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明白,大明在亚洲的海洋霸主地位在未来上百年内是不可能动摇的,至于日后则要看行政路线是否能够延续下去。
但就算是这上百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既然爪哇与马六甲已下。那便开省爪哇与马六甲,南洋各地贸易皆可向民间商船开放。”朱由校下令道。“内阁再出台一番南洋开发法案和移民法案,争取早日将南洋开发出来,为我大明供应粮食。”
“臣遵旨。”沈潅出列应道。
……
天气六年夏收之际,朝廷再次宣布开省爪哇、婆罗洲、马六甲,成立爪哇特别行政省,以及马六甲特别行政省、婆罗洲特别行政省。
至此整个南洋,大体上已经被大明纳入统治。
当然还有不少岛屿没有纳入统治范围,例如苏门答腊岛,这个岛屿此前还没有被荷兰人占领。
苏门答腊在中国文献中称之为金州,也是一个富饶之地。
此时大明成立爪哇省,并未打算将苏门答腊岛纳入其中,而是将爪洼岛以东一些岛屿纳入其中,而这数千个岛屿之中,又有一半左右纳入了婆罗洲特别行政省。
苏门答腊岛将另外成立一个金州省,不过暂时没有去实施。
马六甲特别行政省,范围倒是不大,只有后市马来西亚在中南半岛的延伸部分,而婆罗洲的那一块则归为婆罗洲特别行政省管理。
相当于后世的印尼将被肢解为婆罗洲省、爪哇省、金州省三个省份,日后要是往苏拉威西岛和巴布亚岛扩张的时候,这里也许还会成立一个省,从而后世的印尼版图就会被肢解为四个省。
同时朝廷出台了南洋移民法案和开发法案,即移民南洋者可免路费,同时朝廷给与垦殖补贴,每开垦种植园一亩,给予0。5元的补贴。
开发法案则规定,开垦种植园者并种植粮食、棉花、甘蔗的种植园,200亩范围内免税三年,超过的部分则正常交税,同时银行可以对种植园主提供贷款。
其中法案还规定了一个叫‘橡胶’的玩意,只要种植了橡胶,十年内免税。让人不知所云,谁都不清楚什么玩意叫橡胶树。橡胶这个东西,朱由校在发展蒸汽机的时候,就想到了。
虽然制造蒸汽机未必要用到橡胶,但日后工业发展肯定是需要橡胶的,所以已经吩咐张炎去寻找橡胶树种子。
张炎通过葡萄牙人的关系,已经从美洲搞到了一批橡胶树种子。这些橡胶树种子已经在吕宋种了下去,如今大明正在向葡萄牙人购买更多的橡胶树种子。
为了扩大橡胶树发展,民资暂时没什么作用,毕竟橡胶这玩意的作用还没开发出来,没有利益的事情民资肯定是不会去做的。所以主要还是国有企业来做这样的事情。
这个开发法案出台后,相当于就是鼓励民资前去南洋开垦种植园。特别是种植园主可以获得贷款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就会疯狂的开垦种植园。
例如开垦出一片种植园,然后再抵押给银行贷款出来,再去开发下一片种植园。当然这个模式是有开发上限的,为了避免种植园被人高度集中。所以种植园规模一旦超过300亩。税收就会不太正常了。属于有些偏高,拥有的种植园规模越大,税收就越高。
而在种植的作物上税收也有不同,如果说种植水稻等粮食和棉花,那么税收是最低的,甘蔗是其次,会比水稻和棉花高一些。
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粮食生产和棉花生产,这些东西都是大明最需要的。
如今南洋那么多资源可以开发。只要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就能解决粮食缺乏的问题了。南洋地区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比较容易操作。如果像广东那些地区,理论上虽然能够做到一年三熟,但因为时间太过紧迫,农民在没有足够的运输能力的情况丢下,很难及把秧苗插下去。
但是南洋地区就不同了,因为时间没那么赶,水稻种植可以做到真正的一年三
三熟。只要把将南洋那些农业资源开发出来,每年就能向大明输入大量粮食。
现在大明缺的就是粮食。同时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明也缺棉花。特别是海贸活动的扩大。对商品棉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了,棉花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了。
南洋开发出来之后,可以为大明带来的也不仅是粮食和棉花,商品糖的供应也会增多,并且会使商品糖的价格进一步的降低,到时候广东一带的商品糖就会失去竞争力,从而增加一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大明的粮食会短缺,主要还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沿海省份的农业种植的经济作物太多了。
