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工程师-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鳌拜一死,鞑子们已经没有勇气再和虎贲师战斗下去。

    选锋团排长张宇看见鞑子们胆气已丧,大吼了一声:“杀奴!”

    他这个排第一排十名士兵听到排长的喊叫,齐齐往前突刺,吓得正面的鞑子慌张往后躲窜。鞑子们已经没有斗志,只敢往后躲,甚至连用刀盾档格刺刀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

    “杀奴!”

    第一排的士兵刺完,第二排的刺刀兵又集体往前刺。这一次,刚才慌张做出躲避动作的鞑子中招了。两个蒙古鞑子力气用老,没法躲开虎贲师大兵的突刺,中刀了。一名鞑子被刺刀刺进了腋下,心脏刹那间就被刺破,血溅得几米高。另外一名鞑子被刺刀刺进了肺部,血随着肺部的起伏喷了出来,喷出一团血雾。

    这个排正面的鞑子本来就没有了斗志,此时又遭重击,立即被打崩了。

    几十个鞑子再无斗志,抓着武器就往后面逃去。他们一边逃一边大声喊叫,很快就带动了摇摇欲坠的其他鞑子。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整个虎贲师正面的一万多鞑子就全部崩溃了。鞑子们弃了他们对阵的虎贲师士兵,拖着武器张皇往山林北方逃去。

    后排督战的摆牙喇兵根本无法阻止这支大军的崩溃,只能跟着溃散的大军一起往北面逃。

    李植一挥手,大声喊道:“追!”

    一万五千虎贲师大兵放弃了回形阵,抓着刺刀追了上去。鞑子们见明军追了上来,更加慌张,直直往北面逃。虎贲师追了两里路,又击杀了不少跑得慢的鞑子,追到了三万鞑子和三万五千明军厮杀的主战场。

    一万多清军溃兵逃到了济尔哈朗三万大军的身后,才稍微振作不再溃逃,恢复了队列。

    山林中视野不好,看不到远处的情况。济尔哈朗看到溃下来的一万多鞑子溃兵,才知道这场仗打败了。济尔哈朗不明白清军是怎么败的,我百战百胜的两万大清兵在山林中冲击无法远射的李植虎贲师,居然会溃败?

    这才多久?从鳌拜出战到现在不过两刻钟,这就败了?

    当初三万清军被三万五千明军追赶到何家坳,是济尔哈朗示弱诱敌。真的打起来,三万清军可以轻易战胜三万五千明军。眼下,王廷臣和白广恩的三万五千明军已经被自己这边的三万兵马打得找不到北,眼看就可以击溃他们,李植却杀过来了。

    当真是功亏一篑。

    一个镶黄旗的甲喇章京冲到济尔哈朗面前,泪流满面,说道:“郑亲王,梅勒章京鳌拜已经战死在明军阵前!”

    济尔哈朗听到这话如遭重击,暗道不妙。镶黄旗是皇上亲自统帅的兵马,这鳌拜又是皇上极为看重的镶黄旗虎臣,如今自己把鳌拜折在这何家坳,皇上一定不会轻饶自己。

    不过此时已经没有时间为鳌拜难过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万多兵马撤下去。济尔哈朗大声喊道:“鸣金守兵,全军向北急行军,躲避李植的兵马。”

    清军四万多人弃了王廷臣和白广恩,整军向北方逃去。

    李植带领一万五千人紧追清军,杀到了何家坳的中心地带。那山坳里,清军已经退去,李植看到了已经被清军杀得摇摇欲坠的王廷臣和白广恩的兵马。

    王廷臣看到李植前来,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赶紧迎了上去。走到李植跟前,他噗通一声半跪在地,拱手说道:“兴国伯义薄云天救下我部兵马,实为救命之恩。兴国伯的恩情,来日王廷臣若有机会一定报答!”

    白广恩见王廷臣朝李植跪了下去,也半跪在地,喊道:“若不是兴国伯赶到,我部已经被济尔哈朗打溃了。白某人多谢兴国伯救援之义!”

    李植看着损失惨重的两名明将,笑道:“救援友军是我大明将领该有之义,二位何需如此大礼?”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为国为民() 
李植看了看王廷臣和白广恩的部众,只看到满地的尸体,明军恐怕损失了几千人。两人的兵马都已经被清军打怕了,已经没法上去追击清军。

    自己这边只有一万五千人,追杀近五万鞑子太凶险。李植放弃了追杀鞑子的计划,转而回去割首级,清点伤员了。

    山林里漫山遍野都是尸体,还有重伤未死的鞑子伤员。重伤的鞑子李植直接杀了,轻伤的鞑子被李植关在一起,用来审讯套取鞑子的情报。

    这一战李植擒斩了鞑子首级三千一百一十六具。其中有蒙古鞑子一千四百六十七人,满洲鞑子一千六百四十九人。缴获这么多首级,也是可观的大胜了。

    从俘虏的轻伤鞑子口里,李植知道,这一战擒杀的那个满清大将叫作鳌拜,此人被皇太极赐号“巴图鲁”,被是镶黄旗一等梅勒章京。李植把鳌拜的尸体装在车上,准备带回杏山城给洪承畴看看。

