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
“圣上,此言大大不妥!”
“圣上!臣有话说!”
看到一个个跳出来的文官们,朱由检叹了口气。
“朕累了,退朝!”
第六百七十九章 决定()
正月十一,李植站在训练场上观看一万六千神枪手部队训练。
训练场上时不时响起噼哩啪啦的射击声,四百米外的人形靶子纷纷中弹,被打得木屑纷飞。
随着瞄准镜工坊不断生产出瞄准镜列装部队,如今李植的神枪手部队已经扩大到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虽然没有去年北伐时候那五千千挑万选出来的神枪手精锐,但也能正常发挥狙击枪的机械性能。
有了这一万多人随军南征,这次攻打江北二镇的战争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李老四站在李植的身边,他看着远处的人形靶子,沉吟说道:“东家,江北二镇的步兵不足为惧,但如果我们强攻,红夷卖给钱谦益的六百门大炮可能会造成我们不小的伤亡。我们即便是带一千门大炮去对轰,也起码要被打死千人以上。”
李植沉吟不语,没有说话。
钟峰拱手说道:“我那时随军长陈兵京郊请命,见过吴三桂。我觉得此人也不是意志坚定之人物。吴三桂先在关宁军,后又被钱谦益要去组建江北军,在江北也不过一年,在江北的根基并不深厚。”
李植点了点头。
钟峰说道:“我觉得军长可以写一封书信给吴三桂,劝他弃暗投明,加入我虎贲军。只要东家说明我虎贲军的战力,说不定吴三桂会幡然醒悟,携带几千炮兵来投我。如此一来,江北二镇只剩一镇,我们带上千门大炮可以轻易克敌。”
李植看着远处的士兵,想起历史上那个放满清入关,最后又从云南反清的吴三桂,缓缓说道:“吴三桂此人反复无常,毫无原则,我还当真不想用他。”
顿了顿,李植说道:“不过为了我们虎贲军的士兵,我就写一封信给他吧。”
####
正月二十,吴三桂坐在江北东镇的总兵府中,看着李植的信,眉头紧蹙。
李植说明了他将携带一千门重炮南征,摧毁江北二镇易如反掌。李植更说明,当初摧毁江北军炮兵的神枪手,如今虎贲军已经有更多。江北镇根本没有战胜虎贲军的可能。
李植许诺只要吴三桂投效虎贲军,便许一个参将团长的职位给吴三桂,就好比祖大寿一样。
吴三桂看着那封信,眼睛里渐渐有了怒色。他将那封信揉成了一团,使劲地握在手掌中,仿佛这样才能消除他的怒火。
吴三桂是个易进难退的人。
让吴三桂升迁升官,那是很容易的。以吴三桂的聪明伶俐,升官后他也能很快掌握新职位的关键,做到四处逢源。但如果想让吴三桂后退,让他从高位上退下来,那比杀了他吴三桂更难受。
至少在吴三桂三十四年的生命中,一路升官发财的他还从不曾后退。
为了不失去权势,吴三桂愿意做任何事情。不管是怎样的势力,他都愿意攀附。
而在这个崇祯十九年正月十二,如今的吴三桂觉得最值得攀附的势力,不是李植,而是天下的士绅。
比起像烟花一样窜升起来的李植,吴三桂更看好士绅的实力。要知道士绅不是一个人,是几百万上千万人,这些人掌握着大明所有的财富、权力和舆论。不管是朝堂还是乡野,实际上都控制在这些士绅手上。
文官们只是士绅的一部分,但文官的一部分稍微动动嘴皮子,就让耗资巨大的关宁军存在于辽西十几年。
而如今,在李植的步步逼迫下,天下的士绅,包括文官、读书人和有功名的地主们渐渐团结起来了。在生存的压力下,这些实际掌握大明所有资源的人上人要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李植厮杀。
这是多强大的一股力量?这是整个天下!即便李植有先进的武器,吴三桂也不相信李植能打败这整个天下的力量。
李植越往前攻一步,士绅就更团结一些,发出更大的合力反击李植。
吴三桂选择站在士绅这边,李植的劝降,吴三桂嗤之以鼻。
当然,目前来看李植兵力占优,不过这也只是事情的表面。只要通过种种手段整理整理,士绅就会挥出更重的一拳,重到让李植受不了。只要把江北二镇的兵马保存下去,东山再起就丝毫不是问题。
吴三桂想着想着,突然大声喊道:“备马,去左帅府上!”
吴三桂带着家丁,快马骑到了江北西镇总兵府,也就是左良玉的官邸中。在三堂,吴三桂见到了独自在那里品茶的左良玉。
左良玉没有穿官袍,却是一袭白衣。端着茶杯时候儒雅无比,看上去仿佛是一个士子。
吴三桂坐在椅子上,笑道:“火烧眉毛了,左帅还有心情细品清茶?”
