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事管制下的异族,将会被集中起来安居,并收缴一切武器。宗教活动和出行都是被管制的。工作自然会有安排。做了事就发钱发粮。工资水平会比较低一些。但也不算太低,成年男子每个月也有2元的收入。

    不能工作的病号、伤残,朝廷每个月会给予补助,总的是饿不死的。那些有手有脚的,朝廷则是不给补助的。

    农忙的时候,这些异族就在军方农场做事,农闲的时候就去修建水利设施和道路什么的。

    这年头的战败者不被屠杀、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被军事管制算个啥。官兵又没屠杀他们,也没有¤≡style_txt;侮辱妇女。所以大明官兵对这些异族进行集中管理的时候,并没有遭到太强烈的抵抗。

    当然抵抗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大明官兵是拿着刀子将他们集中起来安置、管理。听话的有赏,不听话的砍了。

    这些异族则是人口红利,用工成本低,妇女、童工都能用,棉花种植业最麻烦的就是棉花采摘,妇女童工本身就可以胜任。

    这些也在从事农业的异族自然是要用这种政策来对待的,毕竟不这样管理的话。他们与汉民杂居在一起,必然会因为宗教问题产生巨大的矛盾。相比之下。蒙古人因为没有极端宗教,又不完全与汉人混居,主要生活在草原上,因此蒙古人的待遇模式又不一样。

    被划分为二等民的异族要想取得正常公民的户籍,首先必须脱离极端宗教,同时还要学会说汉语,并且不能有犯罪记录。

    这样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一劳永逸。想出这个主意的还能有谁,自然是皇帝朱由校。

    在紫禁城噼里啪啦的一顿如意算盘,算是把西域的战争红利给分了下去。

    土地红利方面,安置边军分出了1200万亩,赏赐参战官兵分出了1000万亩。还有大片没有开垦出来的耕地,这些耕地大概有4000万亩左右,这些土地则将被国有农业公司,以及生产兵团瓜分。

    矿产资源,大部分都将被国有矿业公司获得。

    那些异族则是人口红利,将通过军事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压榨。

    开发西域的人口缺口,则从关内招募工人、移民填补,再加上人口繁衍什么的,可以慢慢开发。反正西北地区,开发起来也不少的那么着急,十年之内能大致开发出来就可以了。

    重点还是扫除了异族的威胁,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秩序。并且开发出多少地方,就能产出多少棉花。

    青海和颐部同样也投降了大明,朱由校随即也排人前往青海建立行政,同时划分草场,改变和颐部的生产、社会模式。

    天启七年五月,朱由校宣布大明成功收复西域,并下旨成立西域省,并在关内各省招募移民。

    消息刚公布出去,各省百姓纷纷轰动。

    自从新君登基以来,也只有七年的光景。可是这七年里,却是不断的在开疆扩土,这几年尤为厉害。

    不仅扫平了建奴,打败了蒙古,又攻下了南洋,还开拓澳洲,如今还收复了西域。而且还在北方把改革搞得风生水起,如今新政地区经济繁茂,百姓都能实现温饱,文治武功都是一流。

    当然这都是一些有识之士的看法,而更多利益遭到损害的群体则是对皇帝满腹怨言,恨不得皇帝明天就嗝屁了。

    这年夏天,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海路乘船到达天津,一路来到了京师。在海上只见千帆竞渡,到了天津港更是商旅云集。在这京畿之地,一路上都是车水马龙的景象。给人的感觉就是马多、车多。

    这几年大明的马价下降得很快,特别是在北方各省,马价变得十分便宜,唯有能够当军马使用的马匹价格才比较高一些。主要还是大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草原经济区,获得了广袤的产马地。

    如今的大明,东北能够产出大量马匹,河套地区亦能产马。加之新政地区商业不断发展,财富积累之下,马匹数量也急剧上升。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公路上到处都能看到马粪,为此官方有派人清扫,但马粪还是多。

    京畿地区的百姓,精神面貌则是十分不错。

    很多农民、工人都是穿着染色的棉布,看起来很鲜亮。而且从面色上能看得出来,大多数日常饮食还是不错的。

    京畿地区的百姓显然人人都能获得最起码的温饱,不能实现温饱的都是那些好吃懒做的。不能做事的,朝廷也都给了低保补助,温饱也不成问题。

    “变化真大啊!上次跟随父亲来京,到处都还能看到生活困苦的百姓,如今都看不到了。”少年来到京城外,发现外面的京城城墙外面的棚户区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街道,一排排新房子。

