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如同时沸水。

    弘历不由哇的一声。

    “想去自己放一发吗?”胤祚笑着问道。

    弘历闻言眉开眼笑,顿时连连点头。

    梅文鼎在一旁惊的眼睛快要掉下来了,连忙道“王爷,世子千金之躯,不可轻易犯险啊!”

    另一边的戴梓不满道“老夫的火炮安全的很!王爷,老夫亲自带世子点火。”

    胤祚笑着摇摇头道“弘历是我儿子,要陪自然也是我去。”说着摸了摸弘历的脑袋道“走,阿玛带你放炮仗。”

    戴梓自然不可能让胤祚自己前去,自然亦步亦趋的跟上,后面还跟着一群紧张兮兮的匠人护卫。

    匠人已将炮弹装好,插好了引线,将一只火折子递给胤祚,满脸的决然之色。

    胤祚接过火折子,对弘历道“来,把手给阿玛,这第一次咱们一起点火,下一发你自己来。”

    “嗯!”弘历有些紧张的点点头。

    胤祚将火折子交给弘历,又将他抱起来,抓着他的手,将引线点燃,然后快速的俯下身子,蹲在火炮斜后,捂住儿子的耳朵。

    引线是特意加长了的,所以有足够时间做这一切。

    片刻后,火炮轰然巨响,胤祚让儿子转过身来,炮口青烟弥漫,炮架后挪了一尺有余,地上都被犁除了几道深沟,如一头突然活过来的苍然巨兽。

    远处一团火光炸响,随后万千光点激射。

    弘历望着眼前一切,激动的身子都有些颤抖。那匠人意欲给火炮清理炮膛,然后重新装弹,却被胤祚制止了。

    “弘历,下一发你来,不过发射之前,需要先清理炮膛,然后倒火药,再装弹,插引线才行,这些也都要你自己来。”

    弘历激动的点点头,然后接过了匠人递给他的炮膛刷子,他身量小,够不到炮口,胤祚便将他抱起来。

    新式火炮因为加了膛线,清理炮膛就变得极为复杂,弘历人小力弱,自然清理不好,那匠人又帮着擦了许久,之后无论是上火药、压火药还是装弹都是如此。

    一切折腾完后,胤祚抱着弘历,他小手里攥着火折子,神情有些紧张,几次差点点歪,吓得周围的人直冒冷汗,但好在最终还是将引线点燃。

    看着夜空中炸开的一团子母弹,弘历高兴的大笑道“阿玛,从今往后,我就会打炮啦!”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学院的雏形() 
“额……”胤祚一愣,然后硬着头皮夸奖道,“好孩子……”毕竟这个时代,除了胤祚自己,恐怕没人理解打炮是什么意思。

    这时梅瑴成也对自己祖父道“爷爷,我也想打炮。”

    梅瑴成斥道“胡闹!”

    他话音刚落,胤祚已经大声让想放炮的孩子都去亲手试试。

    神威二型火炮炮管采用火器厂最精炼钢铁,加上只有一半装药量,根本没有炸膛的可能,加上旁边有许多匠人们看着,亲手开炮估计比点个炮仗还安全。

    胤祚说完,不少孩子就围了上去。

    梅瑴成一脸渴望的望着自己的祖父,梅文鼎见状无奈的道“你也去玩玩吧,只是火炮危险,万务小心。”

    戴言平日帮古大匠铸炮,不知亲手放了多少炮了,就连炸膛也不是没见过,对开炮自然没什么兴趣。

    只是场中的孩子们都跑了去,她也起了玩性,也凑了过去。

    一群孩子围着火炮叽叽喳喳,分外开心。

    胤祚从孩子中退了出来,含笑看着孩子们玩闹。

    梅文鼎过来道“老朽斗胆请教王爷此举有何深意?”

    胤祚一愣“什么深意?没什么深意,好玩罢了,火器厂又没烟花,自然只能放炮玩。”

    梅文鼎听了这个回答,感觉像吃了块石头,憋得脸通红。

    戴梓走过来道“神威二型火炮自研制至今,从未实战,因此每一次试射都有其意义,今晚射击我也让匠人们将数据记录下来了。”

    梅文鼎听了这个回答感觉好受了些。

    胤祚抬头望天,齐齐哈尔冬夜的天空一片黑蓝,今夜无月,夜空中群星璀璨。

    “两位仰望天空时,可曾想过空中星光为何物吗?”胤祚随口问道。

    戴梓愕然,没跟上胤祚的思路。

    论及天文,便是梅文鼎长处,便道“漫天星象无非三垣二十八宿而,《步天歌》中有云……”

    胤祚道“我不是问你天上有什么星星,我是问为何星星会发光,星星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宇宙中一烛火?还是反射太阳的一面镜子?”

