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呀,谁说中国没有自己的交响乐,谁说华国是交响乐的沙漠,哈哈哈,梁祝一出,连这一些西方人都给震撼住了。顶燕京音乐学院,你们为我们华国争了一口气。”

    不少看客在顶了梁祝之后,又一次狠狠的赞美了一翻燕京音乐学院的一众学子。

    不过,就在他们赞美之余,一些知道真相的网友却是暴出了更重的大料。

    “你们呀,夸了这么久,连正主是谁都没有搞清楚,真是杯具。”

    “哈哈哈,看得我也乐死了,燕京音乐学院的那一些学生固然应该表扬,但真正的功臣却不是他们。”

    “难道你们连梁祝是谁写的也不知道吗?”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梁祝的作曲人是谁吗?”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凡尘先生在微。博上更新的音乐吗?”

    当一众粉丝揭开真相之后,华国又是陷入了一片疯狂。

    “我曰,原来是凡尘先生。”

    “啊啊啊,啊啊啊,我早该想到的,我早该想到的。”

    “凡尘先生,请收下我的膝盖。”

    “哈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是凡尘先生,不过话说,那些西方人拿凡尘先生的剧本演话剧,要不要收版税呀?”

    “好吧,凡尘先生,我错了,我不应该说您不如黄一凡,我不应该如你在黄一凡之下。以您现在的功力,完全有资格与黄一凡叫板呀。”

    “低调才是最为牛逼的炫耀,凡尘先生这般低调的作风,我龙傲天服了。”

    “我赵日天服了。”

    “我狂霸吊服了。”

    “我叶良辰也服了。”

    ……

    梁祝火爆的同时,黄一凡笔名凡尘也收到了来自国内几百家媒体的采访邮件。不过,大都数媒体的采访黄一凡都推掉了,只留下青年报与央视这几家比较权威的媒体。

    “您好,凡尘先生,很喜欢您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很喜欢您创作的交响曲梁祝。”

    采访自然是文字访谈。

    “谢谢,不过,梁祝我只创作了主旋律,剩下的是燕京音乐学院的学子完成的。”

    “凡尘先生您太谦虚了,我们能向您提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请问。”

    “还是先来说说您之前写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吧,当时您怎么会想到写这样的剧本?”

    “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可以感动人,也就写了。”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完全虚构,您凭空想像出来的?”

    “也不算是完全虚构吧,可能历史当中并没有梁祝这样的故事,但历史当中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的。”

    “咦,历史当中有这两个人吗?”

    “是的,不过他们并不怎么出名,不细查可能并不能查找到。祝英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侠女,她劫富济贫,深受民众爱戴。有一次他去马太守家盗银,不幸被马太守家儿子马文才发现,死于乱刀之下,后来民众便将祝英台厚葬。”

    “没想到祝英台还是一位侠女,那马太守家的儿子马文才也就引用到了梁祝里面了?”

    “是的,所以马文才也是反角。”

    “那么,凡尘先生,刚才您提到祝英台,那梁山伯在历史当中有记载吗?”

    “也有记载,梁山伯是明朝时候的一位县官。”

    “这个……等等,凡尘先生,我怎么好像没有听懂。刚才您说的梁山伯是明朝时候的县官?”

    “对呀。”

    “可是,凡尘先生,之前您说过祝英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呀。南北朝在唐朝之前,更是远远的早已明朝,我历史不太好,这里的时间应该相差1000多年了吧。”

    “哈哈,你也很谦虚,您的历史很好,没错,的确是相差了1000多年。”

    “那既然相差了1000多年,那怎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在一起,这中间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原因。”

    黄一凡解释说道:“刚才说到梁山伯是明朝时候的县官,他为官清廉,一生未娶,也没有儿子。他死时入葬的时候不小心挖出了一块墓碑,而这块墓碑便是1000多年前祝英台的墓碑。因为知道祝英台是一位侠女,所以帮助下葬的人不忍心拆掉祝英台墓。可是,不拆的话将梁山伯选择在别的地方入葬又不太合适。最后一众人士商量了一下,觉得两人一位是侠女,一位是清廉的县官,缘份天定,就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在一起……”

    “哇,没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传说。”这位读者听得都有一些痴了:“也正因为这两人合葬,所以凡尘先生才以此故事为基础写出了梁祝。”

    “是的。”

    黄一凡点了点头:“不过,合葬的故事是真的,但化蝶是没有的,我夸张了一些。”

