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工程师-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少没见过李植的新任武官,还对李植很好奇。不知道这个在京畿大杀八方的李植是怎样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是三头六臂,眼睛一瞪就能吓死鞑子。

    众将在二堂等了两刻钟,李植才穿好官袍,走进二堂见这些下属们。

    一个家丁先走进二堂,站在门边大喊一声:“左都督到!”

    二堂中的众武将们对视了一眼,最后形成了默契,集体跪了下去。这些武官最高官位也就是从二品都指挥同知充任天津副将,比李植的左都督小三级。更何况李植是太子太保,位列三公,这小的就不止三级了。按照大明的官场规矩,差这么多级别的官员见面是要跪拜的。

    等李植走进二堂时候,堂屋里只看到一片跪在地上的黑脑袋。

    李植背手走到椅子上坐下,才说道:“都起来吧!”

    众将这才爬了起来,拱手说道:“我等见过太子太保,左都督大人!”

    那些没有见过李植的,此时才敢拿眼睛打量李植,把李植上下看个不停。

    李植笑了笑,说道:“让诸位久等了!”

    天津副将黄德建大声说道:“大都督公务缠身,我等稍等片刻理所当然。”说完这话,他就递上了自己的礼单,作为贺喜李植高升的见面礼。

    李植看了看那份礼单,觉得上面的财货起码有四百两银子,这黄德建出手不可谓不大方。李植把礼单放在旁边的茶几上,点了点头。

    见李植满意,黄德建脸上欣喜,拱手退了下去。接下来,大小官僚依次上来送见面礼,李植收了一大堆礼单,那里面的丝绸貂衣,琼玉玛瑙,象牙犀角,人参鹿茸,李植一家人怕是几年都用不完。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外如此。

    不过李植倒也乐得这些武官搞腐败没有战斗力,这些天津武官越腐朽,自己这一支强兵在天津的话语权就越重。过几个月自己收商税,哪个敢不同意?如果这些武官真的励精图治手握强兵,李植就要小心谨慎,时时提防有人对自己发难了。

    至于大明朝的国防,自有李植的虎贲师站出来力挽狂澜,独擎大厦。

    想到这里,李植也懒得教训指导这些武官,懒得和这些武官纠缠,只大声说道:“武清、宝坻守备何在?”

    “末将在!”

    两个中年官员弯腰拱手,毕恭毕敬走了上来。

    李植点头说道:“我今年要在你们两个守备的地头上各买十万亩荒地,开为二十万亩军田。购买荒地的银子,我会派人交给守备署去,你们把地契给我开出来!”

    在明末这个乱世,粮食是最重要的。兵荒马乱的年头若是没有粮食,有银子都买不到。这几年大明各地天灾人祸不断,粮价眼看着不断上升,到处都缺粮。李植开了平价粮店,好不容易把范家庄的粮价稳定在二两一石的水平上,不让范家庄的百姓们有缺粮之苦。

    但形势眼看越来越糟糕,李植现在把扩大自己的佃农队伍当作一项要务来办。武清县和宝坻县毗邻范家庄,从范家庄过去交通方便,是开拓新田的理想场所。

    两个守备听到李植的话,心里一阵兴奋。

    他们早就和静海县守备叶贤才打听过,李植开垦军田不但给守备署送买荒地的一千两银子,还会增加当地的屯田子粒,提高自己的政绩,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而且帮左都督打理私田,也是亲近左都督,向左都督靠拢的机会。

    看看跟随李植的那些范家庄亲将们!每年都升官,还是跳着升。李植的弟弟李兴,如今已经是都指挥同知了,这才几年?如果自己能被左都督认可视为手下,那真是要飞黄腾达了!左都督随口一句话,就能让自己平步青云。

    青县和兴济县的两个守备听到李植的话,却是满脸失望。他们还希望李植在静海县开完新田就一路往南到青县和兴济县开田,没想到李植又调头往北面去了。没有李植的银子和屯田子粒的政绩,这让他们十分失望。

    青县守备石杰高舔了舔嘴唇,忍不住拱手说道:“太保,我青县离范家庄也近,不如在青县也开垦一些新田。我石杰高以脑袋做保,青县绝没有刘秉传、刘见深那样的不法之徒。”

    李植不耐烦地说道:“我有叫你说话么?”

    石杰高吓了一跳,颤声说道:“大都督息怒,息怒!末将多嘴了!末将该死!”

    他不敢再多说,赶紧退了下去。

    李植对武清、宝坻县的两个守备说道:“如今距离冬小麦播种还有三、四个月,要抓紧时间雇人修好水渠,保证这一季冬小麦能在新田上种下去。具体操办事情,你们和我的亲将,卫指挥使郑晖商量,务必办好。敢有阻拦我的人修水渠的,格杀勿论!”

