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投资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投资之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鹜度胙蟹ⅲ谇澳昊雇度�800多万做了生产线的改造。这在当前来说,就算是不错的企业了。

    张国强心中疑惑,怎么好的一家企业,政府怎么会突然想要卖掉呢?

    打开这份研究报告,张国强仔细的看了起来。

    翻了几页,张国强越看越生气。这份报告完全是一派胡言,把滨城第二化工厂这么一个具有优良资产和盈利能力的大厂说的一文不值,似乎马上就要破产倒闭了一样。

    张国强压抑着怒火,向苏文帆道:“苏局长,我看完了。这个报告完全是胡说八道!”

    苏文帆盯着张国强,缓缓道:“国强,滨城第二化工厂现在看上去虽然运营的还可以,但问题很多啊。为了以后不给局里带来更大的损失,局里决定卖掉二化,这份调研报告,李局长也看过了,认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张国强瞠目结舌,“更大的损失?二厂去年刚刚上马了聚丙烯新项目啊?据说已经形成生产能力了,很快就能扩大盈利啊。”

    苏文帆对张国强的惊讶视若罔闻,自顾自的说道:“局里已经决定,把这份报告向市里提交,作为局里的副总工,需要你在报告的技术部分签字,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

    张国强心里一下子冷了下来。

    他是有些迂腐,但绝对不是傻。这份报告问题多多,漏洞百出。尤其是技术分析部分,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对二化即将上马的聚丙烯项目只字未提。对已经是二化已经上马的部分产品,也严重夸大了生产的成本,造成一种二化厂已经入不敷出的假象。

    如果在这份报告的技术负责人这一栏中签字,以后有了问题,苏文帆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在他张国强的头上。调查后就是由于张国强,才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原本他就在奇怪,自己已经得罪了苏文帆,怎么可能又被叫回来上班。

    原来不是回来上班的,是回来背黑锅的!

    (本章完)

第55章 荣耀集团() 
张国强冷笑一声,把手中的报告扔到苏文帆桌上。“苏局长,我是搞技术出身的,不懂那么多经营上的事情。但这份报告的技术部分不是我做的,同时,我也认为报告在具体数据上有很大问题。所以,我不会签字。”

    苏文帆眼皮一跳,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国强啊,荣耀集团打算出资1200万,完成对二化厂所有债权债务的收购。虽然现在二化厂看起来还可以,但你不知道啊,二化厂也有大量的三角债和银行贷款没有归还。我们估计啊,再有两年,可能就得破产了。还不如趁现在,能卖个好价钱。”

    张国强怒极而笑,“二化厂是有贷款,但一共只有860万的贷款没有归还,而且去年光是改进生产线就花了800万。现在又上马了聚丙烯的新项目,在国内化工系统也算是有竞争力的。现在荣耀集团打算花1500万就收购二化,倒是打得好算盘啊。”

    苏文帆面色一冷,“张工,这是局里集体决定的,你作为局里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应该有大局观。而且,据说现在文锦在一家私企做出纳,你们都是受国家培养多年的高技术人才,总不能甘心在私企蝇营狗苟吧。再说,你儿子也正在上学,你们两口子现在经济压力肯定不小,我是为你们好啊。”

    张国强冷静下来,苏文帆这是拿夫妻二人的工作在做要挟。如果他不签字,毫无疑问,又会被停薪留职,苏文锦的工作问题也别想解决了。

    张国强冷冷道:“苏局长,您的意思是不是我如果不签字,我们夫妻二人就都从化工局下岗了?”

    苏文帆扯了下嘴角,皮里阳秋道:“现在各个部门都在精兵简政,不能干活的人,被减下去也不能怪国家。”

    张国强冷笑一下,“呵呵,我明白了。”说罢转身离去。

    苏文帆叫住张国强:“国强,你可想好了。我在李局面前再三说好话,他才同意让你回来上班的!你可不要不识抬举!”

    张国强回过身来,“您刚刚说的对,我们是不应该蝇营狗苟,尤其是不应该和你们这些无耻之徒在一起蝇营狗苟。二厂的情况你我都清楚,你们1500万卖掉二厂,这是在犯罪!二厂600多工人怎么办?全都下岗?这可是600多个家庭!我不会签字,对于我和我爱人的工作,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苏副局长!”

    “砰!”张国强摔门出了副局长办公室。

    张国强回到办公室没多久,人事处就通知张国强继续停薪留职。张国强怒发冲冠,但他一个搞技术的读书人,又能如何?

    晚上张晨和苏文锦都回到家,发现张国强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再三询问下,张国强向苏文锦说了今天去局里发生的事情。

    苏文锦惊讶道:“二厂的情况非常好啊,局里怎么会决定卖掉二厂的?”

