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应说完便深深鞠了个躬,张昭又只是哼了一声。
“你父子如一丘之貉,既落你手,要杀要刮来个痛快的,莫要猫哭耗子假慈悲!”
张承在旁边一手抓着铁链一边咬着牙狠狠的说着,见他们还被铁链拴着陶应慌忙让狱卒打开了铁链,刚打开铁链张承飞身一脚就朝陶应踹去。
噗通一脚,陶应被冷不防的一脚踹跪在了地上。这张承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力气真大,而且速度奇快,陶应居然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踹跪下了。这一跪不要紧,正跪在了张昭面前。
张昭望着陶应,脸上有一丝惊讶一闪而过。
陶应有些尴尬,不是他不挡,是真的没想到张承会踢自己。好歹张承也是有修养的人,怎想到会如此无礼呢?
“踢吧,如果能把小先生的愤怒释放出来,我陶应愿再挨一脚!”
陶应脑子一转,不说是自己不挡,说自己故意不当的。张承伸脚就要再踢,旁边张昭咳嗽了一声,张承望了望父亲,又望了望陶应,很是气愤。
“知道公子来意,不过,公子,您还是请回吧!我年老昏庸了,而且又体弱多病,公子还是另访他人吧!”
张昭抬起手,他话语中听不出来愤怒、抱怨但却满是拒绝。文人多讲究,陶应知道一时半刻想请他出来做官,似乎也做不到。自己父亲何等英雄都无法让他出山,更何况自己呢?
于是陶应又拜了一下说道:“先生既然不愿出来为官,但先生毕竟是徐州人,我徐州饱受战火涂炭,但从今日起,有我陶应一日在,任何人都休想进我彭城半步。先生,这毕竟是家乡,俗话说,叶落归根,我想请先生住在彭城如何?”
如果留不住心,陶应便不愿强迫他们出仕。但是陶应又不想让他们去江东投靠孙氏,于是便想劝他们留下。
张昭毕竟是智者,陶应刚说完,张昭便点了点说道:“既然公子说了,我也本想留在彭城,我老了也走不动了,毕竟这里也是我的老家。只是现在公子没收了我们的土地分给了百姓,我们也无处居住了!”
“无妨,我已在城内给老先生准备一处宅子,希望先生笑纳!”
陶应忙又稽首,一脸的谄媚。一说送自己房子,张昭却有些不情愿地说道:“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我岂能随意接受公子的馈赠?”
张昭已经从地上起来,铁链也丢在了一边。他脸色有些苍白,显然已经好久没吃过饱饭了。监牢里没有阳光,一片阴暗,只有几盏煤油灯,还有一群群的老鼠四处在窜着。
陶应请张昭出去相谈,一群人又朝监牢外走去。
重见天日的张昭刚出来,似乎不习惯外面有些刺眼的眼光。他不停的揉着眼睛,却又那么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彭城的天已经到了十一月份,天已经没那么热了。秋的韵味笼罩着这座北方的城市,不知不觉,夏天就这样溜走了,秋还来不及让他适应。
门口一辆马车,车里载了张昭妻小。陶应翻身上马走在马车身后,仿佛是一个侍卫一般。这一年来,自己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所以陶应现在已经渐渐习惯了战马的生活。
经过荒芜的南城区,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才来到了彭城主城区。远远的一座雄伟的宫殿出现在眼前,让还未来过主城的张承有些目瞪口呆了。他家就在彭城,但是现在的彭城拓宽的至少是原来的十倍那么大。
原来的主城就在监狱那里,但是陶应却把城区一直往西北挪,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的威胁一直都是北方,所以要挪城加强与西北诸城的联系。
短短一年时间就修建如此大的宫殿,而且越往前走,路越宽阔。宽敞的石子马路便出现在眼前时,原本荒凉的马路边也一点点出现了些植物。大路两旁搭眼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子修建的很是别致。还有很多正在施工,有些施工一半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放下了。
张承掀开马车的布帘慌忙告诉张昭,张昭撩起车帘往前方望去。百尺高楼耸立在若隐若现的晨雾中,那宽阔的街道还有一处处别院,确实让人仿佛进了都城洛阳,只不过这城中无人罢了!
望见宫殿,张昭倒是心中一惊,他既然答应留在彭城,就说明,他心里还是爱这座城的。但是望见前方的宫殿,张昭心顿时惊住了,彭城将亡,数万百姓皆有陪葬,如此大难,他又岂能袖手旁观?
“公子,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讲!”
张昭将头伸出车窗望了望身边随行的陶应,陶应正骑在马上一脸兴奋的看着自己治理下彭城,张昭突然一说话,陶应还有些受宠若惊呢!