    听到李植杀气腾腾的话,两个守备心里一颤。

    如今李植不但位高权重,深受天子信任,而且更手握强兵。李植想把事情做得好看一些,就和天津的文武官员商量。如果李植不高兴了不顾忌那么多了,杀得人头滚滚,又有哪个拦得住李植的虎贲师?

    如今是乱世,谁拳头大谁有道理。

    武清、宝坻县两个守备噗通一声又跪在了地上,大声喊道:“太保放心,若是有人敢阻拦太保的新田,末将为太保杀之!”

    李植点了点头,不再多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打鬼子() 
五月十日,李植去王家湾看了看自己在建的两艘轮船。

    王家湾位于大沽口南面四十里,是一处人烟稀少的海湾,从外面的海岸凹进去。海湾陆地上则被几座小土丘围着,比较隐蔽。天津海边土壤盐碱化,无法耕作,人口密度很低。若不是用心寻找,根本摸不进这样一处海湾。

    湾里住着十几户渔民,此时都被王老大雇佣来造船了。那王老大又买通了当地的千户官,便没人来管王老大的造船事情。

    李植和查云克带着几个护卫,轻装简行骑了两个时辰的马,进了王家湾,看到了王老大的造船工地。

    工地上,一艘船已经造好了密密麻麻的船肋骨,铺好了两层甲板,已经有船的模样了。另外一艘刚铺好龙骨,还没开始架肋骨。

    查云克看了看李植,说道:“左都督,你说要造船时候我怕你误会,不方便说,但如今还是要告诉你。如今这跑海的贸易,利润可不比得天启年间了!”

    李植问道:“哦?怎么说?”

    查云克说道:“十年前,那时候一两银子是一两银子,一担上好的登州白生丝也只要一百两银子上下,贩到倭国去可以卖二百两银子。装一船生丝到倭国,动辄就是几万两的利润,那真是跑海的好日子。”

    “就是六、七年前,一两五钱银子也能当一两银子用,一担生丝的进价也就一百四十两左右,这还有六十两的利润。一船生丝卖到日本去也有一万多两的利润。加上回程的货物,一条船一年能进项二万两。”

    “但现在,兵荒马乱,我大明的物价腾贵,二两银子只能当一两银子花。一担登州白生丝在天津的进价已经到了一百七十两,贩到倭国只能卖二百两,利润只有三、四十两!这跑一趟倭国利润就只剩下几千两银子。就算船舶回来时候再拉点倭刀什么的来贩卖,一来一回也就一万两不到的利润,当真比不得以前!”

    “更别提去年福建海禁一开,又多了几十条船跑倭国,那生丝的卖价就更压低了。”

    李植看着查云克,知道他所言不虚。

    崇祯年间因为战乱导致商品供给不足,再加上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持续流入中国,导致物价上涨得非常快,可以说是通货膨胀严重。天启年间一石米一两银子,到了崇祯十二年二两银子都买不到。

    大明的物价这么贵,运到倭国去的货物利润自然就低了。如果李植也和其他人一样经营生丝买卖,估计也赚不了多少银子。

    李植看着查云克,说道:“我卖到日本的,也不一定是生丝,也可能是我范家庄生产的特产。”

    查云克听到这话眼睛一亮,笑道:“如果左都督经营自己的特产,倒是可以多些利润。”

    查云克心里其实还是怕李植两艘大船和自己竞争生丝的买卖,把天津的生丝进价再抬高,摊薄他的利润。听到李植说经营自家的特产,他十分高兴,说道:“左都督的玻璃镜子,透明玻璃,卖到日本去都有销路,能卖不少。”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我可以卖的东西多了去了。”

    查云克闻言十分高兴,带着李植去找王老大,在快造好的那艘船上找到了这个匠头。

    王老大站在第二层甲板上,正和郑开达讨论着什么。看到李植走过来,他赶紧迎上来拜倒:“王老大见过大都督。”

    李植扶起王老大,问道:“王老大,我的船建得怎么样了?”

    王老大说道:“再有一个半月,第一条就能建好。如今第一条的龙骨肋骨全部装好,大人说的明轮位置也已经造好了,明轮随时可以装上去,就等大人你说的轴承和蒸汽机来了。”

    “另外一条,再有四个月不到也能造好。”

    李植点了点头,四下里看了看,觉得船只做工做不错。

    查云克四处拍了拍,也对李植说道:“左都督,这王老大这次用了心,造的船用料扎实,用上七、八年没问题。”

    王老大陪着李植四处看了看,好奇问道:“大将军,你这船是做买卖的?怎么装那么多大炮?”

