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海盗进犯沿海,官府若是追剿,一般都是先退到澎湖。如果朝廷追到澎湖,便退往台湾。一般来说,朝廷追到澎湖是常有的事,但却很少追到台湾。只有沈有容曾经追到大员港,剿灭了海盗。
这些海盗更是经常到日本招募浪人作为打手,此时朝廷禁止民船前往日本。遭受打击最大的,自然就是这些海盗了。
只不过大部分海盗得到消息后,都是一脸的轻蔑。朝廷禁令对他们显然没有任何的约束能力。
台湾大员港。这天来了一支大船队。
这支船队有商船两百余艘,运来了从北方各省招募来的百姓两千余人,还有各类物资若干。
皇家农业公司与皇家贸易公司很快就开始在大员经营起来了。
对于当地的少量汉民,以及那些台湾土著,朝廷的政策就是进行收纳,将他们在进行耕种的土地造册登记,成立保甲制进行管理。所有土地,一律上缴田赋两成。
那些土著如果听话,就进行同化。一律视之为天朝子民。若是阻碍皇家农业公司的垦殖,则进行武力剿灭。
此时的台湾平原。可谓是水草丰美。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量的野鹿成群结队的奔驰跳跃。整个平原上,起码有上百万只野鹿。
这些鹿群,则是皇家贸易公司第一个将要开发的资源。
皇家贸易公司成立了猎鹿队,开始在大员地区围猎野鹿。皇家农业公司,则在大员圈下了上万亩的土地,成立了第一个大型种植园,开始在台湾开垦种植甘蔗、水稻。
猎鹿队和皇家农业公司都是采取雇工制,包食宿,一个月工资3元,这些来自北方各省的雇工,日后既可以选择在台湾定居,也可以返回家乡,只是一张船票的事情。
皇家农业公司的任务,就是让台湾变成一个商品粮和蔗糖产地,用最少的工人产出最多的农产品。但这样的最少,并非是无限制的压榨,而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用更多的土地,拉高个人产能。
例如在台湾这种农业线上,精耕细作的模式一个农民只能耕作十亩土地。但是采用粗放一些的耕作方式,让一个农民负责二十亩土地的劳作,那么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尽管亩产会下降,但是一个劳动力所创造出的农产品数量却会增加不少。
台湾现在土地多,人口少,粗放一些的农业模式显然是比较合适的。
皇家农业公司种植最多的自然就是水稻和甘蔗,同时还将种植一些茶树、果树、胡椒等作物都会进行种植。皇庄都将采取精细的管理模式,在有限的劳动强度压榨下,取得最大的劳动价值。就是让员工每天都有事情可以做,不似农村的农民,闲的时候没事做,忙的时候又忙得要死。
种植技术则是不断改进的,在皇家农业公司的管理制度下,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的使用都是很良好的,因此就算不像西方人那样用农奴进行生产,一样能创造出可观的效益。
最主要的是,员工拿到工钱,也会进行消费,自然也能带动经济。就算是不赚钱,也养活了人啊!这些人再进行消费,不就产生效益了。
皇家农业公司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能亏本的,就算是给员工较好的待遇。每个月三元的工资,还真不是什么很高的水平,只能说这是白菜价一般的雇工成本了。不过皇家农业公司还有其他的福利给员工,住房、医疗到养老,福利都定了下来。
张秀才是一名跟随着船队来到台湾的官府文书,他是个河南人。来到台湾大员后,在这里见到了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丰富物产。
大员这里的稻田,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一亩稻田一季产粮两石是非常普遍的,一般只种两季稻,碰上台风等灾害的时候再补种,一年稳稳的都有两季的收成。一亩地就能收上来四石粮食。
这里还能种植许多的蔬菜瓜果,平原上更是满地的鹿群。
刚来到大员,猎鹿队就忙活起来了。每天都有大量的鹿肉被带回来,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还有不少鹿肉被加工成肉干,运回北直隶去了。
这里的物产之丰富,完全不是显得贫瘠的河南可比。河南毕竟耕种了数千年,而且人口太多。而台湾这里之前无人耕种,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而且人还少。在这里生存,几乎没有生存的压力。
“真是个好地方啊!”张秀才不由的感叹。
猎鹿队深入草原,猎杀了上万只野鹿之后便停止了猎杀活动,因为春季已经来了,此时为万物生发之时,不宜过多杀生。