“先生有话单说无妨,我彭城就是要人人敢说实话,这才是我想要的地方!”
陶应点了点头,张昭有些着急地说道:“公子,前方为何会出现如此壮观的宫殿?在此修建宫殿,公子岂有异志也?”
一说到自己有异志,陶应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触。他心中本来就没有皇帝,也没想过自己要造反当皇帝,他也不会忠于大汉王朝。
见陶应不为所动,张昭叹了口气,想把话说的更加委婉些:“想必如此这番大拆大建,定是劳民伤财,而且战后当休养生息,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而非让百姓……”
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之乡()
张昭望着陶应,马车走在石子铺成的路上有些颠簸,张昭不了解陶应脾气,因此话说一半便不再说下去,明眼人都能知道张昭言外之意。
陶应望着张昭点了点说道:“老先生之言甚是有礼,不过,我不曾劳民伤财。这修建彭城和各城的钱财大多都是从下邳豪门富商那里劫富济贫而来,还有从广陵笮融那里缴获而来,还有很多都是曹操的战争赔款,因此先生多虑了。而且这劳力也是让俘虏的数万战俘来担当的,当然也有非常多的老百姓。一家出了一到两个劳力,但是我都是管饭并且发他们土地、粮食作为抵债的。我又分给了他们粮种,他们有了粮种,种下去,这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张昭点了点头,但是又说道:“灵帝就是奢靡成风,才有大汉今日这般,公子修建如此宫殿,恐怕……”
张昭又问起来,他觉得这样不好。第一有违祖制,这要是被皇上知道,肯定诛九族的事情。私自伪造宫殿,莫非你想当皇帝不成?
更何况,如此下去,陶应再奢靡成风,那彭城还是要毁了的!
见张昭很是关心自己老家彭城,陶应也忙煞有心情的介绍了起来:“先生,这宫殿盖了非我住也!这宫殿盖了就是要千千万万个先生这样的人住,到时候整个大汉的饱学之士都可以来这里居住,天下千千万有志少年皆可在此求学问道,岂非美事哉!”
陶应一说那宫殿不是自己住,张昭这才放心了下,但是一说那宫殿是给自己住,张昭吓的魂都差点没了,他可是忠于大汉朝的啊,再说谁敢住皇宫啊!
“此事不妥,此事不妥!”
陶应指着远处的最高的大殿说道:“那座大殿便叫集贤殿,一共有十几层,光最下面的大殿便能容下两千多人,比浮屠寺有过之而无不及!”
陶应开始夸夸奇谈他的杰作了,张昭却一直忧着脸,张承却是一脸惊喜的望着彭城的一切改变,毕竟他还是个孩子,还没那么多的顾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陶应忍不住吟了一首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张昭一直不停的念叨着这句,一直不停的念叨着,突然眼角一点点泪水就这样肆意的滑了下去。
张昭是个文人,他骨子里是反对武力的。他想要和平,他想天下饱读之士都有报效大汉朝的机会,但是这个乱世,别说那些寒士了,就像自己这样的饱学之士又何尝不是颠沛流离?而陶应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却已经表明他对文化的人态度与陶谦不同了,不同的太多了!
“好,好,只听闻将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却不想将军竟然文采如此斐然,刚我太鲁莽,将军赎罪!”
张承虽小,但是陶应吟出这句,张承竟然也忍不住的跳下马朝陶应跪下道歉起来了。好?陶应在想,这句肯定写的好啊,不然怎么能流传千古呢?但是,这不是自己写的啊……
虽然内心有些小激动,但是张昭面如止水。将车帘放下后,张昭闭目养神起来。他在猜想着以后到达大殿后,陶应会做出什么事情,自己又该怎么拒绝不让他发怒。
前方街道越来越多了,许多宽阔的小院已经在眼前了,而且碎石子铺成的路越来越好,马车越来越平稳。
路好走了,张昭知道,想必陶应打造的集贤殿应该快到了吧。
不一会,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张昭掀开车帘,环顾周围,陶应没有带他去集贤殿。眼前是一条河流,河流不是很宽,但是很干净。
河边有一条公路,公路两旁布满了院落,那些院落只是拉上了城墙,建起了简单的房屋。马车停在一家比较宽敞的宅子门口,门口两尊石头的狮子很是威武。大门也刷好了漆,这处宅子本来是陶应要住的。
“先生,这处宅子就由先生来住吧!这里地段好,离集贤殿咫尺之遥,还请先生不要嫌弃!”
