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宦官和厂卫的执行框架显然要重新搭建,不像文官的行政系统覆盖到全国地区。

    此时朱由校把东林党打压下去,把沈潅这些人提拔起来,文官系统终于是可以用了。这让朱由校实在是省心不少。

    沈潅随即开始实行这些改革方案。相比朱由校进行改革的略微激进,沈潅的风格还是更为柔和一些。

    就如狂风暴雨,往往只能下几个小时。而和风细雨,却可以下一整天。改革方式也同样如此,一旦太过激进,下级官员和百姓会感觉无所适从。毕竟节奏太快了,他们根不上这些节奏。

    毕竟一套新政措施下去,官员和百姓总得有个熟悉的过程。当改革的东西一下子太多,官员和百姓都无法消化这么大的信息量和改变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了。

    驿站的改革方面。实际上也是比较简单的。

    打击走私太容易了,毕竟驿站是以驿卒、驰道为运转核心,既然这种走私活动有固定的人和固定的路线。随便派点人过去就逮住了。

    中国这种国家,历来都是人治的模式。所谓的法制,秦代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至于后世的天朝,同样也没有脱离人治的传统。这还是和中国的人精太多有关系,上面有什么制度下来,如果有人看着的情况下。倒是会遵守得很好。一旦上层开始腐烂。下面也会迅速腐烂。

    所以改革驿站,只需要派几个靠谱官员前去主持。层层监察下去,对违反制度的进行惩处。用不了多久就能取得成效。

    没有成效,意味着所托非人,再换就是了。而且只要内阁用心。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廉洁官员还是很多的,识人用人的方法,在中国的传统行政体系中,也是有很多方法的。

    例如传统的看相,戚继光选拔士兵就有看相的环节,例如那些有凶死之象的,戚家军是不要的。这种人上了战场,抗风险能力很差。战场就是一个能对个人命运产生碾压的环境,能让不同命运的人死在同一天。如果己方官兵气运更加强盛,那么在战场上就有一定优势。但这种气运上的加持,就类似游戏里的buff,只是一定的状态加成或减益。如果一支军队气运比敌人强盛,但是缺乏训练,那么在战场上说不定就是走狗屎运,或者在面临绝境的时候产生哗变、逃跑、投降,进而保全性命。

    如果一支军队不仅有强大的气运,还有良好的武装和充足的训练,以及靠谱的指挥,兵力方面又不是太处于下风,那基本上就是战无不胜。

    如果是一般的军队,通常是要先上战场打上几次,把那些气运不够强的士兵如同筛子般淘汰掉,然后继续补充士兵进去,然后再死一批,再保留一批。如此反复筛选下来,才能得到一支精锐部队。

    戚家军相比那些一般的军队就不太相同了,新兵气运本身就进行把关,只要有足够的基层军官,以及良好的武装和充足的训练,走上战场的新兵也有更大的把握获得战争的胜利,并且极大的减少伤亡。

    戚家军抗倭期间,伤亡率之低,简直史上罕见。出了训练和装备方面都进行了加强,气运方面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再有一个就是倭寇实际上不是正规军队,虽然有日本浪人作为职业打手,但日本浪人多是个人拼杀凶狠,一旦碰上戚家军这种配合严密的军队就只能跪了。

    而在官场之上,清末的曾国藩实际上就非常擅长用面相识人。

    官场之上精通玄学的历来不少,有些官员擅长算命,有些擅长中医,有些擅长风水,有些是都会一点,这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文人聚会的时候,除了吟诗作对,还会互相交流命理、医理。例如把字拿出来让同窗们一起参详一下,相互之间感叹一下蹉跎人生。

    这些当官的很多时候没事情做,如果再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显然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感悟玄学。进而使得这些玄学,产生了两种流派。一种叫书房派,也就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主力就是这些官员以及文人士子。书房派的特点是在理论上比较精通,但是实战经验方面略显不足。一种叫江湖派,就是走街串巷的那种,理论方面不如书房派,但是实战经验丰富,一般骗子也就是出自这种层次的。

    很快内阁首辅沈潅就成为了最忙碌的官员,各种改革方案不断施行,同时还要进行跟进评估,自然是忙得脚不着地。

    这就是内阁和皇帝关系良好的时候得好处了,如果让朱由校整天主持这些改革,泡在一对政务里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节奏,而宦官又没有文官专业。

    所以中国历来是离不开宰相这个职务的,明代没有宰相,那是朱元璋比较勤政,宰相能干的事情他给干了,成为了一个国家设计师。后面的皇帝显然不可能全都如同朱元璋那样,所以又变相的成立了内阁,内阁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和宰相一样的职务,但权力上进行了一定的制衡,于是司礼监就诞生了。