同时南洋的木材资源绝对是无比丰富的,在加上其他的原材料产出,对大明的工业发展非常有好处。
因此除了东北之外,南洋也成为了一个将要重点开发的地区。
这一南一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开发出来之后,再加上中南半岛的粮食产出越来越多,大明的粮食短缺问题基本上就会得到解决。
当然开发南洋的主力还是国企,以及与国有财团的那些红顶商人,他们在政策出台之后,立即调集资金前往南洋垦殖种植园。
另外国有企业在南洋也将有陆续的扩张,例如造船厂,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留下的造船厂都将被国有造船企业接管。
而在移民方面,朱由校出台的政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朝廷承担前往南洋的路费,同时还发放贷款给他们开垦种植园,要是不懂如何开垦、经营种植园也没有关系,可以先安排他们到种植园里面工作。
那些种植园还是需要一些汉人的,待遇比那些土著高了很多。移民到南洋的人到种植园学个几年,就可以自己去垦殖种植园了。或者看到一些生意可以做,自己去做些什么生意、技术活也是可以的。
反正到了南洋,汉人是不用怕会饿肚子的,另外南洋开省之后,这些省都属于新政地区,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这次移民南洋,主要的移民区域就是在南方各省。因为南方各省的百姓,对南洋的环境更加适应,北方百姓对南洋地区的环境并不是那么适应。
移民刚开始,南方各省百姓就有很多踊跃参加了。因为南方各省贫富差距实在太大了,很多贫苦百姓身无立锥之地,而且农业人口也不少,这些农业人口很多又是佃农。
这些佃农,还有城市里的工人,开始成为移民的主力。而那些省份中,福建和广东的移民又是最多的,特别是福建地区,因为缺少耕地,养不活那么多人,很多人只能到海外谋生路。
向南洋移民需要船只,如今大明的远洋商船经过这几年疯狂的建造,已经建造出了不少。那些传统的船型,还是比较合适运输人员的,而欧洲人那种船型,居住条件在比较恶劣。
如今大明即有大型的硬帆商船,也有欧洲人的软帆商船。
那些硬帆船成为运输移民的主力,那些民资商船只要把人运到南洋,就能从官府那里获得一笔运费,因为有钱赚,那些商船也很乐意运输那些移民去南洋。另外国有商船则是运输移民的主力,国有商船队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民资商船的总量。
在朝廷的政策、资源的运作下,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南洋大开发的浪潮。(。)
。。。
第305章:多事之秋()
朱由校在解决了王恭厂大爆炸的问题后,下令各地官府迎接夏收,并由于今年是新版农业税施行的开始,因此派锦衣卫与东厂布控各地田赋征收。壹看书·1?k?an?s?h?u?·c?c?
新版农业税施行之后,意味着新政地区将不再有哪个权贵可以逃避农业税,也没哪个百姓可以通过投献士子的方式,从而不再免除农业税。
自新版农业税颁布之后,那些投降士子、权贵的百姓一个个都反悔了。在官府闹了不少地契纠纷,因为投献所用的地契基本上都是白契。
对于这些白契,官府一律不予承认。
经过几个月下来的耕地丈量,税额6续确定了下来。朱由校登基后没办法逆转商品经济的问题,所以对商品经济进一步的推波助澜,登基六年下来,新政地区的商品经济已经比较达了,城镇出现了大量的工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因为行了人纸币,大力制造铜钱,市场上的货币量有所增加,没有货币紧缩的问题,使得夏收、秋收期间能够保障正常的粮食收购价格。因此如今农业税直接征收货币,在新政地区也是比较靠谱的。
而土地不足三十亩的百姓,如今都不用再缴纳天赋,因此新版农业税得到了广大小农生产者的支持,尽管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能力。但是他们对皇帝的支持,是自内心的。
相比之下,那些权贵和士子就变得有些反动了。只不过北方地区毕竟不同南方,这里的士族门阀不够强大,而那些权贵如今也没什么权力了。军权先是被皇帝高度集中,行政方面更是由汉皇党把持。所以那些权贵尽管有些反动,但也不敢表露出来。
同时新政地区的军民士气已经被鼓舞了起来,因此那些权贵、士族在新政地区不成气候,完全无力抵抗新版农业税的实施。?壹?看??书看·1?k?a?n?s?h?u?·cc?
