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乱臣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清之乱臣贼子-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之相反的是,安庆太平军的枪支射速却是参差不齐,少量装备的击针枪勉强能和吴军的火枪射速并驾齐驱,余下的米尼枪、燧发枪、卡宾枪和火绳枪则是射速有快有慢,难以协调一致,火力密度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证,通常是吴军都已经打出了两三次齐射,太平军才能打出一次。

    “打!打!给老子重重的打!快,快装枪子,越快越好!”

    太平军将领的吼叫一直不断,逼着自军士兵以最快速度装弹发射,可惜枪支的性能特点却注定了太平军的火力射速不可能追得上清一色装备击针枪的吴军精锐,乒乒乓乓的枪声中,太平军士兵再是如何卖力的迅速装弹开枪,也多少打死打伤了一些吴军士兵,却还是挡不住吴军将士有如狂风暴雨一般打来的密集子弹,前排的太平军士兵死伤始终接连不断,后排的太平军士兵再是如何奋不顾身的立即补上空缺,却还是填不满死伤不断的前排兵力,更扭转不了自军与吴军将士之间的火力优劣之势。

    激战中,太平军先后从吴军阵地两面发动了七次线式进攻,结果只有两次在吴军阵地前打出四轮齐射,余下全都是只打出两三次齐射,就被吴军的猛烈火力直接击溃,付出的伤亡代价也是吴军的好几倍。

    排队枪毙完全处于下风,太平军也只好拿出快要被时代淘汰的集群冲锋战术,妄图大队冲锋近身打白刃战,结果这种在吴超越刚起家时还勉强有用的战术再次投入运用后,却让太平军明白了什么叫做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他们在付出大量死伤才刚勉强逼艰难吴军阵地近处,吴军后队中马上抛出了大量的苦味酸手雷,直接把他们的密集人群炸得七零八落,死伤满地,彻底失去近身作战的机会不说,侥幸躲过手雷爆炸的太平军士兵还很快就被吴军士兵补枪打死,集群冲锋,直接变成了集群送死!

    对于战场后方来说太平军士兵还算幸运,他们已经没多少机会品尝这样的滋味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已经有更多的吴军将士成功冲上了城墙,兵力获得更进一步补强的吴军将士已经在太平军阵地发起了进攻,已经反过来逐渐把太平军压得缓不过气,打得节节败退,阵地后方的太平军士兵自然也就用不着担心被将领逼着冲锋送死了。

    太平军当然也不可能就这么直接放弃,仍然还在有太平军从城内赶来增援,可是当他们冲到上城台阶上的时候,已经逐渐腾出手来的吴军将士却马上砸下多枚手雷,把正在列队上城的太平军增援炸得鬼哭狼嚎,死伤惨重,根本无法成编制冲上城墙增援,当然也就无法对城墙上的吴军将士形成象样的威胁。

    狭窄的城上空间除了对吴军将士发挥枪支优势有利外,还成功限制了太平军从其他城门赶来增援的路径和速度,吴军将士自要以密集横队守住一段城墙横切面,太平军就休想轻易近身,所以从北门赶来增援的太平军也同样无法进入吴军阵地,切断吴军的上城道路,头顶无忧的吴军将士仅凭轻便飞梯就可以把援军和弹药源源不绝的送上城墙,彻底在西门城上阵地站稳了脚步。

    “西门肯定守不住了,西门失守妖兵大量进城,接下来该怎么办?是打巷战,还是尽快转移出城?”

    巷战死拼到底和尽快脚底抹油的艰难选择放到了每一个太平军带兵将领的面前,结果虽然也有一些太平军将领决定与城池共存亡,但更多的太平军将领却是一直犹豫不决,抱定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思持观望态度,同时自然也有一些败类在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跑路。

    太平军众将群龙无首,态度不一,吴军方面的战术态度却非常坚决,就是先拿下西门城上战场,保护好上城道路,然后再适当出兵增援南门战场,接应南门偏师登城,先控制住城墙至高点再图谋进取。

    这种步步为营的战术虽然见效比较慢,却胜在稳健,不容易出现失误导致被敌人翻盘,结果也正是在这种稳健战术的帮助下,南门偏师战场上的吴军将士也逐渐的登城得手,不断冲上安庆南门,在城墙顶端与西门主战场上的吴军连为一线,有力控制住了大段的城墙阵地。

    还是到了这个时候,曹炎忠才颁布命令,让吴军向安庆城内发起进攻,然而命令还没发出,旁边的幕僚谭继洵就提出了反对,先拦住了去传令的士兵,然后建议道:“曹将军,是不是用不着这么急?再等一等,等天色全明了再向城内进攻更好?”

    谭继洵是曹炎忠在四川作战时请左宗棠推荐的幕僚,性格沉稳谨慎还颇有才华,文化不是很高的曹炎忠也对他十分重视,所以听了谭继洵的反对后曹炎忠也没恼怒命令被拦,还问道:“子实先生有何高见?”