    朱由校让司礼监盯了几天,发现沈潅做事还是比较靠谱的,于是便放心的开始准备加大京营的编制。

    京营只剩下五个步兵师,外加新成立的一个炮营。如今外调了两个步兵师,同时武骧骑兵师也被调往辽东边镇。

    整个京师也就剩下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以及一个炮营。

    这点军事力量让朱由校不敢继续往外调遣部队。

    “只要京营扩编,就可以把部队拉出去武装缉私,打击私盐、盗矿,武装设卡收税。那还怕没银子?”朱由校不由兴奋起来。

    明年就是天启二年了,当前局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皇家军工厂随即又开始进行大批量的装备制造活动,朱由校自然是花钱如流水,不仅仅是军工方面要花钱,沈潅那边的改革活动也要花钱。

    就在这个时候,东江镇却是发来一封加急奏章。

    “皇上,皇上,东江军大捷……”钱国兴一脸欣喜的进了养心殿,朱由校乍听之下,愣了半响,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连忙把奏章拿过来看了起来。(。)

    p:第一更!

    。。。

第132章:建奴快疯了() 
p:第二更到,五千字大章,今天更新九千字了,相当于是加更了一章。≧,还欠着月票加更的三章。

    天启元年秋,野猪皮下令屠杀辽东汉民,大量辽东汉民惨死在了野猪皮的屠刀之下,然而野猪皮对汉民的屠杀,并未使得游击战平息下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野猪皮屠杀汉民的过程中,东江军大量专业游击队几乎全面出击,与野猪皮在辽东展开了深入的游击周旋。

    作战过程中,游击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从辽东地区救出了将近十五万汉民,并对建奴的生产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不过建奴也迅速反应,使得东江军的游击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几个月下来阵亡的游击士兵多达一千余人。但是杀伤的建奴,却超过两千以上。作战过程中,并未攻占太多军事目标,重点还是营救辽东百姓。

    这次营救行动,总体来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大量汉民被救出后,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游击队,很快就三五成群的潜入敌后,开始对建奴展开持续的袭扰。

    建奴上下简直被这种游击战搞得快要发疯了,一番屠杀下来,丝毫不见效果。那些只经过短期训练的汉民,拿着火枪和各种阴险的武器,时不时的就给他们来上一发。

    以至于建奴上下已经完全进入了草木皆兵的状态,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游击队会潜伏在什么地方等着他们。

    这让建奴根本不敢单独到野外去,单独前往野外很容易被一枪给崩了。就是喝水什么的都要小心,这些游击队经常在取水的水井进行投毒。一开始建奴没有防备。被毒死了不少。有些时候甚至一次性被毒死十几人。

    就算是大部队前往野外。也可能会在路上踩到地雷。这些地雷未必会把人炸死,但是炸成残废是绰绰有余了。

    同时还有其他的各种陷阱,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面对这些躲在暗处的游击队,建奴几乎是没辙了。派出大部队去围剿?这不是大炮打蚊子吗?而且大军行进过程中,还极易遭到陷阱袭击。

    可是派出小队巡逻什么的,兵力又大幅度分散了。这些变成游击队的汉民,基本上都是不怕死的那种,一旦被建奴的小队黏上。大部分知道没有活路,死之前都要换掉一个。

    这种游击战之所以让建奴快要发疯,主要还是这些汉民手上的燧发枪。

    如果是在过去,这些汉民对他们发动游击战,那么根本不会这么难对付。因为不是谁都会使用弓箭,弓箭要用得好,得经过长期的训练,力量上还要达标才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汉民,会用弓箭的并不多。

    如果这些汉民拿着刀和他们拼命,那基本上就和送死没有区别。剩下的越就是设置一些陷阱。并进行投毒、纵火什么的,虽然同样也很烦人。但起码不会把他们快要逼疯。

    但是这些汉民手上有了燧发枪,那么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燧发枪的装填尽管繁琐,但是却可以提前装填。就算装填得再慢,非战斗时间内花个十分钟去装填都没问题。而这些变成游击队的汉民,在东江镇官军控制的岛屿上训练上半个月,就可以比较熟练的掌握燧发枪的使用了。

    这让这些原本并不从事军事活动的汉民,只需要扣动扳机,就可以对建奴展开射杀。特别是在五十米的距离内,燧发枪的威力简直无解。只要不是射偏了,就是非死即伤。一些游击汉民甚至敢对建奴的大部队进行射击。通常都是利用地形提前埋伏,然后打完就跑。