三十亩以下小农生产者不用再缴纳田赋,意味着农业税将会下降,但在商品化不断上升的环境下。这些小农生产者手上有钱了,自然也会去消费什么的,钱总是会花出来,而市场又是国有资本财团大幅度垄断的。相当于这些损失掉的农业税,能够通过拉动经济需求的方式使财富重新流回朝廷之手。
而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权贵,这个时候要么成立农业公司,要么卖地,要么承受高额农业税。
成立农业公司的话。那么雇佣佃农的模式就再可行,如果靠自己管理、组织生产能够取得盈利,那也是他们的本事,他们挥了正面的作用,朝廷自然也不会去搞他们。
而那些不成立农业公司,想要翘着脚在家里收取佃租的,这样的好事在新的农业水制度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卖地的话,每年农业税上的征收就能让他们吐血。
因此在新版农业水颁布之后,很多权贵士族都开始吐血大甩卖,把手上的土地不断的往外抛。也有的干脆并入一些农业公司获得股份。开始采取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新版农业税实际上也让官府的农业税征收变得更加简单了起来,因为不再承认白契,民间也没有空子可钻。另外大部分小农生产者不用再缴纳天赋,每个州县需要缴税的那些大中小地主及农业公司。
地主和农业公司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也就不再存在什么崔科把百姓逼反的问题了。那些大中小地主和农业公司要是交不上税,官府也不用再使用什么暴力方式崔科,拖欠田赋过三年,直接把土地收走拍卖就行,卖的钱出田赋,那就把多出来的钱退回去。所拖欠的田赋。会按照每年5%的利息进行增加。
如果是碰上自然灾害,那是可以向当地州县官府申请免税的,通过申请之后,再由朝廷派人下来核查之后就可免除受灾当年的田赋。一看书?·1·cc
至于徭役已经被直接取消了。小农生产者不仅不用交田赋,连徭役也都不用去了,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负担,只剩下一个义务兵役的责任,这也是年轻人的义务,服役期间的吃穿朝廷都会负责。
这样的制度更加工公平。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第一年施行这样的制度,自然是要抓得严格,才不会在执行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变相的规则。
夏收进展得倒是很顺利,税收也在各级行政的配合下成功的施行了下去。
天启六年的夏收方面,先是辽东地区喜获丰收,五千三百余亩耕地都收获了庄稼。同时辽东以北上亿亩耕地也在开春的时候种下了春小麦以及大豆、玉米之类的作物,因为东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这些小麦、大豆、玉米长势良好。
这些农作物收获之后,商品粮供应就可以大大增加。这意味着朝廷可以放出更多的钱,组织更多的百姓去修建各种基础设施。
而东北地区的道路也在到处修建,资金方面朝廷全力保障,除了中央拨款,还有银行贷款。
同时矿业也展迅,特别是煤炭开采,煤炭开采是保障百姓冬季取暖的重要环节。另外民房也在银行贷款之下大片大片的开始修建,这些民房修起来之后,意味着老百姓在冬天可以更好的抵御严寒。
人在温度很低的环境下,依旧是可以生存的,即便游牧民族都是如此,只要冬季有房屋和燃料供应。
关内地区的夏收则情况多变,有些地区丰收,有些地区则受了灾,总体上的情况还是良好的,特别是北直隶地区,因为水利设施的完善,再次获得了丰收。
就在朱由校开始庆祝夏收顺利完成的时候,却生了一场波及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四省的七级大地震。
其中山西灵丘县,连震一月有余,震摇数十次,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居民五千二百余人,往来商贾不计其数,枯井中涌水皆黑。
大同府所属俱震,从西北起东南而去,其声如雷,摇塌城楼城墙二十八年。浑源州等处,从西起,城撼山摇,声如巨雷,将城垣大墙并四面官墙震倒甚多。蔚州、广昌、隆平震声如雷,城垣颓坏,官民庐舍摇毁无数,人多压死,地裂水涌。
是日,京师、天津三卫,宣大俱连震数十次,倒压死伤更惨。
此次地震波及山西省襄垣、寿阳、武乡、平定州、山阴、广灵、榆社。
京师顺天府大城、蓟州、文安、河间府任丘、献县、交河、南皮、景州、故县、宁津、沧州,保定府祁州、肃宁、束鹿、武
武邑、容城、雄县,真定府平山、新乐、高邑、隆平、晋州、新安,广平府曲周、邯郸、永年、涉县、鸡泽。
山东省济南府历城、武定州(今惠民)、阳信、商河(今济阳)、德州、平原,东昌府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