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在那些媒体记者眼里,亦是收回了此前小视黄一凡的看法。

    原来还想来看戏,现在看来是没指望了。

    黄一凡比之他们意想当中的还要强大。不,简直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这不是更精彩吗?

    虽然看不到一边无法收场的大戏,但两方如此精彩的学术辩论亦让一干媒体记者大饱眼福。

    “我认为黄一凡老师你的观点也有道理,楚辞或许也有格律,只不过因为失传,我们并没有掌握罢了。但是,也正因为楚辞已然失传,单纯的去研究楚辞句式上的格律,我认为这是舍本逐末,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黄一凡老师就是如此坚信楚辞有格律,那么,我想请问,楚辞的格律是什么?五六还是六言,押韵还是不押韵,与平仄是否有关系……你不会说,楚辞的格律就是你之前发明出来的兮体诗吧。”

    辩解到这里,程礼也收回了轻视黄一凡的目光,心里却是暗暗说道:“这小家伙也算是厉害,对于楚辞的研究也许并不在自己之下,不过,到底还是傲了些,太没将他们这一些权威放在眼里。你以为,我们这一些楚辞学的专家就是那些网上传言的“砖”家吗?”

    “咦,程礼教授,您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格律就是与“兮”体格式有关。”

    黄一凡小小的有些惊讶的回道。

    这倒是让程礼有些哭笑不得:“兮体诗就是楚辞的格律,你确定?”

    如果兮体就是楚辞最为重要的格律,那岂不是说他之前写的楚辞还真是货真价实的楚辞。

    如此一来,那么,哪怕我们知道黄一凡此前写的三首诗是现代人写的,从根本上已经不能算是楚辞,但是,因为他的重要发现,因为黄一凡考据出了楚辞最为核心的“格律”问题,将楚辞学的研究彻底的更进一步,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哪怕你不想承认你也得承认。

    因为那个时候已不是承不承认的问题。

    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被黄一凡证实兮体诗是楚辞的格律,他便是楚辞学的最高权威。

    就像他们可以搬出四大标准一样,哪怕你想要否认,你都不一定有没有这个资格。

    “确定。”

    黄一凡无比确定的说道。

    可以说,楚辞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加入了“兮”字。

    没有兮字,他就是不完整的楚辞。

    没有兮字,在人们的映像当中,他甚至就不是楚辞。

    只是,黄一凡虽然确定,但仍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这个世界的楚辞已然失传,他又如何向所有人证明楚辞当中引用“兮”字就是楚辞最为重要的格律?”

    与此同时,程礼也是如此向黄一凡提出疑问。

    ===

    PS:兄弟们,关于楚辞的争论,小白可是查了无数多的资料呀。高潮就快来临,后面将更为精彩。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五百章:中国诗歌文化体系()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

    对于程礼的质疑,黄一凡早就做好了准备:“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其他的方面查找到关于楚辞格律的问题。我们知道,华国文明是有脉络可寻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不断传承下来的。诗词文化也是如此。原始时期其实就已经有了诗歌,或者说那个时候并不将这个当作是诗歌,只是我们古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受此影响便有了我们诗歌的源头圣诗。

    圣诗之后,则是汉赋。

    汉赋之后则是乐府诗,乐府诗之后则是唐诗,接着就是宋词元曲。

    可以说,至圣诗到宋词元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传承体系。

    现在,我们就先来理清一下我们华夏古诗词的发展脉络。

    我们先来说汉赋。

    汉赋是什么?

    汉赋其实并不能算是诗,他其实是一种叙事性的散文。当然,这种散文也讲格律,也讲对仗,偶尔也可以押韵,受此影响便有了更为诗化的乐府诗。同时,乐府诗也吸收了汉赋的特点,即叙事,又更为高度提练字词间的美感,所以乐府诗又叫叙事诗。

    乐府诗之后则是唐诗。

    相比较与乐府诗,唐诗不但完美的继承了乐府诗的格律,而且在乐府诗的格律之上又更进一步,有了“平仄”的变化。不过,乐府诗的叙事概念则有一些弱化,有的一些唐诗可能表达的也是叙事,但更多的唐诗写的其实就是那一个时刻的心情,与事件没有太多的关系。

    唐诗之后则是宋词,当然还有宋诗。不过,宋诗与唐诗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做为代表宋朝的诗体,宋诗也没有唐诗精彩。不过,做为文化发展极度繁荣的宋朝,虽然宋诗不怎么样但却发展出了另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叫做宋词。

