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虎- 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患。

    当然,这样开展军事行动的狠手,为了维持表面的团结,还是尽量不要随意使用。相反地,在现在这个特殊阶段,李啸认为,自已最好还是采用柔和手段,如果能先对那些诸如留都的官员,给予拉拢分化,当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在新皇帝大谕天下后,李啸又下令,由陈子龙撰写任书,召请依然留在南京的重臣,诸如史可法,高宏图,马士英,王铎,袁继咸,赵之龙,刘孔昭等人,皆来济南任职。

    如果他们能来,在这李啸的地盘上,自然只能全听李啸的安排与裁处,这自是最好的结果。如若不能,李啸却也并不特别在意。

    因为他对这帮前朝官员,其实也不是特别看重。这些人,在李啸看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不是为了尽可能团结大多数的力量,李啸对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正眼相看。反正现在自已手下,这些年四下招揽,以及考试提拔等手段,其实已然有足够的官员可用,大不了就将他们晾在一边便是。

    在谕书都发出去后,李啸并不稍怠,而是立刻与陈子龙与姜曰广这两位最为任重的亲随赞画,在客厅中密议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这战略规划的主题与重点,便是在于接下来,李啸的目标,究竟是要以统制国内,理顺整个大明帝国为主,还是先行以一已之力,先去打击并反推北方的流寇与鞑虏。

    简单地来说,现在的战略规划的重点就是,倒底是先攘外,还是先安内,这个议题,成了李啸与陈子龙姜曰广三人商议的重中之重。

    姜曰广的意见,是当先攘外。

    他向李啸郑重提道“唐王,现在我军既已拥立太子登基为帝,那为大义起见,我军接下来,理当集中全力,北进攻击,争取早日夺回京师,将流贼赶回山陕,方是最为要紧之事。”

    “哦?”

    “唐王,现在重兴皇帝在济南行地登基,局隅一地,实非长久之策,如果我军能夺回京师,从而让即位的重兴皇帝,能从济南行在之地,重新回北京登极坐御。这样的话,当可大聚天下人心,也为唐王积下他人再难望项背的人望与威信,国中的官员与军头,定会皆心下畏服,再无任何人敢生异心。那接下来,在京师既定皇帝还都之后,我军无论是继续横扫流贼,还是北攻鞑虏,抑或斩缓攻势,而是力图全力平定国中形势,皆是甚易矣。”

    听了姜曰广的话语,李啸一脸沉吟默然无言,陈子龙却立即开口加以反驳。

    “曰广,此话陈某却是甚难赞同。”陈子龙眉头微皱,捋须言道“陈某倒是以为,现在国家经此大乱,京师沦丧,北面疆土一征腥膻,虽然唐王重新拥立了皇帝,据占了大义名份,但毕竟行事仓促,根基不稳。那么接下来,在大明国中,极可能会有野心家们,拥立不安份的朱氏子孙据地称王,以对抗唐王所拥之重兴皇帝。若是这般,国中必定愈发不稳,大明会有分崩离析之危险啊。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国中不稳,动乱连连,如何可集中全力去对抗外敌?故陈某以来,接下来的重点,还是在于先行安稳国内,尤其中要先行消灭国中一众心思各异不服管制的军头,此事当为重中之重也。”

    陈子龙说到这里,轻叹一声,继续说道“况且陈某认为,姜赞画对现在的局势,有过于乐观之嫌,想来流寇现在京师及北直隶等地,依然是重兵集结,多达数十万之众,想要立刻击败他们,并赶李自成出北京,非是重兵集团合力攻击,不能达到这般战果。仅凭一句话,就想要夺回京师,就想赶流寇回山陕,哪有这么容易!而我军现在,辽东兵马刚刚回返,这山东之地,仅有兴中镇一镇兵马可用。就算要集中兵力去北伐攻击,因其余各镇兵力分散,急切之间,兵马又岂可骤集,这桩桩件件,皆是需要慎重考虑之处啊。”

    陈子龙说完自已意见,李啸依然沉默无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姜曰广却摇了摇头,立即又反驳道“卧子,你说的话,确是有一定道理。但若依你之见,我军放任夺占京师,弑杀先帝的流寇与鞑虏不管,反而一心只图国内,只想着去把不服我军的官员与军头,加以铲除与控制,以吾观之,实非明智之举矣。“

    ”这样大敌当前,不管不顾,却先行自家内斗争权夺利之举,姜某实难赞同。想来流寇荼毒北方,窃据京师,弑杀先帝,实为大明开国至今之最大耻辱也!现在新皇初立,万事更新,正是天下士民感奋,急欲一雪前耻之机也。若唐王不想着去如何征伐流寇,不立即去为先帝报仇,为大明雪耻,反正只想着内斗不休,只在大明国内攻伐内斗,岂非自堕声名,且大寒天下士民之心,大失天下百姓之望乎?”

