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柄火铳是戴梓大半生的心血,外形很像鸟铳,但是枪管更短,枪托更大,枪身更粗,乍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其实铳背是弹匣,可贮存二十八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故而能够连续激发二十八发。
只是这铳用的还是散装火药,且枪膛内也没有膛线,激发中又易卡弹炸膛,戴梓被贬之前一直想要完善此铳后献于皇上,被贬之后,受生计所迫,不得已停下了研究。
直到他来到火器厂才重新开始完善连珠铳。
“爹,我这几天想了想,连珠铳容易炸膛,可能和火药有关的,普通火铳一发之后便要清理枪膛,而连珠铳要连射二十八发”
“小言,这铳不能再做了!”戴梓黯然的摇摇头。戴言愣住了,一双桃花眸子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爹爹。
后山传来数声轰隆巨响,如连绵不断的滚滚闷雷,那是仿制俄国人的十二磅火炮试射的声音。
第二百四十六章 铁模炮(上)()
自从端午节之后,甲字号匠作间就再也没有发生那摄人心魄的爆炸声了。
取而代之的是乙字号匠作间连绵不断的火炮试射声,如连绵的闷雷,如沉重的鼓点。
乙字号匠作间的大匠来自京城神机营,经过半年多的研究,终于在借鉴俄国人十二磅炮的基础上,改良了红衣大炮,使得火炮口径增大,炮身更薄,射程更远,稳定性也更高。
后山连绵不断的炮声,即是在测试新火炮的性能,又是在向全火器厂的人炫耀。
不知从哪里传出谣言,戴大匠做了一个梦,梦中天神告诉他上天有好生之德,火器有违天和,他从此便不再做火器了。
虽然火器厂里的大多数人对这个谣言都是一笑置之,但是心中还是不可避免的染上了一些阴霾。
六月,一群鲜衣怒马的骑士从齐齐哈尔北门出城,一路向北,走走停停,在农舍旁盘桓五日,在嫩江边筑网密布的沟渠和密林般的水车旁又盘桓五日。
路过龙江县牧场时盘桓三日,路过县学时盘桓整整十日。
等这一群人终于赶到碾子山火器厂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大火下行,天气转脸凉,火器厂冰饮店生意逐渐萧条,在室外站久了也不会再汗流浃背了。
火器厂中戴梓领着一众大匠于门口侍立,恭敬地等待着大人物的莅临。
按照他以往的性子,是绝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等人这种事情上的,但自从他不再碰火器之后,时间显得也没那么宝贵了。
戴言和他的几个哥哥站在戴梓的身后,看着自己父亲苍老的样子,她无奈的摇头,都说人活一口气,自己父亲毕生心血都在火器之上,骤然放下,人没了这口气,便很快的衰老下去了。
想到这里,戴言又在心中暗暗责骂那副都统,早在五月,自己就将父亲的情况写信告知了他,而他却拖了一个多月才赶来。
和戴梓老迈昏聩的样子不同,神机营的古大匠则显得神采奕奕,在京城的时候,他受到南怀仁的压制,胸中韬略无处施展,到了齐齐哈尔算是如鱼得水。
这里不仅吃穿用度等比京城好上几百倍,火器研究又十分自由,更有俄国人的先进火器可以研究,再加上那位副都统不计损耗的材料投入,自己的改良版红衣大炮很快就完成了,一个多月的试射非常成功,今天就是向殿下展示成果的时候了。
至于戴梓,他虽然与自己没有仇怨,但是能压上他一头总是好的。
众人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山口处已经有一队骑士走了出来,镶黄旗的黄色棉甲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共二十骑,分列两队,胤祚走在中间,马速飞快,转眼就到了近前。
勒缰下马,胤祚先是笑着道了一声:“各位久等了。”有不少匠人听了这话诚惶诚恐的立刻跪在地上。
胤祚没管他们,而是先走到了戴梓面前,问了句:“听说戴先生不愿再做火器了?”
戴梓嗫嚅了片刻,叹口气,缓缓说:“正是。”
“也罢,即是先生的决定,那本王就准了,先生今后若愿住在火器厂便住下,若想去齐齐哈尔,本王也可安排。”
戴梓低着头:“草民愿回盛京。”
“爹!”戴言终于忍不住了,“不就是一个梦吗?何至于连你毕生心血都不要了!”
“你放肆!”戴梓哆哆嗦嗦的伸出手就想打,戴言把脸凑了上来,戴梓看着自己女儿倔强的神色,终于还是没下去手。
几个哥哥把戴言拉了回去。
胤祚来了兴趣:“你就是戴言?”
