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保日本把歪心思用在镇东省上。

    经过数年的开发,此时大明在镇东省建立了大片大片的牧场,以及一个规模庞大的渔业捕捞基地。

    镇东省南岛(北海道)的牧场面积达到了1500万亩左右,耕地则有350万亩。镇东省北岛(库页岛)则开垦出了耕地200万亩,牧场600万亩。

    一片片牧场和农场在镇东省开辟出来,如今每年都能为大明产出大批的羊毛、羊皮和牛皮等原材料,同时还能为产出大批牛羊肉。

    而渔业产出就更大了,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投入,渔业船只和渔业数量都大大增加,天启六年就从镇东省海域捕捞了将近300万吨的渔产。其中鲱鱼占比最大,达到120多万吨。

    捕鲸业也是依托镇东省发展的。镇东省海域的鲸鱼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大明只有这么一个捕鲸海域,第二个捕鲸海域将在南半球开辟,主要依托澳洲和新西兰对南极海域的鲸鱼进行捕杀,只不过当前还在筹备之中。

    镇东省为大明输入的渔业产品价格低廉,以至于大明本土沿海的一些捕捞业都不好发展。但朱由校需要的就是大规模的廉价蛋白质产品输入,因此镇东省的渔业对大明来说至关重要。

    没有这些价格低廉的渔业产品输入,大明就养不活那么多离开了土地的工人,建设规模就必须缩小。

    可以说镇东省关乎大明的重要利益,这个时候小日本突然限制贵金属外流,还开始频繁的探查镇东省南岛,齐心昭然若揭。

    一个很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德川幕府面对开始不断频发发生的天灾,开始准备将矛盾引向外部,最好是能找到一个敌人,然后通过战争来消耗内部人口。

    如果不通过战争的方式将矛盾引向外部,很可能就会在内部乱起来。既然如此,还不如引向外部,赢了之后不仅消耗了人口,说不定还能把大明占据的镇东省南岛打下来,到时候还能增加粮食产出。输了也感觉无所谓,因为人口被成功消耗了。

    内部人口少了,对粮食的消耗自然也少了。

    折腾折腾,德川幕府对日本的统治就稳固了。

    作为穿越者的朱由校一看小日本的动作,就基本上洞察了日本人的意图。因为穿越一次的朱由校,知道近代日本工业革命之后,内部一旦出现什么矛盾,就会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把矛盾引向外部。

    德川幕府管制贵金属外流,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对外贸易已经产生警惕,也意味着日本的贵金属数量开始减少,他们的购买力正在下降。当他们手上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大明的商品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而他们向镇东省南岛探查,意味着他们已经盯上了镇东省南岛。并且对大明开辟的镇东省也非常警惕,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大明大摇大摆的把虾夷地给占了,成立了个镇东省,德川幕府自然是寝食难安。

    知道镇东省可能太平不了几年,朱由校立即加强了镇东省的防御力量,同时决定将第一条跨海电报线路铺设到镇东省去。

    暂时来说镇东省是安全的,小日本对此时的大明还是有些畏惧的。另外以小日本的尿性,肯定会不断在暗中进行战争准备,几年之内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当他们完成了战争准备,必然会对大明展开偷袭。

    小日本没有海军,这一点是小日本的软肋,小日本估计花在建造船只的时间会比较久。

    朱由校自然不会坐等小日本偷袭,这不是他的风格。只不过暂时这几年是没有什么精力去对付小日本,等抽出手来再狠狠教训小日本一顿。(。)

第335章:扫平西域() 
在德川幕府开始频繁的向镇东省南岛派出探子的时候,大明这边因为接到了皇帝的警告,也提高了对日本的警惕性,同样也开始向日本派出人员刺探情报。此时日本虽然闭关锁国,但是镇东省就粘着日本,大明与一些日本大名(领主)私底下取得联络还是很容易的。

    那些日本地方大名巴不得能够和大明官方取得联络,与大明进行贸易意味着能够得到丰厚的利润回报,可以极大的增强他们的实力。一些不安分的日本大名自然很乐意为大明刺探情报。

    经过一番刺探,驻扎镇东省的锦衣卫情报机构果然发现日本德川幕府正在大肆造船。显然大明大力发展海军,有点刺激到德川幕府了。

    以前大明官方是禁止海贸的,尽管后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日本闭关锁国实际上也是有样学样。因为日本需要摆脱中国对其的影响力,他们不甘心当中国的藩国,因此大明闭关锁国,他们也闭关锁国,希望如此摆脱大明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力。