    京师这些年发展下来,人口增长有点大。尽管当初将那些生活无依的流民移民去垦殖荒地,可后面的发展过程中,却是涌入了很多新人口。

    特别是很多外省百姓,来了就不想走了。当时朱由校对户籍管得也不是那么严,户籍迁移还比较容易,结果造成京师人口暴涨。这才让朱由校明白了后世中国户籍限制的一些好处,因此户籍迁移的关卡变得严格了许多。

    不过如今的京师,人口已经增长到了400多万,绝对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城市。城内的土地自然不够用了,城墙肯定也是不能拆的,于是在城外又圈了一环地,算是京师的三环吧!皇城是一环内,外城是二环内,城外则是三环。

    少年来到一路来到了皇家科技学院,今年的招生考生已经结束了两个月,还有三个月开学。为了方便路程远的学生来京入学,招生考试都会提前许久。

    少年叫方以智,以极为逆天的成绩考上了皇家科技学院。他来到皇家科技学院报道后,便被安排去旁听了。皇家科技学院历来都是这样,报道了就能去上课了。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安排上什么课,学生也经常被安排去讲课。

    来到皇家科技学院的方以智,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皇家科技学院的一应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衣食住行都十分不错,可以让人集中精神放在学习上,而且皇帝每个月还会发放补贴。

    而且皇家科技学院里面环境优美,京畿地区如今确实发展得不错,但环境问题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量烧煤导致到处都是灰,很多地方看起来都是黑乎乎的,施工的地方更是尘土飞扬。

    在皇家科技学院,方以智终于是得到了数理化教材,这些数理化教材可是朝廷严格封锁的存在,严厉禁止向海外传播,为了防止那些传教士把这些教材带回欧洲,朱由校陆续把西班牙人、荷兰人赶出东亚之后,又把葡萄牙人弄到马六甲去了。那些来华传教士,更是一个个都请到朝廷任职,但却禁止他们传教,也不让他们回欧洲。这会那些传教士正在给朱由校修历法呢!

    这些数理化教科书,在这年头的地球,简直就像是武侠里的神功秘籍一般,非考入皇家科技学院的,是不可能得到全部的。小学堂只教数学,而到了中学则会教一些基础的数理化,但也都非常基础。

    当然不是朱由校变态得不在内部传播,而是师资不够。这玩意迟早都会在内部传播开来,也迟早要被传到欧洲,朱由校反正是能封锁传到欧洲几年就几年,本土官方学堂的教育传播还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让方以智感到惊奇的还是蒸汽机,他第一次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玩意。蒸汽机自从诞生以来,官方没有在报纸上透露任何只言片语,但是这种烧煤的机器还是口口相传。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方以智便对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337章:福王的异常() 
让方以智感兴趣的东西很多,皇家科技学院如今有许许多多的研究小组,但蒸汽机这个东西,却是方以智感觉最有潜力,最能造福天下百姓的东西。

    特别是方以智知道了火车、轮船的研究方向之后,更是神往不已。若真能实现,这种不知疲倦的机器将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便利?

    天启六年,皇家科技学院取得最大的成绩就是攻克了制碱工业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大规模的生产纯碱。

    到了天气七年,制酸工业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技术攻关。根据实验室中获得的制法,制造出了制酸设备,这些设备小问题不断,正在改良之中。

    皇家科技学院还有一个学员叫周福海,正是当初明了纸弹的那名测试员。周福海在获得了皇帝的赏赐之后,进入了皇家科技学院进修。

    周福海没有什么太高尚的理想,他只知道军事明能赚到钱。只要研出了朝廷需要的军事技术,就不愁没钱没地位。因此周福海学习很刻苦,刻苦的面对就是为了研军事技术。

    经过一番学习之后,周福海将目光盯上了zha,药和火药的研上。

    实验室已经有了成熟制酸手法,硫酸可以通过硫铁矿等硫化矿物的冶炼中获得,是一种副产品。

    如今的难点只在于硝酸制取工艺,硝酸是通过氨氧化获得,天然的氨来源不是那么充足,因此皇家科技学院正在研制合成氨的制取设备,只不过很多技术难点没有攻克。

    当然这些并不妨碍周福海研制zha,药。或者说是一种安全的zha药。

    皇家科技学院此前已经非常轻松的研制出了无烟h非就是硝酸加硫酸,不过这玩意很不稳定,换个说法就是很不安全,生了几次爆炸事故,炸死了好几个学员。以至于如今皇家科技学院的学员没一个敢碰这玩意。

