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工程师-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旁边的翻译赶紧说道:“岛津光久能见到大明津国公,三生有幸。”

    李植点了点头,也没有让这个日本诸侯坐下,而是问道:“你来找我做什么?”

    岛津光久站直说道:“在下给国公阁下带来一个消息,进献打败德川幕府的计策。”

    李植笑了笑,上下打量了德川光久一番。仔细一看,李植才发现岛津光久身上的羽织上没有印染家徽,似乎是为了避人耳目。日本有身份的武士,衣服上都是印染着家徽的。大概岛津光久这一次进入平户是偷偷进入的。

    “岛津光久阁下,你就这么希望看到德川幕府衰微?”

    岛津光久朗朗说道:“德川家因为关原之战中岛津家是西军的,处处打压岛津家。上个月德川幕府为了不让我萨摩藩做大,连我萨摩藩在长野开发的金山都喊停了。不仅如此,德川家每年都要安排萨摩藩担任大的普请,不把我们财政搞垮不罢休。我萨摩藩已经忍无可忍。”

    在德川幕府体系内,德川家经常让其他诸侯承担大型建设工程的工作,称为普请。这种工作耗费巨资,德川家不出分文,往往会把担任普请的藩镇搞得财政破产。但是畏惧德川家权势兵威,各藩镇却又不敢反抗这种安排。

    “萨摩藩这些年已经入不敷出,欠下巨债。长此以往,萨摩藩要生大乱。”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你要给我什么消息?”

    岛津光久抬起身子,大声说道:“我要告诉国公阁下,即便国公不攻击江户城,也能重挫德川家。如今在大阪城中,储藏着巨量的稻谷。”

    李植愣了愣,问道:“有多少稻谷?”

    岛津光久抬头说道:“德川家在大阪城囤积粮食。按照大明的说法,起码有稻谷二百万石。然而在大阪城中,只有一万士兵驻扎。”

    李植听到这话,和郑开达对视了一眼。

    二百万石的粮食可不是小数字,李植在山东支撑山东一省百姓秋播夏收和兴建水利,让百姓在劳作时候吃饱饭,也只不过花费了二百多万石的粮食。

    二百万石的粮食,价值五百万两白银,可谓一笔巨款。

    郑开达想了想,点头说道:“国公爷,大阪是日本国稻米交易的中心,是德川家的直领地。德川家在大阪城中囤粮,确实有可能。”

    李植想了想,问道:“你来帮助我,想得到什么?”

    岛津光久拱手朝李植作了一揖,说道:“萨摩藩愿意出动一万兵马帮助国公打败德川家。萨摩武士彪悍善战,日本闻名。如果事后国公愿意将半个日向国赏赐给岛津家,岛津家就感激不尽。”

    原来这个岛津光久,是来投靠李植的。不但提供情报,还愿意出兵帮助李植打仗。

    李植淡淡问道:“我是大明人,你跟着我打德川家,不怕手下士兵哗变么?”

    李植说的是日本人对外来入侵者的排斥。

    实际上,日本“和”民族的民族意识十分强烈。

    一六三七年九州基督教教徒举旗反叛,德川家仅仅是请求荷兰战船炮轰叛军,就受到全日本的非难,说德川幕府请外援杀自己人。后世的明治维新,实际上也是因为德川幕府无力抵抗“黑船”入侵者,刺激了日本的民族自尊心,导致全日本愤然站起要推翻幕府。当时倒幕派的理由,就是德川幕府无法保护日本。

    实际上,日本本来也不是“和”民族的。日本原先是原住民“阿依奴人”的,日本“和”民族从日本中部崛起,把阿依奴人杀光屠尽,赶到了北海道去,才成为了日本的主人。在这场持续千年的民族战争中,日本的和民族形成了清晰的民族认可感。

    如果萨摩藩帮助李植这个大明人攻打德川家,显然会在日本遭到极大的阻力。

    德川光久拱手说道:“萨摩藩不会公开在国公麾下行事。但只要国公大人占领大阪,岛津家就会以德川幕府软弱无力为名举起义旗,联络各地的大名推翻德川幕府。”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阪() 
十一月十三日,一万虎贲师乘船穿过濑户内海,登陆本州岛包围了大阪城。

    大阪城是日本比较大的城堡之一。一五八三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死去之前,仍持续不断地建设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护城河)和运河等防御设施。

    一六一五年大阪城毁于战火,德川家康占领大阪后将其扩建。扩建后的大阪城天守阁高十七丈四尺,内有八层。

    大阪城城堡是由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构成的防御堡垒。外围是大量的石垣和水堀组成的防御层,内部是由弯曲的道路和射击孔组成的迷宫一样的通道。城堡最外围的三之丸东西长十四“町”,南北长九“町”,换算成后世的度量衡大概是一千六百米长,九百五十米宽。