戴言深吸口气,走上前来,跪在地上叩了个头:“民女戴言,拜见殿下。”
“起来吧,你知道本王最讨厌这些虚礼。”胤祚说着同时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女孩,不过刚过及笄之年,面上有些灰黑,分不清是晒得还沾上了尘土,穿着短褂小衫,做男人打扮,相貌平平,唯独一双桃花眸子充盈灵气,要不是这一双眼睛,还真不好认出是个女孩子。
戴言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没等胤祚问话呢,便竹筒倒豆子的全交代了:“殿下,家父一直醉心于连珠铳的研究,就在一个月前即将成功之际,突然发梦,梦中有天神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此铳杀伐过重,如若现于人间,则我全家必遭天谴。因此家父便有了永绝火器的念头。”
胤祚闻言看了一眼戴梓,他叹了口气,算是默认了,拱了拱手:“为家人计,还望殿下成全。”
“既然戴先生为家人考虑,那本王也不好再相劝了,只是今日本王前来,乃是为了古大将庆功,顺便亲眼瞧瞧这改良后的红衣大炮的厉害,戴先生不妨一同看看?”
胤祚虽是询问,但并未等戴梓回话就去找古大匠攀谈了,戴梓愣了愣也只好跟上。
一行人边走边谈,很快就来到后山。
十门锃亮的红衣大炮摆在校场上,炮口所对的方向是一大片不毛沙地。据古大将说,这里原本是一处山包,布满青葱植被,因为火铳火枪均在此试射,故将此处轰成一片白地。
胤祚笑了笑不置可否,戴梓脸上明显抽动了一下,显示出不屑神色。
红衣大炮原产自荷兰,于明末传进中国,红衣大炮管长,管壁厚,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精度很高,传说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了红衣大炮之下,其威力可见一斑。
但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红衣大炮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其一。红衣大炮过于笨重,运输困难,只适合于攻守城使用。其二,清人不懂炮身厚度、气密性与射程之间的关系,肆意改变红衣大炮设计,致使大炮越来越重,用铁越来越多,射程却一再缩短。其三,泥范铸炮,导致炮身大量沙眼,内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炸膛频繁。
第二百四十七章 铁模炮(下)()
“殿下请看。”古大匠笑眯眯的命人给红衣大炮点火,引线火光一闪即逝,随后轰隆巨响,红衣大炮猛地一退,支架在地上犁出了一道深沟。
炮口一团白烟升起,片刻,视线尽头极远之地,一阵尘土飞扬,须臾,更远的地方又是一阵尘土。
早有准备好的人过去,小心翼翼的捡起炮弹,一路小跑的往回跑。待到近前,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的时间,那人已经累的快站不住了。
“禀殿下,炮弹射程四千零一十二步!”抱着炮弹的人说完话就晕倒在地上,早就等在一旁的郎中,马上将人拖下去救治。
胤祚身后响起一阵吸冷气的声音,火器厂的匠人也并不是全都了解火炮的。
“四千步?那可是八里地了!”有人窃窃私语。
胤祚微笑着看众人的反应,无论是累倒的捧炮弹的傻子,还是早就等在一旁的郎中,还是现在这些不停抽冷气,宛如牙痛的围观人员,都显示出一种早就排练好的气氛,想要为了营造良好的气氛在努力烘托。
胤祚看破了却没有戳破,不论如何,这一发打出四千步的炮弹做不了假。
“古先生,这炮叫什么名字?”胤祚走到近前,抚摸着那火炮的炮身,刚刚发射完的炮身还有一些余温,炮口还在缓缓冒着青烟。
炮身进行了抛光,呈现银白色,入手十分光滑,和一般红衣大炮坑坑洼洼的手感完全不同,其光滑程度,甚至还要远甚于俄国人的十二磅炮,仅这一点,就能看出这门炮性能之优越。
炮身整体大小与十二磅炮趋同,远远轻于红红衣大炮。黑火药点燃之后,总会有一些残留,故而每次发射完之后,都要清理炮膛,胤祚从炮兵手上拿过了缠着棉布的木棍,亲自做这个事情。
通过手上的手感,可以感觉出来,这门火炮的内壁也是极为光滑的,这就意味着火炮的气密性更好,且更加安全稳定,不易炸膛。
如果说外表的光滑,还可以通过抛光打磨完成,内壁如此光滑,就足以让人啧啧称奇了。
大清铸炮是使用的泥模,虽然经过烘干,但泥模里还是有水分,灌入铁水后,高温使得泥模的水分变为水汽,水汽进入炮身内,就使得炮身表面呈现蜂窝状的坑坑洼洼。因此为避免炸膛,就需要加厚炮身。
这就是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一门上万斤的大炮,射程还不如英军清表火炮的原因。
古大匠的表情一直是笑眯眯的,已经准备接受胤祚的夸赞和赏赐了,但等了半天,却发现胤祚已经走了火炮旁边去了,对着那门火炮又摸又看,甚至还把脑袋凑到炮口前观看。
就算那火炮里已经没了火药,古大匠还是没吓的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命人把明火全部熄灭,并把火药都搬走。
胤祚为了看得清楚些,从怀中取出面西洋镜,这东西是俄国商人带来的,一块镜子价格比同等大小的黄金还要高昂,胤祚把镜子放在阳光下,调整角度,接着放光查看火炮的内壁。
古大匠一开始不明白胤祚在干什么,待看到反光之后,先是一脸的匪夷所思,再变成由衷的敬佩,也凑了过来,一脸的焦急之色,显然也想接着镜子的光线,仔细瞧瞧自己火炮的内壁。
远处戴梓这时也凑了过来,显然也是对胤祚的方法十分有兴趣。
“不错,不错,内部光滑如镜,怪不得能有如此威力。”胤祚笑着起身,高兴的说道,“不知道古先生用了何种办法去除泥模中的水汽?”