    “这……”梅文鼎目瞪口呆,许久后道,“还望殿下赐教……”

    胤祚伸了个懒腰道“我也不知道,也许群星便都是如同太阳一样,皆为宇宙中发光星体,只不过离得太远,故而成了现在的样子,又或许他们是镶在宇宙幕布上的无数宝石,飞不到近前,谁又能知道真相呢?”

    戴梓满脸迷惑,问道“草民愚钝,未解殿下之意。”

    胤祚笑了笑“随口闲谈罢了,没什么深意。”

    戴梓和梅文鼎面面相觑,他们不是傻子,知道胤祚这番话必有深意,只是胤祚懒得说出罢了。

    孩子们玩闹许久,人人都放了好几发炮弹,将试射场上所有的子母弹射了个精光,这才一个个脸色激动的走了回来。

    小弘历激动地脸色通红,蹦蹦跳跳的跑回来,扑到胤祚怀里问道“阿玛,为何火炮可以发射炮弹?”

    他身后的戴言道“那是因为火药推动的啦!”

    戴梓连忙拉住戴言,低声道“不得无礼。”

    胤祚笑道“无妨,就劳烦戴姑娘给孩子们讲讲火炮发射的原理,尽量讲的简单些。”

    戴言笑着答应,将孩子们聚到一起,孩子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

    梅文鼎看着眼前的一幕若有所思,说道“原来如此,王爷为孩子们开蒙的教法,倒颇为不同……”

    胤祚道“开蒙算不上,只是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罢了,另外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胤祚转身,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火器厂道“现在的齐齐哈尔有了火器厂,有了用火枪火炮的新式军队,有了两行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有各色外国人,城市也在日新月异,齐齐哈尔光是城墙就已经扩建了三层,府衙里有同知十六人,小吏三百五十人,远超大清其余各地。现在还只是齐齐哈尔一地,不久之后,延边大抵也会如此,黑龙江、吉林、关外,可能也会跟上发展的步子,乃至全天下变换了样子,也不是没有可能。这种情况下,还维持旧的填鸭式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后代,能适应新的情况吗?”

    起晚风了,侍卫们点燃篝火,又支起帐篷驱寒。

    戴言领着孩子们坐在篝火边,一边手舞足蹈的讲解,一边拿小木棍在地上涂涂画画。

    胤祚继续道“育人一道事关重大,我虽不甚明白,但旧时的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了……梅先生,你心中抱负,本王也略知一二,今日便给你一个机会如何?”

    梅文鼎浑身颤抖着跪下来,磕头点地,长跪不起口中道“任凭……王爷吩咐……”

    胤祚平淡的道“替本王办一座书院,规格人数,教学质量都要远超火器厂的学堂,成一座真正孕育人才之地。”

    传播算学是梅文鼎一辈子的梦想,但事到临头,却又在紧张激动之下,生出无比的紧张。

    “还望殿下明示……”

    “年纪小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年纪大些就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吧。我会叫洋教士们帮你的,英吉利有所叫牛津大学的书院,已经创办了近五百年,你可以参考下……”胤祚说完转过身,扶起了梅文鼎,拍了拍他的肩膀,“关于书院,我胤祚别的不敢说,银子是管够的……摸着石头过河吧……”

    梅文鼎一揖到地“老朽定竭尽全力!”

    孩子们都是三分钟热度,戴言讲的长了些,便失去了兴趣,一个个都跑开了了,只有弘历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听完后走了回来。

    “阿玛,原来添加药量不同,火炮射程便会不同。”弘历认真的道。

    胤祚审视了一番弘历,很难相信,一个四岁的孩子能对火炮知识侃侃而谈。

    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火器厂是齐齐哈尔的禁区,试射场更是火器厂的禁区,能骑快马奔来的,只有一种可能,那边是四百里加急的报。

    果然,一个背后插着令旗的人乘马而进,侍卫们不敢阻拦。

    那信使一直跑到胤祚身前,翻身下马,从背后拿出一个火蜡封号的竹筒。

    上面一列娟秀的女子字迹“尊大清六皇子殿下亲启”。

    。

第三百七十七章 千秋功绩() 
初春,京城内的积雪已化去了大半,经过一夜的严寒,又结成了冰,留在地上,抬轿的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在冰上行走,以免脚下一滑,惊动了轿子中的老爷。

