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乱世做老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乱世做老板-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远看着眼前的作品拍了拍手,满意的说道:“这就是前几天跟你们说的取暖神器,煤炉!”

    待得黄泥晒干之后,在圆洞底部的铁条上放入点燃的细柴,上面放上蜂窝煤,引燃之后,煤炉上放了一个水壶,不一会便烧开了一壶水。

    在几个月以前刚开始制作蜂窝煤的时候,刘远就想要制作煤炉,可是想到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怕是没几个人买他的煤炉,所以一直等到现在。

    随着季节的转换,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等到深秋寒冬,大家都会需要这么一个煤炉,不仅可以烧水做饭,还可以取暖,点燃的煤炉放在屋子里,可以将室温提高许多,只要在加上一个密封的排烟管道,就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整个冬天都可以在暖和的室内度过。

    对于没有什么取暖设施的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寒冷的冬天是最难熬过去的,如今有了物美价廉的煤炉,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购买使用。等到煤炉卖出去了,蜂窝煤的销量也会大幅上升。

    实验完这煤炉烧火的能力没有问题后,刘远赶在天黑之前,又把一根竹竿掏空,做了一个通风管道。把煤炉放到一间封闭的房间里,煤炉上预先留下的地方装上了竹竿管道,点燃煤炉,又在房间里放了一只活鸡,关紧窗户房门以后,便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远打开了房门,发现那只鸡还在活蹦乱跳,这才放下心来。然后自己走进屋去,又吩咐黑牛和王翰二人,在门缝外往里看,若是发展自己有任何状况,立马冲进来把自己抬到外面空气新鲜有风的地方,这才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静静的坐在屋子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屋里几乎闻不到煤烟味,而且也感觉不到任何的头晕或者不舒服,刘远从开始的紧张慢慢的平复下来。

    就在刘远无聊的将要睡着的时候,三人约定好的时间终于到了,刘远大笑一声冲出屋去,整整两个时辰,没有一点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看来是成功了!

    兄弟三人激动非常,又去准备黄泥,稍微改进了些制作工艺,再次开工制作煤炉。

    黑牛家里首先用起了煤炉,比起土灶来,这煤炉烟少不呛人,而且可以一直点燃,不用每次都要生火,同时可以取暖,最重要的事,蜂窝煤用起来不要钱啊!

    这一天又到了钱大宝来收煤的日子,刘远三人赶着驴车,拉着几十个煤炉来到了码头,一番吹嘘之后,不仅把煤炉的各种好处都说了一遍,更是把钱大宝说的心动,没有任何犹豫,当下拍板把几十个煤炉全部买走试销。

    做这种黄泥煤炉,除了人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与蜂窝煤一样,价格定的非常低廉,只要二十文钱就能买到一个。

    除此之外,凡是购买煤炉的,全部赠送五十块蜂窝煤,这样一来,不仅会让自家生产的煤炉更有市场竞争力,还会使很多处于观望的人们,也加入到购买煤炉的大军中来。

    这个价格也是刘远考虑再三才确定下来的,首先价格便宜才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用的起,其次薄利才能多销,最后,定价便宜也是防止因为利润高而出现大批的仿制者进入市场竞争。

    接下来的日子就忙活多了,因为钱大宝走后没几天,就托人带来了消息,绝大多数试用煤炉的人家都说好用,相信等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家来购买煤炉。

    深秋马上就要到来,煤厂得赶在秋收之前大量备货,免得影响蜂窝煤和煤炉的供应。在煤厂又招收了一批工人之后,刘远便琢磨选出两个人来进行内部管理。

    刘远雄心勃勃的想着,以后的生意会越做越大,只靠自己几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到时候肯定要招收一些管理人员。与其以后急需用人的时候赶鸭子上架,还不如现在就培养一下管理人才,顺便在摸索一下各项人才培养的流程,免得以后扩大生产的时候,因为管理人才的制约而发展不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兄弟三人商议之后,便选出了李慎和赵红良两人,此二人工作勤快,为人诚实,平日里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不错。

    李慎此人做事很是严谨,在蜂窝煤流水线上对自己的要求最是严格,而且善于带动他人,所有产出的蜂窝煤,就属他所在的那条流水线生产的最符合标准。

    而赵红良平时相对来说有点沉默寡言,不过此人喜欢钻研,这半年来对蜂窝煤的生产流水线提出了不少的改进建议。

    一番问询之后,双方都很是满意,从此,李慎便成为蜂窝煤小组的组长,带领一部分人手进行蜂窝煤的生产工作。而赵红良则成为了煤炉组的组长,和刘远学会了制作煤炉之后,带领剩下的工人进行煤炉的生产工作。

