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这样,乔布斯也就忍了,如果能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对乔布斯的个人声誉是非常大的促进。但乔布斯没想到,苹果最终登上时代周刊的是苹果的个人电脑,而不是他个人。。。。。。
对此,莫瑞兹的解释是,开创一个时代的,是个人电脑这件划时代的产品,而不是乔布斯个人。
于是,他被乔布斯毫无悬念的拉黑了。。。。。。就算后来他离开时代周刊,加入红杉成为一名风险投资人,乔布斯也没原谅他,不止老死不相往来,更记仇的破坏了莫瑞兹很多投资项目。
一来二去,两人对彼此的观感越来越差,现在听到张晨想要收购苹果,莫瑞兹当然感到兴奋。
一是红杉手中的股票可以解套了,二是现在乔布斯接手了苹果,想想乔布斯听到这个消息的表情,莫瑞兹都感觉很爽。
张晨咧嘴一笑:“是的,我是有这个打算,但还不成熟,如果埃德也有这个意愿,我觉得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一下。”
两人都是内行人,张晨只是说了自己的收购意图,莫瑞兹就立刻明白张晨想要收购苹果的原因是什么。
“真是绝妙的一步。”莫瑞兹忍不住赞叹道,“比起戴尔,rx的企业气质和文化与苹果的兼容性更强,你们确实是最合适的收购方。”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何rx这种刚成立的公司估值都会有40亿美元以上,苹果作为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之一,市值表现却才有三十亿美元。
一家企业的价值究竟是如何体现的,这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归根究底,还是信心问题。
利润率、市场占有率、成本、费用、行业前景。。。。。。等等等等共同组成了市场对一家公司的信心。
苹果的规模虽然数倍甚至十倍于rx,但它的问题更多,构成市场信心的要素中,苹果现在一条都不占。
但rx不同,作为一家新兴公司,创办不到一年,便推出了Co这种划时代的产品。时隔短短四个多月,就又要推出第二款产品,这种创新力和运营效率,甩同类公司几条街,展现出的竞争力令人咋舌,市场给其市盈率估值也会更高。
而苹果呢,过去的96年,苹果巨亏10亿美元,四季度单季度亏损3。9亿。97年一季度更是巨亏4。7亿,二季度虽然亏损有所下降,也亏掉了2。2亿美元。而且看情形,苹果如果不能推出广受欢迎的新产品和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亏损还将继续。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三十亿美元,也不会有人收购啊。能出得起三十亿的公司并不少,但每年都愿意亏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就为了苹果能够继续生存的公司真是一个都没有。
收购和并购这种资本运作,并不是贪便宜的事啊。更何况也并不真的便宜。。。。。。现在可是97年,这个年代的三十亿美元在世界范围的购买力上不下于后世的过百亿美元。一百亿美元以上的付出,却只买到一个负债累累、止亏无望、行将破产的公司,怎么看怎么不划算。
收购方和被收购方,要么在业务范围上有互补,要么在可以减少竞争成本。最重要的是,两者必须在基因和文化上不能存在严重冲突,否则即使看起来再美好的一笔并购交易,到最后也会沦为失败。
比如普华永道并购安达信,看起来好像很美,既解决了安达信因舞弊造成的破产危机,有让普华永道在营业额上坐稳了四大之首的位置,更收罗了安达信一干精兵强将,解决了自身的人力资源问题。
但现实中,安达信的人进了普华永道没半年就都因为企业文化冲突纷纷离职,加入安永。审计行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人都没了,留给普华永道的安达信就是一个空壳子。毫无疑问,这种并购就是失败的。
因为两者的基因完全不同,不具兼容性。
苹果的并购也是一样的情况,能够与苹果的基因相匹配的公司太少了。戴尔现在市值145亿美元,并非没有并购苹果的实力,民主党党主席斯蒂芬格罗斯曼也曾受杜邦的请求专门为收购苹果的事宜游说戴尔,但戴尔始终不为所动,并说出了“我会怎么处理?我会直接把苹果关了,然后把钱还给股东。”这句打脸名言。
戴尔做出这种姿态,就是因为他清醒的认识到,苹果与戴尔是完全不同的公司,接手苹果,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会产生剧烈的冲突,最终会连累戴尔一起走向深渊。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能有哪个公司能够同苹果产生共振,非rx莫属。
重视天才、产品上的完美主义、独特的营销模式、优秀而充满艺术感的工业设计,这些都是原本刻在苹果骨子里的基因,而现在,却被rx完美的继承了。