    周福海却是知难而上,对此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并为他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那就是通过加入某种物质来提高无烟h稳定性,还给他搭配了人手,并且提供了一笔研究经费。

    此时周福海正在不断试验各种物质。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寻找可以稳定无烟h物质。

    这就是西方科学没有系统理论的问题,如果有如同中医那样的系统理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中医的那套理论,延伸出了非常多的药方。如果这些药方都是像这样一个个慢慢试验。以古代中国的生产力,根本没有那个财力试验出那么多的药方。能组合出那么多的药方,主要就是中医通过核心的理论,展出了配药理论。可以根据‘阴阳、四气、五味、七情’,已经病人身体状况的不同来对药物进行灵活的搭配。

    也正是这种灵活性,所以中医是一人一方,相同的药方用在两个同种病症的人身上,未必都有效。

    所以一个靠谱的中医,需要掌握核心,这需要一定的悟性。后人也正是悟性不足。所以才把中医搞得乱七八糟的。

    当然西医也是要展的,因为中医太难培养了,说现实一点就是靠谱的中医数量不多,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西医则是模板化批量化的培养,度可以很快,不需要什么太好的悟性,只要能按照流程化搞完就行。

    但中医也是不能丢的,西医毕竟有坑的地方。

    所以如今朱由校走的也是中西医并行的路线,但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的路线。历史已经证明,中西医结合必然走向失败。因为两者的理念差距太大了。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玩意。

    中西医并行,则是两者互不干扰。

    而如今西医在大明也不叫西医,而叫外科手术。西医的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外科手术方面的成功。

    中医是照常培养。太医院这些年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学术气氛已经越来越浓烈,更是选了一大批学徒从小培养,学的也不是八纲辨证,而是传统的六经辨证。

    至于如今科研所用的这种最笨的方法,一个个慢慢试过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上古流传下来的河、洛之学很明显是级文明的玩意,但当前的科技展层次太低了,也没有能够融会贯通之辈。

    而科技的展,使得生产力不断提升了,可以投入科研的人力物力的增多,这样的笨方法也是可以搞的。

    朱由校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第一位将道家学术理论与西方科学融会贯通的方以智已经到了皇家学院。

    方以智出生在一个以易学传家的官宦世家,熟悉河、洛之学,此时接触到皇家科技学院的数理化,已经走上了一条高级与低级融会贯通的道路。

    如今的问题就是高级的太高级,低级的太低级,若有能够融会贯通,那就可以达到一个平衡。

    周福海的试验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主要在无烟h生产、运输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加强了火药的稳定性。要看

    朱由校对无烟h倒没有太迫切的需求,因为大明暂时已经没有什么强敌需要用这些玩意来对付。

    朱由校倒是对制酸工业比较上心,这个工业一旦建立,就可以大量生产化肥。

    天启七年明王朝的军事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西域,主要就是将朱由校制定的那一套制度施行下去。

    集中、镇压、管理那些异族,也是需要不少兵力的。不安分的家伙肯定是有的,只要一开始就坚决砍了,再给那些安分的异族一条活路,过个几年局势就能彻底稳定下来了。

    如今大明在到处移民,东北地区的开活动并未停止,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进一步的增加。

    同时移民西域、南洋、南半球也需要人口。

    移民公告已经贴遍了整个大明各省,只要愿意移民都可以到官府登记,官方承当路费。

    这样的移民活动,给了那些贫穷的百姓一条出路。

    树挪死、人挪活。这些移民活动,给那些日子过不下去的百姓提供了一条生路。总的人是不会被饿死。

    不论是北方省份还是南方省份,百姓都获得了移民机会。朱由校也通过这些移民手段,大体上解决了大明百姓的基本生存权问题,但这种解决并不彻底。

    不过令人可喜的是。全国各地城镇的贫民窟内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多选择了移民。会住在贫民窟的百姓,都是一些抛弃了土地的流民,他们涌入城镇,却没办法获得什么机会。在城镇之中烧个柴火都要用钱买,处处都要用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