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科学实验证明,船只的排水量每增加倍,所需的推进力仅增加倍,所以船只造得越大,动力装置所占空间比例就可以越小,同时燃料也可以携带更少,从而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储存货物。

    这年头的船只是用风帆,虽然不用燃料,但也是一个道理的。因为大船可以使用更大的风帆,相同船型的帆船,只要排水量更大,航速就能更快。

    而且船只越大,抗风浪能力越强。

    有了具体方案,朱由校便直接命令李朝庆拟旨。

    “传朕旨意,命登莱总督袁可立主持开海运粮,河运漕粮定额减至两百万石,所减两百万石漕粮,皆由淮河入海。”

    淮河入海因为有岛屿可以避风,小船要安全得多。如果是千吨级大船,那倒是无所谓,可以直接从松江府出海。

    当然,大船造价贵。

    小船造价比较便宜,而且制造周期也比较短。大明是一个水运十分发达的国家,南方到处都是船,不过大吨位船只却并不是太多。

    圣旨一下,东林党顿时有闹起来了。

    此时齐楚浙宣党都已经被东林党逐出了朝堂,这漕运的利润可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突然皇帝不搞河运,跑去搞海运了,这岂不是煮熟的鸭子就飞了吗?到时候他们难道还能跑到海上去倒腾?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海路运送漕粮,中途根本不需要停船。哪像河运,这条河换那条河,中间还要走一段陆路。这个时候随便倒腾,漕丁卖掉粮食,商人便把私货塞进去让漕丁夹带,运费都是国家出的。

    于是就形成奇葩的局面,朝廷让漕丁出运费,漕丁把朝廷的漕粮卖掉一部分报为损耗,又把商人的私货带上,结果成本还是朝廷出的。这些漕丁实际上就是粮户,他们参与运输即可不用缴纳田赋,但是这成本却比田赋要高出好几倍。

    除了运输粮食的船,商人手上还有不少船,直接向北方运输商品,河运的成本比陆运低,还是非常划算的。

    运河是朝廷修的,这些商人要走运河,自然得交过路费的,所里漕运总督历来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职务。

    东林党马仔们在大佬的指挥下,纷纷向皇帝上奏。

    各种奇葩的理由一大堆,什么延期、飘没、伤亡事故,总之就是全面否定海运,同时绝口不提河运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如今大明的漕运已经收到了黄河的严重影响,而开凿了几十年的中运河如今依旧还没有完工。

    这条中运河要想完工,还得投入较为庞大的人力物力。杨国瑞本来想建议由皇家银行出资修建,然后在运河上设卡收税。不过朱由校感觉成本太高,还不如把修中运河的钱拿来造货船,这反倒显得更靠谱。

    毕竟中运河修起来,依旧还是让商人捡了便宜,而且没有个几十万人是修不起来的,太过劳民了。

    货船造出来是自己的,想运什么就运什么。海洋那么宽,什么地方都能去。商人要想走海路运输也行,先交运费再说。

    海运显然也是可以垄断的,特别是大宗商品运输。至于那些以快速、灵活揽运的中小型商船,倒是可以让民资发展。而那些运输大宗商品的大型货船,运输路线比较固定,而且不需要什么灵活性,无脑垄断也不会让老百姓感到不便,只要把船造得足够大,降低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就行。

    海运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但这只符合皇室的利益,显然并不符合东林党大佬们的利益。

    朱由校面对这么多反对开海运的奏章,突然间又有些恼火。最近他涵养还是不错的,知道了东林党什么尿性,所以一般犯不着和东林党发火。

    可是这次东林党瞎比比了半天,裁减河运漕粮定额的事情楞是拖着没办,一直拖了他将近一个星期,朱由校期间数次责令户部给事中督促此事,这才把这条政令实施了下去。

    政令是下去了,可朱由校却是被气得想要直接砍了户部给事中。于是把魏忠贤找了过来,问道:“齐楚浙宣党的官员联络得如何了?”

    魏忠贤欣喜的报告道:“皇上,这段时间已经收编了不少齐楚浙宣党官员,足有四十多人了。”

    “四十多人,嗯!倒是勉强够用了。”朱由校摸了摸下巴思索起来,这四十多人撒到六部和内阁去,倒也差不多的样子。再保留部分可堪一用的东林党,以及一些无党派官员,朝廷的构架还是能搭起来的。

    当然,天下读书人这么多,谁来当官也不会比这些整天拿钱不办事的东林党更差了,只是朱由校暂时还得一定程度的按照规则来玩。当官最少都要是举人功名,并不是想让哪个读书人来当就哪个读书人来当的。

    看了看魏忠贤,朱由校挥手道:“你先回去吧!继续收拢一些人,朕随时有用。”