    李植说道:“装大炮打鬼子!”

    王老大愣了愣,问道:“什么是鬼子?”

    “东洋人西洋人,但凡有异心的,就是鬼子!我就开炮打他们!”

    王老大想了想,说道:“大人这是要做海贼,抢劫那些异族的船啊!”

    李植笑了笑,说道:“你也可以这么理解。”

    王老大咧了咧嘴,说道:“还是大人厉害,海上可没有王法可言。这一艘船的货物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两,抢几艘就发财了!”

    ####

    从王家湾回来,李植找了五个做步枪的匠人,把他们带到火炮作坊找到炮匠头目曹余。

    “曹余,我要你这四个月铸造四十门重炮出来。”

    曹余磨了磨手掌,说道:“好啊,大人,火炮作坊好久没开炉铸炮了。”

    李植的火炮作坊用铁坯法铸造大炮,炮坯可以反复利用,铸造火炮的速度十分可观,三天就能浇铸一门铁芯铜体大炮。此前李植造够了一百四十门轻炮后,就让火炮作坊停止了生产,转而铸造龙尾车。曹余等几个炮匠铸造龙尾车铸了大半年了,一铸好就送去仓库存着,早就不想再铸那玩意了。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不过这次铸的炮是在船上用的,船上海浪颠簸时高时低,火绳点火的大炮要隔好久才发射,瞄不准。我要把大炮都改成燧发机关点火的。我把这几个枪匠交给你,你们一起研究怎么把燧发枪枪机装到大炮上。”

    曹余愣了愣,看了看李植身后的五个枪匠。

    李植想了想,又说道:“也不一定要做扳机出来,做根绳子一拉就点火的也很好,总之是为了在海上瞄准后立即开炮,你们琢磨一个能用的出来。”

    李植又说道:“研究出来了,你们六人每人奖一个月的月钱。”

    那几个枪匠做燧发枪机做了不知道多少个了,烂熟于心,对把燧发枪机移植到大炮上也信心满满。此时听到李植说有银子赏,一个个拍胸脯说道:

    “将军大人放心,交给我们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宰辅也做得() 
孙传庭带着亲卫走在武清县漳河边,被那热火朝天的开荒情景惊到了。

    这年头兵荒马乱,朝不保夕,官僚士绅也不知道明天会如何,考虑事情时候目光越来越短浅,只琢磨怎么欺压没有背景的小农,各地的水利设施一塌糊涂。但有一点天灾,各地就能把小灾变成大祸,演出难民逃荒妻离子散的惨剧出来,哪里还有人去开发新田,去建水利设施?

    但到了武清县,这里却是装水车修水渠,视野之内上万人干得热火朝天。那些贫苦农民在修水渠时候没有一点被强迫的感觉,一个个主动积极。尤其是其中一些,吆喝着张罗着,仿佛干这体力活是一件大喜事。

    孙传庭看到一个妇女担了两桶水到工地上,在给其他农民递水喝。那喜气洋洋的主人翁姿态,让人觉得好日子就在眼前。一台圆柱形水车放在漳河边上,有几个在水车边歇息的农民试验性摇了摇,车了一些水到水渠里。那些农民见到了水,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

    这是哪家人牵头建的水利工程,我大明如今竟还有人组织这么大的水利工程,还有如此有锐气之地?

    这还是兵荒马乱的崇祯十二年?

    孙传庭停下了队伍,派了三个亲兵去工地上询问,问问这是哪家人在修水渠。

    三个亲兵问了一会,跑了回来,孙传庭赶紧问道:“问清楚是哪家人了?”

    那个亲兵半跪在地,大声答道:“问清楚了,大人,是天津的左都督李植开垦私田,修的水渠。”

    孙传庭愣了愣,怎么又是李植。

    这李植打仗厉害,打得鞑子闻风丧胆,怎么搞建设也这么出挑?这万余人在修的水渠,一看就是大工程。而且这还是官道边孙传庭看到的,那看不到的地方,不知道还有多少工程?这可是大手笔。

    孙传庭摸着胡子想了想,说道:“这李植修私田,是为自己牟利。这些百姓怎么干得这么热火朝天,喜气洋洋?”

    那亲兵说道:“大人,如今是农闲,那些百姓本来没事可作。但帮李植干活一个月能拿一两五钱的银子,每半个月就发一次从不拖欠,所以雇来的农民一个个干得卖力。而且这些农民中还有一些人是李植新雇的佃农,以后这田开出来就给他们种了,所以他们十分高兴。”

    孙传庭想了半天,问道:“做个佃农,有什么好高兴的。”

    那个亲兵说道:“我也问了,那些农民说了,大将军家的佃农和别人家完全不同。首先是地多,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