    秋意浓郁,薄雾轻纱似的笼罩着大地,阵阵秋风吹落片片树叶,落叶纷飞,随风舞动,田野里那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在秋风中如波浪般涌动,又是一年秋收时。

    煤厂照例放了假,刘远三人一大清早就赶着驴车,去往地瓜地里准备收地瓜。

    瓜藤都已泛黄,刘远用锄头把瓜藤拢到一边,再轻轻的锄开泥土,黑牛和王翰则在后面把地瓜扒出来,装到麻袋里面放到驴车上。

    临近午时,三人也顾不得回家吃饭,黑牛娘放心不下,早早的就把饭菜送到了田地,三人胡吃海塞后又匆匆忙忙的开始干活。

    地瓜向来高产,不到一亩的地,三人足足挖了一整天,又把地里翻了一遍,确定没有漏网之瓜后,哼着小曲赶着驴车,满载着近千斤的地瓜回了家去。

    到家之后,黑牛王翰也顾不得洗手,火急火燎的拿着几个地瓜放到煤炉上烤了起来。刘远看着直咽口水的兄弟二人,笑着摇摇头,拿出几个饱满的地瓜,洗净之后切成快,让黑牛娘放进锅里和大米汤一块煮,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地瓜粥。

    饱餐之后,刘远招呼把所有剩下的地瓜全部入库封存,正在摸着圆滚滚的肚皮的黑牛王翰不情不愿的跟着干起活来。

    刘远看着二人那幽怨的眼神,想笑又没好意思笑出来:“你俩行了,今年少吃点,明年就能多种点,等到明年秋天收获的时候,大哥保证让你俩敞开了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黑牛和王翰心知此言在理,这一千斤地瓜吃一点少一点,全部留到明年栽种,到时候收获几万斤,天天吃也吃不完。当下没有多说话,把十大麻袋的地瓜全部扛进家里的小库房,又依依不舍的锁上库房门,这才各自回去睡了。

第九章 大生产() 
深秋时节,天气越发的寒冷,煤炉和蜂窝煤的销售也越来越好,再加上钱大宝精通各种营销手段,和蜂窝煤的良好的口碑,大部分人家都开始用上了煤炉和蜂窝煤。

    整个汉嘉县约有两万户人家,其中居住在县城的就有将近一万户,如今有六千多户人家已经开始使用永兴村生产的煤炉。平均下来每户人家每日需要使用三到六块蜂窝煤,就相当于每日有将近三万块蜂窝煤的消耗。

    如此之多的销售量,永兴煤厂的产能严重不足,经过多次征招人手后,只有几百人的永兴小山村子,几乎所有的劳动力人口都在煤厂工作。

    这几天可把刘远愁坏了,如今生产煤炉和蜂窝煤的人手都是紧巴巴的,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来生产肥皂,再加上前几日钱大宝传来消息,除了县城以外,他准备在各个村子也售卖煤炉和蜂窝煤,最近又在附近的县里进行试销,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煤炉和蜂窝煤的需求将会翻上好几翻!

    有钱不赚王八蛋,这么好的销路,竟然因为缺少人手而要放弃,刘远实在是不甘心。一番考虑以后,刘远喊来黑牛,王翰,李慎和赵红良四人,在煤厂的卧房里召开了永兴煤厂第一次管理人员大会。

    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之后,众人一致认为要在附近的村落招收工人,扩大生产,可是如何招收却成了难题。

    永兴村坐落在山谷之中,此山谷的东部北部和西部被数百丈的高山环绕,南部则是青水河,再往南就是严县少民居住的高低不平的丘陵。

    山谷里虽说约有几十里方圆的平原,但是此处的平原上古木参天,荆棘丛生,四处分布着无数的小山包,并不适合耕种,再加上与山外平原相隔甚远,只有一条河流和一条土路与外面连接,因此山谷里并没有其他的村庄,若不是此处有个煤矿,说不定连永兴村也不会存在。

    虽然煤厂每月发放的月钱很是丰厚,但是要把山外的人招到山里做工,怕是极为不易,此时的人们最怕背井离乡,除非是遇到天灾人祸,实在活不下去,否则宁愿在家里过的清苦些,也不愿意离家做工。若是近些则另说,白天做工晚上可以回家,但是此处离山外最近的村庄都有几十里远,如此看来,怕是不易招人了。

    就在众人苦苦思索的时候,心思缜密的李慎开口说道:“青水河南的严县如何?”在众人的一片质疑中,刘远鼓励李慎说出了他的理由。

    首先,严县那些少民归于朝廷已有数百年,不像更加偏远地区的蛮族那样,他们对于我们汉人没有什么敌意,生活方式跟我们几乎没有二样。其次,他们那里生产很是落后,相信我们给出的工钱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后,那些少民基本靠打猎为生,很少拥有耕地,并不像我们一样抵制背井离乡,哪里有好的生活,就愿意到哪里去,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试一试。众人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便决定到严县试一试。