左良玉看也不看吴三桂,只是吹了吹茶杯里的茶叶。
吴三桂观察了一番左良玉的脸色,说道:“如今李植要率四万大军,一千门重炮来讨伐我江北军。南京留都,扬州苏州,危如累卵。左帅有何良策?”
左良玉把茶杯放在了茶几上,看了看年轻的吴三桂,笑了笑。
“当初在安庆,李植枪杀我的士兵,我从此和李植结下梁子,是无法投李植的。吴总兵曾经和李植一起兵谏,为何不干脆投李植去?”
吴三桂哈哈大笑,说道:“李植小儿昙花一现,岂是天下士绅的对手。即便他能将淫威加诸南直隶一时,也终究会灭亡。”
左良玉看了看吴三桂,说道:“南直隶若沦陷于李植,吴总兵的江北东镇何存?莫非吴总兵想不战而逃?”
吴三桂看着左良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两人对视了一阵,似乎是已经达成了默契,做出了一个共同决定。
两人的脸色都有些沉重。这个决定虽然不得不做,却也是万般无奈。
门口突然跑来一个家丁:“钱谦益钱老的轿子到桥头了!”
左良玉听到这个报告,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似乎十分厌烦钱谦益的到来。
吴三桂冷冷说道:“若不是张慎言,钱谦益二人指手画脚,在忻州我们就已经打败李植了。”
他一抖官袍站了起来,说道:“不过场面上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左帅和我一起出去迎接钱谦益吧!”
第六百八十章 淮安()
四万虎贲军在李植的率领下包围了淮安城
淮安府是南直隶北部的一座大城,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不仅市井富庶,文化上也十分繁荣。明朝二百多年,仅淮安府府治所在的山阳一县就有进士一百余人。
淮安城中,有无数富甲一方的士绅。
“左良玉、吴三桂鼠辈,不敢直面我虎贲军锋芒。”钟峰看着城墙上守墙的民壮,冷笑了一声。“不过这些士绅为了保护自己的免税权力,当真是以死相博啊。江北二镇已经退到了扬州去,这些地方士绅没有了江北军的保护,反而自雇民壮守城。”
左良玉和吴三桂不敢迎战李植,从高邮州一路南撤,已经退到了扬州。
淮安的士绅不甘心束手交出淮安城,相反,他们临时组织了两万人的民壮守在城墙上,要做最后一搏。
这样的情况倒也没有让李植吃惊,毕竟李植要的是士绅的命根子。
实际上在明末,靠精细经营靠管理妥善而发财的地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明末社会秩序混乱,官场腐败,没有权势和功名的地主仿佛是稚子怀金过市,几下就被有权势的士绅吞并了。
在明末,民间巧取豪夺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地主都是靠功名和权势侵吞他人的田地发家。利用免税权吸引刁民投献,更是明末地主发家的常态。
李植废除士绅的免税权,通过法庭法律让士绅无法剥削来投献田地的农民,对于士绅来说几乎就是废除了他们绝大多数经济来源。没有了经济来源,动辄几十人上百人的士绅家庭怎么生活?这是要他们的命。
在原先的历史上,即便是鞑清入主中原,扬州三日嘉定三屠杀得人头滚滚,也不敢剥夺士绅的免税权。因为满清知道,如果他断了士绅的财路,士绅就会和他玩命,反清复明的旗帜会一下子插遍大江南北。
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在雍正朝短短推行过几十年,到了乾隆朝便再次失效。
实际上,明末士绅绝不是软弱可欺的角色。
在原先未曾改变的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顺政权已经入京。开始时候天下士绅认为李自成一旦称帝,一定会开科举用文官,继续依赖士绅统治天下。那时候李自成政府开疆拓土几乎是传檄而定。只要李自成一封文书送到县衙内,一个县的士绅就开始效忠李自成,就立即加入大顺政权。
然而等李自成进入京城,开始对明朝的官吏用刑,逼迫官吏交出贪污赃款后,天下的士绅立即翻了脸。轰轰烈烈的南明政权就组织起来了。当时南明政权甚至提出“联虏平寇”,就是联合满清攻击李自成,放弃一切底线也要绞杀农民军。
可见说明末的士绅没有骨气也是不对的,一旦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是竭力反抗的。