皇家贸易公司还有一个猎杀定额,每年猎杀的野鹿,不得超过十万头。作为穿越者的朱由校,自然是有保护动物的意识的。台湾此时鹿群多,开发的地方也不多,每年猎杀十万头还是可以的。
等日后开发的地方多了,野鹿的生存空间自然也会被不断压缩,到时候再成立一个保护区就是了。
人类要发展,必然也是要压缩其他种群的生存空间。
猎鹿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这些鹿皮在大明的价格还算不错。不过鹿肉更受欢迎,特别是在城镇中。
鹿能长角,为阳。吃的还是青草,干净。鹿肉自然是比较滋补的,受到欢迎也是正常的。
这些鹿皮贩卖到日本显然利润更高,日本人更喜欢鹿皮。而且日本的贵金属购买力更低。
大员这里除了有鹿群,台江海域还有着丰富的鱼群。内陆溪流带来了微生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进而为鱼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在陆地上,同样也有许多水网,里面同样也有许多鱼。
对于那些从北方来的百姓来说,台湾这里简直就如同天堂一般。只是设施差一点,但是设施却可以建,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用双手去创造出来的。
除了皇家农业公司的员工,还有很多劳工也坐船来到了台湾。这些劳工主要是来建设各种设施的,平时盖房子、修路,农忙的时候到皇家农业公司当临时工,帮助抢收、抢种。
皇家农业公司的稻田要种植三季稻也是可以的,只要有能调集足够的劳动力,并且有马车运输稻谷,一年种植三季水稻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些劳工的工钱就更高了,一个月有4元左右。没这个工钱,他们不愿意来台湾。
伐木、采石、修路、运输、修房、水利、榨糖、捕鱼、造船、修船、码头装卸等等工作都需要人,许多的人手自然少不到哪里去。
几乎隔三差五,海运公司就会有一批船只过来,从北方和福建把人源源不断的送到台湾。
大员港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规划、施工。
第219章:人口压力()
时间到了年底了,朱由校又忙活开了。尽管后宫生活让他有些流连,晚上不是去皇后那里,就是去良妃那里。
有时候兴致来了,便把皇后和良妃都叫到东暖阁侍寝。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朱由校可是软磨硬泡了好久,才让皇后和良妃答应。
台湾那边一切顺利,皇家银行在台湾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开发,回本还是很容易的,毕竟资源摆在那里。
与荷兰人的谈判破裂了,朱由校倒也不急。又不是大明求着和荷兰人贸易,总有荷兰人服软的时候。只要皇家海军的舰队组建起来,荷兰人自然跳不起来。荷兰人的那些俘虏,倒是有用处。雷尔生那些荷兰舰队船长,已经被送到海军那里了,让他们教皇家海军海战战术。
还有那些炮手,水手,也都是海上航行经验丰富,对软帆船只操作熟练的人才啊!大明此时需要他们给皇家海军传授经验。
不教?
那去矿洞挖矿!
只要肯教,还有一笔丰厚的钱财作为酬劳。
两条路给这些强盗选,这些只为求财的强盗团伙成员,自然一个个都争相恐后的卖弄自己的本事。
反正就算是有人想不开,总有想得开的人。
所以这些荷兰人也不急着放回去,给海军传授航海、海战经验是非常不错的用途。至于个别不识相的,却是已经被打发去挖矿了。
“陛下,林文策上奏,葡萄牙人已经接受了我们大明的贸易条件。愿意协助我们大明打造舰队,大概只需要半年时间,葡萄牙人就会从他们国内抽调一千名造船工匠前来大明,帮助我们建造炮舰。同时葡萄牙人还派了三名炮术教习过来。协助我们皇家海军练兵。”孙传庭这天拿着奏章进来奏报。
“不错,葡萄牙人倒是识相。”朱由校满意的点头道。大明驱逐了西班牙人,并且不与荷兰人贸易。就剩下一个葡萄牙人了。
葡萄牙人自然感觉如同天上掉了馅饼,而且哐当一声砸到他们头上。半天让他们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大明的使者来了,和葡萄牙人商谈了一下大明对外贸易的新政策。
大明的要求很简单,让葡萄牙人出一批造船工匠。同时改变贸易方式,日后葡萄牙人所需的商品,全部由皇家贸易公司提供。
经过一番商谈过后,葡萄牙人同意了。
不和西班牙人以及荷兰人交易显然对大明没什么损失,毕竟运输掌握在人家手上。远没有大明把货物运到欧洲来得实惠。和谁做生意都是做。不过只要朝廷垄断了对外贸易之后,日后那些商品的价格自然是想提就提。
当前第一步,先让皇家贸易公司先插手进来,把业务抓在手里再说。下一步,就是打击大明的民间走私商船。
年底让朱由校吃惊的,还是北直隶的人口增长。由于北直隶的就业形势良好,而且有很多基础保障福利,导致北直隶人口在天启二年暴涨,把下面的官员搞得叫苦不迭。