    大阪城城下面是一个繁荣的集市,可以说是日本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大概有十余万人口。据郑开达说,这大阪的城下町是日本的商品集散基地,是日本的中心城市之一。

    但李植的大军包围城池后,慌张的市民们立即就抛弃了这座城市,带着细软跑远了。整座城市如今空无一人。

    李植站在城下町东面的一片小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五里之外的大阪城城堡。

    这是一座很大的城堡,甚至比大明的一些小县城还要大一些。有层层的护城河、壕沟和墙体保护,天守阁高高矗立在中间。城堡三之丸后面的城墙上站着举着铁炮的日本足轻。据岛津家的情报,城堡里面的守军装备了七千挺铁炮。

    整座城堡,不可谓防御不严密——一六一四大阪冬之阵德川家康率领二十万人包围大阪城,最后也打不下来,只能和谈用计。

    然而所谓的防御严密,只是对于日本的军事技术而言。

    在十七世纪的中叶,日本的军事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由于冶铸业的技术拙劣,日本的大炮发展十分缓慢。到了李植率军攻来的一六四三年,德川家康都没有为大阪的城墙装备足够的大炮。

    李植从望远镜里观察,大阪城上只有大炮十六门。这些大炮似乎是和荷兰人买的加农炮。李植仔细看了看,觉得这些大炮是荷兰人的“半长加农炮”,炮弹重三十二磅。

    用十六门加农炮威慑日本各地的藩镇和试图叛乱的农民来说足够了,在普遍缺乏火炮的日本,这已经是重装防御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座大阪城就是一座不可攻落的坚城。

    但在李植动辄装备百门大炮的虎贲师面前,这十六门炮就有些寒酸了。

    李植的大炮领先于这个时代一百年,比大阪城的十六世纪防御思想领先整整两百年。两百年的技术领先,带来的效果不是用“优势”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李植一万虎贲师从船上卸下了一百六十门十八磅长炮,炮兵和步兵们推动大炮,在大阪城三之丸的六里外停了下来。

    城墙上面的守军似乎十分紧张,在六里的距离上就开火了。

    德川家似乎从荷兰人那里学到了炮车技术,城墙上面的大炮能够随着敌人的主攻方向移动。李植从西面渡海而来,城堡里的十六门大炮就全部移动到了西侧的三之丸射击台上,朝李植的炮车射击。

    舰船上的舰炮一般选择加农炮。德川家向荷兰人购买大炮,买的显然也是舰炮。但十七世纪的加农炮射程很短,作为舰炮是不错的,作为守城炮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加农炮和李植的长炮相比,炮管更短,炮管只有口径的15…28倍。而长炮的炮管是口径的25…44倍。这样的结果,就是长炮能够命中更远的目标。李植的十八磅长炮直射射程有三里多,抛射能打十里。而一般加农炮的射程甚至一里都不到,最大抛射距离也有五里。

    城墙上的加农炮朝六里外的虎贲师炮车开火,却根本摸不到虎贲师大炮的边。炮弹在虎贲师大炮的一里前面就落了下去,“通”“通”地砸在泥土里。

    距离六里,李植的十八磅大炮开始装药上弹。李植这次带下船的士兵实际上有一万二千人,其中一万人是虎贲师士兵,还有二千士兵本是船上的炮兵,这次下船专门操作十八磅炮。

    这些舰队炮兵同样技术精良,清膛、上药、装弹一气呵成,很快就完成了装填。炮兵们用铳规、铳尺和矩度仪计算好了用药量和角度。一百六十颗开花弹被装入了炮膛,对准了六里外的日本大炮。

    “轰!”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地动山摇,一百六十门大炮喷出火舌。一百六十颗炮弹像是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在天空中划出一百多道完美的曲线,朝大阪城城垣上的炮台砸去。

    六里外的抛射,十八磅炮的准头也是不佳的。但架不住李植火炮的数量实在太多,总会有几发炮弹命中。

    一百六十颗炮弹大多数都打在石垣上,把巨石和石灰砌成的这种防御设施撞碎厚厚一层,然后掉落进水堀里。又或者撞在石垣上面的城墙上,把那防御铁炮的城墙撞得粉碎。

    有三发炮弹射中了城墙中间的加农炮,狠狠砸在加农炮的炮身上,一次性地让这种大炮退出了战斗。被炮弹击打过的炮筒发生形变,可能会把炮弹卡在炮筒里,造成炸镗,已经无法再用。

    还有两发炮弹落在加农炮的旁边,轰一声爆炸了。炮弹中的铁弹丸向四面八方飞溅而出,毫不留情地夺去了加农炮炮兵的生命——那些操炮的炮兵还是第一次见到开花弹,看到炮弹落在身边也不懂得躲避,一个个全中了招。

