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是维护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运转的基石。李自成的贼兵四处抢掠,到处破坏秩序,最后空有几十万人也是不堪一击。在原先的历史上,李自成甚至坐拥百万之众,据有整个北方,却在满清的攻打下土崩瓦解。
彼时闯军的人比清军多,马比清军壮,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输掉战争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闯军的士卒没有秩序。
李植沉吟片刻,说道:“到村庄中去看看。”
李植离开了田垄,带着仪仗往附近的村庄中走去。
此时已经到了晚饭时候,附近一个村庄上空炊烟袅袅。显然去年百姓不需要交纳地租和田赋,比以前富得多,至少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吃了。
李植越走越近,走到那村庄前面,却发现那村庄大门是紧闭着的。一些村民男丁缩头缩脑地站在村子的寨墙上,充满敌意地看着村外的李植一行人。
李植站在村庄门口,没想到自己在这里吃了一个闭门羹,有些不高兴。
李兴摸了摸脑袋,说道:“大哥,你莫要不高兴,河南农村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闯贼造谣说大哥你要没收百姓抢来的田地,要把这些田地全部充为公田收租,这个谣言至今还在百姓中间流传。”
“百姓们都传‘李植来了,收田交赋’,平日里都视我们虎贲军为敌寇,轻易不让我们进入村子哩。”
第七百七十一章 田地()
见村民不开村门,李植身边的亲卫走上去拍了拍门。
然而过了好久,门里面都没有反应。
李兴身边的一名亲兵比较有经验,他冷哼了一声,走上去举起步枪枪托就猛砸大门,砸得那大门砰砰作响仿佛要被敲破一样。砸了一会,村子里的人终于顶不住压力,把大门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中年人,开了门后还不让李植的人马进去,堵在门口问道:“官爷来我们村子何事?”
李兴脸上一黑。
“放肆!知道谁来了么?”
李兴往前一挥手,他身边的亲兵立即涌了上去。亲兵们将开门的中年人推开,将大门打开,让李植的仪仗和亲卫可以进入村子。
李植走进村子里,看了看村子的情况。
村里的百姓们看到李植进来,都躲进了屋子里紧闭房门。村子中间的打谷场上连一个儿童都没有。不仅人躲起来了,这村子里的农民甚至把粮食也藏起来了。刚才炊烟袅袅的村庄此时已经全部停了炊火,烟囱上的炊烟都停了。
李兴冷哼了一声,骂道:“愚昧小农!”
李老四叹了口气,说道:“东家,这些小农受闯贼恩惠太多,对我们十分敌视防备哩。河南的治理,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植骑马在村子中间的道路上来回走了一圈,看了看村民的屋子。见河南的村民们如此防备自己,李植也没有心思进屋子详细询问了,转了一圈,便要回程。
然而行到村子门口的时候,李植却看到村子门口的一幢大房子开了门,两个壮年汉子陪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走了出来。
三人走到李植面前,给李植下跪磕了一个头,爬起来说道:“我等小民拜见王爷。”
这些农民虽然愚昧,却也听到了消息,知道李植已经升为天津郡王了,搞对了称呼。
李植见终于有乡老出来见自己,骑在马上点了点头。
那个乡老慢慢从地上爬了起来,拱手说道:“王爷,老叟来找王爷,是希望王爷怀仁德之心,不要夺去河南百姓分得的田地。”
老人嘴唇上的胡须微微颤抖,激动地说道:“王爷,士绅无道,鱼肉百姓。我等听闻王爷在天津和山东严惩无良士绅,杀得人头滚滚,最终守住了一方太平,让天津和山东的百姓丰衣足食。”
“论起来,闯王虽然被官府称为流贼,其实他做的和王爷所做的也是一样的事情。闯王带领百姓杀士绅,分田地,让河南的百姓过上了温饱的生活。所谓天人感应,闯军在河南分田后,去年河南便是风调雨顺,百姓吃了整整一年的饱饭。”
“均田免赋一事,顺天应人。如今王爷统治河南,希望王爷不要再开田赋,更不要抢夺百姓的田地。若是王爷真的像传言那样收田催赋,恐怕整个河南会怨声载道。”
李植听到老头的话,皱了皱眉头。
李兴在马上怒喝道:“老头!收取田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们得了闯贼的一时恩惠,就想永远不交税赋了么?”
“至于闯贼分给你们的田地,是否能让你们继续耕作要看王爷的决定,岂是你这样的老头可以置喙的?”