    什么是宋词,其实宋只是一个朝代名,关键是词。词是什么,词其实与我们现在唱歌的歌词差不多。为什么宋朝会出现宋词,与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文化背景有关。从唐朝再到宋,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建设,华夏文化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各种文化娱乐性的产品也先后出现。像宋朝就很流行唱歌。既然有人唱歌,当然需要有人填词。而填词可不像现在的歌词,随便一写就是一首歌词。在宋朝流行的文化当中,各个文化名人对于宋词是非常讲究的。不但所填的词要符合曲调的意境,同时所填词也必需有诗化的效果。

    在宋词之后则是元曲……好吧,说了这么多,元曲就不说了。”

    说到这里,黄一凡开始了正题:“在坐的有不少诗词大家,想必对于华国诗词研究亦超过我。不过,刚才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还是为了说明我刚才所说的标题,华国诗词是有传承脉络的,他是有据可寻的,他不是一下子从石头上蹦出来的,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没有汉赋就没有乐府诗,没有乐府诗就不可能有唐诗,没有唐诗当然不会有宋词……就像为什么国外也有诗歌,但是他们的诗歌却与我们不一样,其实也是因为传承文化的不一样。”

    “黄老师,您讲了这了多,都已经快下课了,不知道你所讲的对于兮体诗就是楚辞的格式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之前被黄一凡弄得下不了台的方星剑似乎已经回复正常,在听了好一会之后发现黄一凡仍是没有进入正题,却是有一些不耐烦起来,站起来说道。

    “方老师,说了别急,学术问题如果不解析清楚那怎么行。”

    没有理会方星剑,黄一凡继续说道:“刚才我说到我们诗歌文化是有传承的,可是,在对诗与汉赋之间,我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他似乎并没有这种传承关系。”

    发现众人并没有明白过来,黄一凡再次解释说道:“重点来了,正如刚才我所说,汉赋影响的是乐府诗,乐府诗影响的是唐诗,唐诗影响的是宋词。那么,要影响汉赋的显然是在汉赋之前的诗体。在汉赋之前,那就是圣诗。

    我们再来看一下,圣诗普遍采用的是四言体,但我们的汉赋是六言,八言,甚至十言。圣诗强调押韵,但汉赋可押韵可不押韵。圣诗是诗,是歌,内容较短,一般一首诗只有几十个字。汉斌并不是诗,也不是歌,他可以称之为散文,较短的汉赋也有几百个字,多则几千字。

    虽然圣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赋,比如,汉赋不少地方就有引用“圣诗”里面的重章叠句,但这种影响相对于整个汉赋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小的。远远不及汉赋对乐府诗的影响,也不及乐府诗对唐诗的影响,更不及唐诗对于宋词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时间上找到答案。圣诗最早起源于商朝,至周朝已经发展到巅峰,而汉赋却起源于汉朝,与圣诗相隔的时间比较远。那么,有没有一种在圣诗与汉赋之间的诗体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楚辞。

    黄一凡点了点头,终于将正题拉回到了楚辞。

    “大龙,黄一凡想说什么,我怎么有一些听不懂。”

    此时,台下的一些学子却是显得迷茫起来,不少学子明显不太能够听得懂。但是,他们听不懂,可对于水木以及燕大,复大的几位教授专家来说,当听到这里之时,他们却是隐隐感觉抓住了一点什么。

    可到底是什么,他们又不知道。但毫无疑问,他们却是知道,黄一凡研究的路子是对的。

    “黄一凡先生,您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我们有一些不明白?”

    此时,台下有学子站起来说道。

    “放心,很快大家就会明白了。”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讲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还有最后十分钟。

    看了看手表,黄一凡继续说道:“刚才程礼教授也说过,史学大家“班寻”曾经说过,不歌而诵谓之赋,这种赋其实最初指的不是汉赋,而是楚辞。也就是说,其实楚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赋。不过,很显然,楚辞不是一种赋,楚辞是楚辞,赋是赋。但是,如果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对汉赋最具有影响力的并不是圣诗,而是楚辞。”

    时间还剩下最后三分钟:“那么,到了这里,一切变得简单多了。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是,我们仍可以根据汉赋的格律去尝试分析“楚辞”的句式,至于刚才我所说的楚辞引用兮体的格式问题,便可以在汉赋当中找到答案……”