古大匠毕恭毕敬的拱了拱手说:“回殿下,下官是用的铁模,故无泥模水汽困扰。”
胤祚吃了一惊,仔细看看了古大匠,由衷赞叹道:“铁模铸炮,这倒是个创举!如若可行,你当是我大清火炮第一人!”
古大匠露出喜色,但又说:“殿下谬赞了,殿下于火器一道之精通,也是下官平生仅见。”
“说说你的铁模铸炮法。”胤祚没理会那记极真诚的马屁。
“是!自古以来,铸炮便用泥模,但泥模铸炮易炸膛,且极为耗时,光是塑造泥模,并待其干透,便要一个月余。除此之外,泥模仅可用一次,故铸炮工期很长,火炮口径也难统一,炮弹也要随着火炮调整大小。下官便想找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铁模也非下官首创,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人以铁模制农具。下官只是以铁模铸炮而,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铸出十门大炮,便是这校场上的十门,这十门炮,重量轻,耗铁少,口径一致威力不俗,又胜在发射稳定,不易炸膛,。官已经试射月余,每门炮都已发炮二十发以上,可以看出,铁模铸炮不仅胜过了红衣大炮,且比之俄国人十二磅炮性能还要胜上不少。”
古大匠着重讲了下火炮的优缺性,对于自己如何研究一句代过,这既是谦虚,又是对自己成果的保护。虽然都是用铁模浇筑,但铸农具和铸大炮,绝不是一个概念,这其中绝对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工艺和技术改进。
“铁模铸炮良品率如何?成本又如何?”胤祚又问。
“铁模铸炮,关键在铁模,只要铁模良好,则十炮九优;若铁模不佳,则十炮九劣。至于成本,铁模铸炮法成本均在铁模上,一个铁模花费可抵一百个泥模,但一个上品铁模,所铸火炮绝不下百门,故下官以为,成本如何要看铸炮多寡,百门以下,泥模占优,百门以上铁模更胜。”
胤祚背着手,叹了口气,周围人以为他不满意,越发战战兢兢,但熟悉胤祚的人便会知道,这是胤祚在压抑内心的激动。
“古大成!”
“下官在。”古大匠答应一声就跪在地上了,心中惊惧不已,不知自己怎么就惹恼了周围殿下了。
“你铸炮有功,本王要亲自奏明圣上,替你表功。”胤祚朗声道。
古大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半天才道:“谢谢殿下!”
“拿笔来!”胤祚豪气万丈,指了指侍立一旁,显得失魂落魄的戴梓。
第二百四十八章 理由()
戴梓拿来了上好的关东辽尾,然后侍立一旁磨着犀纹徽墨。
待墨研好,胤祚饱蘸浓墨,在铺好的折子上下笔,无逸斋待的十年中,胤祚学问不曾长进多少,一手峥嵘小楷却是练出来了。
当然了,要是让康熙评价,这字比狗刨的强不了多少,但让胤祚自己来看已经很赏心悦目了。
戴梓一旁研磨,闲着无事,便偷偷瞥了一眼胤祚的折子,发现胤祚真的是为了给古大匠表功,全文详细的阐述了铁模制炮法的优劣,又着重描述了研发此法的艰辛,最后毫不避讳的直言求赏。
折子里的行文可谓粗鄙至极,毫无文采也就罢了,连语句都是半白话,不过也能把事情讲的清楚明白。
古大匠是不敢凑过去看的,但是从戴梓诧异的表情中,他也能将折子上的内容猜到一二。
让一位皇子亲自上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