    “是,皇上。”魏忠贤见朱由校依旧坐在那里思考问题,这段时间魏忠贤已经摸不太清楚皇帝的心思了,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

    不过好在,知道皇帝的目标是什么。

    朱由校的心思确实有些复杂,此时他手上抓着一堆东林党的罪证,还笼络了一批齐楚浙宣党马仔。

    这次东林党在漕运的问题上把朱由校搞得十分恼火,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已经快要彻底爆发出来了。

    “到底是一锅端了,还是分批干掉呢?”朱由校头疼的思考着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p:第二更到,今天没有第三更,大家不用等了。因为今天又停电了,村里前天刚装的变压器,刚牵的新电线,傍晚啪啦一声就冒烟了,这豆腐渣的程度也是让人醉了。作者现在只能进城了,城里的房子比较吵,比较热,还没装宽带,这章还是跑到网吧传上来的。今天跑来跑去的折腾太久了,所以只有两更了。至于月票加更的那章先欠着,等村里来电了,作者回乡下继续闭关码字的时候,一定给大家补上。

    。。。

第119章:蜂窝煤风潮() 
京城的大街上,一大早便听到有人吆喝。

    “卖报,卖报……”

    “蜂窝煤,蜂窝煤!卖蜂窝煤咯!一文钱五个,一文钱五个,送货上门啊!”

    一个拉着马车的摊贩高声喊道,马车后面整车都是蜂窝煤。路过的百姓,有些好奇,有些则跑过去掏钱购买。

    “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啊!一文钱只能买两斤煤球了。这蜂窝煤同样是煤做的,一文钱却可以买五斤呢!烧着还方便,比煤球划算多了。”

    “听说是皇帝征收矿税,那些做煤球生意的矿主,要是还按照以前那种价钱卖,肯定是要蚀本的。”

    “那这个蜂窝煤为什么还这么便宜?”

    “谁知道啊!小兄弟,我买二十文蜂窝煤,给我送到家里去。”

    “好嘞,您住哪儿?”

    “就在前面。”

    “小兄弟,我买三十文,也给我送家里去。”

    一大早拉着整整一车蜂窝煤出来卖的小王,勤快的给这些胡同里的街坊邻居送蜂窝煤。这蜂窝煤根本就不愁没有销量。

    最重要的还是蜂窝煤便宜,而且烧着还方便。这玩意起码比柴火要便宜多了,这年头北方大城镇周边的柴火早被砍光了,剩下的树木都是成材用的,谁会拿去当柴火烧。从更远的地方运柴火到城里卖,运费比煤炭要高,而且伐木尽管不需要挖洞,随便去个人就能砍。但煤炭开采形成规模之后,热量获取效率远比伐木高。

    所以京城里柴火的价格要比煤炭的价格高出不少的,历来都是那些富裕人家才能用得起的东西。因为烧柴火做出来的饭菜最天然的,炖鸡鸭什么的,味道明显和用其他燃料炖出来的不同。所以那些权贵的府上,烧的都是柴火,每隔三五天就会有柴夫定点送柴,一般老百姓哪里用得起啊!

    普通老百姓以前都是烧煤球,这些煤球足够便宜。一文钱就能买斤左右。足够烧一两天的了。

    只是最近煤球价格狂涨,从一文钱五斤,涨到了一文钱两斤。价格上涨了一半以上。

    这不得不说,这次专门主持税务局打压煤矿主的魏忠贤,可谓是卖力无比,收税的时候直接下了狠手。

    以至于这些煤球进城之后。价格就如同狂奔的野马。疯狂的往上蹿,栓都栓不住啊!

    一文钱尽管不多,差不多类似于后世一块钱的购买力。但是老百姓也懂得精打细算啊!煤球价格上涨这么快,用倒还是用得起,就是不划算了。

    同时京城的老百姓发现,蜂窝煤的价格竟然没有涨。一文钱还是能买五斤。

    这些蜂窝煤每一个的煤炭重量是可,另外加入克的黄泥等材料制成,刚好是克。也就是明代的一斤。

    最重要的是,这些蜂窝煤烧着还方便许多。不用像用煤球那样,需要经常扇风,而且火力有时候还不够,燃烧也不完全。

    蜂窝煤价钱这么便宜,用起来还方便,当然是去用蜂窝煤了。不过是需要添置一个煤炉罢了,煤炉也不是很贵的东西,结构非常简单,随便找个工匠师傅就能做出来。皇家军工厂的民用生产区倒是生产了一批煤炉出来,一个煤炉的价格只要文钱,顿时在京城大受欢迎。

