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工程师-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植五天之内拿出铁证,以雷霆手段打掉了李有盛为首的小山头,看得众人口服心服。如今众人都纷纷表示对津国公的服从。李家人都表示接受这个结果了,郑家人不能不有所表现。

    这次李有盛的案子反映出来功勋元老公德心的缺乏,既然李家人缺,那么郑家人也会缺。国公爷有意让功勋元老们去学公德,那郑家人就该主动站出来要求补课。

    郑元咳嗽了一声,拱手出列,大声说到:“郑家所有官员,也愿意在晚上参加当地中学的公德课教育,加强对国公爷治政方针的理解。”

    郑开成和郑晖跟着郑元出列,说到:“我等愿参加公德课教育!”

    李植看了看郑元,点了点头。

    “如此甚好!”

    但是其他官员目睹了李植办的漂亮案子后,也急于向李植表明自己的忠心。

    钟峰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国公爷,我们这些李家郑家之外的官员,也该学一学公德课!”

    ####

    正月十六,史可法看着那个一头金发的红夷枪匠巴斯滕,抚须不语。

    红夷的“福尔摩沙”舰队司令阿德尔伯特这次又给史可法带来了一份重礼。实际上,史可法想都不曾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么重要的礼物。

    荷兰人给史可法送来了米尼步枪的制造方法。

    当然,荷兰人不把这步枪叫作米尼步枪。从李植的子弹中悟出米尼步枪的秘密后,荷兰人把这种武器称为福尔摩沙步枪——荷兰人始终念念不忘被李植抢去的台湾岛,所以寄希望于这种新式步枪能够帮助荷兰人夺回远东的殖民地。

    当然,荷兰人知道,凭借联省共和国在远东的那几千人,是无法击败李植的。即便把整个东印度公司的几万士兵全部调到明国来,恐怕也打不过李植。

    所以荷兰人必须另辟蹊径。

    放眼远东,如今有实力挑战李植,只有江北军了。而且荷兰人已经和江北军合作过一次,自然不介意再联手一次。

    枪匠巴斯滕瞄准了一百五十步外的人形靶子,摁下了扳机。

    “啪”一声,福尔摩沙步枪枪膛中喷出火焰和白烟,远处的靶子应声而倒。

    史可法眼睛发亮,哈哈大笑,从巴斯滕手上接过了那把步枪,上看下看。

    这种新式步枪可以媲美李植的步枪。虽然史可法不知道为什么李植的步枪可以打二百五十步,但是显然那样的射距意义不大。在重甲的江北军面前,李植的步枪只有冲进八十步的距离上才能杀伤。

    而李植的大兵只穿着薄薄的单层钢甲,线膛枪在很远的距离就能杀伤虎贲军。拥有这种“福尔摩沙步枪”,江北军在武器上就基本上不差于李植的虎贲军了。

    因为双层重甲的大量装备,江北军的装备甚至超过虎贲军。

    史可法将步枪给左良玉看了看。

    燧发枪机的结构倒是很简单,不过左良玉稍微扳了扳那弹簧,就说到:“本兵大人,我们的枪匠恐怕做不出这样的枪机。”

    阿德尔伯特是个傲慢的荷兰人,作为一个舰队司令,他很厌烦于和远东的黄种人说话。实际上,在他眼里黄种人是下贱的人种,都是荷兰人的奴隶。在巴达维亚,闯南洋的中国人都是荷兰人随意驱役的下等人,甚至不高兴时候杀死几个都没问题。

    但是迫于形势,他又不得不和黄种人江北军联手,这让他有些不自在。

    “你们自然是不会做的,这是白种人发明的。。。”

    阿德尔伯特本想说这是白种人发明的武器,但他突然意识到锥形子弹是荷兰人从李植那里学去的,一时语塞。他话说到一半,转口说道:“我们会派十个工匠来教你们怎么做枪机,怎么拉膛线。”

    史可法将步枪还给巴斯滕,沉声问道:“那么,你们想要什么呢?”

第七百二十六章 仁义() 
荷兰舰队司令阿德尔伯特个子很高,他傲慢地环视了一圈校场周围的环境,这才对着史可法说道:“我们东印度公司要明国南方开放海禁,允许我们的海船任意停泊在明国南方的任何一座城市,购买生丝和瓷器。”

    翻译官把荷兰舰队司令的话转译给了史可法。

    史可法听到荷兰人的话,有些担心地皱了皱眉头。让史可法担心的倒不是生丝贸易的问题,而是荷兰人的烧杀劫掠。

    荷兰人不是善类,自从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到达大明的海域后,这支从极远欧洲来的力量就从没有放弃欧洲人最擅长的手段——掠夺。也许是在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印度洋上欺凌当地土著习惯了,荷兰人对待中国人的手法也是烧,杀,抢。

