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让这些考生还能接受,科举考试当中就有算术,尽管类似走过场,但起码总是有的。这次皇家科技学院的招生试卷中的算术题,简单的有,难一些的也有,就看能答上多少了。
再一个就是农业,考的主要是农业方面的基础常识,以及一些需要用心去观察农作物才能发现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能答对,那意味着平日里对农业比较有兴趣,被皇家科技学院入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可是一群考生看了农业这一块的考题后,脑子里瞬间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如果他们是穿越者,一定会破口大骂一声:去你妈拉个比!
谁让这些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其中很多都没干过农活,更没有去用心观察过农作物。
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看到这样的题目,一部分对农业有兴趣的考生却是大喜过望。机械方面的题目,则比较简单,也是常识性的东西。
一场考试过后,考生们走出考场,然后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考题,吐槽、哀叹者皆有之。
讨论最多的,还是那道大明是否灭亡的选择题。
西安考场走出的一群考生中,一个青年说道:“我选了第三个答案。”
“呀!定文兄,你真的选了那道题的第三个答案?那岂不休矣!”一旁的考生惊呼起来,说道:“在下听闻新君昏庸、贪鄙,远君子而近小人。这道考题,定然是第一个答案才对。”
青年笑了笑,气定神闲的说道:“股之害为患久矣,新君即以杂学取士,必是目光独到。且诸位答题时可有发现,每道选择题中,对大明现状皆有一针见血的答案。若是新君要的是对大明乱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之人,何必有此一举,搞出这个皇家科技学院?”
“此言差矣。新君只是招生,未必就是取士,进了皇家科技学院,说不定还与仕途无缘了呢!”有考生反驳道。
“那兄台何须来考?圣上已经下旨开恩科,你待明年去考恩科岂不妙哉?”青年哂笑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就在皇家科技学院的招生考试结束的同时,朱由校在京城则开始策划铸造铜钱、铜元,以及银元。
铸币权已经从南京收回,现在已经正式交给皇家银行。
如今大明的官场上,向中央上缴赋税都是先比火耗,所谓火耗就是官府将税收征收上来之后,将各种成色、大小的白银熔炼出官银,这些官银一个个都非常大,五十两、六十两、七十两、一百两等等皆有,为了防止银匠在熔炼中偷银,每个银锭上都会打上工匠的名字,以及银锭重量等信息。
如果铸造银元的话,日后直接银元缴纳赋税,就不存在火耗问题了。再有一个,银元在成色、重量上一致,方便百姓使用,进而可以在银元中参入其他价格低的金属,一块银元中只有九成是白银,老百姓也会因为银元比较便利而接受银元。
总而言之,铸币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铜钱、大钱、铜元、银元如何铸造,却是必须仔细琢磨的问题。
p:今天回老家,所以只有一更。这两天可能都不是太稳定,同学们见谅一下!
。。。
第074章:开始铸币()
铸币厂很快也建立了起来,地址就选在大明皇家军工厂边上,同样是放在城外。放在城外确实是有一定风险的,一旦什么兵灾发生,很容易遭到冲击。
但朱由校并不担心这个问题,真要是被野猪皮和什么流贼兵临城下了,那基本上也就是快亡国的节奏了,这些东西也不用太在意了。
而以当前的节奏发展下去,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城外地皮够大,而且产业聚集在一起,能够产生很多便利。杨国瑞已经招募了上千名工匠,就等铸造模具做好,就能全面铸币了。
银元要造成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是需要好好考虑一番的。
银元要想让老百姓接受,最重要的是方便二字,只有老百姓觉得方便了,老百姓才会乐意接受银元。
所以银元的重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清代银元主流都是重七钱二分,这基本上是西方人的银元重量。清末时期,满清政府不是没有铸造过一两重的铜钱。张之洞在湖北就试制过一两银元,结果推出之后,因为与铜钱、铜元兑换挂钩不是五、十进制,导致老百姓感觉麻烦,因而不受欢迎,只铸造了一批就停产了。
