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一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之一统-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函谷关外,盟军百万大军,两日间,撤的干干净净,只留下项羽一部。

    渭水河边,河风呼啸,“刘”字战旗,迎风招展,刘邦带领众将领率麾下二十万大军已出发三日,距离咸阳门户武功不足十里。

    “报……”

    一声传报声远远响起,一名秦军士卒,快步跑入武功县衙府邸,对着安坐在上的章邯禀道:“禀告将军,叛军来袭,已不足武功十余里。”

    “何人领兵,敌军人数几何。”

    章邯掌中把玩着一面战旗,漫不经心的问道来卒。

    “敌军打着,“汉刘”两旗,应该是贼子刘邦麾下大军,人数二十万。”

    来卒认真思考了一番,回答道。

    “果然不出,陛下所料,走!去城头,本将要亲眼看看。”

    章邯撑按而起,走下帅案,将手中战旗递给士卒,出府向着关头而去。

    两名副将王翳,吕马童,得知消息后,同样马不停蹄的向着城头跑去,打算一探敌军究竟。

第32章 唯我独尊() 
武功城,城高二丈,厚半丈,城头设有强弩,城外一片平坦,约有一里的平原,其后是一片群山林立。连绵三里,连接宽阔的北道。

    章邯双手撑扶在武功城头,虎目遥望远方。

    只见远处烟尘滚滚,连绵的群山间,飞鸟四起,野兽嘶鸣,恐慌之声,令人心中一寒,仿佛天地即将毁灭一般。

    地平线上,忽然升起一道黑色的洪流,高达一丈的“刘”字帅旗,随风起舞,一名赤裸着上身,长的相当魁梧的旗手,携旗行在前方。

    紧随其后的是三万手持巨盾,神情一丝不苟的汉军,人手一面盾牌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阵行,为身后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长戈手紧随其后,将手中戈兵高高举起,走在整个队伍最后的是五万名弓弩手,人手一柄大弓握在掌中,背负百来支箭矢,很快便出现在秦军眼前。

    烈日的照耀下,一柄柄兵器,反射出白茫茫的寒光,致人的杀机卷动云霄,和鱼鳞状的战盾一起相互呼应,仿佛要将苍穹搅碎。

    二十万汉军士卒,浩浩荡荡的朝着武功城涌去,如黄河决堤的大水,携带着怒海惊涛之力,蔓延向前方盘踞在身前的障碍。

    “将弓弩给某。”

    章邯突然对身旁的士卒唤了句,接过递过来的大弓,弯弓搭箭,随意一瞄,射了出去。

    咻。

    箭矢似一道划破天际的闪电,瞬间出现在三百五十步外,扎入厚实的土层中,颤动了一阵安静下来。

    “停!”

    “刘”字战旗下,带头领军的将领,见城头射下一箭矢,立即一扬手中令旗示意大军停下来。

    “报告汉王,秦军正在警告我军,是否继续前进。”

    阵前一处将领,策马回身,来到刘邦身前询问道。

    刘邦遥眼一望,目测了下距离,吩咐道:“在往前,便是秦军弓弩手射程之内,我军长途跋涉,不易今日攻城,姑且让秦子嚣张一时,传令下去,全军暂停开进,原地安营扎寨,明日攻城。”

    “将军你看,汉军停在了距我军五百步外,想必打算休整一晚,在谋攻城之策。”

    副将王翳俯在女墙上看了片刻,抱拳说道。

    “敌军长途跋涉,我军以逸待劳,敌自然不会选择以已之短,攻我之长,让将士们放松点,好好休整一晚,准备明日迎敌。”

    章邯打眼一观,果然如副将王翳所说,汉军并未有攻城的打算,瞬间洞悉了敌军想法,语气十分放松道。

    秦都,咸阳,此时正值黄昏日落时分,一骑背负着夕阳策马奔腾,驰骋入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帝都之中。

    “禀告陛下,武功急报。”

    一名内史鞠身跑入殿中,对着上方正在全神贯注审阅奏折的扶苏报道。

    “传讯之人何在,命他入殿。”

    扶苏闻言放下手间的奏折吩咐道。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士卒被内史带入殿中。

    扶苏率先发问,看着来卒道:“武功军情如何,来敌多少,敌军统帅是否知晓是何人。”

    “禀陛下,敌军人数约二十万,全军打着“刘汉”两旗,乃乱臣刘邦的军队。”

    士卒不急不躁,一一回应道。

    “刘邦。”

    扶苏闻言一愣,这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开创了大汉王朝,击败了一生宿敌项羽,“汉”一字,更是传承了上千年,成为一个名族的图腾。

    “你转告章邯,朕不日便会降驾武功,另外命他不惜一切,守住武功一月,到时候敌军自然会不攻自退。”

    不过是短暂的失神,扶苏便回过神来,刘邦也好,项羽也罢,天下只要有他在,世上就只有一个字可以流传天下,那就是“秦”,对于这点,扶苏有着绝对的自信。

    士卒抱拳领命,马不停蹄的赶回武功,扶苏也再次沉寂在一道道奏折内。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一夜过去。