    第二天一大早,刘远王翰黑牛三人挑出几个能说会道的工人,带上一些铜钱和干粮之后,坐着小木船渡过青水河,踏上了招工的行程。

    严县原本是少民居住的地方,数百年前大尚王朝的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开疆辟土,在那里设置了严县,考虑到此处少民的生活习俗与汉人不同,因此任用当地声望较高的人为官员管理严县,有很大一部分的自治权。数百年来各族人民相互融合,比起周边其他的郡县,最早归于大尚王朝的严县,与汉人的村镇很是相像。

    永兴煤厂的招聘队伍在青水河附近一路行走,每到一个村子,就敲锣打鼓宣传一番,刘远说一句,黑牛就扯着嗓门吼一句,其余人员则向人们大说特说永兴煤厂的种种好处。

    “冬天闲来无事,不如到永兴煤厂做事!”

    “大家可以到永兴煤厂去参观考察,满意就留下来,不满意就再回来,所有去煤厂参观考察的人,都会发放十文钱的路费!”

    “包吃包住,每月三百文工钱!”

    “招收人员有限,先到先得!”

    几天下来,附近的村落都已经走了一遍,刘远带着黑牛赶回煤厂,看看有多少人报名做工,王翰则带着人继续到远一点的村子里招人。

    到了煤厂之后,只看到几个严县招来的工人,正在刘远大失所望的时候,李慎凑上来神神秘秘的说道:“这几天来了几十个人,对这里几乎都很是满意,大部分都回家招呼亲朋好友了,过两天估计就都回来了。”

    刘远一听,登时顾不上休息,立马开始规划起来扩大工厂的各项事宜。

    果然,几天之后就有大量的人员到来,每日都有十数人前来报名做工。要看着煤厂庭院塞满了生产流水线,宿舍也已经爆满,刘远当下决定暂停有的生产作业,安排全部的工人建筑厂房和员工宿舍。

    此处靠近煤矿,土地并不适合耕种,平时一直荒废在那里,反正不要钱,刘远大手一挥在河边选了一大片的空地,规划出了新的蜂窝煤厂,煤炉厂,肥皂厂等厂房和库房,又规划一片员工宿舍和员工餐厅,带领工人开始了大建设。

    挖坑打地基,铲平附近的小山丘运来大量的土石和木材,不仅有了用不完的建筑材料,同时也在平整土地,为以后的开垦耕地做好准备。

    同时开建的各个建筑不求美观,只求结实耐用,在一个多月的忙碌过后,终于赶在冬天来临之前,新的厂房和宿舍全都建好了。

    此时库存的蜂窝煤和煤炉几乎已销售殆尽,刘远赶紧安排工人进行生产,扩大产能。紧接着再让李慎在管理蜂窝煤的同时接管煤炉的生产,把赵红良调出来,开启肥皂的生产线。

    扩大了产能之后,被刘远压着一直没有开辟新的销售市场的钱大宝最近终于露出了笑脸,带着大批的蜂窝煤和煤炉到各个村子和附近的县里开始了售卖,赚的盆满钵盈。

    寒冷的冬天终于来临,蜂窝煤和煤炉的销售也越来越好,如今新煤厂的生产走上了正轨,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以外,在赵红良的主持下,第一批量产的肥皂也走下了生产线,搭着钱大宝的货船,走进了千家万户。

    生产了一段时间后,在赵红良的提议下,生产的肥皂分为了两种类型。上好的材料精制出来的肥皂用作洗脸洗澡洗手等,又加入了一些植物香料,芳香扑鼻,取名为香皂,虽然价格略微贵了一点,但是深受大众喜爱。次一点的材料则制成了无味的洗衣皂,去污效果超群,而且价格低廉,更为畅销。

    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眼馋的王翰美滋滋的拿着一块永兴牌香皂回家去,当然也是要付钱的,刘远早就规定了收支两条线,任何人都没有例外。

    来到新的宿舍里,王翰哼着小曲烧着开水,弄个大澡盆洗个热水澡。正在舒舒服服的打着香皂,一不留神,香皂滋溜一下滑到了地上。

    就在王翰准备走出洗澡盆去捡的时候,刘远进来洗把脸。王翰大喜,连忙招呼刘远帮忙捡一下。

    刘远弯下腰准备捡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一看,王翰正笑眯眯的满脸热切的看着自己,刘远一惊,连忙转过身来面向王翰,慢慢蹲下去,一手不由自主的护住臀部,另一只手捡起香皂,向着大澡盆扔了过去。

第十章 乱象初现() 
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刚刚才过晌午,天色却已经阴沉下来,听村里的老人讲,这样的天气应该是要下雪了。

    刘远正在厂房宿舍的澡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