    姜曰广说到这里,亦是一声长长地叹息,他继续说道“况且大明国中诸事,盘根错节,繁杂无比,骤然之间,又岂可轻易平定?若迁延日久,国中之事未定,而流寇所据之地盘又渐渐稳固,沦陷地区之百姓为图活命,亦渐思效忠贼子,我军岂非两面不得其好?就算唐王将来能顺利平定国中乱象,但流寇与鞑虏根基已稳,将来再想图之,恐是难上加难了啊。故臣以为,现在民心士气皆为可用,流寇根基尚不稳定,趁此大好良机,还是要想尽办法,先取流寇,再图鞑子,方为上策。最少也要先行据占京师,迎帝返京,方是最为要紧之事。”

    听了两名心腹赞画近乎截然相反的意见,李啸一直沉吟无语,只是微微捋须,一脸沉思的表情。

    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皆把期盼地目光,望向这位足智多谋又位高权重的大明亲王。

    李啸轻咳一声,终于打破了沉默,缓缓说道“二位所说,其实皆有道理,只不过,在本王看来,都有偏颇之处。”

    “但请唐王详言之。”

    李啸微微一笑“以本王观之,曰广要攘外,卧子要安内,皆是十分重要,是现在所极需要做之事,两者却断不可偏废。只不过,具体行事,当须有轻有重,有急有缓而已。”

    李啸的话,让二人不觉一愣,姜曰广试探着问道“唐王的意思,可是既要攘外,又要安内,两都皆要一手抓么?”

    李啸点点头,沉声回道“正是如此。流寇与鞑虏我军要努力驱逐征伐,要为新帝返都积极创造条件。而国中诸事,亦需极急平定,断不可轻易生乱,决不能让野心家或地方军头趁机作乱,祸害国家与百姓。只有做到这两点,本王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方可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天下百姓所望。”

    “唐王所言甚是,只是能否谈得具体一些?”陈子龙追问了一句。

    李啸直视着他探询的目光,从容说了一句话“北击流贼,收复京师,要有如大河纳细流,涓涓不断,汇集成力,渐得其功。而南图国中,则需尽快扫灭不服本王的地方势力与各地军头,此事需得泰山压顶,迅猛图之,以防生乱。总之一句话,北击流寇之事,要慢慢越做越大,南平国内之事,则要尽快实施,以防天下变乱是也。”

    “哦,唐王所说,甚是有理。只不过,若真要这般行事,既要北击流寇,又南图国中,现在我山东一地,仅有兴中镇一镇兵马,只怕真不足以使用,万一国中生乱,或是流贼来攻,恐有支应不敷之嫌。”姜曰广脸带忧色地提醒了一句。

    “是啊,南北皆要用兵,更何况还要对付更北面的鞑虏,我军现在各镇兵力分散,真若急急有事,确实有难以应付之忧。”陈子龙亦是忧心忡忡的模样。

    李啸仿佛猜到了他们会这么说一样,他呵呵一笑,便捋须言道“二位,你们担忧兵力不足,本王亦是这般做想,故本王接下来,打算再于山东之地,增加编练两镇兵马,以备将来征战之用。而且,本王打算,就此更进一步,重新整编各镇的名称,以及兵种数量与搭配,此等大事,方为我军接下来的工作中,真正的重中之重也。”

    。

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 
李啸说干就干,随即开始与姜曰广和陈子龙二人,开始讨论扩军计划与具体人事安排。

    最终,三人议定,现在山东之地,至少要有三镇兵马可用,其中一镇,留守山东,用于对付流贼与鞑虏,另外紧急新编两镇兵马,作为将来应对国中动乱,以及大规模战事的预备部队。

    这样一来,李啸现有五镇兵马可用,再加上新编的两镇军兵,总有七镇兵马可用,可谓兵强马壮,实力强悍无匹。

    与此同时,李啸决定,现在的各镇兵马,不再如先前那般采用诸如定北镇平南镇之类用方位来命名的方式,以防军队产生地域化本地化的狭隘思想,进而防止军队会因为调动他们离开当地,而产生不满与怨言。

    李啸下令,从今此后,各镇编号采用更加简洁明了的数字编排方式,从而使得手下军队更加一目了然,尽可能减少将士们的地域性思想,将来无论是调动还是动员,都会更加方便。

    而具体的编号改编,则是按各部军队组建的先后顺序,重新命名。即兴中镇改为第一镇,征西镇改为第二镇,平南镇改为第三镇,定北镇改为第四镇,安东镇改为第五镇。

    至于新编的两镇兵马,自是分别命名为第六镇与第七镇。

    名称即定,接下来,自然是重点讨论每镇的兵马构成了。

    现在每镇兵马的主体,皆是下辖三营,每营下辖三总,每总下辖三哨,每哨下辖五队的结构模式。

    除此主体兵员之外,每营兵马中,各配火炮部队、火铳手,轻重骑兵、相关辅兵若干。使得每营兵马,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战斗主体去与敌军交战。