    缴获的鞑子盔甲,李植也一一装车运回城中。不过李植如今大规模生产全身板甲,对鞑子的劣质绵甲、锁子甲和鳞甲没有需求。加上以前战斗中缴获的各式盔甲,李植如今储存着几万件无用的清军铠甲。

    也许以后可以把这些盔甲卖给其他明军,赚些银子。

    李植的士兵这一战和鞑子士兵近距离厮杀,伤亡也不小。军官们统计数字,最后统计这一战战死六十七人,重伤一百二十三人,轻伤一百九十八人。战死和重伤的士兵,大多是被清军弓箭射中面门造成的。白刃刺刀战虽然激烈,但实际造成的伤亡反而不高。

    王廷臣和白广恩兵马伤亡较大,死伤三千多人。二人的兵马差一点就崩溃了。不过两人的兵马也杀伤了四百多鞑子,鞑子逃跑时候逃得慌张,也没有把死伤鞑子拖走。王廷臣和白广恩就靠这四百多鞑子首级报功了,急急割了首级。

    清理完战场,李植装着一车车战利品,往杏山城行去。

    洪承畴已经得到了消息,带着亲卫快马赶到了杏山城。一进入城中,他就被李植那一车车的首级惊得满面红光。他似乎想到些什么,有些无奈,却又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抓着李植的手说道:“兴国伯又立战功了,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

    二月十一日,李植在何家坳大胜满清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捷报,发到了京城。

    皇极殿的朝会上,文武百官肃立两旁,听使者大声颂读蓟辽总督洪承畴、监军张若麒和兴国伯李植联名发来的捷报。

    “斯战,辽东总兵王廷臣、蓟镇中协总兵白广恩解围杏山,追击东奴遇伏,三万余大军被围于何家坳,形势危急。兴国伯李植兵马得警后火速支援,大战济尔哈朗于何家坳南岭。李植鏖战一时,擒斩满洲鞑子一千六百四十九级,蒙古鞑子。。。”

    听到洪承畴使者的颂读,朝堂上的文官们一个个脸色尴尬,有些说不出话来。

    文官们的仇家李植又立功了。

    算上在笔架岗清军营寨的斩获,李植已经擒斩清军六千了。李植出关不过一个月,就已经斩获这么多。这天下强军的名号,当真不是假的。

    文官们有些尴尬。

    此前他们大肆攻击李植跋扈骄纵,甚至说李植有不臣之心,把李植踩到了脚底。那时候李植不急着出关援助锦州,而是在山东忙着办报。天子帮李植镇压士绅,群臣立即围攻天子,早已经把李植踩为乱臣贼子。

    那时候,天子经常说的“李植是大明之中流砥柱”这句话,仿佛已经成为一个笑话,整日被文官们拿出来嘲讽。京城中更有人在街道两边的墙壁上写讽言,讽刺李植“救国良将”的名号。

    那时候李植被京城的士人打为仇寇,茶楼中本来最热门的戏曲《青山口》、《范家庄斩岳托》,哪个还敢唱?一唱出来就被士子们打砸围殴。

    因为李植迟迟不出兵,众官把压力全加诸到天子身上。那时候除了天子,朝堂上下没有第二个人支持李植。天子派锦衣卫进山东协助李植办报的事情,更是让文官们气急败坏,甚至出了哑巴持木棍冲进宫中行刺天子的事情。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事情就大反转。

    李植又立功了。

    李植像是一尊战神,进入辽西不过一个月就大杀八方。先在笔架岗炮轰杜度,又在何家坳大败济尔哈朗,击杀鞑子大将鳌拜。除了李植,其他的明军在清军面前不是溃败就是中伏,更加衬托出李植兵马的关键。

    天子所言李植是中流砥柱的话,此时听来,当真不虚也。

    洪承畴的这第二封捷报一入京城,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士子们十分尴尬。此前他们攻击李植,如今李植却在辽西救国。李植又一次成为了大明的中流砥柱,而他们这些攻击李植的士人,一下子变成了站在中流砥柱敌对面的屑小。

    救国良将,干什么都是合理的。李植在山东办报的事情,一下子也变得十分正确。百姓们开始重新审视天下士人,鄙视他们阻挠李植办报的行为。

    不就是想把持舆论,不让兴国伯获得话语权吗?

    兴国伯为国为民,几次力挽狂澜,忠心天日可昭。这些士子这么怕李植抢夺他们的话语权,可见他们平日里说的话,对国家恐怕毫无益处。

    甚至已经有人跳出来说,文人们把持舆论,处处损国家利私人。所以兴国伯才为了国家不得不争夺话语权,办报纸让百姓明辨是非,还大明一个公正言论。

    若是让鞑子入关了,不知道多少州县要被屠杀,多少家庭要妻离子散?多少人要剃发为奴?兴国伯这是真真的救国良将啊!

