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她不愿跟村里人走动的原因,来往多了,厚脸皮的上门借这借那,你借是不借?不借被人传抠唆,借了不见还回来。上门一次次讨吧,别人不害臊、她先害臊了。

    “走!找书记评理去!这事儿不能忍。你忍一时、退一步,将来谁都来欺负你了。你自己没关系,总得替苍竹打算吧?”

    李寡妇红着眼眶“嗯”了一声,这次她没打算忍了。

    清苓陪着娘俩到了公社,书记和社长正好都在,一听这么回事,马上派出社长媳妇上门了解情况。

    其实哪用了解啊,胡家附近的住户都知道,这家就是只进不出的铁公鸡——吝啬的要命。自家东西吝啬也就算了,偏还可着劲地惦记别人家的东西,想方设法地弄到自己手上。

    社长媳妇多少知晓胡家人那点尿性,略微一打听,就把前因后果弄明白了——确实是胡家儿媳妇借了李寡妇的半斤棉花迟迟未还。

    公社干部出面,总算帮李寡妇将半斤棉花从胡家人手里讨回来了,却也和对方彻底撕破脸、闹僵了。

    不仅如此,胡家人还由此记恨上了清苓。

    江对岸的生产队进驻雁栖公社弹棉花的第一天,胡家那抠唆成性的儿媳妇冲着清苓的背影吐唾沫:“你一个近山坳的跑咱江口埠来干啥?整一猫逮耗子多管闲事!”

    “嫂子你消消气,犯不着跟她计较。”许丹见大伙儿都围在那儿看人弹棉花,小声附和道。

    胡家儿媳妇见有人,觉得找到知音了,拉着许丹一个劲地夸:“还是你好,有文化有气质,舒家那丫头算个屁!我看就配给你提鞋……要不是她对象能干,凭她那熊样能进卫生院?切!”

    许丹听得满心舒坦,越发聊得起劲了。

    自从林杨走后、刘继红进了牛棚、蒋美华和她离了心……新朋友没交到,老朋友接二连三地离开,有时候还真的挺寂寞。以前看不惯这些村妇,一没文化二没素质,坐一起聊天,简直拉低自己的智商。不过今天看来,和有些人聊天还是挺愉快的。

    两人站在人群外,一个骂、一个附和,可谓同仇敌忾。

    挤在人群里看弹棉匠搭架子、铺棉胎的清苓,狠狠打了个喷嚏,吸吸鼻子,还以为是弹弓上沾着的棉絮,落到鼻子里了,揉揉鼻尖,围观棉被是怎样弹成的。

    因张奶奶当初是第一个报名的,张家二老和清苓的棉胎是第一个弹的。

    这几天没开太阳,天色阴沉沉的,书记担心下雨,带着大队干部在公社腾出了一个空房间,算是接下来几天弹棉匠们的工作场地。

    弹一床棉花胎平均三个小时,那还是在弹棉匠轮番工作、不休息的前提下。一天下来,最多弹四床,早六点到晚六点,再晚就不弹了,黑灯瞎火的看不清。点着油灯弹棉又不安全。

    饶是安排得这么紧,排队排晚了的依旧可能轮不上。因为弹棉匠能出来的就这半个月左右的农闲时光,过后就得回生产队抢收今年最后一拨地里的产出。

    于是,排不上的人各种焦虑。几年没弹棉花了,旧棉胎硬的跟板似的,错过这次,谁知道明年还会不会上门来。

    棉站里倒是有现成的棉花胎卖,可那得背着厚重的棉花、揣着钱去换。麻烦不说,价格也比自己弹要高。

    因此纷纷跟排上的人套近乎,希望能匀一床给自家。

    唯有清苓这边,没人来打商量。谁都知道她年底结婚,结婚需要四铺四盖。

    “结婚大事是要紧的。”弹棉匠听社员们唠起这个事,也笑着插了一句,“四床不算很多啦,县城那边条件好的据说已经流行六床、八床了。”

    “天啦!结个婚陪嫁六铺六盖、八铺八盖?那彩礼得发多少啊?”人群里家有闺女的妇人忍不住惊叹。

    “彩礼钱倒是没听说涨。”弹棉匠说着县城里听来的新闻,“不过大部分人家都咬牙凑齐三转一响,说是女方家的体面。”

    “天啦!大部分人家都凑齐四大件啦?那咱们这岂不是落后了?盈芳啊,你打算陪嫁几大件啊?”

    正专心看弹棉匠“嘣嚓嚓”、“嘣嚓嚓”弹棉花的清苓,旋即被拉入话题旋涡。

    张奶奶没好气地瞪了说话的大婶一眼:“你家闺女不是也到说亲年纪了,你打算陪几件啊?”