    广东和福建沿海一带的百姓,不知道多少人被荷兰人抢过。荷兰人从来不屑于花钱入港补给,总是在沿海地带抢劫百姓的猪羊粮食。

    但是对于江北军来说,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比起荷兰人偶尔的烧杀掠夺,显然战胜李植的事情更加重要。大明的官军也烧杀掠夺,一些官军甚至动辄杀死手无寸铁的百姓杀良冒功,比如左良玉军,然而朝廷却从不惩罚。在大明,只要死的不是士绅,就不是事情。

    史可法只是稍微考虑了几秒,就点头说道:“可!我会书信各地的主官,立即允许红夷的船舶停靠在南方各港贸易。”

    阿德尔伯特听到这句话后十分高兴。对于荷兰人来说,中国的生丝贸易可以说是远东最大的一宗收入。失去台湾大员的据点后,荷兰人一年的贸易利润损失是以百万两计算的。这直接造成了东印度公司股票价格的暴跌。

    如果能重新打通大明的贸易,东印度公司将收益巨大。

    阿德尔伯特感觉自己和黄种人的对话有些收获,倨傲地抬起了下巴,又说道:“其次,我们要福尔摩沙!”

    福尔摩沙就是台湾,对于史可法来说,台湾是李植的领地,和士绅没有任何关系。把台湾割让给红夷,完全是慨他人之慷。

    想也不想,史可法就说道:“可!只要能打败李植,我们就把台湾让给红夷。”

    见自己的两个要求都被答应了,阿德尔伯特高兴起来。

    “第三,我们要在珠江入海口东岸和长江入海口南岸建立两个贸易殖民地。”

    听到阿德尔伯特的这句话,史可法身后的大明武将们都有些变色。和前面两个要求不同,这第三个要求是直接要从大明的疆域上割出两块地方去。说轻了,这是引狼入室。说重了,这是弃土失疆。

    众将都看向了史可法。

    史可法感觉到了众将的目光,抚了抚胡须。

    其实史可法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虽然在历史上他确实在扬州死守了,但是那只是他代表士绅阶级捍卫士绅的利益。要知道,在满清南下之前,史可法实际上是“联虏平寇”政策的极力推动者。

    也就是说,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南明政权面对陕西的李自成和占据北京的满清这两个敌人时候,史可法却力主要联合外族满清攻打李自成。

    在满清刚刚进入关内,立足未稳尚显脆弱的时候,正是史可法的“联虏平寇”,让南明和大顺不能联合在一起驱逐胡虏。可见史可法并不是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史可法最恨的,还是威胁士绅利益的流贼。

    对于代表士绅利益的南明朝廷来说,奄奄一息退守陕西的流贼是死敌,而摧枯拉朽,眼看就要把天下汉人变为奴隶的满清却是可以团结的盟友。这是无比荒谬,却又真实可叹的历史。

    当然,在李植穿越后,史可法最恨的就是李植了。李自成虽然可恨,但只能在灾区活动。而李植势不可挡,大有横扫天下士绅的势头。

    既然历史上的史可法可以联合占据北京的满清,宁愿放弃整个华北平原都要讨伐士绅之敌李自成。那么对于此时的史可法来说,放弃珠江和长江边上的两个小地方换取红夷极为重要的新式步枪,自然是毫无悬念的选择。

    果然,史可法思考了一会儿,就说道:“澳门的弗朗机人对大明颇有助益。红夷愿仿效弗朗机人,可!”

    阿德尔伯特见史可法答应了自己三个条件,抬起头来哈哈大笑。他傲慢地拍了拍史可法的肩膀。

    “江北军,可以!”

    史可法对红夷的不礼貌有些不快,但却没有发作。他对左良玉说道:“我这就去给各地的官绅写信,搜罗南方所有的火铳匠人到南昌府,开始制造新式步枪。”

    ####

    乾清宫里,天子朱由检看着河南来的奏章,皱眉不语。

    上一任河南巡抚高名衡已经被李自成抓住,在开封城中被拷掠而死。新任的河南巡抚叫作张仁桂,带着十万疲惫不堪的边军退守黄河以北。

    张仁桂上奏章来说,李自成最近几个月积极备战,在各地准备器械武器,准备攻打同样年景不好的陕西。

    这个消息让朱由检眉头紧蹙。

    李自成占领河南,已经让朱由检很揪心了。李自成在河南打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均田免赋,迅速赢得了最底层农民的民心。如今黄河以南的河南不但再没有战乱,反而出现了青苗连绵的景象。

    可以预料,到了明年冬小麦收获的时候,河南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在李自成治下实现了温饱。