    “安庆是安徽省城,又是长毛伪都江宁城的上游门户,位置最是重要不过。”谭继洵指出道:“长毛在这里经营多年,城里不可能没有修筑众多的巷战工事,我军将士几乎全都没有来过安庆,对安庆城里的地形极不熟悉,又在黑夜之中仓促入城,打起巷战来肯定要吃亏不小,还是暂时稳住,等天色全明后再进城不迟。”

    “还有,蛇无头不行。”谭继洵又指出道:“安庆匪首林凤翔已经被我军冷枪打死,城里长毛诸将群龙无首,战事期间又不可能聚在一起商议行事,另推首脑总司全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攻势若是太急太快,城内长毛诸贼为了自保,必然会全力抵抗,被迫与我军血战到底。但我军如果放缓攻势,让城里的长毛看到逃跑活命的希望,反倒有可能自行弃城而逃,让我军可以更加轻松的拿下安庆城。”

    听了谭继洵的话觉得有理,又考虑到自军士卒确实对城里的情况极不熟悉,黑灯瞎火的打巷战既容易吃亏又浪费弹药武器,曹炎忠便点了点头,改口命令登城军队就地构筑防御工事防范太平军反扑,优先保护城墙阵地休息待命,同时派遣工兵连夜在安庆城墙下搭建大型云梯,以便在天亮之后向城内战场迅速投入兵力。

    虽然不象儿子那么出名,但是谭继洵也确实是个擅长洞察人心的狠角色,当吴军将士就地构筑防御工事放缓了攻势之后,压力大减的太平军各部反倒出现了分裂迹象,或是主张全力反攻夺回城上阵地,或是主张在巷战中坚守待援,或是暗存逃命打算,人心不齐,全无统一主意。

    坚决主张反攻拿回城上阵地的是性格强硬的刘官芳,可惜他的本部主力已在激战中遭到了重创,本人的威信又严重不足统御众将,要求友军出兵反攻的要求纷纷被同僚找各种借口拒绝。

    主张巷战待援成了主流呼声,可惜这些人也没谁敢指望光凭城内之军就顶住吴军在天亮后发起的进攻,全都把希望寄托在集贤关和菱湖的太平军身上,出城求援的信使一个接着一个,同时这些太平军将领还大都是一边高喊和吴军血战到底,一边悄悄准备带着军队在情况不对时跑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军到底什么时候和到底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拿下安庆,决定权反倒跑到了城外的马家岭战场上。不过还好,打攻坚战吴军不敢说有完全把握,打巷战吴军得考虑伤亡和弹药消耗,然而打野战主动权却完全掌握在吴军手中。经过了一番激战后,到了下半夜三点左右时,马家岭吴军终于还是成功打退了从集贤关跑来增援的太平军,粉碎了安庆太平军获得外部增援的希望。

    不过谭继洵也没有完全猜中太平军众将的心思,整个晚上,主动出城逃命的太平军将士其实并没有多少,还基本都是一些胆怯过甚的太平军基层士卒,绝大部分的太平军将士仍然还是在城里坚守阵地,还有几支太平军在连夜加筑巷战工事,摆出了要和吴军血战到底的架势。

    次日清晨,当匆匆吃过干粮的吴军将士做好了巷战准备后,又把两百余架掷弹筒放在城墙上对着城里狂轰滥炸了一番后,真正向着城里的街道巷口发起进攻时,城内局面才逐渐向着谭继洵所预料的方向发展。

    激战了半个多小时,首当其冲的西门邻近街道的太平军实在挡不住吴军的猛烈炮火,放弃巷战阵地逃往城池深部,吴军将士占领西门附近的街区建立城内阵地,又搬开太平军用来堵塞城门甬道的沙包土石,打开城门让更多后军入城,然后才向安庆城内发起进攻。

    还是在巷战规模逐渐扩大后,太平军没有统一指挥和人心不齐的弱点才逐渐暴露了出来,有的街区有的太平军抵御顽强,有的太平军一触即溃,有的不肯向陷入苦战的友军伸出援手,还有的干脆早早就躲到北门和东门附近,随时准备出城开溜。

    近在咫尺的菱湖太平军各营也明显态度不一,只有少数几座营垒出兵骚扰吴军侧翼,尽力为城内守军分担压力,多数的营地却始终按兵不动,死活不肯向城内友军伸出援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军将士如果再打不赢巷战简直就是个个该杀了,激战到了正午时,从西门进城的吴军将士率先杀到城中心的交叉路口,切断了东南北三城太平军的直接联络,知道败局已定的太平军各部也纷纷出城逃亡,只有少数几支太平军在城内负隅顽抗,还丧心病狂的点燃了城内粮仓。然而这么做除了更进一步激发吴军怒火外没有任何用处,同时孤立无援的南城太平军也招架不住从南门进城的吴军攻势,彻底崩溃逃向东城,吴军将士穷追猛打,全力追杀。