    尽管野猪皮屠杀了很多汉民,但是依旧无法阻止游击队对他们的袭扰。

    本来这种游击活动,只要发动人民群众,就可以很好的遏制,如果是在中国,别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在中国进行这种游击运动,因为中国人口多,杀掉几个平民百姓又有什么用?但是建奴明显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建奴的人口太少了。

    就算是建奴的非战斗人员,都是死一个少一个,他们就那么点人口,又要控制如此庞大的地盘。

    这些汉民游击队,武装成本实在太低廉了。

    一把燧发枪的成本之低,只有元左右。主要是有了廉价钢材,外加燧发枪的生产进行了分工并行,降低了对工匠手艺的要求,所以只需要支付工钱,而不需要支付给工匠太高的加工附加值。

    训练个半个月就能投入游击战,武装成本不到块银元。

    建奴的非战斗人员,和这些汉民游击队进行一换一,建奴也是吃亏的。不是价值问题,而是最后谁先被耗死的问题。

    从成本上来说,如果这些汉民投入生产,能创造出的价值远高于建奴,可是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最后建奴肯定耗不过。

    如果是建奴士兵,就算是换汉民的性命,那也是十分吃亏的,如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了。

    对于建奴来说不仅仅是人员被杀伤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生产活动被大量破坏,而且这些袭扰活动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建奴现在谁还种地?

    基本没人种地了,他们已经变成了一个强盗团伙,变成了一个以抢劫、奴役汉民为生的族群。

    不过建奴当中倒是有人放牧,毕竟辽东这么大的地方,放牧虽然对土地的利用率不高,但是个人产值明显高于种地。

    所以如今的建奴的生产模式是城里农庄,奴役汉民种地。而建奴的女人以及部分男性从事放牧或者狩猎活动。

    这些汉民游击队对野猪皮的生产破坏力是十分巨大的,野猪皮在城外的农庄和牧场成为了最主要的袭扰目标。

    农庄总得看守着汉民出去种地吧!那么出去几个人合适?人多了貌似成本上不划算,人少了了又怕被袭击。汉民游击队经常是在建奴监工的时候突然放枪袭击。然后扭头就跑。这个时候建奴就尴尬了。去追的话地头干活的汉民通常也会一哄而散。逃得漫山遍野都是。

    不追的话,岂不是被白打了?

    通常情况下,这些建奴还不敢追,谁知道哪里又埋伏着一两个?

    如果地形开阔,倒是不用怕被袭击。但是农庄本身也是袭扰对象,农庄外面总得有人站岗放哨吧!这些站岗放哨的在夜晚很可能就成了袭击目标。不站岗放哨,夜晚又很容易被潜入,从而被纵火、投毒。

    好吧!实在找不到漏洞。晚上把地里的庄稼烧了总行吧?

    建奴这下是彻底傻眼了,眼看秋收就快到了,结果地头的玉米和大豆这些作物还没收下来了,就被一把火烧了。在风向的作用下,这些庄稼一旦着火,基本上一烧就是一大片。

    夜晚黑灯瞎火的,建奴又不敢出去救火。然农庄里的汉民去救火的话,只要游击队在暗处一袭击,这些汉民还不趁乱跑了啊?到时候很可能是即死了人,农庄里的汉民又跑了。

    在游击队的袭扰之下。建奴的农庄基本山是损失惨重,大量的农庄的庄稼都被烧了。有的部分被烧了,有的几乎是大部分都被烧毁。基本上被这些游击队盯上的农庄,都要死上几个人,被救走一些汉民。有些农庄的汉民甚至是跑了大部分。

    建奴的放牧活动更是遭到了严重的袭扰,袭扰这些放牧的建奴就显得容易多了。因为放牧要到处走动,不可能让汉民去放牧,很容易逃跑得到。建奴自己放牧的时候,人多了那就不是放羊的了,而是羊放人了。所以放牧注定不可能人多,袭击起来容易得很。只要埋伏起来,等待靠近过来就直接一枪崩了。

    结果一个秋季的游击战下来,建奴的放牧活动大幅度减少。

    建奴对付这些游击队最后只能是出动精锐小队,然后在野外持续的寻找游击队的踪迹。这一招一开始还是有点效果的,那些只接受了短期训练的游击队,在野外遭遇战中根本不是建奴精锐小队的对手。只要建奴的精锐小队封锁道路,这些汉民游击队就很难搞了。毕竟建奴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