    天色未亮,皇宫门前已聚集了无数的轿子,宛如停车场。

    官员们从轿子中走出,彼此打招呼,一同上朝,向乾清门走去。

    皇帝上朝不是在太和殿,也不是在乾清宫,而是在乾清门前的空地上,又称作御门听政。

    渐渐靠近乾清门,官员们也愈加肃穆。

    而陈廷敬和杜臻等一众领头的大臣们脸色也越发的难看,就在昨天夜里,李朝来了两份国书,四百里加急送进的京城。

    他们连夜奉诏入宫,与康熙商讨了大半夜总算商议出了些眉目,今日早朝,康熙便要在群臣面前公布这两份国书,并宣下天朝旨意。

    大臣们排成两列,站在乾清门外,宣礼太监的鞭子乍响,宫门大开,寒风中,百官上朝。

    百官站定后,向乾清门前御座上的康熙行礼,山呼万岁。

    康熙让众臣免礼平身,然后重臣开始奏事。康熙没有急着将国书拿出来,一来此事关系重大,需要留到最后商讨;二来,早朝上臣子先说话,这是规矩。

    工部尚书先出列道“启禀圣上,根据四阿哥所绘水文图,臣等研究许久,拟定以开发新河道之法代替疏通旧河道,来治理浑河。”说着将一本奏折举过头顶。

    康熙精神一振道“呈上来。”

    康熙朝河道问题是一件大事,百姓生活耕种,商贾们贩卖交通都离不开河道。早在康熙即位之初便将“三番、河道、漕运”书成条幅悬挂在宫中大柱之上。

    八年前,康熙曾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淮河,大有成效,现在朝廷在河道上最大的问题便是浑河。

    浑河又称小黄河,流经京城附近时常常淤塞成灾,不仅影响漕运,连带着河道周围土地也全成了斥卤之地,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每年为疏通浑河河道花费十几万两银子,却年年收效甚微。

    这也有了四阿哥在康熙寿宴时进献水文图的事情。

    内侍太监走到御阶下,将工部尚书的折子呈给康熙。

    陈廷敬则闭着眼睛盘算起国库里还有多少银子,够不够工部尚书的宏伟计划,当然,他作为户部尚书,最希望的便是康熙否了新修河道的计划。

    自康熙即为以来,先有鳌拜之乱,再有三番、台湾、俄国、李朝、准格尔轮番作乱。国库里银子鲜有超过一千万两的时候。

    陈廷敬好歹也是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自打当了户部尚书之后,天天为阿堵物发愁,也多亏他主政户部,大清财政才撑得下去。

    康熙看了许久,放下折子道“此事朕暂且罩准了,着工部、户部及河道总督于成龙拟个条陈出来。”

    陈廷敬心中一阵哀嚎,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列道“臣遵旨。”

    工部尚书退下后,百官无事可奏。

    康熙看似随意的道“诸位爱卿无事了吗?朕这里还有一件事,昨天夜里,李朝呈来两封国书,诸位爱卿听听。”

    康熙给内侍太监使个眼色,早就准备好的太监拿着李朝国书出来,通读一遍。

    读完之后,大臣们还算平静。

    太监又开始读第二封。

    两份国书一是李超国王写来,一是李朝世子写来,所述内容完全不同,但目的却都一直,那就是让清廷出兵,帮助李超平叛。

    两份国书读完,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毕竟两份国书出入太大,而且一份是爹打儿子,另一份是儿子打爹,未免可笑。

    这时兵部尚书杜臻出列道“皇上,两份国书不论哪份所言为真,都乃李朝内乱,我们不应贸然出兵,坐山观虎斗方为上策。”

    理藩院尚书周泰也道“皇上,李朝内乱真假难辨,不宜贸然进入争端,况且不论李朝作乱双方最终谁胜谁负,于大清天国身份都无影响,置身事外方为上策。”

    李光地出列道“臣附议。”

    熊赐履也道“臣附议。”

    眼看着朝廷中重臣接二连三的表了态,百官们心里顿时如明镜一般,这事皇上恐怕早就和百官商量好了,现在朝堂上提出不过是做个戏罢了。

    于是很多官员也纷纷出列附议。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康熙却打断了他们“先都别急着附议,朕还没有说完。”

    百官愣住了,李光定、杜臻等一众尚书也愣住了,这好像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康熙道“朕这还有一道折子,是一道请战折,是早朝前刚刚送来的,送折的信使虽是四百里加急,但跑死的马比八百里加急还多。”

    杜臻低声怒斥“谁这么大胆子!敢不经兵部便上书,还为此跑死驿马,老夫定要……”

    按理请战之人必是武将,既然是武将则归兵部管辖,也无怪杜臻会如此愤怒,这和下属越级上报是一个道理,不过他正骂着,突然看到李光地意味深长的目光,顿时心里一个机灵,连忙住嘴。

    陈廷敬本来还在心里为避免了与李朝的战火而偷着乐,但一看到康熙手中的奏折,立刻在心中咒骂起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上书的王八蛋,同时脸上写满了忧国忧民的神色。

    康熙道“折子有些长,便不给众爱卿宣读了,上折之人扬言,出兵李朝其利有三一来,李超内乱,必定损耗国力,大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