    讽刺的是,在士大夫和天子共治的大明,百姓流离失所易子相食。士大夫满口的仁义道德,最后这些道德不但不能治国,反而要吃人。

    但在四处劫掠杀人如麻的李自成麾下,农民们却能安心耕作。李自成残忍好杀,血洗士绅,却能活一方百姓。

    如果让李自成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大明各地的百姓都要踊跃打开城门迎闯王。朱由检突然有些焦虑,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在失去什么。

    朱由检突然想到了李植在天津和山东宣传的“公德”。似乎因为这个公德,天津和山东的形势是蒸蒸日上,百姓活得一日强过一日。

    朱由检隐约觉得,只有这个“公德”能够抵挡李自成的“均田免赋”。

    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朝王承恩问道:“王承恩,你说说看,到底忠孝仁义才是道德,还是津国公的公德才算是道德。”

第七百二十七章 时机() 
王承恩转了转眼睛,拱手说道:“回皇爷,奴婢不知。奴婢只知道忠孝仁义那是做人的良心,但津国公的公德,奴婢却不太明白。”

    王承恩前半句虽然说他不明白,但后半句却说得明白,他是个信奉忠孝仁义的人。对于公德,王承恩显然了解不多。

    朱由检看着乾清宫的大门,思考了一会,叹了口气。

    “正如津国公所说,忠孝仁义是私德。讲究忠孝仁义,则国家的各个地方都会稳定。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权力都是皇家的,官员的一切都是皇家给的。官员私德好,就会对皇家感激,皇家的利益就会稳固。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家,都极为看重儒家。”

    “所谓科举,考的就是儒家的忠孝仁义,也就是从民间选拔私德最好的人,把高爵厚禄都给他。希望他能感恩戴德,拱卫皇家的利益。”

    听到天子的话,王承恩感觉天子似乎对儒学开始不满了,竟把圣人大道说得这么赤裸裸。不过王承恩脸上不敢表现出惊讶,只是拱手说道:“皇爷圣明!”

    “然而这样的道德,却控制不了朝纲的败坏。儒生出身的官员知道忠孝仁义,但却丝毫没有公德心。在地方上巧取豪夺,在朝廷上结党营私,拿熟人的好处欺压不相熟的人都是家常便饭,只要不违反忠孝仁义,这些官员破坏起规矩来毫无负疚感。”

    “时间一长了,整个国家规矩败坏,士绅鱼肉乡里。底层百姓被欺负得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揭竿而起了。”

    “这就是在河南和湖广发生的事情。”

    王承恩听到天子的话,若有所思。

    天子又说道:“公德则恰恰相反,公德不讲究礼尚往来,只要求为政者做对家国有益的事情。这样一来,官员对主家的忠心就没有那么坚固了,如果主家不能在能力和道德上出类拔萃,不能造福国家,官员甚至会对主家不满。”

    “只讲公德,会让当权者的处境十分艰难,让主家的地位不稳定。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家,没有一个提倡公德的。”

    王承恩恍然大悟,拱手说道:“皇爷明鉴!”

    “但是讲究公德,可以富强国家,让百姓丰衣足食啊。保护百姓的合理利益变成道德,贪腐纳贿破坏规矩就变得令人不齿,国家上上下下都会秩序井然欣欣向荣。”

    朱由检顿了顿,说道:“朕日日看《天津日报》《山东日报》,知道这就是在天津、山东和关外三省发生的事情。”

    王承恩见天子说得如此言之凿凿,不禁动容。他想了想,说道:“皇爷,那若是如今在天下推崇公德,会不会对平贼形势有所助益。”

    朱由检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许久,他才说道:“积重难返啊!”

    “如今天下名为朕一人所有,其实都掌握在士绅手中。朕若是突然祭出公德,恐怕不但不能形成风潮,反而会激起士绅的怒火。南方若是抗税,北方的边军如何维持?”

    王承恩听到朱由检的话,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由检摇头说道:“只有像津国公这样和士绅搏命,才有可能以公德为纲。”

    朱由检吸了口气,不再讨论这个话题,而是又举起了河南巡抚张仁桂的奏章。

    “闯贼要攻陕西,陕督孙传庭何言?”

    王承恩从旁边的一堆奏章里抽出孙传庭的奏章,说道:“皇爷,孙传庭说闯贼如今气势如虹,如果让闯贼进入陕西,则陕西全境必然糜烂一片。孙传庭愿以陕兵六万出潼关,携黄河以北的十万剿贼边军在河南围剿闯贼。”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沉吟了许久。

    然后他说道:“善!加孙传庭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山西、南直隶三省兵马戎政。从内库银中拨五十万两给孙传庭做军资,让他出关剿贼。”

    ####

    朝鲜汉城昌德宫洗马殿中,朝鲜国王李倧焦虑地坐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