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一场败绩之后,林丹汗的力量和威望都大幅度下降,与喀尔喀部的力量实际上也差不多,只不过大明卖给林丹汗的装备还是让他有一定的优势。

    如今漠北蒙古也获得了装备,顿时就不一样了,林丹汗的优势可谓全无。而且以林丹汗那low逼的运道,朱由校基本上可以预见他对漠北蒙古发动战争的时候又要被吊打一顿了。

    正好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狗咬狗,朱由校对叶尔羌汗国和准喀尔部动手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掺和进来当搅屎棍。

    战争日程已经议定,开春后即对叶尔羌汗国发动攻势。

    参战部队也在年末做好了准备,参与此次作战部队包括16个骑兵师,一共8万骑兵部队,以及15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参战兵力26万,战争费用预算5000万元。

    仗要打,内部改革和建设依旧是要持续。

    到了年末,吏部又选拔了一大批基层吏员出来,送入了政法大学的进修班进行培训。内阁也拿出了一个持续改革方案,那就是天启七年将山西、河南两省纳入行政改革范围,到天启八年,则能对这两省进行全面改革。

    天启八年,再将陕西、甘肃纳入行政改革,同时对西域进行治理。

    这意味着,到了天启八年,北方各省将被全面纳入新政体系,天启九年就能实现北方各省的全面改革。

    在开源节流方面,天启九年农业税方面将会大幅度增长,首先是山东那些耕地纳入新农业税法案征税范围,同时东北、吕宋、爪洼、马六甲的农业生产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盐税同样也还会继续增长,因为更多的人口被纳入了新政地区,新政地区的百姓收入增长的同时,食盐消费量将会增长。同时制碱工业已经出现,天启七年规模还将扩大。与此同时盐税征收范围同样也扩大了,南洋那些土著所消费的食盐都将被纳入盐税范围。

    另外天启七年将对福建沿海的私盐进行重点整治,改变过去山高皇帝远的私盐猖獗局面。

    进出口关税则是定然大幅度增长的,因为商船数量增加了,以及南洋、中南半岛地区的贸易将会变得很频繁,对澳洲的开发规模也将扩大。

    另外海军组建的贸易船队,将在天气七年前往印度、中东地区与各国通商,如果比较顺利的话,可以打通新的贸易路线。大明与其他国家通商还是比价容易的,大明不似欧洲人那样,没什么好的商品还要求通商,完全就是一个强盗德性。大明优势商品众多,一般在海外要求与其他国家通商都比较顺利,顶多就是秀一秀肌肉。

    商业税与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收入也会随着新政地区的扩大、经济发展而增加,特别是增发了货币,大量工程开始动工的情况下。

    总体上来说,天启七年的财政收入是一片形势大好。。

第323章:火热的拍卖会() 
年末的北直隶,人人都在忙着备置年货。

    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北直隶的经济已经变得非常繁荣,其中工业规模最为庞大,特别是重工业,全国的大部分重工业都集中在了北直隶。

    北直隶的人口,此时也上升到了4300余万。

    也因为工业繁荣,北直隶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已经提升到了每个月5元左右,民生水平大幅度的提升。

    而那些技工,工资就更高了。

    一些技工的月工资已经突破了300元一个月。

    北直隶能够如此繁荣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北直隶的工业生产拥有的市场实在太广阔了。

    首先北直隶的商品可以进入国内各省,内部市场就非常广阔。同时北直隶的商品还能出口到朝鲜、日本、中南半岛以及欧洲。台湾、南洋等地开发出来之后,市场再度扩大。

    在广阔的市场支撑下,北直隶工业岂能不繁荣?

    拥有工业的支撑,财富自然就源源不断的积累了起来,老百姓也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市场自然是越来越繁荣。

    北直隶如今不仅有冶金业、钢铁制造业,还出现了化工等重工业。而在轻工业方面,制革、毛纺也很发达,整个蒙古草原的羊皮、羊毛、牛皮之类的原材料都是运到北直隶加工成商品。

    东北的开发,也让北直隶工业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

    此时北直隶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吃不上饭的。吃饱饭已经是最基本的需求了。

    随着东北和山东的持续开发,新增工业开始往东北和山东转移。东北和山东对劳动力需求增长。北直隶的人口才放缓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北直隶的年货市场也是一年一个模样。天启六年年末的年货市场上,纺织品种类比去年多了许多,而且全是染过色的,那色泽鲜艳的棉布、锦缎,价格比去年简直就是一个大跳水。