    《青山口》的大戏,又再次在大街小巷的茶楼酒馆里开唱。百姓们一听到戏里李植那句“咱一生为国为民,便是奴酋黄台吉来,我也不惧他”的台词,便雷鸣般地鼓掌叫好。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笔山() 
随着李植连番大胜的消息不断往外传播,京城,京畿,甚至整个大江南北,百姓们都对李植刮目相看。李植在民间的威望,再次大涨。而此前因为李植办报而炸锅的文人们,在百姓心目中,形象大损。

    此时皇极殿的早朝上,文官们听到李植的捷报,一个个神情尴尬,

    朱由检淡淡说道:“倘若兴国伯不在,洪承畴在笔架岗已经溃败。若无李植,我大军已经折损两名总兵,无法再战。兴国伯中流砥柱之名,实在不虚!”

    听到天子的话,众官面面相觑。如今李植立了功,天子派锦衣卫帮助李植办报的事情也变得合乎情理了。文官们虽然心下不甘,却也再不可能像从前那样群起而攻之大骂天子了。

    虽然心里恨极了李植,但此时李植风头正劲,哪个敢顶风而上?得罪了天子事小,若是被安上一个通敌的名头,以后就吃不了兜着走。

    如今天子再说李植是中流砥柱,百官们也不敢讽刺了。

    文官们一个个默然不语,既不赞颂李植的功劳,也不再攻击李植。

    朱由检看着沉默的文官们,笑了笑。自己力排众议支持李植,才换来锦州之战的良好开局。这李植立下的功劳,有自己运筹帷幄的一份!

    但想到山东以后的事情,朱由检心里又一沉。李植如今不断立功,以后想让李植不染指山东,怕是难以办到。

    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李植杀敌有功,便恢复了他的太子太傅官位吧!”

    众官听到这话,面面相觑,不甘心却又不敢反驳。

    朱由检一挥手,说道:“既然众卿无事,今日便退朝了。”

    ####

    杏山城外,十三万明军援锦大军联营十里,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尽头。

    杏山城内副将府大堂中,洪承畴打开大地图,召集众将议论军情。

    李植因为在何家坳再破清军,救下王廷臣和白广恩,被天子恢复了太子太傅的官位,如今在军中地位更高。如今在这副将府大堂中,在众将的簇拥下,李植已经和洪承畴平起平坐。

    众将对李植的高人一等十分服气。不但因为李植官位高,更因为李植确实能打。接下来的硬仗,要仰赖李植的还有很多。说不定一不小心陷入重围,就要靠李植来支援解围了。

    众将以前见曹变蛟在李植面前毕恭毕敬还有些不理解,但经历了笔架岗和何家坳的战斗,众将都明白了为什么李植值得曹变蛟这样尊敬。他们一个个对李植恭谨起来,说话时候都执下官礼。

    李植的兵马如此强盛,若是被李植提携一下,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洪承畴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我大军已入杏山,而松山城未受清军攻击,从松山到宁远的道路已经全部打通。我十三万马步援军已经齐聚,可以直接越松山北上。”

    洪承畴一指松山城城北十里的一座山岗,又说道:“不过,要赶到锦山,大笔山是必经之路。清军在大笔山挖壕建垒,把大笔山筑成了一座堡垒。我大军若不拿下大笔山,粮草供应就要被清军截断。如今只有强攻大笔山,打通通往锦州城的道路。”

    众人听到洪承畴的话,都是皱眉不语。鞑子虽然不善攻坚,但挖壕筑垒的本事不小。强攻清军的山垒,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清军围点打援以逸待劳,实在是狡猾。如今大明的兵马来解锦州之围,反而要攻打清军的山垒。

    洪承畴看了看面色严肃的众将,一挥手说道:“我大军已经在杏山修整了两日,明日便赴松山,北上大笔山攻坚!”

    ####

    皇太极站在天柱山山顶,使用千里镜远眺五里之外的大笔山。

    孔有德当初在孙元化麾下和西方传教士学习火炮技艺,也从传教士那里得了三个单筒望远镜。明人称呼这种单筒望远镜为千里镜,被孔有德视为珍宝。孔有德崇祯六年渡海投靠后金时候,便把这三个千里镜带到了后金,献给了皇太极。

    虽然这种千里镜只能放大数倍镜像,远不如李植的望远镜,但对于皇太极来说也是难得的宝贝了。他行军打仗便把千里镜带在身边,一旦行到视野开阔的地方,便拿出千里镜眺望远方,了解军情。

    比起斥候回报的第二手信息,用千里镜眺望获取的军情是第一手信息,不会有差池,更为珍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