    最后一句讲完,当天第一节的“楚辞”讲座差不多也算结束。

    ===

    PS:这一章讲解的知识较多,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大家的阅读,但如果认真看的话,小白相信对于大家会多少有些启发,7月份最后一两天啦,兄弟们,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501章:大白,我来水木就是为了喊你赶紧更新() 
掌声再一次响起。

    第一节的楚辞讲座虽然没有公布出最终的答案,但是,在黄一凡的讲解之下,楚辞学却是有了一次全新的突破。他的突破不再于在哪个文献当中寻找到了关于楚辞的蛛丝马迹,他的突破,是一种研究楚辞方法上的突破。而这种方法上的突破,哪怕就是第一节讲座没有真正说明什么,但对于某些专家来说,这一节讲座已然成功了。

    ……

    “黄一凡先生,您简直太棒了。”

    “黄一凡先生,我是你的脑残粉。”

    “黄一凡先生,下一节课能真正揭开楚辞的格律吗?”

    讲座结束之后,瞬间,一众大一中文系的学子纷纷围到讲台,眼睛里面散发着膜拜的神色。

    “黄老师,厉害,这节讲座讲得非常好。”

    中文系主任刑艺也走到讲台,赞赏的向黄一凡说道。

    “刚才院长可是狠狠了夸了你一翻,以后可要好好表现。”

    “是,刑主任,一定不敢丢了水木的脸。”

    “呵呵,那你先忙,我走了。”

    刑艺只是简短的说了一句,便已离开了大阶梯教室。

    而另一边,之前想拆黄一凡台的程礼等燕大教授,却是并没有跟黄一凡打招呼,就此离开。

    后面只剩下一众围观的学子还有媒体的记者。

    在黄一凡回答了几个媒体记者问题之后,黄一凡也跟着离开。

    与此同时,在黄一凡第一节讲座结束之后,没过多长时间,一系列关于黄一凡讲座的媒体新闻也在这个时候发表了出来。不过,与此前一边倒的攻击黄一凡,攻击黄一凡所谓的楚辞,这一次的媒体新闻,却是出现了两种并不相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仍然表示,并不相信兮体诗就是楚辞,对于黄一凡提出的楚辞即是影响汉赋最为重要的诗歌类型论断,这也只是推断,并没有实证。

    不过,另一些媒体却已然站在了黄一凡这一边。他们与黄一凡本来就没有仇恨,之所以之前攻击黄一凡,只不过是黄一凡语出惊人,说出一句自己写的诗就是楚辞。而拿黄一凡在第一节讲座课上的表现来看,这一些媒体却渐渐被黄一凡的才华给征服了。

    ……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还有这一手。”

    燕京大学几位刚从水木大学回来的几位教授坐在一起。此时,程礼却是拿出了一本汉赋:“之前也研究过汉赋,只是,却没将汉赋与楚辞连在一起。”

    “是呀,之前我也有些怀疑汉赋这种这么成熟的散文体怎么一下子就出现了,按道理来说,圣诗再到汉赋的演变,他需要有一个过程,他不可能这么快。只是那时也没细想,现在想来,汉赋里面的格律还真有可能是从楚辞里面传承发展下来的。”

    “真是阴沟里翻船,没想到,我们竟然被一个只教了一个学期还不到的小辈给教育了一次。”

    一干教授有些郁闷,不时说道。

    “坏了,楚大师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寻问前几天弄的楚辞标准是怎么回事。然后,又问了今天的讲座。”

    几位教授即是燕大的教授,也是《楚辞学》协会的会员。

    楚辞学协会是一个研究“楚辞”的协会,与四大名著之首的《九云梦》协会属于华国两大协会之一。

    该协会网罗了国内最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楚辞学协会看起来没有什么用。但对于学术界来说,不知道有多少想进楚辞学协会而不可得。而往往你只要进入了楚辞学协会,这在学术界便是学术与身份的认可。

    而《楚辞学》协会的会长正是文坛泰斗楚隐玉。

    “程礼,标准是你弄出来的,当时我就说你这个标准太多漏洞,不能强行推出,你非要,现在看看吧,连楚大师都惊动了,你还是自己跟楚大师解释吧。”

    看到楚隐玉在群里出现,另一位参加讲座的教授“史进”却是将责任抛给程礼说道。

    “史进,你什么意思,当初你也是同意这个标准的。”

    “当时我是同意了,但标准是你设的,建议也是你最先提的,难道还想赖在我头上。”

    “呵呵,史进,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我算是看出了你的人品。”

    “程礼,就冲你为了打击黄一凡而强行推出所谓的学术标准,你的人品也不怎么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