不,不只是继承,更是强化。
转瞬之间,莫瑞兹脑海中便勾勒出rx收购苹果后的无数前景。
“真是妙棋,收购后,rx自然就能借壳上市。这是一箭双雕,不,是三雕。”莫瑞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Zck,你真是个天才。”
还有两更,正在写。
(本章完)
第618章 夹层融资(二合一)()
没错,借壳上市。
收购苹果的好处此前同比尔坎贝尔的沟通中张晨已经说过不少,但还有一个好处张晨没说,就是可以借苹果的壳,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
借壳上市是上市的途径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资产置换等等方式,对上市公司实现控股。随后再把没上市的母公司资产注入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股票进行融资,以达到和企业正常ipo相同的融资目的。
借壳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速度快,由于上市公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计和上市筹备流程,往往需要1…2年的筹备期。虽然纳斯达克的审核速度已经很快,但最少也要三个月以上。
对于张晨来说,审核批准速度反倒不是最主要的好处,而是纳斯达克对于公司至少两年运营时限的硬性要求让他在短期内无法将matrix上市。
matrix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从成立到现在,也不过一年的时间,却已经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还在不停地攻城略地。
这都是在张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领先整个市场的供应链管理下所实现的奇迹。
由此,出现了一个非常少见的情况——公司其他各项条件均满足上市条件,只有运营时间不满足。
再等上一两年其实问题也不大,但最多99年底,互联网泡沫就会破灭,如果matrix的上市进程出现一点波折,延后到那时可就悲催了。
上市最重要的是什么?圈钱,啊不,是融资。
既然是融资,上市的时机就非常重要了。
在同样业绩表现的情况下,上市的时机好,正处大牛市,多融百分之二三十的资金,跟玩儿一样。
但如果上市的时机不好,正是股灾呢,那还是干脆推迟上市吧,说不定市商都不愿意卖,怕砸在手里。
因此,张晨一定要抢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一年,实现matrix,以便圈钱,啊不,融资过冬。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借壳上市能给上市者节省时间,是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但之所以借壳上市不能广泛流行,就一定有很多弊端。
首先就是股权稀释严重,借壳上市由于结构本身的原因,相当于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一家,除了面临重组外,拟借壳公司原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会进一步稀释。由于持股比例被稀释,也降低了后续资本运作的空间。
其次,壳公司的质量不好。很简单,哪个壳公司运营的好,也不会往外卖啊。想要成为壳公司的,往往都是问题一大堆的劣质公司,处理这些问题,就要消耗拟借壳公司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再次,整合难度大。这一点就不用说了。
最后,由于上市资格的稀缺,导致壳公司本身就有一定价值,形成卖方市场,导致价格虚高,增加了上市成本。
但这些缺点对于matrix来说完全不成问题啊。
股权稀释?不存在的,本来张晨就想以现金+股票的方式对苹果进行并购,而且现在100%的股权都在张晨手中,只不过从名义上分散到了张晨的几个离岸投资公司名下罢了。即使拿出百分之三十来做股权置换,这笔买卖也一样不算亏。
壳公司质量不好?在外人看来确实如此,但在张晨看来,没有比苹果更好的壳了。虽然苹果现在运营的一塌糊涂,但技术和人才储备极佳,只要抓好产品和供应链这两点,这家公司会迅速的起死回生。
整合难度大?哈哈,乔布斯已经干掉了苹果百分之八九十的蠹虫,剩下的都是精英,这种整合难度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而且两家公司的价值观非常接近。整合难度?不,整合没有难度。
上市成本高?更不存在了。其他的壳公司可能会有这个问题,但对于苹果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哪里还有什么额外成本、奇货可居?
