬着张辽的仁义之名,更是有不少人在家中立了张辽的牌位,每日长拜。
而这些却是张辽始料未及的。他救马氏,一为皇甫郦之请,二来也看不惯董卓逼迫女子的行为,不想自己反倒会名望大涨。
董卓身在高位,自然不会知道这些,更不会知道自己手下的李儒、田仪、吕布,或轻或重,都对他心生不满,心灰意冷。
而在军中,段煨、樊稠、徐荣也有痛惜之心,便是董卓的女婿牛辅也暗自叹息,认为董卓杀张辽之事做的太过了。
不过董卓在免去张辽司隶校尉、皇甫嵩御史中丞、马日磾太尉之职的同时,为了防范河东郡发生变故,也免去了贾诩的河东太守之职,令他继续担任中郎将,领兵去关东扫荡,又委任董越担任河东太守,带兵驻守河东,并拿张辽家眷。
与此同时,董卓派出兵马在暗中继续寻找张辽,在纷纷扬扬的传言下,虽然他也有七分相信张辽被乱箭射杀,但仍是死要见尸才能安心。
至于蔡氏一家,董卓根本没有理会,毕竟他们一家都留在长安,与张辽之事更无牵连。
事实上,董卓在逼得张辽决裂后,内心未尝不有过那么一丝后悔,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反正张辽已死,更是索性做个彻底,连他的家眷也一并处理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董卓伏诛(一)()
长安太师府的厅堂中,李儒和田仪都在,肥胖的董卓靠坐在锦榻上,闭着眼睛假寐,神情依旧阴沉,厅堂里一片静寂。
“太师,”李儒少有的违逆着董卓的意思开口:“张文远已死,何须再牵连他在河东的家眷,还请太师宽宥。”
“哼!”董卓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目光冷然的扫了李儒一眼:“老夫知汝与张辽有交情,但张辽竟敢背叛老夫,更重伤了吾弟,唯有夷灭全族,才能震慑诸将,使他们不敢有二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夷灭全族?”李儒不由面色大变。
田仪忙抱拳开口道:“太师,张文远毕竟曾有大功,若诛全族,恐会令其他将领寒心哪!”
“汝二人勿复多言!速速退下!”董卓不耐烦的摆摆手,看向一旁长史刘艾:“中军校尉尚未归来乎?”
刘艾忙道:“禀太师,董校尉出城追剿张辽未归,想必是他不相信逆贼张辽已死。”
“哼!祸端皆因他而起,尚敢如此放肆。”董卓怒道:“回来后将他禁足郿坞!”
董卓下令后,对于近日发生的一些事仍是心中不耐,却突然想到了王允当日宴请他时说的话,分明有劝他更进一步的意思,他心中一动,看向刘艾:“准备奏表,明日老夫要向天子表奏,封司徒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刘艾一怔,不明白董卓为什么突然将王允封侯,但却不敢怠慢,当即去准备奏表。
……
长安城的一处宅院里,张辽看着史阿,皱眉道:“董卓免去了师父的河东太守之职?让董越担任河东太守?还要捉拿我的家眷?”
“正是。”史阿肃然道。
一旁古采英急道:“那婉儿她们不是危险了?”
“那也要董越能抵达河东才是。”张辽冷笑一声,提笔刷刷用密语写了几道命令,用交给史阿,吩咐道:“立时飞鸽传书典韦和张郃,一明一暗,将董越牢牢阻在中条山以南,取了他的人头,收编了他的兵马,让他这个河东太守没命去做!再传令太原与上党,夹击白波垒,趁着汾河冰冻之时,攻破白波贼,而后骁骑营西进左冯翊,听候调遣。”
“喏!”史阿领命而去。
古采英看到张辽早有安排,松了口气,又蹙眉道:“若是董越遇害,董卓岂非会派大军攻打河东?”
张辽哼了一声:“那也要他能活到那个时候。”
他对董卓的行径极为恼怒,尤其是要捉拿他的家眷,可谓彻底激怒了张辽,断了最后那一丝情分。
他看向荀攸:“公达,让文始行动罢。”
……
北阙甲第,尚书仆射士孙瑞府中,尚书仆射士孙瑞正在秉烛夜读。
尚书仆射为尚书令的副手,官秩六百石,虽然官秩低,但实权却很大,超过三公。东汉一朝,三公虽然名位最高,但早已被架空,政令全部都在尚书台,凡天子下达诏书,也要天子玉玺与尚书令之印共用,才能下诏,可见尚书台权力之大。而尚书令空缺时或尚书令不在京城时,则由尚书仆射主持尚书台的事务,除此之外,尚书仆射还负责打开奏章的封口,以及国库钱粮的借贷、赈济事务。
士孙瑞出身关中右扶风名门,家族虽然不算显贵,但世为学门,而士孙瑞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中平五年,凉州爆发王国之乱,十余万攻掠陈仓,三辅震动,时任京兆尹的盖勋表用处士扶风士孙瑞为鹰鹞都尉,抵御叛乱。董卓西迁之后,士孙瑞等短暂的担任过执金吾。
王允为尚书令,与士孙瑞、黄琬、郑泰、杨瓒等人结成同盟,暗谋诛杀董卓,为了掌握一定兵力,王允等人等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并且命令他借讨伐袁术为名,带领兵马出道武关,实则为多路夹击董卓作准备,却引起董卓怀疑,将士孙瑞留在长安,王允无奈,只能顺从董卓之意,擢升士孙瑞为尚书仆射,引为臂助,并几次暗中与士孙瑞谋划诛杀董卓之事。
士孙瑞正在读书,书房外传来敲门声,一个声音道:“父亲,孩儿请见。”
“文始,进来罢。”士孙瑞听出是自己儿子士孙萌的声音,吩咐了一句,放下书,看着儿子进来,问道:“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
士孙萌到了士孙瑞身前,低声道:“父亲,孩儿以为,如今正是诛杀董贼的大好机会。”
士孙瑞没想到儿子一开口就是这般大事,不由一惊,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四周,低声道:“休得胡言!汝莫非是要为张文远报仇乎?”
士孙萌反问道:“孩儿受张将军知遇之恩,难道张将军之事不该报仇乎?”
士孙瑞想起张辽之事,叹了口气,道:“张文远实为可惜,汝有此心,大好,但却不可冲动。”
士孙萌正色道:“父亲,孩儿此言并非冲动,张将军本为董贼左膀右臂,又任司隶校尉,可谓权重,如今他因义气而被董贼残害,可谓冤屈,关中之人无不为之痛惜,董贼手下其他将领也未尝不有兔死狐悲之叹,此时人心不定,司隶尚且无主,正是谋杀董贼之天赐良机,否则悔之晚矣!”
士孙瑞听到儿子这么一说,不由神情肃然,沉吟了起来。
……
第二日,尚书台中,突然收到一份奏表,却是董卓上表天子,封司徒、尚书令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这份奏表要经过尚书台才能转奏天子,最先自然是尚书仆射士孙瑞看到,而后他将奏表给了王允。
王允看到奏表之后,不由面色陡变,董卓怎会如此厚待他?!
他脑海里瞬间便想起了那日宴请董卓之事,他曾不惜名节对董卓阿谀奉承,并几番劝董卓对天子取而代之,但他本是为了设美人计与连环计,无奈计策出了变故,不了了之,但他对董卓的劝进之言,却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一念及此,王允不由大汗津津,若果真是自己那个不成功的计策导致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