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冷风肆虐着整个辽东大地,在这苦寒之地中生活着许多汉民百姓,这些百姓与后金管辖的汉民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虽说生活贫苦一些,但也无甚生命之危险,但后金管辖的汉民却如奴隶一般,被满人随意打杀,只有少数部分汉民被编入了所谓汉八旗中,为满人身先士卒,虽说为满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如奴隶一般,被蒙满八旗看不起,努尔哈赤这个杀人魔头,在辽东后金管辖的范围内,大肆屠杀汉民,也导致了整个辽东地区,汉民与满人的关系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此时的八旗兵,战无不胜,这些隐患还未爆发出来。

    因为知晓后金的统治方式,故宁远防线内的汉民是最不希望明军战败的。

    孙承宗与十月下令,坚清壁野,所有百姓都要进入城池,食物棉被都不能留与旧地,甚至有些地方,汉兵还自发推翻了自家的房屋,可见辽东百姓对于后金的厌恶。

    宁远城外,一些百姓正在排队进城,这些百姓边进城,便破口大骂,他们都在骂后金,有的说他们就是畜生,还有的说他们生孩子没**,当然这也是百姓对于破坏他们安稳生活的后金一种不满表达方式。

    满桂站与城墙之上,对着身后副官道:“这些百姓入城后,全部安排到北城,好生看管,断断不能城门失火。”

    “将军放心,小将定会好生看管。“

    依照旧例,坚清壁野进城的百姓都要被统一看管,当然不是说限制他们的人生自由,只是监督是否异常,做好两手准备,若是被混入了敌军的奸细,在城外大战之时,城中的奸细趁机作乱,里应外合,当是大为不妙,故都会有专门的士兵去看守着这些百姓,若有异常,及时上报。

    满桂眼神充满了坚毅,紧紧握了握挂在腰间的长刀,心中暗道:“这是孙大人继任辽东经略的第一战,就算赔上我的性命,也不能输。”

    大明朝廷有一个通病,从神宗年间养成的坏习惯,战事若是有一次失利,首先追究的就是最高长官的责任,中枢便会乱成一锅粥,所有御史与所谓的清流便会攻击,萨尔浒之战如此,上一世,崇祯二年的清军入关亦是如此,故辽东的诸多将领对这场战争都十分看重,若是输了不就是说明孙承宗的能力不行吗?到时候朝廷的压力便会接踵而来,就算皇上也会不信任孙大人,这都是将领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辽东的事情不比其他,求稳,才是重中之重,若是频繁换帅,辽东的局势只会越来越恶劣。

    在这些将领中满桂与孙承宗关系密切,说是师生,也毫不过分,而他镇守宁远,在关宁锦防线中突出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后金进攻大明,或是西进蒙古,宁远都是第一个发生变化的地方,或是佯装进军,又或是全力防守,不管如何,宁远城的满桂都是孙承宗的马前卒。

    实然,在辽东的这种形势下,孙承宗还是偏向后金能够进攻大明,与蒙古相比,此时的大明辽东军马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说后金进攻大明,主动权便掌握在自己手中,凭借着辽东防线各堡垒城池的相互协防,在重现一次宁远大捷也不无可能,但若是后金西进蒙古,明军的主动权便会丧失,孙承宗是个求稳之人,他可不会觉得后金后防空虚,便能轻而易举拿下沈阳,故若是后金西进蒙古,到时候主动权便是在后金手上,这两者的区别相差巨大。

    沈阳,后金所谓的紫禁城中。

    意气风发,胸怀大志向的皇太极做与他的“龙椅”,他的诸多兄弟坐在下首位置。

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子之约() 
天启六年,皇太极在沈阳继承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

    后金的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与努尔哈赤有很大的不同,他已然受了些许汉人书生的影响,虽同样看重武力,但对管理方面也非常重视,从天聪元年开始,他便开始加强封建化改革,巩固自己的权势,修复与汉民紧张的关系,按照历史来看,皇太极此人是先征服了蒙古朝鲜,才开始进攻明朝。

    在天启六年即位后,皇太极便定下了进军方针,便是征服整个蒙古,然后开始向着大明动手,本来后金也是按照这一进军方针来实行的,但在去年,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天启皇帝驾崩,朱由检登基为帝,一改往日懒撒的施政方针,整顿了朝纲,而新任的皇帝仿佛对辽东防线还是上心,先是与蒙古朝鲜结盟,来牵制后金,又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中,对辽东防线修缮一番,眼看着辽东的明军军力越来越多,明军的势力日渐强大之时,皇太极原先的方案有些动摇。