    如今大明却是大肆发展海军,同时商船造了一大堆,开始到处跑海洋贸易。这样的动作自然是刺激了掌控日本的德川幕府,特别是德川幕府得知大明大肆在海外开辟殖民地之后,很快发现向海外殖民是一个解决粮食不足的好途径。

    而且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桃子,那就是大明开辟出来的镇东省,距离日本很土极近。虾夷地被大明占据,也让德川幕府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大明一下离日本太近太近了。这意味着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力将持续上升。

    坐卧不安的德川幕府。随即就将大明镇东省纳入了夺取目标,德川幕府随即开始在江户大肆造船。

    锦衣卫探知德川幕府的动作之后,立即得出了日本对大明心怀不轨的结论,并将这一探查结果上报朝廷,同时暗中联络了日本样藩‘仙台藩’,所谓样藩就是投降德川幕府的那些大名,这些样藩因为实力比较强大,所以德川幕府对其采取了妥协的态度。并将这些样藩分封到了偏远地区。

    然而在闭-style_txt;关锁国的时期,这些样藩反而更容易与外部势力联合。

    仙台藩是日本东北部的一个能够在样藩中排入前三的势力,在大明官方暗中与仙台藩联络的时候,仙台藩非常亢奋,希望得到大明的支持。

    尽管德川幕府派人监督这些样藩,但仙台藩大名却是非常明白,一旦他们能够得到大明官方的支持,就能和德川幕府叫板。仙台藩大名曾经见过几艘前来仙台藩港口补给的大明军舰,当时就被震撼了。

    同时大明这些年和德川幕府贸易,其军事装备也驰名日本。

    只要大明官方支持仙台藩。能够获得一批武器装备,特别是火枪火炮。那么仙台藩绝对有实力和德川幕府叫板。

    在锦衣卫透露了一些可能支持仙台藩的态度之后,仙台藩与大明联络最为积极。当然这一切还处于密谋状态,双方并未公开往来和贸易。

    半个月后,锦衣卫上报的情报经田尔耕上呈,到了朱由校手上。

    “仙台藩?”朱由校仔细的查看了一番仙台藩的资料之后,顿时发觉并不需要直接进攻给日本。

    直接进攻日本很可能引起整个日本的反抗,如果支持一些地方大名来制衡德川幕府,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先培养几个日奸势力,到时候就算是要干涉日本,也有带路党。

    朱由校对于日本的领土并没有什么兴趣,把日本纳入大明,意味着大明要对这些小日本负责,这样的事情他才不干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日本整得四分五裂,成为一个内战不断的国家。日本不是资源不够用么?打一打,死点人不就够用了么?

    而德川幕府也是日本走向彻底统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德川幕府刚对日本构建统治没有多久的时代,日本各地的语言、观念、习俗都不太一样,根本不似日后的日本,只有一个民族。

    这个阶段如果介入日本,把日本打成几个国家,并且使这些国家保持…力量的平衡,那么日本的威胁就可以大大削弱。

    这个仙台藩既然有这个意思,倒是可以扶持扶持,以用来当日本的搅屎棍,只要把德川幕府拉下通知宝座,日本很快就会乱起来,到时候各地大名都可能会起兵造反,特别是那些被排斥的样藩都位于偏远的沿海地区,那就更方便与大明接触了。

    不过倒是有一个顾虑的地方,那就是与日本的贸易。尽管日本此时限制了贵金属的外流,但是日本的铜矿却是此时大明比较缺乏的原材料。

    这几年日本扩大了铜矿的开采规模,大明对日本的铜矿依赖性也比较大。好在朱由校也在投入了不少资源用于铜矿勘探和开采,过几年南洋和澳洲的铜矿开采出来,基本上就可以摆脱日本铜矿的影响了。

    出于进口铜的考虑,朱由校打算这两年暂时不对日本采取什么措施。同时命令国有矿业公司继续加大铜矿的勘探、开采力度,并且将勘探和开采重心放在澳洲。

    这个命令一下,澳洲的黄金部队又忙碌了起来,并且增派了不少人手过去,开始在澳洲地区到处勘探。

    如今大明的用铜量正在不断上升,铜钱、电线、军工都要用铜,民用市场对铜材的消耗量也比较大。而铜器在外贸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一些地方甚至把铜钱熔掉用来铸造铜器出口。

    作为一个缺铜的国家,在铜料的获取渠道上确实是十分紧张。

    好像铜矿资源最丰富的貌似是南美的智利,如今智利正在西班牙人的殖民之下,不过以西班牙人的生产力来说,他们更热衷于开采南美的银矿和金矿,对于那些铜矿基本上没有什么开发。反倒是日本,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铜矿出口国。