    炮兵被炸死,加农炮也没法操作了。只一次炮击,李植的炮兵就在六里外废掉了五门加农炮。

    过了一分钟,又是一百六十发炮弹射向大阪城中的炮台。

    这一次大炮根据炮弹落点微调了角度,命中率更高。

    大阪城上的炮台上响起开花弹爆炸的隆隆声,一门又一门的加农炮被端掉。更有七、八个日本炮兵被爆炸激起的气浪掀翻,往前摔出城垣,扑通扑通地掉进城垣下面的护城河里。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炮() 
轰炸了四轮,李植端掉了大阪城上的十六门加农炮。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炮兵的“自由轰炸”时间了。方圆两里多的大阪城,将变成一个血肉横飞的人间地狱。

    一百六十门十八磅炮往前面移动,移到了大阪城西面的两里处,开始抵近轰炸这座日本名城。

    两里的距离上,十八磅炮已经可以直射。

    “轰!轰!”

    “轰!”

    炮弹像流星一样往大阪城的城墙射去,炮弹所到之处,灰飞烟灭。

    日式的城墙是薄薄的一层砖墙,大概只有二十厘米厚。因为日本大炮稀少,这样的城墙防御火绳枪已经绰绰有余,人力也无法撞垮,因此这种城墙在日本各城堡中十分流行。城墙一般建在护城河或者城垣的上面,和下层地面的落差很大,使得攻城的士兵难以攀爬。

    城墙的后面一般都有木质架子,在架子上面站人防守,用长枪攻击爬墙进攻的敌方士兵。城墙上一般开有大量射击孔,铁炮手在射击孔的后面射击攻城敌人。

    对付只有铁炮的敌人,这样的城墙是十分有效的。

    但是这样的城墙在十八磅大炮的面前,就是一层薄纸。一百六十门炮弹砸在大阪城三之丸的西面城墙上,顿时就砸出了一百多个大洞。炮弹巨大的动能打在薄薄的城墙上,往往能把周围一、两米的城墙全部砸垮。

    每一米城墙后面都站着铁炮手,炮弹砸垮城墙的瞬间砖石飞舞,往往能击伤城墙后面的铁炮手。

    开花弹落地后还会爆炸。城堡里面的士兵此时已经见识过爆炸的开花弹了,一看到开花弹落在附近就张皇逃窜,在城堡里不成队列。

    开花弹炸开的火花像是死亡的花朵,在大阪城中一朵接一朵地绽放。有的火花没有杀伤到城中的士兵,有的火花则一次性带走三、四条生命。

    十八磅炮是有寿命的,打上二百发就要回炉重铸,所以每一发炮弹都有固定的成本。但对于使用铁坯铸炮法的李植来说,回炉重铸大炮成本比较低。每一发炮弹打出去,大炮的折旧费十分有限,消耗更多的是火药钱和开花弹钱。

    一发开花弹的成本大概是七钱银子,虽然也不少了,但还是远低于大阪城中日本士兵的生命的。即便是两发开花弹炸死一个日本足轻,李植所费不过一两五钱银子。如果以这样的成本杀死大阪城里的一万足轻,李植只需要一万五千两的成本。只需要这一点银子,李植就夺下城中几百万两银子的粮食。

    这是一本血腥的账本。

    李植的大炮打了十轮后停止了射击,开始冷却炮管。

    大阪城中却已经是一片人间地狱般的惨况:

    破损的城墙下面到处是死伤士兵,这些死伤士兵有的是被飞溅的城墙碎片击伤的,有的则是被炮弹直接击中。被炮弹命中的士兵只要身体和炮弹有一丝接触,就是整块躯干被带走。碎肉满地都是,血腥的味道像是屠宰场。鲜血像是泉水一样从死伤士兵的伤口里流出,在九百多米的大阪城西城墙上流得到处都是。

    粘稠的血液从城垣上流下去,流进城垣下面的护城河里,把城墙西面近千米长的护城河全部染红。那三里多长的护城河此时看上去就像满是血水一样。

    城墙的后面的情况也并不好。开花弹爆炸起码炸死了五、六百人,另外还有人数更多的伤员。被铁弹丸刺入身体内部的伤员躺在地上呻吟着,抽搐着,旁边的士兵却拿这种创伤一点办法没有。

    城堡里的武家屋敷被开花弹点燃了,却没有人有空去灭火,木质的建筑熊熊地燃烧着,更加剧了城中的混乱。

    大阪城也有大炮,城中的士兵也知道,这短暂的停歇是因为城外的明军需要冷却炮管。要不了多久,冷却好的大炮就会重新打响。

    大阪城代阿部正次做出了决定——继续死守城池是坐以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