    天色刚刚蒙蒙亮,昨夜的主宰,一轮皓月尚未退去,东方已是升起万丈光芒,取代了它的位置。

    呜呜呜。

    号角之声响彻,随着回荡四野的音弦,沉寂一宿的武功被打破。

    杂乱的喊叫声,至城外响起,一名名汉军将领,开始指挥着大军结阵。

    “擂鼓进攻。”

    刘邦依旧身着一件到处是补丁长袍,安坐在马上,对着大军下达命令,按照他的话说,这就是一种警告,暴秦不除,天下百姓何人能穿新衣。

    咚咚咚。

    伴随着刘邦一道军令的传下,大军两旁矗立的百来战鼓,同时响彻云霄,震撼人心。

    “盾牌手在前,步卒居中,弓弩手在后,负责掩护,杀!”

    樊哙扬刀策马,暴喝一声,杀猪刀直指武功城头。

    杀杀杀。

    战鼓的渲染下,五万攻城大军士气大涨,纷纷挥舞着手中刀兵大喝起来。

    杀!

    五万大军顿时开动,盾牌手高举战盾,率先冲出,步卒紧随,众志成城,如一群下山之虎,携带着毁天灭地之势朝着武功城杀去。

    黄沙滚滚,弥漫半空,幽幽的杀机充斥四周。

    很快,五万汉军便冲至武功城三百步外。

    从城头望去,遍地都是人影,如潮水卷袭每一寸土地。

    震天的喊杀中,汉军已推进武功城二百八十步。

    “将军,敌军开始攻城了。”

    副将王翳脸上涌现出一抹兴奋之色,玩味的看着满脸狰狞冲杀过来的汉军。

    章邯始终一语不发,一双虎目死死的盯在二百五十步之处。

    “不对啊。”

    “刘”字战旗下,一身白袍,满脸的清秀的张良,见大军已冲至秦军眼前,即将抵达城下,秦军却是一点没有防备之色,心中不经升起了一丝不安。

    古来征战,敌我双方无不是你死我活,特别是攻城一类的战役,守城一方,都会竭尽全力阻拦攻城一方接近城池才对,可秦军不仅没有阻拦,反而放任敌军逼近,其中必然有诈。

    “不对,快传令,下令大军退回来。”

    望着秦将一直看向城下一处,目光中对敌军视若无睹,张良顿感不妙,事出反常必有妖,急忙大吼一声,示意大军后撤。

第33章 坑刘邦() 
撤军?

    张良的惊呼,瞬间引起了刘邦的注意,不解道:“我军士气正值大盛之际,此时突然下令撤军,军心必然受挫,对我军攻取武功不利,军师为何下令撤军。”

    刘邦一双浓眉紧皱,眉宇间洋溢着浓浓的不解之情,对于张良的提议,不以苟同。

    战场之势,瞬息万变,张良来不及向刘邦解释,直接拉过一旁目愣的士卒吼道:“愣着作甚,速速鸣号退军。”

    “张良,你太过放肆了,没有本王的命令,我看谁敢鸣号,影响我军之心。”

    刘邦雷霆大怒,一改平时柔弱的表面,对着张良吼道,连称呼亦是大变。

    一众鸣号手,顿时不知所措,持着手中号角举也不是放也不是。

    “汉王这是不信张良否。”

    张良回身看向一脸阴沉的刘邦,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古来今日最忌君臣不合,刘邦不经有些后悔,但作为一军统帅,一方诸侯,他必须要树立一个形象,告诉众人,王侯之威不若侵犯。

    两人斗嘴的功夫,五万大军又向前奔袭了二十余步,离雄伟的武功城头又进一步。

    就在这时,原本平坦的大道,忽然出现一个长达二百步的巨坑,宛如一只潜伏的巨兽张了血盆大口,一下把前方百名举着盾牌的汉军吞服。

    突然失去平衡,如下饺子一般的汉军,传出惊慌失措的吼叫,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停下,往后退。”

    亲眼看着跌入坑中,身子扎在坑中一柄柄兵器上的同伴,一群深坑边缘的士卒吓的面如白纸,失声对着身后吼道。

    他们很清楚,不将身后的同伴叫下来,他们的下场难逃一死,望着坑内散发着寒光的利剑,一群盾牌手顿时慌乱起来,齐齐转身举盾,准备拦下大军的冲锋。

    可惜,正在高速冲刺下的汉军士卒那来得及停下来,前方同伴的叫停,根本没能传入他们的耳中,便被满天的战鼓声覆盖。

    前军负责掩护他们进攻的盾牌手突然停下,出乎了身后士卒的预料,不足五步的距离,根本不足以他们停下。

    望着迎头撞上来的大军,一众知晓内幕的盾牌手瞳孔一缩,面对千人撞击之力,身子一下飞出,连人带盾跌落坑中。

    “不、不,不要。”