如今朱由校要铸造银元,自然也要考虑与铜钱、大钱的兑换模式。
如今大明的白银、铜钱的兑换比例是:,因为日本铜矿这一时期才刚刚被发现,所以中国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缺铜的状态。
既然如此,要想兑换方便,那最好是块银元兑换个铜钱。如此换算一下,银元的重量应该在钱分比较合适。
大钱则铸造成铜元,一种小铜元兑换个铜钱,一种大铜元兑换个铜钱,有点类似后世的块钱和块钱。
从而形成块银元=大铜元=小铜元=文铜钱的兑换体系,老百姓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确定了银元的重量后,朱由校又设计了铸造图案。正面是‘天启元宝’四个大字,按照上下左右分布,中间是一团火焰,象征大明火德。银元外围上方则是‘大明皇家银行造’,下方是‘库平钱三分’。
背面上方是‘大明天启元年’,下方是一条龙环绕,中间再印四个大字——新君继位。
至于把头像印上去的做法,朱由校感觉太不靠谱了。毕竟银元上的形象并不能太过逼真,只能说做到神似的模样。如此一来,如何能把他英俊潇洒的形象刻画出来?既然做不到,干脆就多刻几个字上去,把当年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权活动刻上去。
明年天启二年,再挑个有代表性的你中央活动刻印上去,让银元成为一个简单的记录表。
至于头像,等日后印刷纸币的时候,再把头像印到纸币上,那样会逼真很多。
经过朱由校的亲自设计,很快银元就设计出来了。天启元宝的模具随即开始打造,天启元宝重钱三分,纯度为银铜。
这意味着,两银子可以铸造4枚银元,十分之一的贵金属利润,就能产生元的盈利,其中这个银元就可以就能支付工匠和所用铜材的成本了。两白银就有块银元的利润。
只要铸造亿两白银的银元,就能得到万银元的收益。
铸造铜钱的利润也很高,百斤铜材能铸造万个铜钱,利润达到%,铸造亿个铜钱便能盈利万两白银,相当于万银元。
明末人口达到亿是比较可能的,每个人需要文钱来计算,印个亿文钱出来都能消化。
另外还有小铜元(价值文钱),用的材料是普通铜钱的三倍重量,百斤铜材铸造的小铜元价值444两,有两的纯利润,相当于块银元。铸造亿个小铜元,就能赚到4万元。
大铜元利润更高,倍重量等于文钱,百斤铜能产生4元的纯利润。铸造亿个大铜元,就能盈利万元。
当然,问题是缺铜。
但这个问题在朱由校看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缺铜可以开采啊!开采铜矿不就能创造就业岗位了?
粮食?
这个好办,有了钱之后可以造船,有了船可以从海路运输粮食到北方。同时还能在北方修缮水利,增加粮食产量。并且通过济民粮行的调剂,使得粮食收购价保持稳定。进而就不会导致农民因为不赚钱而抛弃土地。
如今大明的农业问题,与之前二十年万历年间繁盛的经济是有关系的。之前二十年,大明的商品经济进入一个无比泛滥的阶段,这个阶段在种田的人又很多,结果农产品价格卖不上去,而城镇作坊、工厂内生产的商品又冲击了农村自然经济,老百姓在农村自然日子过不下去了,从而大量抛荒进入城市务工。
农民抛弃土地进入城市务工,也就造成了许多土地上的水利失去维护而荒废。抛荒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口不断繁衍,导致普通农民手上的土地越来越少,那么点产量无法维持生活。
如今朱由校通过建设皇庄的方式,每户农民分给他们亩地,生产资料就足够多了,可以生产出足够一家人生活的你劳动成果。再有一个就是通过济民粮行稳定粮食收购价,使老百姓稳定。
稳定才能创造财富,动荡则会产生损失。
‘皇家矿业公司’就接着成立,并到处勘探、开采铜矿,皇家矿业公司的技术从民间矿场引入,反正只要技术不比民资落后就可以,日后可以慢慢再改进。开矿成本方面,则可以做到比民资更低,因为朱由校可以把劳改犯打发去开矿,完全不需要任何工钱,只要管饭就行。
铸币方面,主币才是利润最高的。辅币则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好过了就会饱和。
“明年年底之前,能弄到多少银子就造多少银元。铜钱铸造亿枚,小铜元铸造亿枚,大铜元铸造亿枚。”朱由校对杨国瑞下达了一个生产指标,“至于铜材,不管是自己开采还是去买。”
因为缺铜,所以朱由校也不能一口气铸造太多,而且铸造出来的货币总得有一个市场消化过程。一口气铸造太多就会‘消化不良’。