    随即朱由校制定了对日战略,暂时不准备介入日本。

    ……

    西域地区,经过将近大半个月的行军和扫荡,明军官兵终于是攻入了叶尔羌汗国的核心地带。

    叶尔羌汗国在明军面前基本上是不堪一击,西北地区少雨,明军又不深入山区作战,叶尔羌汗国的骑兵即打不过明军骑兵,又对明军步兵毫无办法,这些明军步兵在叶尔羌汗国骑兵来袭之前就可以很好的展开阵型,然后用火器对这些骑兵一阵轰击,再加上人手一把刺刀,骑兵撞上来就是损兵折将。

    被打得节节败退的叶尔羌汗国,也试图议和,但是条件却谈不拢。

    大明要求叶尔羌汗国解除武装,全部纳入大明统治,也就是无条件投降。但是叶尔羌汗国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同意,阿不杜拉向宁愿把手下的人都拼光了,也不愿意接受豪无利益保障的无条件投降。

    于是战争依旧在持续,明军随即兵分两路,一路沿着和田河向和田进攻,一路沿着叶尔羌河向莎车发动进攻。

    兵分两路的明军依旧势如破竹,一路进攻之下,叶尔羌汗国陆续丢掉了和田、莎车、喀什地区。

    阿不杜拉向见明军不可抵挡,干脆越过昆仑山脉,跑到后世塔吉克斯坦境内去了,这里也是叶尔羌汗国占领的地区。

    明军把叶尔羌汗国的部队主力赶到喀刺昆仑山以西,卢象升也下令停止追击,开始着手控制广袤的西域地区。同时派出一支明军,进攻青海地区。

    这年头的青海草原还是一望无际,不似后世那样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青海地区也是蒙古人占据的地方,明军横扫西域,灭准噶尔与叶尔羌,青海的和颐部蒙古得知明军进攻青海,简直吓得魂飞魄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向和颐部抛出了草原新秩序,和颐部十分干脆的就投降了。对于和颐部这样的小部落来说,野心并不是太大,同样也想安生过日子。因此对于大明提出的草原新秩序,反倒是乐于接受。

    当然接受这个新秩序,需要缴械。

    有了漠南蒙古,已经漠西蒙古投降明军之后的信誉保障,和颐部乖乖向明军缴了械,随即等待大明派遣人员前来青海划分草场,建立统治秩序。

    随着和颐部的缴械,祁连山南北皆被纳入大明实际掌控。而西藏一直都在向大明进贡,大明虽然此时没有实际控制西藏,但距离实际控制西藏也已经不远了。

    整个西域此时都是大明的地盘,西藏就紧挨边上,大明要派人接管西藏行政,西藏的地区的统治者敢说不吗?

    反正钝刀子割肉,慢慢来。

    如今大明咋西北地区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控制西域上面,暂时没时间去管西藏地区的问题。

    战争开始仅仅三个月多,卢象升就指挥明军基本上扫平了整个西域。接下来就是攫取战争红利的时刻,与此同时,后方的移民工作已经开始了。。

第336章:瓜分战争红利() 
战争基本上是结束了,但是对战争红利的收割才刚刚开始,西域地域广袤,大明对西域的控制力还比较差,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第一批移民的就是固原镇、甘肃镇、宁夏镇军户,他们获得了一批土地红利。分配给他们土地有1200万亩左右。

    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移民过来,将在两年内完成移民工作。

    同样获得了土地红利的,还有参与此次战争的官兵,经过一番战功统计,朱由校分配了1000万亩左右的土地用于赏赐参战官兵,平均每人分到了35亩耕地。这些耕地将由军方成立的农业公司经营。

    西域现有的耕地基本上就瓜分一空了,那些叶尔羌汗国留下的异族怎么办呢?好办,直接登记为不可拥有土地的二等民,打发去农场做工,去当棉花种植工人已经建设所需的苦劳力。

    这些二等民不仅不能拥有土地,还不能享受到一些福利,朝廷只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饿不死就是。这种保障又是建立在这些异族肯做事的前前提下的,作为战败方,这些异族被采取了军事管制。

    西域既然地域比较广袤,控制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把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异族集中起来,施行军事管制生产,就算是会乱,很快也就会被军队镇压,无法对朝廷在西域的统治形成什么威胁,更加无法威胁到移民过去的汉民。

    军事管制下的异族,将会被集中起来安居,并收缴一切武器。宗教活动和出行都是被管制的。工作自然会有安排。做了事就发钱发粮。工资水平会比较低一些。但也不算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