    明国富庶,人口众多,与蒙古不同,有着一个集权的中央朝廷,在换上一个看似还算英明的君主,若是再让其在辽东做大,对后金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大明多地遭灾,陕西更是灾害严重,正是一个开战的绝好时机,皇太极看懂了明朝与蒙古朝鲜所谓的盟约,明朝知礼仪,定会遵守盟约,若是自己按照之前的进军方针,只怕辽东明军真会遵守盟约,进攻后金,后金实力还未达到巅峰,根本就应付不了双线作战,但是蒙古就不同乐,这两年后金已经把蒙古打怕了,也占领了蒙古一部分草原,在草原之上,之前的蒙古勇士听到后金骑兵,都会心声恐惧,若是自己在大明根基不稳之时,进攻大明,那蒙古能不能出兵援助,谁也不敢断言,但在皇太极看来,蒙古断然不会贸然出兵,便是出兵,也会在后金与明军交战正酣之时,这样也能保证他们的实力不受损失,只要后金回军迅速,也不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而朝鲜一方,根本就不再皇太极的考虑之中,就算朝鲜出兵,皇太极也不会慌忙,那些朝鲜人还打不过我们满人的小孩子。

    因为皇太极的兄弟们都是些武将,冲锋陷阵在行,可出谋划策,却是一窍不通,这皇太极也兄弟想聊许久,反而让自己更加迷糊,代善说‘明军软弱,我等应该西进蒙古,早早的解决蒙古。”莽古尔泰却说“明军对我们危险最大,应防范大明,应先攻击大明,打一打他们的锐气。”阿敏却道一切听从大汗的命令。

    算上皇太极,这四人便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四大贝勒,因为皇太极还未称帝,故贝勒便是此时后金爵位最高的,代善从军多年,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屡有战功,因杀害妻儿,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而阿敏虽是四大贝勒中,排行老二的,但却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子,又因为父亲舒儿哈奇有问题,故也断然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而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决然不同,他是统兵大将,对政事一无所知,而能与皇太极竞争汗位的只有多尔衮与多则兄弟两人,但是在努尔哈赤去世那年,多尔衮才十五岁,多则十三岁,但是皇太极在努尔哈赤刚死之时,便假传努尔哈赤遗言,让多尔衮与多则的母亲殉葬,因为女真部落有个传统,幼子继位不在少数,但都要有母亲的支持,而皇太极赐死多尔衮的母亲后,多尔衮也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而皇太极性格沉稳,多有智谋,善断能辩,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汗位。

    自己的这三个兄弟,长短不一,皇太极了解他们的性格,代善以长兄自居,又有扶持恩情,有些傲气自大,但皇太极也不在意,正因为如此,代善断不会给自己的位置造成威胁,而皇太极也乐于尊称一声大哥,而莽古尔泰,性格值了一些,他有一说一,他说进攻大明,并不是想要讨好皇太极,而是在他的位置上,他也是如此想的,阿敏虽是四大贝勒,但却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故说话不够硬气,对这种大事情也没有想去参与的想法。

    皇太极让众人回去后,便回到了后殿,大明辽东全线都在猜测皇太极会进攻哪里?蒙古,朝鲜,或是大明,他们断然不会想到,此时的皇太极也未下定主意。

    皇太极当然清楚,大明之中有自己的细作,那沈阳里面肯定也有,忽然,思绪一动。

    宁远防线布置有条不紊,在这场大战中,一个优秀沉稳的统帅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孙承宗便是如此,若是拿袁崇焕与孙承宗相比较的话,那么袁崇焕总比孙承宗少了一分担当与冷静,当然,孙承宗也没有袁崇焕的冒险心里。

    从京师发往辽东的第一批物资运到了山海关,再有山海关统一发配,孙承宗深知,这笔银两与物资是朝廷给自己挤出来,断然不会让任何官吏经手这次物资,他派了经略府的亲信来发放分配。

    而虽物资而来的还有一道由内阁颁发的官文与朱由检的一封圣旨。

    内阁官文由李国普纂写,广告辽东百姓,大战一触即发,皆要听从官府安排,万万不可做冒险之举。

    后金进攻大明不仅是掠夺物资,最重要的也是人口,故内阁的这封官文也来的十分重要,督促还未进城的百姓赶快进城,具体事由由当地官府在经略府的统筹下统一进行。

    而皇帝的圣旨却是颁给孙承宗与其手下将士,嘱咐孙承宗不可大意,让众将协同孙承宗为大明朝打出一场威风,更给予权宜之权,战事进行期间,朝廷不会对其有半分指点,在圣旨的末尾,一句话又提到二十余万的士兵。

    “朕与关内父老之性命,尽托付于众将士,望众将士协同尽力,共同杀敌报国,斩鞑虏一人,赏银十两,若为国捐躯,赡养父母,供养小儿,君子之约。”

    圣旨到了山海关后,众将大为感动,而底层士兵们更是赶走了不安,剩下的都是一腔热血。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战爆发() 
普通士兵何时能够接受到皇帝的嘱托,而此时在外的朱由检,却非常看重将士,天启七年末,巡视三大营,便可看出。

    人都希望能够得到重视,皇帝的寄托,一瞬间就温暖了关外将士的心,在辽东军马体系中,辽东本土人口占大部分,但一些下层中层将官大多数来自山东京师等地,拱卫京师,保护皇上,保护关内百姓,可不就是他们这些吃皇粮,受皇恩的大明军人的职责天分吗?