那老头看了看李兴,拱手说道:“若是王爷真的按传言所说的收田征赋,恐怕王爷的仁德惠民之名,要化为乌有。”
李植看了看这个老头,有些不高兴。
李植想不到河南的百姓在李自成蛊惑下,已经把自己作为大明子民的责任抛得一干二净。这些农民不但不认为抢劫得来的田地是非法的,而且还希望李植将闯贼不切实际的政策贯彻到底,希望不用交纳田赋。
看这些村民的气势,似乎如果李植不答应他们,他们就要咒骂李植,甚至要用各种手段私底下反抗李植的统治。
比如就像今天让李植吃闭门羹一样,税务官来了不开村门,让税务官进不了村子。除非税务官带着士兵来,否则就让税务官空手而归。
李植朝李老四问道:“大明律可有规定百姓可以不纳田赋?”
李老四拱手说道:“回东家,便观大明律,没有任何一条规定百姓可以免除田赋。”
李植又问道:“李老四,根据大明律,百姓可以保有抢劫而来的土地么?”
李老四答道:“回东家,按照大明律,若有哄抢财物之事,带头者斩。所抢物资皆要物归原主。若失主已亡,物资便充入衙门库房。”
地上的老头听到李老四的话,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声争辩道:“王爷!我等百姓做的事情,和王爷在天津和山东做的事情一样,是在和士绅做抗争,是打死逼反百姓的士绅啊!”
李植皱了皱眉,说道:“你的意思,是你们对我李植的事业有助益?”
地上的老头大声说道:“王爷和天下士绅为敌,世人皆知。河南的士绅被百姓打死,则王爷的敌人就弱了几分!虽然河南的百姓此前不是王爷的子民,但同样在为王爷的功业分担压力啊!”
李植冷笑了一声,向李老四问道:“李老四,寡人为什么要和天下士绅死斗?”
李老四答道:“回东家,东家之所以和士绅死斗,是因为士绅坏了规矩,不缴纳田赋,把自己的田赋压到斗升小民身上。”
“说得好,寡人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便是在立规矩。”李植又问道:“那像河南的百姓这样血洗富户强分田地,寡人的规矩会如何?”
李老四听了李植几句话,已经明白了李植想要做什么,拱手答道:“若是天下人都像河南的百姓这样,则世间的规矩会比士绅破坏得更糟糕。贫民随时会洗劫富户,无人敢兴修水利开发新田,无人敢招募闲逸办厂,甚至大好的肥田都会因为无人敢做地主收地租而荒芜!”
“若是东家放任河南的农民,恐怕世间再无规矩秩序可言,东家的一镇六省要全部混乱。”
李植笑着点了点头,又说道:“李老四说得很好!”
转身看了看站在地上的老头,李植又说道:“老叟,本王的大军进入河南后,河南的百姓拒绝卖粮。若不是虎贲军强行征粮,大军的粮草早就被闯贼掐断了。”
“河南的百姓未来将成为本王治下的子民,做出功绩。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河南的百姓们并没有为本王的事业做出什么贡献。”
一挥衣袖,李植做出了决定:“河南农民前年从士绅那里抢来的田地,一律充为公田,地租五成。农民原有的田赋,也不能免赋,按照山东的标准征收田赋。”
“调集五万虎贲军进入河南,在河南仔细查核,检查地契,登记田地,建立地租和田赋的详细黄册。”
第七百七十二章 规划()
离开令人有些心烦的村庄,李植带着麾下武将行走在河南的乡间。
崇祯朝的大明人口数量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按照官方的户籍统计,大明只有六千多万人。但是这种户籍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地方上的士绅为了帮助佃户躲避徭役,大量隐没人口。大明朝的实际人口远高于六千万这个数据。
按照参谋部副参谋长洪承畴的估计,大明的实际人口数量在一亿二千万左右。李植相信洪承畴的统计,因为李植后世时候偶然看过一些历史学专家的考证,包括高王凌、葛剑雄和曹树基等明史专家都推断出明末人口在一亿以上。
河南原先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现在则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河南的中部和东部是华北平原,经过大小河流亿万年的冲刷,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河南的农民们在河流的两侧开发了旱田,但是在远离水源的其他地方,大多还是没有耕作的荒野地带。
这个时代的河南本来只有一千多万人,经过几年的战乱,如今只剩下四百多万人。在李植穿越前的后世,河南的耕地面积达到一亿二千万亩。按照明代河南一亩地一石多的收益,一亿二千万亩田地足以养活四千万人口。
由此可见河南未来农业开发的巨大潜力。
李植有信心让河南变成一个新的大粮仓。