“如今北直隶的人口已经增长至2200万,周边各省的贫民几乎是成群结队的来到北直隶。如今已经给北直隶带来了不小的治安压力。而且大量外来人口。一旦超出我们对工人的需求,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了。臣以为,最好还是先取消当前的户籍政策。禁止外省百姓继续迁徙到北直隶。”沈潅对朱由校建议道。
“人口竟然增长得这么快?岂不是说,北直隶都增长了五百万人口了!”朱由校有些吃惊,根本没想到这个年头,北直隶的人口竟然能够有如此快速的增长。
“主要是其他省份的民生差了一些,河南、山东,甚至是陕西的贫民,都大量迁徙到北直隶。”沈潅说道。
“五百万,不错,不错。”朱由校吃惊过后。感觉甚是欣慰,北直隶发展起来之后。能够养活其他省份五百万人口,这对于稳定北方的安民政策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局面。
不过考虑到人口确实是增长得多了一些,继续增长下去,北直隶得经济都难以发展了。
尽管北直隶对劳动力有需求,但未必是无限制的需求。一旦劳动力过剩,引发劳动价格上的竞争,工人拿到的工钱就会不断下降。
“既然如此,那就限制其他省份的百姓落户北直隶。至于治安问题,朕会着手解决的。”朱由校对沈潅吩咐道。
“是,陛下。”沈潅这个内阁首辅当得还是比较舒心,皇帝能从善如流,自然是让人省心。
如果碰上一些刚愎自用的皇帝,那才叫糟心。
朱由校想了想,继续说道:“暂时北直隶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调集多少资源支援其他省份的程度,所以还是要给其他省份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个出路。只要是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可以前往台湾谋生。”
说白了就是移民,树挪死人挪活。
普通百姓可能没什么门路,所以要他们挪地方,也是前途未卜。如果朝廷可以给个具体的目的地,并且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移民,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今年我们在全国各省推广红薯,已经颇有成效。秋收过后,各地百姓听闻红薯产量甚大,已有种植红薯之意,来年粮食产量应当会增加许多了。加上朝廷如今规定徭役工期和距离,百姓负担已经减少很多了。就是碰上天灾的时候,朝廷能及时赈济,局面便可稳住。”沈潅对当前局势还是比较乐观,毕竟今年推广了红薯,还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又进行了赈济,还有五百多万人口来到北直隶谋生,怎么说北方各省的民生都好了许多。
而且这个时候,北方各省百姓还是有些积蓄的。没有像崇祯年间那样被官府上下疯狂收刮,因此民生情况还不算是太差。
当然沈潅没有意料到的是,天灾的规模还会持续扩大。特别是对于北方各省来说,因为气温的下降,耕作线还会继续南移。
纵观历史,低温时期的中国,往往是最黑暗的阶段。因为小冰河气候,对农业文明来说有很大的打击。
“明年还要继续加大红薯的推广力度。”朱由校吩咐道,先稳住局势,饿不死人再说。
年底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财政上的总结与明年的预算了,这也是朱由校清点一年成果的时候。一番清点之后,发现内帑还有不少银子。
第220章:又是巨额军费()
天启二年四个季度,财政盈利最大的自然还是铸币,通过和山西票号合作,大量白银被运到京城铸造成了银元。全年铸造的白银达到2。3亿两,盈利达到了4500万元。比原先预算的2500万元,还要多出了2000万元。
各地铜矿的开采,以及铜钱的铸造,盈利倒不是太高,只有400万元左右,但是全年却铸造了价值1200万元的铜钱、铜元。盈利之所以被拉低,主要是铜矿的开采成本比较高。因为大力开采铜矿,很多价值不是太大的铜矿也在开采范围。
尽管这些铜矿的开采拉低了盈利,提高了材料成本,但是却养活了不少工人,这倒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那些走私商人的资产,到了年底也都变现了大半,得到了1300万元左右的资金,加上此前朱由校手上剩下1500万元左右的抄家所得资金。
以至于到年底,朱由校手上的银子,已经多达4800万元。
不知不觉中,朱由校就已经把财政盘活了。不过这种财政增收方式,主要是靠铸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