    那大婶瞬间哑了,干笑了两声:“我家海鸥还早呢。”转身找别人唠去了。

    张奶奶这是踩到她痛处了,她闺女十六岁了还没落实婆家,过年十七,很快就赶上清苓了。清苓好歹定下了婚期,男方的彩礼也都发来了,有钱人的派头比不上,但在普通堆里绝对是出挑的。

    “甭理她。”张奶奶朝清苓挤挤眼,而后说:“你不是想去趟县城吗?去吧去吧,这儿有我看着呢,出不了错。”

    “真没事啊?”清苓不放心地问。

    她确实想去趟城里,眼瞅着天越来越冷,很快就要入冬了,一入冬说飘雪就飘雪,很多东西都要备起来。

    煤球票、洋油票到年底要到期,好不容易换来的票,眼睁睁放到过期多亏啊,得赶紧换成实物。

第174章 换换换 攒攒攒() 
可换实物光有票没用啊,还得有钱。

    因此想背些大枣、葵花籽去换点钱。

    张奶奶拍拍胸脯:“没事儿!半斤棉弹八两八、旧棉花弹成新棉花,我眼睛是花了,但斤两还能搞不灵清嘛。你只管放心去吧,趁早去趁早回。”

    “哎哟这位大娘,你可别把戏文里唱的拿来跟咱们实际比,半斤棉你要我弹出八两八,还是杀了我比较爽快。”弹棉匠夸张地叫屈。

    张奶奶爽朗地笑道:“怨不了你!你只管弹好、弹松、别浪费,指定不怨你。”

    大伙儿也都哈哈笑。谁还能真信了戏文里唱的半斤棉弹八两八啊,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

    许丹进来时正好听到这段对话,凑过来显摆她肚子里那点墨水:“其实戏文里唱的也是对的,古时候半斤等于八两,半斤棉弹八两八,并没有夸张。”

    “原来是这样啊!”

    “还是小许懂得多啊!”

    几个弹棉匠也纷纷夸她文化高。

    许丹微抬着下巴,矜持地笑着,心里止不住得意,带着一抹微不可察的挑衅意味,朝清苓所站的方向扫去,赫然发现后者不见了,心下微讶,走过去问张奶奶:“盈芳回去了啊?还说闲着没事找她聊会儿天的。”

    “她可不闲,忙着呢。”张奶奶乐呵呵地答了句,转过身热火朝天地和邓梅、向二婶两个聊清苓的婚事,比如嫁妆准备的咋样了、向家那边布置的如何了、喜宴具体办几桌等等。

    许丹咬了咬下嘴唇,心里恨恨道:不就是结个婚嘛,乡巴佬结婚搞来搞去就那点排场,有啥好炫耀的!

    可心里终究舒服不起来。说起来,自己还大上两岁呢,至今还没谈过正儿八经的对象。可又不甘心随便找个人嫁了。

    父母每次来信,不是抱怨家中日子难过、就是吐槽单位那点破事儿,似乎忘了她快满二十岁、再不定婆家,就要错过谈婚论嫁的最好时机了。

    相比许丹的落寞、寂寥,清苓这会儿正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搭乘渡轮兴奋地朝县城进军呢。

    许是休息天,大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有挎着菜篮子才从国营菜场买菜回来的、有提着米袋子去粮站排队买米的、也有领着儿女去供销社扯布为过年裁新衣的。

    清苓想了想,收住去收购站的步伐,掉头先去了邮局。

    邮局那位照过几次面的大婶,仍旧坐在老窗口。

    清苓半蹲身子,望进下窗口,面露微笑地朝里边的人打招呼:“婶子好啊!”

    “嘿哟!是你啊姑娘!你好你好!”大婶认出了她,欣喜地站起身,放下手里的活,打开二道门,拉了清苓到里边的杂货间说话。

    外头人来人往的,不小心透露了啥,两人都落不着好。

    “这阵子一直不见你来,还以为不来了咧。对了,我姓李,家中排行四,你喊我四婶就行。”大婶笑眯眯地自我介绍。

    上趟交易的时候,提着心吊着胆,都没想到彼此介绍一下,闺女生了大胖小子后,每天两碗红糖酒糟鸡蛋汤,奶水催得足足的,宝贝外孙喂得胖胖的,不禁后悔咋不问那乡下妹子多买几个蛋,一晃都快吃完了,正为这事发愁,这姑娘背着背篓主动寻上门来了,能不让人欢喜嘛。

    “姑娘,你家攒下鸡蛋了不?有的话,匀点给婶子。你上回不是问我有没有鱼票吗?这回有,除了给我闺女炖了回鱼汤,剩下还有两张一斤的,跟你换鸡蛋成不?”

    清苓一听有鱼票,心下欢喜。可惜今儿出来没带鸡蛋。去省城捎了一些,前儿又送了些给苍竹那孩子补身子,瓦罐里剩下的不多了,结婚还要派大用场,就没背出来。

    为难地微蹙秀眉,对李四婶说:“四婶,最近家里鸡蛋消耗大,没能攒起来,要不下个礼拜天我给你拿几个来咋样?”

    李四婶尽管很失望,但还是跟清苓约好,下个礼拜天带过来,到时一手鸡蛋、一手鱼票。

    “今天没带鸡蛋,但带了大枣,书上说,妇人坐月子,煮点枣子汤喝喝挺好的,补血养气……”

    清苓话没说完呢,李四婶惊喜地抱过背篓往里看,“有大枣咋不早说!”