陶应扶着张昭下了马车,张昭回头望了望身后,身后的大路一直通向宫殿群的正中央的集贤殿。宽大的道路两旁又分散着许多的宫殿似的的院落,这些院落仿佛一个八卦阵一样点缀在一个个阵点上。
张承有些欣喜若狂,张昭却稽首道:“不敢住如此尊贵之地,还是不劳烦公子费心了!”
见张昭又推辞,陶应忙又劝道:“先生放心,这方圆十几里的宅子全部都是留给天下大贤的。先生若住在这里,以后定不会感到寂寞的。先生且看旁边这几处大殿,这里是我准备修建的学堂,是招手天下饱学之士来探讨文章的地方。还有那远处最大的集贤殿,那里是存放天下书籍的地方,以后我会举徐州之力,搜集天下著作尽藏于中!”
陶应说着心中雄伟的构想,旁边张承早已拍手叫好。怎奈张昭却不为所动地说道:“地方虽好,但无功不受禄,还请……”
“先生放心,我正有一事相求,我想请先生帮我教一个小孩。此子聪明异常,长大之后定然是国家的柱梁!”
张昭还想拒绝,但是旁边一家人都望着张昭。他们眼神中有些期盼,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住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
这才陶应没强迫他出来做官,不是没请他,是没强迫。若此时张昭再拒绝,恐怕陶应一发火起来,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就把他家人杀了。
于是张昭只好答应起来,陶应忙让人去将一些家具和油米之类的东西搬来送给张昭,然后又吩咐严畯以后每个月按时将吃的用的送到张昭府上。张昭拜谢后,陶应便让人去将三岁的曹植接来。
一堆士兵又奔波着穿过街道来到城北的一片住宅里,那里也是靠近着河流,河流更加的宽阔,旁边都是种满了树的大街,大街后便是一处处的住宅小院。
这里修建的比较早,甘氏一家住在这里,就连陶应的新府邸也是修建在这里的。士兵走过街角往里拐,经过两处小院便到了一处幽静的院子旁。院里住着的曹操交换而来的人质,三四个奴婢正在照顾着一个小家伙,小家伙不识闲的到处乱跑。
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院中石桌旁呆呆的望着天空,旁边一人虎背熊腰的站在身边伺候着,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兰陵被抓的曹纯。
见一群士兵推开门走到了院子中,曹丕慌忙躲到了曹纯身后。
士兵过来对曹纯说道:“国相有令,带走曹植!”
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律法()
小院里,几个粗暴的士兵过去将曹植抓了起来,像拎小鸡的似得就拎走了。三岁的曹植不知道是害怕,还是被士兵抓的疼了,在士兵的魔掌下开始大哭起来。他一边哭着一边不停的踢打着士兵,士兵反而伸手一巴掌打在了他屁股上。
曹纯手里没刀,只能握紧了拳头,但是半晌后他又松开追了出去。门还没关,曹纯追到门口喊住了徐州兵,徐州兵有些愣愣的望着曹纯,曹纯忙伸手将一块小银子塞到来抓小孩的士兵头领手里。
士兵头领望了望手中的银子,又望了望曹纯,态度这才好了起来。
“有什么事快点说,我们赶着去复命呢!”士兵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看得出他脸上笑眯眯的。
曹纯也忙稽首问道:“这位小哥,请问这是要带我们少主去哪里呢?”
士兵想了想,似乎陶应没有下命令说不许将这个秘密告诉别人。哦,不,或许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秘密!既然不是秘密,为何不卖给这个将军个人情呢?
于是小兵便对曹纯说道:“不去哪里,你们兖州人走狗屎运了,我们国相大人让他拜在了我们徐州名士张昭那里为师。从今日起,他就要住在张府了,从今天开始任何人也不许探试了!”
小兵说完,曹纯又忙塞了一块小碎银子给小兵。小兵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心里美滋滋的。望着几个兵痞子拎着曹植,小兵头子喊道:“你们几个,别拎他,这可是贵客,背着!”
身边一个士兵慌忙放下曹植,将曹植背在了身上。
十一月中旬,秋的味道越来越浓。特别是在北方的彭城,这是个不冷不热的时节,百姓们已经将麦子重新种植了下去。彭城的城墙还未修建好,随着人口的增多,新的户籍还未统计出来,一切都仿佛一个新开始,虽然有些乱糟糟的,却总是欣欣向荣的往前发展着。
安顿好了曹植之后,为了让彭城走上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陶应开始制定法律。法律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最根本的保证,一个法制国家更是一个民族能够世代强大的基础,因此陶应对这个特别重视。
但是制定法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其中涉及太多太多。陶应却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