    崇祯元年,十一月,后金起兵九万,西进蒙古,蒙古林丹汗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带领着王帐再度西迁,只留下数万骑兵殿后,根本就没有想过与后金刀对刀枪对枪的硬干。

    林丹汗往西逃途中,一匹快马传来消息,道:“皇太极率领大军冲着大明而去。”

    得知消息的时候,施凤来就在林丹汗身后站着,惊出一口冷气,原来,原来皇太极的目标还是大明。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所创立,起初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他建立的后金汉国,起初只有四旗,黄红,白蓝,乃是纯色,后又增加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旗人全民皆兵,作战勇猛,骑射剑术,马上功夫,蒙古人也不敌,征服沈阳与蒙古的部分草原后,又先后成立了汉八旗,蒙八旗。旗人满打满算可以作战的也就七八万人,但谁也不敢小看这些,有人道,女真不满万。

    而此次皇太极命代善率领正黄旗,正白旗,蒙八旗,举兵五万,西进蒙古,这西进可是浩浩荡荡,行军速度也不快,起初,孙承宗得知皇太极挥兵西进之时,按照盟约,理应开始收缩军力与宁远城中,则进可攻,退可守,但孙承宗却心有不安,让正准备从周边防线开拔的军马尽皆回了守卫的城池,孙承宗了解了一些皇太极,知晓皇太极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且受过汉学的影响,他断然不会这般进军,兵贵神速,慢慢悠悠,怎能不惹人生疑。果不其然,代善只是绕路,他的最终目标还是大明,还是关内,代善率领本要西进的后金兵马来到了锦州城外,端是让世人惊恐不已。

    施凤来立马督促林丹汗挥兵东进,林丹汗有些无奈,他可是知道当皇太极有西进苗头的时候,明军重兵集结在宁远一线,试图出击,此时若是自己不表示一番,那前段日子签订的盟约可就如废纸一张,到时候后金再度西进,明军定会坐视不理,在加上手中还有着福王之子,当下心中下定主意,决议出兵援明。

    在萨尔浒之战后,这林丹汗就与明军联手共同对付后金,但胜少败多,那时候,只为了追求大明朝廷的赏银,出工不出力,可此时后金以与往日不同,他完全有实力灭掉林丹汗这个成吉思汗的直系血脉,林丹汗有些恐惧,他深知,明朝人口众多,国力虽不如之前,但在对待后金问题上面,他们比己方有些优势,签订盟约后,大明也表达了他们的诚意,若是自己不知趣,定会断了成吉思汗的血脉,黄金家族也会走向覆灭。

    手下大将塔什海率领骑兵五万,开始东进援明。

    而在朝鲜的毛文龙早就到了王宫,让朝鲜李氏命令朝鲜王军出击,袭扰后金后方,作为一个小国家,又是大明的藩属国,李氏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让朝鲜王军进攻后金后方。

    代善到了锦州城外,才发现锦州城的防御异常坚固,猛攻三日,还未登上城墙,留下了三千的尸体,得到后方报告,三万明军从宁远而来,这股明军尽是骑兵,乃是能与女真兵一较长短的关宁铁骑。

    眼看锦州马上便要成为当年的宁远,代善有些惊慌,只因为锦州城在赵率教的统领下,士兵悍不惧死,炮火密集,己方的优势根本就施展不开。

    代善得知三万明军奔向这里的时候,本想着迎击,但三万明军却驻扎进了离锦州不足百里的城池中,根本就不给女真人野战的机会。

    代善行军果断,看到一击不成,明军关宁铁骑端侧一旁,拖延二日后,便想着撤退,但就在此时,消息传来,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击败了朝鲜王军,歼敌万余人,让朝鲜王军不敢跨过鸭绿江一步,解决了朝鲜后,皇太极征召大军,直扑宁远而来,命莽古尔泰率领正白旗汉三旗两万余人支援代善,代善有了援军,并看到皇太极亲征宁远,便知道这次皇太极是要打破关宁防线,自己若是此时撤退,定会被治罪,排除心中不安,继续猛攻锦州城。

    孙承宗也与昨日出发去了宁远,他将要在这里迎接皇太极的到来,全线的战争爆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