    带着哭声的叫骂,犹如厉鬼嘶鸣。

    一道道人影落进凭空出现的坑中,迎面朝着倒竖的利剑撞去。

    噗嗤。

    几百人瞬间死于非命,凡是失去平衡,跌入坑内的士卒,无一例外,都难逃一死。

    鲜血顺着扎在士卒尸体内的剑身流淌而出,很快汇聚成一小池。

    敌军的变故,城头一众秦将看的清清楚楚,王翳脸上浮现出敬佩之色:“将军果真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此举不过是暂时阻拦下敌军的进攻,切记疏忽不可大意。”

    章邯当头一喝,横扫众人一眼,发出警告。

    半月前,奉命领军十万镇守武功的章邯,在进入武功后,对麾下士卒下达了一条奇怪的命令。

    令他们延城门开始掘土,一直向北挖掘,与城前挖出一个大坑,经过十万秦军昼夜不分的努力,终于在第十日挖出了一个长达二百多步,深半丈多的大坑。

    还下令大军用了三日的时间,在坑中种满利刃,然后又命令士卒砍来手指粗细的嫩竹立在坑中,撑起一块块木板,洒上黄沙覆盖,隐人耳目,为的就是今日。

    只要有敌军攻城,敌卒踏上隐藏在黄沙下的木板上,嫩竹就会承受不住重力而断裂,从而阻拦敌军攻城,保证武功完好。

    敌军若是想要继续攻城,只能将深坑填上,否则唯有退军。

    “弓弩手准备,给本将狠狠的射,屠光这群乱臣贼子。”

    见敌军阵行大乱,章邯大手一挥下达军令。

    顿时,一排排弓弩手涌上城池,约五百名秦军弓弩手很快弯弓搭箭,二百步距离,根本不需瞄准。

    咻咻咻——

    弓如惊雷,箭如霹雳,刹那间,成千上万支箭矢依次从秦军士卒手中陆续射出。

    除少数相互碰撞,失去劲力的箭矢跌落在地,大多数皆都飞入半空,顿时将天穹染成墨色。

    密密麻麻的箭矢如过地蝗虫,闪耀着嗜血的寒光落入敌丛中,宛如瓢泼大雨,收割着一条条性命。

    惨叫声顿时响起,汉军士卒如金色麦浪一般一茬茬的倒下,失去盾牌手的保护,汉军士卒损失相当惨重。

    箭矢划破虚空,穿过他们的胸膛,或是四肢,个别着更是被洞穿头颅,脑浆溅洒长空,短短时间死伤尽五千余人。

    前方士卒想要后撤,后方士卒却想向前进攻,同为一军,行动却恰恰相反,五万汉军一时群龙无首。

    “刘”字战旗下,稳坐后方的刘邦,终于发现了异样,虽然不知大军为何进退不得,但直觉告诉他,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电光火石间,不免想到了刚才张良反应出的异样,刘邦心中立马一寒,脸上惊恐万状,失声道:“快鸣号,让大军撤回来。”

    呜呜呜。

    负责掌控号角的士卒,听到刘邦的大喝,吓了一跳,不敢怠慢,重新吹响号角。

    “发生了什么,汉王为何会突然下令撤军。”

    一群行至最后,尚不知前方发生何事的士卒,不满的嚷嚷着,开始撤军。

    阵前一处,饱受折磨的汉军,听闻撤军号角,兴奋的嗷嗷直叫,仿佛他们不是撤退,而是打了一场胜仗。

    冒着漫天飞驰的箭雨,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汉军士卒恨不得多生两条腿。

    场面一度陷入混乱,一群亡命逃窜的士卒,见前方同伴走的缓慢,不经心起怨气,拼命的是他们,撤退倒霉殿后的还是他们,怒火一下涌上心头,纷纷开口大骂,推搡起来。

    而不满撤军命令的士卒,见打了败战还高兴的起来的同伴,同样气不打一处来,不知检讨攻城不利,反骂起他们,一时间也怒了。

    双方各持己见,辱骂声不绝于耳,个别者直接动手,瞬间成了一根导火索,开始大战一团。

第34章 天下遍地起秦风() 
“都他娘的给我住手。”

    樊哙纵马奔出,手握杀猪刀,望着自相残杀的汉军大吼。

    放在平时,樊哙出马或许还能压住一二,但今日不比往日,汉军已彻底爆发,根本不予理睬他的劝阻。

    几次劝诫,如石沉大海,樊哙怒了,暴喝一声杀出,双目迸射出森然杀机,一扬马缰,冲入军中。

    一路撞飞数十名士卒,纵马来到大战中央,手中杀猪刀毫不留情斩出,携带着一扇形之面,瞬间将几名带头作乱的士卒砍翻在地。

    “凡扰乱军心,不听号者,杀无赦!”

    樊哙横马持刀,指着身下七八名死的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