    下午三点过后,城内的太平军终于全线崩溃,争先恐后从东门和北门逃出城外,吴军随之攻占东北两门,基本掌握了安庆全城。城外菱湖一带的太平军看情况不妙,也纷纷逃向了枞阳或集贤关,吴军也没有大举追杀,只是全力肃清城内残敌,夺取安庆城池以为东征前进基地。

    安庆这一战,那怕是投机取巧提前一枪干掉了太平军主将林凤翔,吴军仍然打得相当辛苦,耗时漫长,弹药消耗巨大,同时伤亡也相当不少。而造成这一切的关键原因就是太平军在安庆经营多年,城防工事过于坚固完善,林凤翔所部的太平军既没有直接参与太平天国内战,又没有象石达开嫡系主力那样在两次北伐中损失惨重,实力保持得比较完整,所以吴军才打得这么困难。

    不过还好,托了斩首战术成功的福,吴军打安庆仍然比自军预计的更加顺利,损失也比战前估计的要小得多,同时长江下游除了南京、镇江和江阴这三处重镇外,也再没有任何城池象安庆这么险要难打,还驻扎了重兵保护。所以打下了安庆之后,吴军还举行了一个庆功宴会,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正所谓乐极生悲,正当吴军上下欢呼安庆大捷时,一个走陆路西进的上海吴军信使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与吴军东征大军取得了联络,不但给曹炎忠和王孚等人带来了上海吴军已经陷入苦战的消息,还介绍说不但镇江和江阴等地的太平军建立起了拦江防线,太平军名将李开芳还在太平府一带集结兵力,又在东西梁山建立起了一道拦截防线。

    “狗娘养的,动作真快!”

    曹炎忠骂了一句脏话,可是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赶紧派快船去给吴超越送信,请示下一步的战术计划,是继续步步为营的向下游推进?还是先派水师冲破太平军阻拦,尽快给上海吴军送去增援?

第四百九十七章 将军抽车() 
曹炎忠转递的上海吴军战报送到吴超越面前时,吴超越还正在犹豫是否要离开九江战场,亲自率军赶赴安庆前线指挥下一步的战事,结果掌握到了上海吴军和长江下游的最新情况后,吴超越也马上就打消了亲临前线的念头,还生出了调整战术计划的打算。

    促使吴超越放弃亲临前线的关键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沿江太平军各部出人意料的顽强抵抗,冥顽不灵的石达开和林启荣死守不让也就算了,本应该优先保存嫡系实力的黄文金和林凤翔竟然也抵抗得这么顽强,同时安徽中部的赖文鸿和古隆贤也根本不计得失的坚决增援安庆战场,这些人尚且如此,更加顽固强硬的李开芳、叶芸来和吴如孝等人会抵抗到什么样的地步,吴超越当然不敢想象。

    当然,吴超越也不是担心自己干不掉李开芳、叶芸来和吴如孝等太平军鹰派,而是吴超越不知道自己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干掉他们,在不敢长期远离指挥中枢的情况下,吴超越当然不敢冒着随时可能与后方失去联系的危险,长期率军征战在外,所以吴超越别无选择,只能是学朱八八继续当甩手掌柜,继续让部下挑起东征重担。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上海吴军情况危急——这不是矛盾,而是上海吴军的处境比吴超越预计的更糟糕更危险,有可能等不到吴军主力逐个拔除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各大重要据点,冲破重重阻挠赶到上海救援。所以吴超越才不得不放弃亲自率军疏通航道增援上海的既定计划,决心采用备用计划,先给上海送去一批援军和补给,稳住上海局面,然后再从容疏通航道。

    吴超越的备用计划当然是指望吴军的水师执行,陆上暂时停止进攻,让负责保护粮道的水师腾出手来运载援军和补给东进,冲破太平军的水上防线去上海救援,先把援军补给送到上海,然后再回过头来配合陆师疏通航道。

    备用计划虽然早已制订,执行起来也有很大把握可以保证完成,然而在决定是否调整战略战术的时候,一向杀伐果断的吴超越却难得的迟疑不决,犹豫了许久都没有下定这个决心。随军幕僚长戴文节见了奇怪,便问道:“镇南王,你刚才不是说只能用应急计划了吗?怎么还不下令准备实施?”

    “我必须还得考虑水师的伤亡损失。”

    吴超越皱眉答道:“本来以我们的水师实力,直接冲破长毛的拦江防线直抵上海救援,问题肯定不会太大。但是没有陆师配合,我们的水师就算能够冲破长毛的重重拦截赶到上海,损失也肯定不会小到那里,这一来一回的损失加在一起,恐怕会相当惊人。”

    戴文节恍然大悟,忙点头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