    实际上这些蜂窝煤的价格是一文钱六块,但不送货上门,要自己到货栈去拉,所以就有人贩卖蜂窝煤,一文钱变成了五块。

    贩卖蜂窝煤的小王算了笔账,只要一天卖出去块蜂窝煤,就能赚到文钱,一个月下来就能赚到文钱,相当于是元。

    每一户人家在煤快烧完的时候,都会直接买不少,然后堆在外面。一天卖个块蜂窝煤还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刚开始做这种生意的时候,生意特别的好。很快忙碌一天下来,小王就往返了几次货栈,卖出了多块蜂窝煤,一天就赚了文钱。

    蜂窝煤很快就开始风靡整个京城,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蜂窝煤的影子。

    这些便宜的蜂窝煤,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毕竟一文钱可以买五块蜂窝煤,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两毛钱就能买一块蜂窝煤。这样的价格,京城的老百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尽管价钱极为低廉,但是皇家矿业公司还是有很大赚头的。

    这些蜂窝煤,全部都是就近开采的,开采成本和加工成本都比较低,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挖五六方的煤,一方的煤重吨多。不过矿道的运输和挖掘不是那么方便,一个矿工一天挖个两三吨煤还是没问题的。

    加工蜂窝煤也很简单,成本也都比较低。

    成本最高的就是运输,一辆马车可以牵拉公斤左右的煤炭,跑一天的运费大概在文左右。

    也就说,如果超出马车一天的运输路程,成本就会上升很多了。如果不超过一天的运输时间,那么成本还能控制在文以下,进城后一吨原煤所加工成的蜂窝煤,可以创造文左右的利润。

    如果是走水路运输的话,那成本就低得多了。毕竟船不用吃草,而且运量更大。

    北方的煤炭是比较多的,马车一天跑个公里还是没问题的,一般情况下,北方城市在公里内是肯定有煤矿的。

    相比之下,南方则普遍是烧柴火。南方煤炭没那么丰富,而森林资源要丰富得多,所以南方大部分地区,烧柴的成本是比烧煤炭要低的。

    但是在北方,烧煤炭的成本是要比烧柴的成本低得多的。

    蜂窝煤的出现,很快就将京城内的煤球给排挤出了市场。那些煤矿主一个个都快哭晕在厕所。他们原本也天真的以为,提价就能把成本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结果这招根本没用。

    皇家矿业公司显然不用交税。煤炭价格依旧是那么低。同时蜂窝煤这东西又方便许多,他们的煤球哪里能竞争得过,没几天就卖不动了,煤炭成堆成堆的挤压在货栈。

    没过多久,这些矿场主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把货栈的煤球低价甩卖了,忍痛将矿场低价卖给了皇家矿业公司。

    皇家矿业公司在矿场购买上还是很正规的。起码出了钱了。尽管价格有些低得让人骂娘,基本上跟白送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这些矿场主,还要哭爹喊娘。求着皇家矿业公司买走他们的煤矿。这些矿场留在手上不仅赚不到银子,每个月还要被收上一笔矿税。这矿场放在手上还变成了烫手山芋,早扔早安生。

    惨淡出局的煤矿主们,自然没少骂娘。

    “强盗。完全就是强盗。”

    “这狗屁皇帝。在这么下去,天下都得反了他。”

    国家本来就是暴力机构,就是强盗的升级版,自古皆是如此。只是大家定个规矩,按规矩来。有了规矩就不会乱,就不用流血,不管强者还是弱者,都可以在规则中找到位置。从而组建成金字塔结构,并生存下去。

    如今大明的规矩。就是商人不用交税。尽管不合理,但这就是当下的规矩。但是资本主义的壮大,显然正在处心积虑的要将皇权从金字塔的顶端拉下来。

    朱由校手握金字塔顶端的皇权,自然不用和这些商人客气。

    老子就是强盗,怎么嘀!

    朱由校就是这个想法,不过表面上自然不能这么露骨,而是:“朕只是在收税,一切合理合法。顶多就是收税的时候手一抖,收重了一点罢了。”

    京城周围的煤矿主都被排挤出局,京城周边的煤炭开采自然也处于皇家及矿业公司的垄断之下了。

    这块把就把那些煤矿主排挤出市场,这让朱由校非常满意,对魏忠贤进行了一番嘉奖。

    虽然垄断了煤炭的销售,不过价格依旧还是维持在了一文六块蜂窝煤的批发价上,毕竟这玩意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不过朱由校又发现,柴火方面却可以搂钱了。

    要让京城那些权贵富人去烧蜂窝煤,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身为皇帝的朱由校,御膳房用的燃料同样也是木材、木炭,根本不用煤炭。

    那么,这玩意不就具备了奢侈品的条件了吗?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立即大手一挥,收税,继续收税。

    “为了保护环境,所有入城柴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