李植走到一片长满了杂草的荒土地上,举着鞭子说道:“你们看这块荒地,只需要架设几十台龙尾车提水上来,就是一片肥沃的农田。我们在东北发展‘服务队’的经验可以推广到河南来,让民间的力量参与农业大开发。我们坐地收租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让天津的富裕百姓牵头,可以以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吸收天津民间资本,将天津的富余资源投资到河南这片沃土上。河南的百姓就地组织‘服务队’,就近开发新田,不需要建设新的房屋和道路,开荒的成本也会有效降低。”
比起气候寒冷而且缺水的东三省,河南的降水更多,光照更加充足,小麦产量更高。平坦的河南中东部可以大量使用新式农业机械进行耕作。
按照李植在东北的经验,使用天津各家工厂生产的农业机械,农民一人可以耕作上百亩土地。而传统的手工种植一个农民大概只能照料二十亩田地。
工业设计师并不是只能发展工业的。工业的发展同样会促进农业生产。李植的工业制造能力通过农业机械、水利机械的方式反哺了农业,让农业的大发展变成了可能。
而轮船的发展,让跨越万里从海岛上挖掘鸟粪这种天然复合肥变成可行,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产量,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农耕的内涵。
工业化农耕的发展,会让农民的收入直线上升。在东北三省的新式农庄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李兴笑道:“也只有在大哥的法院监督下,民间的农业开垦才会得到法律保护。若是在士绅或者闯贼治下,辛苦开垦新田的人还没熬到收获时候就被豪强或者其他无赖惦记了,绝对是鸡飞蛋打。所以便是空有沃野千里,却没有几块能好好耕作的田地。”
“河南的百姓以后在大哥治下,可以放心的肥田,放心地开垦新地,生活水平会直线上升。恐怕要不了几年,就能达到现在山东的水平。”
郑开成想了一会儿,说道:“到河南来组织服务队开垦荒地,还当真需要法院的强力支持。中原一带乡间的宗族势力十分强大,一个外人到河南农村来组织农民,只有靠法院和警察的强力威慑,才能保证服务队内部的秩序和效率。”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为了配合河南农业大开发的主体‘服务队’,我们的法院要细化工业化农耕方面的法律,细化服务队雇主和受雇者之间的权力和义务,保证服务队能够真正带动河南的农村。”
郑开成看了看前面的荒地,说道:“王爷圣明!虽然没收了百姓抢来的土地,百姓暂时会有不满。但随着农业大发展,相信渐渐富起来的河南的百姓就会明白什么是规矩,明白整个社会有规矩的好处。”
李兴哈哈大笑,说道:“现在东北三省的服务队雇农月钱都涨到三两五钱了。到时候等河南的百姓一个月拿着三两月钱,两口人可以养活四、五个孩子,就再不会思念闯王了。”
李老四沉吟说道:“就怕河南的老百姓短时间想不通这个问题,说不定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小的问题。在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没收脏田的政策激起民变也有可能。”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李老四的担心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要调集五万大军来河南镇压屑小。在这第一年,在法院和警察尚未能完全建好之前,河南实行军管。无论百姓多么思念均田免赋的闯贼,胆敢挑战寡人法律的刁民,一律枪决。”
郑开成拍马屁说道:“王爷真英武也!施展雷霆手段,更显菩萨心肠!”
李植笑了笑,转身找到人群后面的“铁路部”部长陈三多,问道:“陈部长,南路的铁路规划得怎么样了?”
瘦弱的陈三多推了推鼻子上的近视眼镜,从身后的幕僚手上接过一张卷轴,下马跑了过来。
如今李植的玻璃工厂不但生产老花镜,也生产近视眼睛。虽然这个时代的近视眼没有后世那么多,但随着李植义务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普及,读书人多了,近视眼也出现了不少。所以近视眼镜现在也颇畅销,成为了一个颇有盈利的产品。
陈三多跑到李植面前,打开卷轴,里面是一张铁路规划图。
“王爷你看,我们规划的南路铁路从天津出发,直达济南。到达济南后道路分为两条,一条通往青州府日照海港,一条南下进入河南,到达开封。到达开封的铁路又分为两路,一条往西直达潼关,一条南下到达河南南部的信阳。”
“如此一来,天津的工业产品可以依靠铁路快速南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