    这样结构,自成军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诸军皆已习惯,故李啸也打算沿用旧习,不再做出等级方面相关调整,而他要做的,是减少每总兵马中的盾兵与枪兵人数。

    李啸下令,从原先的每总五队的定额,减为每总三队,从而使整个军队从上到下,都是一目了然的三三制结构。

    这样的话,每总的三队军兵种类分别安排为,一队为盾兵,两队为枪兵。与原先相比,减了一队盾兵与一队枪兵的数量。

    其中,一队兵员定额为100人,加上正副队长,共102人。一哨兵员则为306人,再加上正副总长总共308人。一总兵员,则是兵员924人,加上正副总长,总共926人。一营兵员,则是兵员2778人,加上正副营长,总共2780人。

    而现在,李啸打算,减少的两队冷兵器军兵,全部以打放燧发鲁铳铳的火铳手填充其缺,并且大量增加火铳手的数量,从而大大增强部队的攻击力和战斗力。

    而这些部队的最终定额为,每营兵马中,火铳手30队,每队102人,火铳兵员总数3060人。

    火炮部队为每营30门,基本全为打放32斤炮弹的重型龙击炮,每门火炮由5人操作,火炮部队人数共150人。

    现在每营火铳兵的数量,比枪兵与盾兵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再配上每营各有30门重型龙击炮的火炮部队,足见李啸对于火器使用,可谓相当重视。

    另外,每营配备飞鹞子轻骑兵600人,玄虎重骑600人,骑兵数量为1200人。

    除了这些作战部队外,每营另配辅兵2000人,负责搬运军械粮草,以及军中诸多杂事,同时,这些辅兵还可作为预备队,对作战部队进行及时的战损补充。

    这样的军兵数量与结构,与原先相比,看似兵员数量大为减少,但由于火铳兵与火炮部队的大量增加,实际上每营的战力,非但没有转弱,反而随着人员的精减大幅上升,特别是在远程攻击以及城池攻守战中,李啸的这支极度重视火器使用的唐军,与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相比,有完全高出一层的作战能力。

    这样的话,每营兵马的总人数,最终定额为9190人,因此,每镇的兵马总数则为27570人。故而李啸的七镇兵马,总人数为192990人。

    如果部队编练成功,那这总人数达近20万的唐军,其强横的军力与超卓的实力,无疑令指挥它的李啸,成了这个时代中,最有力量也最有实力的人。

    而且,如果将来作战需要更多的军镇兵力,李啸的经济能力,也完全可以支撑应对。之所以现在没有编制更多的军镇兵马,是因为,现在李啸虽然在兵员数量以及经济能力都没问题的情况下,他依然受限于火器工厂的火铳打造能力,以及火炮铸造数量。故在现在时间这般紧急的情况下,只能先行整编出两只新编军镇出来。

    以上事情都议定之后,接下来,便是各军镇的将领人员安排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件事情,比上面那些军种配比人数定额之类,更为重要的多。

    毕竟,行军打仗,最关键的还是看人,特别是直接指挥这支军队的将领,更是整只军队的核心所在。

    经过与姜曰广陈子龙二人的详细讨论,最终李啸得出了一张令他颇为满意的将领人员安排名单。

    1、第一镇镇长田威,副镇长秦良玉,二人分管甲乙两营,丙营营长为祖大乐。

    由兴中镇改编而成的第一镇,镇长为原兴中镇镇长田威,副镇长,则由现在的丙营营长秦良玉担任,二人另外分辖甲乙两营,而第一镇丙营营长,则由李啸的岳丈祖大乐担任。

    原山海关总兵祖大乐,虽是自已的岳丈,但李啸并没有特别看重他这一点。最让李啸欣赏的,是祖大乐在那般兵微将寡又孤立无援的境况之下,竟没有与吴三桂一样,污毁名节屈膝降清以求自保,反而是拼死抵抗清军,坚持到了唐军赶来接收山海关,近来又成功诱降了流寇大将唐通的三千兵马,实是功绩甚大,故这丙营营长一职,祖大乐虽是新投李啸,却是绝对配得上。

    这第一镇兵马的驻防,李啸打算,暂时让他们负责山东地界、旅顺城、济州岛,东江诸岛,以及新得的山海关的守卫任务。

    2、第二镇镇长安和尚,副镇长莫长荣,二人分管甲乙两营,丙营营长为高杰。

    由征西镇改编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