    化学染料的出现,使得纺织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style_txt;  毛仿品的价格也开始下降,因为明统区内有十万多户蒙古牧民正在安心放牧,产出的草原原材料要比过去林丹汗统治的漠南蒙古还要多。这是对草场资源充分利用之后的结果。那些蒙古牧民如今已经不需要逐水草而居,而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行生产。

    而来自南方的蔗糖,价格也进一步下降。北直隶如今不仅有了台湾制糖业,还有吕宋、爪哇地区的蔗糖产出。从南洋弄来的香料价格同样也降低了,大量的香料输入大明,价格降低了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各地的渔获,最多的还是来自镇东省的。除了有鲑鱼罐头外,还有很多腌鱼肉,鲟鱼、秋刀鱼。甚至是大量的鲸鱼肉。

    大明捕鲸船队在天启六年,捕杀、处理了三百多头鲸鱼。天启七年捕鲸船数量还会增加。

    捕鲸船队不像西方人那样,割取鲸鱼的脂肪后就把肉丢回海里。大明的捕鲸船队不仅要脂肪,也会对鲸肉进行腌制,然后运回本土销售。

    鲸鱼实际上是哺乳动物,鲸鱼肉和牛肉很像,是一种高质量的肉类。这些鲸鱼肉价格便宜,质量也较好,在市场上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捕鲸船队甚至把鲸鱼内脏都利用上了,全被运到陆地上当肥料了。

    市场上除了有各种肉类干货,还有不少果干之类的年货,天南地北到处的货物都有。除了有从海外弄来的货物,随着北直隶经济的发展,百姓购买力的增强,大明各省的商品也在往北直隶输送。

    很多百姓走在街上,感觉都挑花了眼。

    很多从海外弄回来的货物,他们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手上有了钱的百姓,并不介意尝个新鲜。

    实际上普通百姓在理财上并且有太多的想法,他们会存钱,通常都是为了买个房子。如果有了一个还可以的房子,又有稳定的收入,他们消费起来通常都比较慷慨,只不过不像后世的欧美那样是花明天的钱,而是花昨天的钱。

    攒了一年的钱,年底自然是要狂欢一下,到了年末消费市场非常繁荣,很多商家都像是在打仗一般,忙得脚不着地。

    官方的拍卖行里,则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慈善拍卖会。

    这次拍卖会拍卖的东西,有光禄寺的贡品,各地进贡给皇帝的贡品在年末都拿出来拍卖了,这些都是皇室用不掉的贡品。

    这些贡品可谓是顶级年货,各种山珍海味都有,还有许多名贵药材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官方在海贸、抄家活动中查抄到了一些名贵奢侈品,以及宫内工匠打造的一些珠宝首饰。

    带上皇室旗号的东西,价格显然都不一样了。

    那些贡品的拍卖价格,有些甚至都超出了正常价格的十倍。现场的商人好似打了鸡血一般,频频举牌竞价。

    不仅仅是拍卖的东西好,还因为这是一场慈善晚会。

    如今官方推出民勋制度,商人获得民勋的重要渠道就是做慈善,朝廷会对热衷慈善的商人颁发民勋。

    而如今的国有资本财团,主要资本虽然是国有资本,但财团之所以是财团,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许多商人联合组建的团体。国有财团同样有很多商人,这些都是红顶商人。如今要成为红顶商人,就必须有足够高的民勋等级才会被接纳到这个团体之中。

    成为国有财团商人,意味着从此之后就有了与官方合作的关系。官方吃肉,他们能在边上喝汤。很多领域的准入门槛没有足够的民勋等级是进不去的,当一个商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进入财团。

    要想成为国有资本财团的商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能为国家做贡献,与国家利益站在共同的角度。

    这次慈善晚会根据拍卖成交金额,对参与的商人办法不同等级的民勋。

    当然民勋可不是大白菜,如果光靠砸钱的话,最低级的九品民勋,价格标到了3000元。到了一定程度要想要把勋位往上提升,就是实打实的看他们对国家的贡献程度了。这时候就未必是钱的事情了,更考虑商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例如几个月前四省大地震,有一名商人倾尽家资帮助朝廷救灾,朱由校不仅给那名商人颁发了三品民勋,还让银行为其发放贷款,帮助那名商人东山再起。如今那名商人已经变成了一名红顶商人,朝廷对其开放了很多准入门槛高的领域,又有银行的贷款支持,根本不愁赚不到钱。