    “不夸张,不夸张,凡尘先生,这一点儿也不夸张。”

    记者连连说不:“恐怕是所有人都期望这一对如此相爱的男女能够化蝶真正的在一起,而您最后的一笔化蝶,则是不朽的魅力。”

    说完,记者内心又一次的对于黄一凡感到深深的敬佩。(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七章:孟姜女()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根据并不仅仅只有一处,事实上,历史当中还真有一些县志,历史文献记载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过,这一些文献记载的也各有不同。一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封丘人,一说两人汝南人,还有的说是江浙人……甚至还有传言祝英台其实不姓祝,是姓朱,因为祝与朱同音,就叫作了祝英台……这一些史料半真半假,黄一凡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真,哪个假,最后索性选择了一个相对看起来更为吸引人的故事,变成了梁祝的历史背景。

    “对了,凡尘先生,有一个事想问一下您。之前您大都是选择出版的方式将您的一些作品写出来,这一次为什么是先推出电视剧版本?”

    “我觉得出版与影视剧都一样,也都是艺术的表达媒介。至于为什么先推出电视剧版本,主要是我认为梁祝的画面感比较强烈一些。再加上电视剧人人也爱好,我们也不能一直埋头写作,也要与时俱进才对。”

    “哈哈哈,凡尘先生,您这个与时俱进实在是太好了。那么,不知道在梁山伯之后,凡尘先生您是否还有其他的新作。”

    “有的,最近有写一部电影的剧本,应该快杀青了吧。”

    “哇,凡尘先生,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这么大的事儿凡尘先生也不在媒体上宣传一下。”

    “只是小成本电影而已,没什么好宣传的。至于名字,到时候上映了就知道了。”

    “天呐,凡尘先生,您这也太低调了吧。”

    采访的记者泪流满面,再次说道:“凡尘先生,不是我想拿到第一手的消息,而是搞影视这一块必需扩大宣传。毕竟现在国内影视圈每年都有电影上映,如果没有宣传,再好的影视都可能无人问津。”

    记者好意提醒说道。

    “谢谢,你的心意我领了,真的只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也没想怎么宣传,怕到时候拍得不好,观众来骂我。”

    黄一凡仍是不想说。

    “好吧,好吧,凡尘先生,到时候我一定捧场。”

    没办法,见凡尘打死也不说,这位记者只好改换了其他话题。

    “凡尘先生,有几个比较刺的问题,可不可以采访您一下。”

    “比较刺的问题,既然你问了,那就说吧,若是太刺了,我会选择不回答。”

    “那好吧。第一个问题,凡尘先生,您多少岁?”

    “保密。”

    “第二个问题,凡尘先生,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保密。”

    “第三个问题,对于黄一凡您怎么看?”

    “呵呵,这个倒是可以回答。”

    一连两个拒绝之后,黄一凡回答了第三个看起来稍微可以回答的问题:“怎么说呢,我觉得黄一凡这个人很不错,也很有才华,更为难得的是不骄不傲,我很欣赏。”

    “那么您认为在文学艺术方面,是您更厉害一些呢,还是黄一凡黄教授更厉害一些呢?”

    “这倒是比较刺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你们搞媒体的都喜欢这样问吗?”

    “凡尘先生,哪里,哪里,我们只是好奇而已。”

    “那既然如此,我问你,你是更喜欢黄一凡黄教授呢,还是更喜欢我的作品?”

    黄一凡突然反问道。

    “这个……”

    被黄一凡这一反问,采访的记者哭笑不得:“凡尘先生,您简直是太聪明了,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一场文字访谈就此结束。

    而当青年报将采访凡尘的一段文字访谈刊登了出来之后,一众粉丝又是一片热议。

    “好吧,我现在才知道,凡尘先生不仅仅是作家,而且还是一位音乐家。”

    “开始我还一直觉得黄一凡会编曲已经很牛了,没想到凡尘先生也会。”

    “废话,黄一凡会的我们凡尘先生一定会。哪怕就是在创作歌曲方面,也不比黄一凡的逼格低。”

    “是呀,是呀,黄一凡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我们凡尘大大更是写出了梁祝。若是从格逼来说,倒是我们凡尘先生更胜一筹。至少,明月几时有只是我们华国人觉得不错,梁祝却已经轰动了全球。”

    “好了,好了,别讨论黄一凡与凡尘大大哪个厉害啦,再讨论估计又是一场骂战啦。”

    “说得对,还是来说说凡尘先生的下一部作品吧。大家难道没发现吗,这个采访的重点不是梁祝,也不是梁祝的故事来源,更不是黄一凡与凡尘先生哪个厉害。而是,凡尘先生下一部作品。”

    “我有看到,凡尘先生说了,他下一部作品将是一部电影。”

    “电影呀,期待中,绝对去电影院捧场。”

    “算了吧,你想去也去不了,你知道凡尘先生写的电影剧本叫什么名字?”