“是,皇上。”杨国瑞领命之后,问道:“皇上,是否可以和民间商人合作,让他们参与到银元兑换当中。例如他们运一千两银子过来,我们就给他们二十块银元的报酬。”
“不用,只要朝廷要求使用银元,加上银元便利,我们再通过银行兑换的方式,最终大部分白银都会变成银元。这个钱没必要让民间商人赚。”朱由校自然不太愿意,这利润给多了他心疼,给少了又没太大效果。
反正朱由校制定的这个生产指标,铜钱、铜元这些辅币,明年年底之前完成的话,大概能产生万元的利润。
。。。
第075章:大受欢迎()
p:已经回到乡下老家稳定下来了,回家后失眠问题也不见了。●⌒頂點小說,乡下比较安静,没什么纷纷扰扰,可以专心给大家码字,今天开始提速更新。
京城,这个大明权力的中心,在这个夏季并不安生。先是东林党大贪李三才落网,接着李三才却在刑部大牢内暴毙。
李三才的暴毙,产生了很多市井流言。
而在朝堂之上,朱由校借题发挥,不再同意将贪腐官员关押在刑部大牢,日后东林党想要从劳改局把人捞到刑部大牢里去是不可能了。
而在刚成立不久的铸币厂,此时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炉炉的白银熔炼成银水,然后将其中的其他金属分离出来,再混入%的铜水,随后浇筑在模具上。
随着工人们的忙碌,一枚枚银元被铸造了出来。
铜钱方面更是如此,铜水中又参入了更廉价的金属,每一枚铜钱中含铜%,每钱重一钱二分。
朱由校最近对铸币厂是极为上心的,这可关系着巨额财政收入。
如今全国各省钱局已经被朱由校下旨撤销,铸币权已经完全收回。皇家铸币厂自然不能砸了招牌。
这天一大早,朱由校又坐着銮驾出城来到了铸币局。
看着一块块铸造出来的银元、铜元、铜钱,朱由校脸上不由露出欣喜的神色,拿起一块银元在嘴上使劲一吹,然后分到耳边聆听。又仔细看了看银元的样式,也让朱由校十分满意,他设计的银元还是挺漂亮的。
铜钱方面则依旧铸造泰昌通宝,毕竟便宜老爹驾崩还不到一年,泰昌通宝的浇筑还是不能听的。
等到明年,再铸造天启通宝吧!
泰昌通宝是大字铜钱,文字十分清晰。朱由校拿在手上掂了掂,陪同皇帝巡视铸币厂的杨国瑞说道:“皇上,我们铸币厂所铸之钱,绝对都是质量上乘的。”
“这就好。”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转头对护卫他出宫的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命令道:“田爱卿,你马上让锦衣卫在全国彻查铸钱,尽可能将私铸铜钱的现象一网打尽。”
“臣遵旨。”田尔耕领命,随后说道:“皇上,这民间私铸铜钱是死罪,然而依旧有人铤而走险。以臣之见,锦衣卫一边清查,一边发榜让民间百姓举报。而且就算是同犯举报,也一律给予丰厚赏赐,并可免罪。”
“准。”朱由校点了点头,从内部瓦解犯罪分子显然是最有效的。就像是后世的禁毒一样,那些毒贩经常是被内部成员给卖了。
毕竟从事铜钱私铸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在朝廷严厉打击之下,谁心里都会打鼓,想着哪天会不会被朝廷砍了脑袋。既然这样,还不如把同伙举报了,不仅可以免罪,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就算没这个心思,也会怀疑别人有没有这个心思。时间一长就相互猜忌起来,猜忌一旦产生,往往意味着不再团结,很大可能就有人出去举报了。
就算是把人封闭起来私铸也没办法,总得有人把铜钱运出去分销吧!总得有人接手这批铜钱吧?
参与的人员多了,只要一个环节出错,这些犯罪分子就会遭到打击。
接下来就是发行银元的问题了,这玩意到底能不能被老百姓接受?于是朱由校决定先尝试发行。
即以不强制的方式,向银行储户推荐使用银元、铜元。
随着第一批钱币铸造出来,很快大明皇家银行就推出了银元、铜元。储户在取钱的时候,银行都会推荐他们取用银元、铜元。并且以大明皇家银行作为担保,只要银元、铜元拿到银行,就能换到银子。
这种银元在北方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玩意。而南方等沿海地区,都已经有银元流入,不过此事的银元仅限于收藏的范畴,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商业流通环节。
很快一些储户就发现,银元和铜元用起来极为方便。首先在成色上完全一样,重量上也不差分毫。
在没有银元流通的时代,银子的成色、称重都是比较麻烦的。普通人拿着银子去买东西,交割的时候不仅麻烦,而且不懂这些方面的东西,还很容易被人骗。
可是用了皇家银行的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