    商人的民勋到如今火得不行,多少商人做梦都想获得民勋,这次慈善拍卖会绝对是一个好机会,也难怪一群商人像打了鸡血一样激动。

    谁能想得到,当初北直隶刚改革的时候,那些商人一个个要死要活的。到如今,却是谁都想上来抱朝廷大腿。。

第324章:进攻西域() 
这次慈善拍卖会结束的时候,拍卖总额达到了600余万元,这些年北直隶工业发展下来的结果就是,北直隶商人的资本也大幅度增长。

    拍卖会筹集的资金,都将用于赈灾。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商人竞拍的时候都不是太在意价格,碰上喜欢的东西,价格都是不断往上喊。特别是此次拍卖会拍卖的东西都是精品,一些古董字画更是价值不菲。

    春节之前,朱由校又对这一年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群体进行了赏赐,也就是送去了一些光禄寺的贡品什么的。把宫内用不完的贡品都全部处理掉了,避免了浪费。

    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春节来临了。

    北方各省百姓这一年春节普遍都好过了很多,那些移民到东北等地的百姓,在新的天地中,获取了新的资源,经过又一年的努力,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关内北方各省百姓中,虽然一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被纳入改革,但过去一年朝廷开始抽调资源修建其他各省的水利,加上人口的转移,减少了地方上的人口密度,降低了生存压力,日子总体上还是好过了一些。

    另外那些没有改革的北方省份,朝廷提拔了大量基层官员上来,官场**和压榨百姓之风被成功的遏制。而且这些从基层上来的官员,担任地方一把手之后,普遍也都有些作为,在这些官员的努力下,百姓民生也有一定的改善。

    朝廷的保障措施也推广到了北方各省,孤寡、残疾群体得到了朝廷的补助。受灾百姓得到朝廷赈灾。确保了百姓的基本生存权。

    这年头的基本生存权比较简单。那就是继续吃饱肚子,因为生产力就是在这个层面。

    到了年前,那些困难群体也收到了朝廷发放的年货,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年货,但却也足够暖人心。

    朱由校还亲自去慰问了烈士家属,姿态做到位了。

    南方各省在过去一年里,朝廷则向南方各省百姓提供了移民机会,让底层百姓能够跳出资源匮乏的天地。到资源丰富的%fstyle_txt;海外地区开拓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国有资本进入南方,为南方各省百姓保障了平稳的粮食价格。

    相比北方来说,南方的基本生存权还是保障得比较好的。南方士族、权贵在形成高度自治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建立了起来。

    南方士族总体来说,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普通百姓也很多都知道行善积德,所以社会虽然贫富差距大,但基本的保障还是有的。

    南方高度自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基本生存权。

    朱由校登基快七年了,经过不断的努力。此时终于是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就是他目前最大的政绩。

    在确保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如何让百姓富裕起来,如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甚至是如何消灭贫困?

    消灭贫困朱由校还不敢太去想,毕竟生产力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种程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毕竟穷也是过,富也是过,只看社会对比。并发展生产力,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更高一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盛。

    随着春季的来临,冰雪开始慢慢融化。

    天启七年正月,朱由校任命卢象升为主帅,全权指挥集结于甘肃的作战官兵进攻西域。

    同时发布榜文,细数叶尔羌汗国之罪,及西域乃是中华领土的历史依据。

    “……今鞑虏裂土西域,其地甚广、物产亦非穷匮。然鞑虏淫逸骄奢,不知专心生产,得其宝地尤不知足,屡犯关内地界。朕登基以来,屡与其修缮维系,望天下兴平,相邻而无犯。奈事与愿违,去岁西虏再犯我大明疆界。今朕决意扫灭西域之患,遂兴王师五十万,吊民伐罪,复我汉家西域故土。望天下君民同心戮力、共创中华盛世……”

    榜文发表在了《大明日报》,随后被其他报纸纷纷转载,迅速轰动大明全境。

    普通百姓轰动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那些野蛮的鞑子敢进犯大明?那就打他们,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出口恶气再说。朝廷能出兵五十万收复西域,说明国力强盛。

    而那些野心家也激动了,朝廷征讨西域,国内兵力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空虚,若是西域战场上再碰个满头大包、损兵折将,那造反机会不就来了?

    国有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