    “呃……这个……”

    众人再仔细寻找,发现凡尘先生对于下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却是一个字也没有透露。

    “我了个去,凡尘先生也太文青了吧,搞了一部电影竟然不告诉我们这部电影的名字。”

    “是呀,那个记者问了几次,凡尘先生也没说。”

    “就是,这样搞电影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电影这么多,在电影上映之前不好好宣传一下,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去看的。”

    “唉,凡尘先生就是这点不好,应该学学人家黄一凡黄教授,看人家与媒体记者,与一众电视台合作的多好。”

    “说起来都是泪,这也是为什么大众一直认为黄一凡黄教授比之凡尘大大牛逼的原因。”

    “没办法,凡尘大大就是这种低调的个性,我们又不是第一次知道。不过,我对凡尘先生可是百分百的放心,正如梁祝一样,好的作品哪怕一点儿也不宣传,但他也能靠其作品的口碑,赢得所有人的观注。”

    “我也相信。”

    而在另一边,黄一凡却是给一位年轻的导演“唐敢”发了一条寻问的信息。

    “唐导演,孟姜女这一部片拍得怎么样?”

    是的。

    黄一凡最近写的一部影视剧本便叫做孟姜女。(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八章:参加百家讲坛() 
“广电已经批准,就等上映了。不过……”

    唐敢是一位80后导演,或者只能算是新人导演。在此之前也拍过一些影片,但反应平平,最高票房只有100万,差点要退出导演界。而就在唐敢准备退出之时,网上的凡尘先生却是找到了他。初开始,唐敢只是以为这个凡尘是假冒的,毕竟网上叫凡尘的有很多,与那位他一直很欣赏的凡尘是否是同一人,鬼才知道。但是,看到对方传给了他一部叫做孟姜女的剧本之后,唐敢确定了凡尘的身份。

    “不过什么?”

    “因为我在导演界没什么名气,加之我在影视公司也不被重视,这一部片,可能我们的排片率会很低。”

    “噢,这样呀。”

    黄一凡倒是不在意,说道:“我们这部剧的投资只有100多万,投资这么小,排片率低也正常。”

    虽说黄一凡也没拍过多少电影,但当年在美利坚留学的时候,也无聊拍了一部。同样,当时该部电影的排片率也一直很低。但是,虽然这部电影的排片率很低,但却创造了100万元的票房,也算是一个奇迹。

    “呃,凡尘先生,您难道不怪我?”

    “怪你什么?”

    “怪我没什么资源,拉不到排片。”

    唐敢有些不好意思,拍电影拍了这么久,还一直混得这么惨,也算是人才了。

    “呵呵,唐导演,我能将这一个剧本给你,我就对你完全放心了。至于没资源也没什么,新人导演都是这样。不过,我相信,这一部电影之后,你的际遇将完全不一样。”

    “谢谢凡尘先生对我的信任。”

    “好了,我先忙了,到时候我会亲自去电影院的。”

    与唐敢小小的交流了一下,黄一凡便下线。

    其实黄一凡与这个唐敢也不熟,之所以会将这个剧本交给这个并不知名的导演来拍,只是因为黄一凡发现这个叫唐敢拍的片很具有艺术性。用黄一凡的眼光来看,他认为这个叫唐敢的是一个导演天才。而至于为什么唐敢拍的片一直票房惨不忍睹,这只能说剧本太烂了而已。

    当然,黄一凡请唐敢不请一些大导演,也是因为不太希望看到孟姜女加入太多商业性的拍摄手法。那一些知名大导演拍了几十年戏,已经越拍越商业化了。虽然黄一凡并不认为商业不好,相反,有一些比较商业的拍摄手法还能吸引不少人气。但是,关于孟姜女,黄一凡却希望能用更为艺术的手法去表现。加入了太多商业化,反倒会让孟姜女这个故事有些变味。

    毕竟,孟美女不是写YY小说。

    孟姜女与梁祝是前世华夏四大爱情故事,不拍经典一些,黄一凡都对不起前世的老祖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