淮安的士绅,就决定在最后关头拼死一搏,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利益。为了逃税权和因此衍生出来的种种利益,他们是豁出去了。此时城墙上不但站满了士绅们招募的民壮,更有不少士绅和子弟亲自上阵,在城墙上鼓舞士气。
当然,在虎贲军面前,这种拼搏是可笑的。
李植一声令下,一千多把狙击枪对准了北面城墙的城头。
噼哩啪啦地枪声响起,城墙上顿时响起一片一片的惨叫声。横飞的血沫中,几百名守城民壮倒了下去。
李植在望远镜看到一个头戴儒巾的举人额头中弹,一声不吭地往后一倒,便死了。平日里前呼后拥的大人物,在狙击枪面前也就是一发子弹就解决的事情。
城墙上的乌合之众哪里见过这样的射杀?一个个慌了神,全部躲进了垛墙后面。
不过躲进垛墙也没有用,因为李植的大炮开始拆城墙了。
两百门大炮对准淮安的北城墙中段,开始了狂轰滥炸。铁质的实心炮弹像是暴雨一样砸在城砖上,很快就把那些城砖和城砖下面的夯土砸塌了。被砸碎的尘土像是液体一样往城墙脚下的护城河里倒,到后面竟把那两丈宽的护城河堵住了一半。
只用了两个小时,大炮就在城北砸出一片长两百米的缺口出来。
只要等李植的辎重队上来填埋这段缺口前面的护城河,李植的大军就可以攻入城中。
然而就在李植的辎重队民壮推着手推车上来填埋泥土的时候,城墙上的乌合之众崩溃了。虽然士绅们这次确实舍得花银子,给足了民壮几两银子,但谁的命都不是几两银子就可以买下的。只听到轰的一声,北城墙上的守城民壮叫嚷着逃下了城墙。
这一片混乱很快就传染到了其他的三面城墙,最后所有的民壮都撒足狂奔。他们躲入城中还担心被李植揪出来,在慌乱中打开了南城门,往城南城外逃去。
富庶的淮安城顿时门户大开,赤裸裸地陈列在虎贲军面前。
虎贲军也懒得追杀那些逃命的民壮,而是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了淮安城。士兵们穿戴着锃亮的半身甲,手持精良的步枪,脚踩结实的皮靴,一个排一个排地进入了淮安城。
“津国公虎贲军奉诏南征,大兵所至,只执罪人不扰平民!”
“出资赞助钱谦益组建江北二镇者,杀!”
“组织民壮阻拦津国公入城者,杀!”
“其余百姓商贾地主虎贲军秋毫不犯,各自安守家中,莫要出来惹事!”
李植在亲卫的簇拥下,骑着御赐的踏风进入了淮安城。
淮安城内颇为富庶,建筑鳞次栉比看上去十分繁华,惹得李植前后左右多看了几眼。
钟峰骑行在李植身边,大声说道:“国公爷,这淮安府有人口百万,江北东西二镇躲在扬州不敢和我们交战,一下子就把这百万人口送给了我们。”
郑开成说道:“可是天子明令我们不许长期控制南直隶的土地。”
钟峰冷哼了一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办法对付天子。岂能放着这繁华富庶的淮安城空手而归?”
第六百八十一章 周正豪()
周正豪是淮安城中有数的大地主。
他是天启元年中的举人。中了举人之后周正豪也参加过四次会试,但是始终没有中进士,渐渐也就放弃了出仕做官的念想。但即便是这个举人身份,也让周正豪成为淮安服响当当的人物。
平日里淮安府士人聚会吟诗念对,周正豪少不了要到场助兴。有时候没有官僚在场,举人身份的周正豪就会主持聚会。周正豪能说会道,虽然诗词做得不敢恭维,但十分善于看人下菜,因此在淮安府士林中颇有名气。
淮安府上下说起文人,周正豪都是前面几个。即便是淮安府知府看到周正豪,也要对他礼遇三分,叫上一声周公。
在士林中如鱼得水不仅是一件美事,更是有实际利益的。知府老爷高看周正豪一眼,周正豪就算是有了倚靠。淮安府府治在山阳县,山阳县县衙里的那些衙役,户房差吏一个个都是比猴子还精的人物,听说周正豪能在知府老爷面前“站得住能说话”,一个个都争先巴结周正豪。
那些衙役差吏不但不征收周正豪的田赋,而且一遇到周正豪和别人起了官司,都毫不犹豫的偏袒周正豪。
周正豪是极会做人的人,每次受到官吏的照顾,总免不了重重打点一番。一来二去,周正豪就成了衙役差吏人人乐于结交的“周大善人”。
这种形势,让周正豪的家势像是京营的“神龟火箭”一样往上窜。
且不说那些通过各种官司抢夺而来的田地、商铺,就说投献土地一项,就让周正豪有了六千多亩良田。这些田地不仅有试图逃税的升斗小民主动投献,更有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