    清苓:“……”那不是您老一见面就追着我问鸡蛋,哪有时间说啊。

    心心念念的鸡蛋没换到却换到了更为难得的大红枣,李四婶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把连日来一直揣兜里的两张鱼票掏出来,塞到清苓手上——

    “给!你看着给我称点大枣。下个礼拜的鸡蛋还是要的啊,我想办法再去筹点鱼票。”顿了顿,又说,“对了,上次那样的山鸡还能不能搞到啊?能的话也给我提一只来。这不我闺女快出月子了,亲家母说要办两桌热闹热闹,我做外婆的总要提点像样的礼上门。”

    清苓想着山上的陷阱很久没去看了,也不知道塌没塌,看来,今儿回去还有不少事要忙。

    但还是答应了李四婶,下个礼拜天尽量带只鸡过来。实在不行,这不还有金大王么,威压一施,想要什么样的飞禽走兽没有啊。别说一只,一百只都行!当然,前提是别被纠察队抓去蹲子。

    在清苓往外掏大枣时,李四婶看到篓子里还有别的,问是什么。

    清苓说是葵花籽儿。

    “这东西你也有?”李四婶兴奋地,这阵子家里进进出出的客人不少,桌上摆一桌葵花籽儿多体面啊,问:“怎么卖,没票钱行不?”

    “行。”清苓爽快地道。本来背去收购站,也是想换点钱,正好,省得多跑一个地儿了,干脆都拿了出来。

    李四婶一个人吃不下这么多清苓等会儿,跑出去转了一圈,拉了两个同事过来。三人七七八八一分摊,一下子就让清苓的背篓空了。

    三四斤红枣、七八斤葵花籽,换了两斤鱼票、一斤豆腐票外加一块三毛钱,都是毛票。

    清苓揣着微鼓起来的小荷包,背着空篓子,心情愉快地跟李四婶说再见。

第175章 “临场发挥”很满意() 
李四婶送她出来时,还在小声地叮嘱:“下个礼拜天你一定要来啊,我老位子。。lā要不你干脆把家里住址告诉我,来不了我就找上门去。被人看见问起就说咱俩是远房亲戚,走亲戚的手里提个篮子、篮上盖块布是常见的事儿,不被抓现行就不怕。”

    清苓听了,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在近山坳,谁不知道她是打小被舒家收养的孤儿啊,哪来的亲戚。别说远房了,近房都没有。

    但还是把地址告诉了李四婶,同时拍了拍胸脯保证:“放心吧四婶,我一定来!”

    既然来了邮局,时间也还早,清苓顺便给向刚写了封信。

    打从知道“信”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她就爱上了这项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

    信纸是李四婶送的;信封、邮票是当场买的;灌满水的钢笔拴在桌上,只要不带走,谁都能借来用。

    倒也没特别想说的话,就觉得人都来邮局了,怎么滴也寄封信去吧。提笔开说家里和村里的近况:

    家里一切都好他不用惦记。

    村里嘛,这几天事情有点多——

    先是书记拿收音机票换来几大筐活蹦乱跳的鱼虾蟹,只要平时在挣工分的,多多少少都能分到。

    都说十一月的螃蟹赛龙肉,龙肉的味道咋样她不晓得,但这时节的螃蟹肥得流油、真的很好吃,可惜他……

    再是江口埠李寡妇家的苍竹,小小年纪可孝顺了,给他娘做一锅河鲜汤,下河摸螺蛳,结果不小心掉进水渠差点淹死。幸好福大命大、又或者阎罗王那会儿正打瞌睡,总之救回来了。

    接着又说到这两天公社组织弹棉花、队伍排成了长龙,幸亏师娘报名早,自家第一个轮到。并允诺:若是有多的棉花胎,回头也给他做一身新棉袄……

    总之想到哪儿扯哪儿,专心致志地把这段时间村里发生的大小事细说了一遍。停下笔一看,好家伙!整整写了四大页。

    这下男人不会有抱怨了吧?前次来信嫌她写的不够详细,啥事都一句话交待。还没状况呢,就到信尾的“此致”了。

    这次,清苓对自己的“临场发挥”相当满意,封好口、粘上邮票,郑重地投进邮筒,吁了口气。

    出了邮局,清苓掂了掂背上的空背篓,轻松的好像没背似的。琢磨着上哪儿逛逛好呢。离下一班船还有段时间,总不至于干站在码头边望眼欲穿巴巴等吧,那多浪费感情啊,难得来一趟……

    这么想着,清苓先去了一趟粮站,灵了灵糯米的价格,回头找向二婶问问,看能不能匀到几斤糯米。要酿酒,家里那点糯米可不够。早知平时就不奢侈地煮糯米饭吃了。

    粮站出来,顺脚拐进边上一条小弄堂,小心地避过湿滑的青苔,沿着弄堂慢慢地溜达,纯粹是消磨时间。

    “姑娘!”隔着一小段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冲她招手。

    清苓不解地走上前:“大爷您叫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