谁能把一家市值30亿美元的公司当成壳公司?现在的苹果市值中,都没这项成本。
唯一可能稍有些麻烦的,就是苹果的股权结构有些不利于借壳了。
只要稍稍对比一下苹果的股权结构同二十一世纪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就能看出,创业者对初始股权分配认知的不断进化。
在最初,苹果的股权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各占百分之四十五,另外一个叫罗韦恩的兄弟占了百分之十。没过多久,韦恩认为这俩人都是大忽悠,担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就退了股,乔布斯用八百美元买下了韦恩的股份。
过了一段时间,著名的马库拉入伙,投了近十万美元,这时候公司股东仍旧是3个人,三人每人都占了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剩下百分之二十二的股份打算吸引新的投资者。
但融资计划不那么顺利,始终没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公司正式成立后,招聘了新员工,这时候股权就变成了乔布斯、沃兹、马库拉三人各百分之三十,另一个新加入的工程师占了百分之十。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苹果最初的股权设计,虽然有马库拉这个商界精英在,但却采用了一种在后世被认为最差的初始股权设计——股权均分。这也是导致乔布斯日后被驱逐出苹果的根本原因。
没过两年,苹果蒸蒸日上,开始ipo,上市后,乔布斯是第一大股东,持15%的股权,马库拉是第二大股东,有11。4%的股权,沃兹尼亚克持6。5%的股权。
沃兹尼亚克作为创始人之一,之所以持股这么少,除了股份因上市被稀释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上市前几周,他拿出了三分之一的股票分给了公司的工程师,让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真是好人啊。。。。。。
苹果的前三大股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都在股票市场里。后来乔布斯又卖掉了自己全部的股票,沃兹尼亚克经过三次离婚,股票所剩无几,马库拉也只保留了很少一部分苹果股票,乔布斯回归后,马库拉退出了苹果董事会,把自己手中的股票几乎清空。
另外,由于苹果业绩下滑,很多大机构又都相继减持了苹果股票,造成苹果百分之九十的股票在流通市场上,股权过于分散,增加了收购难度。
从公开市场上收购股票,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如果恶意打压苹果股价进行收购,又涉嫌操纵市场,这其中的运作难度高了不少。
想要借壳,首先要买壳,而matrix收购苹果,就是买壳的第一步。
“现在乔布斯控制了整个苹果董事会,八个人中有六个人是他指名的,哪怕埃德同意,只要乔布斯反对,你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提议就会被董事会驳回。难道你有信心搞定乔布斯?”迈克尔莫瑞兹对乔布斯知之甚深,非常清楚以乔布斯的性格,宁可苹果破产倒闭,也不可能接受被matrix收购的结局。
张晨嘴角泛起一丝浅笑:“那是埃德伍拉德的问题,如果苹果董事会真的驳回埃德伍拉德的提议,就说明这个董事会已经沦为乔布斯的私人拥趸,无法做出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决策,我希望到时候埃德可以召开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进行弹劾并对收购案进行表决。”
迈克尔莫瑞兹眨了眨眼,突然笑道:“如果临时股东大会不能顺利召开,或者并购表决没有通过,你怎么办?”
张晨嘿嘿笑了两声,没说话。
迈克尔莫瑞兹探了探身,饱含深意的道:“如果股东大会没通过,你想要收购苹果,就只有恶意收购这一条路走,对不对?不,你原本的计划就是要恶意收购,现在你手中已经握着多少苹果股票?一百万股还是一百五十万股?”
张晨露出一个微笑:“你怎么会这么想?”
迈克尔莫瑞兹胸有成竹道:“苹果的股权结构太分散了,即使通过股东大会的审议,你想要通过换股来与苹果合并,需要付出的股权也太多了,多到增发新股后,甚至有可能让你丧失新公司的控股权。坦白说,和你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你对股权的执念远大于现金。我不相信你会为了收购苹果,来冒这种风险。”
说到这里,迈克尔莫瑞兹停顿了一下:“而且,最近两个月,苹果的换手率上涨了百分之七。此前我就感到奇怪,就算苹果的os8获得成功,换手率也不应该增长这么多,而且是持续性的增长。原本我以为是苹果在有意推高股价,为发新股做准备。现在看来,只怕是你在吸筹吧?”
张晨哈哈笑道:“迈克尔,你很敏锐,你猜的没错,这两个月我确实在缓慢吸纳苹果股票。毕竟,能通过乔布斯那一关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既不是一百万股也不是一百五十万股。”
迈克尔莫瑞兹瞳孔微缩,张晨伸出左手,“五千万股,都是普通股。”
迈克尔莫瑞兹失声道:“五千万股?你手中已经有了百分之十的苹果股权?”
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