    张国强烦躁道:“我哪知道,但这个字我是肯定不会签的。”说罢愧疚的看了一眼妻子,“本来想我恢复了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能改善一些,现在仍然是苦了你了。”

    苏文锦连忙安慰丈夫,她也知道张国强近半年来精神压力太大,身为一家之主,却不能养家糊口,这对于一个自尊心强的人来说是多么难以忍受的一件事啊。

    张晨沉吟道:“爸,我觉得你不签字是对的。这件事背后肯定有猫腻。”

    看了一眼张国强,张晨道:“二厂占地面积就是600多亩,而且位置非常好,就在桥西的老工业区。现在正在改造,那一片据说以后要盖高档住宅。1500万的收购费用,连地皮钱都不够。这背后如果说没有内部的权钱交易,几乎不可能。”

    张国强抚额道:“这谁都知道,但局里现在已经下定决心要卖厂,估计很快就会报市里去批了。”

    对荣耀集团,张晨前世多少有些了解。

    荣耀集团真正的掌权人是兄弟二人,老大叫管明知,老二叫管明识。

    在八十年代末,管氏兄弟最初在滨城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做服装批发。因为兄弟二人都是地头蛇,加上善于交际,身边围了一群社会混混。同时也拉拢了部分市场管理人员,因此很快就在服装批发市场成为了无冕之王。

    从服装批发商赚取第一桶金后,兄弟俩又相继涉足餐饮、娱乐、物流等领域,可以说什么赚钱做什么。短短的六七年时间,兄弟俩创办的荣耀集团就成了滨城最大的民营企业。

    在张晨的记忆中,管氏兄弟确实是96年通过收购二化厂开始涉足化工行业。到了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WTO,真正成了世界工厂,化工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

    化工行业,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工业的支柱行业。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各种基础建设,化工行业都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世界,化工行业的年产值超过了两万亿美金,说是第一大体量的行业并不为过。

    直至2010年前后,荣耀集团都在某系细分化工行业混的风生水起。

    第二化工厂被侵吞的事情,张晨并不想参与进去。

    张晨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他能吃几碗饭。对于自己目前还没有能力涉足的事情,还是不介入为好。

    换句话说,张晨现在根本没有实力介入到这种层面的斗争中去。固然,他能想办法恢复张国强和苏文锦的工作。但对于第二化工厂,从目前来说结局已经注定。如果他现在的资产能够超过千万,同时年纪再大几岁,还能换取一张这场资本盛宴的入场券。但现在,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一个看客。

    虽然张晨目前搭上了汤淼淼这条线,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找她处理,再大的人情也都有用完的一天。更何况,二化厂这件事情,从目前来看,至少能让张国强断掉回化工局上班的年头,这对张晨的餐饮大业也算是一件好事。

    至少现在,张晨会韬光养晦,直到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如果几年之后,自己具备了和管氏兄弟掰一掰手腕的实力,而荣耀集团又成了张晨的绊脚石,张晨也不介意把它一脚踢开。但如果张晨在未来不会和荣耀集团发生利益冲突,他也不会也已针对。

    唯独对苏文帆,想到这个用工作威胁自己父母的卑劣官僚,张晨眼里闪过一丝寒光。

    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说几句吧,这本书到现在为止实际也没几个人看,大多数都是几个书友群的朋友们捧场。

    第一次写书,没有经验,只设定了一个粗略的大纲就动笔了。现在看起来,这样确实不行。刚刚因为瓶颈问题,把已经写好的十几万字存稿统统废掉了,需要调整一下思路。

    但不用担心(可能也没人担心,笑),应该不会断更,但好不容易攒下的稿子是想用来爆发的,这下可能够呛能爆发了。

    (本章完)

第56章 以人为本() 
现实的骨感击败了张国强的清高,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也唯有赞同张晨和苏文锦的开店建议。

    注册公司非常简单,虽然在90年代公司的注册手续麻烦一些,但也有大量的黄牛可以代办,甚至这时候已经有了代缴注册资金的服务公司。只是收费高了一些,50万的注册费,放一个月,收一万二的过桥费。

    亲兄弟,明算账。注册公司前,在张晨的强烈要求下,张国强夫妇和小姑对股份做出了明确的分配。张晨以小肥羊锅底配方入股,占30%的股份;张国强夫妇以贷款占有50%股份,小姑一家一分钱也不用掏,仅作为创始人之一占20%股份。张晨十八岁成年前,他的股东权利由张国强夫妇代为行使。

    公司注册好之后,就可以申请贷款了。现在申请贷款不像十几年后那么方便,但由于银行目前的审查模式问题,有很多”变通”的解决方案,只要下功夫,不难找到。

    在苏文锦的坚持下,张晨没有参与到申请贷款的工作中去。而苏文锦,则爆发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热情和行动力。她发现银行的资信审查并没有互通,同一份资料可以向不同的银行申请贷款。她怕只向一家银行申请被拒绝,于是找了三家银行用同一份资料都进行了申请。最终,因为她的一个初中同学在农行的一个分行做行政科科长,在同学的帮助下,顺利申请到了15万的三年期商业贷款。

    张晨把选择店面的地点范围定在QD区目前QD区商业发达,滨城几条有名的商场都在桥东的商业区,距离清河道不远。同时,张晨也知道,在后世,小肥羊在滨城第一家店,就是把店面设在桥东,一炮打响。被百胜收购前,小肥羊在滨城一共开了十五家店,其中7家都是直营店。而QD区也是滨城唯一一个有三家小肥羊直营店的行政区。

    最终,苏文锦在QD区的鞍山路与清河道交口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租赁面积128平米,年租金6万,签了5年的合同,租金年付。

    张晨过去一看就有些无语,这不就是历史上小肥羊在滨城的第一家店的地址么。看来偶然中有必然,小肥羊注定要从这个不大的店面在滨城起飞。

    签了租赁合同后,苏文锦马上辞掉了那家装修公司的出纳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装修事宜上来。张国强也从扭扭捏捏逐渐转变成热情高涨,虽然现在还没赚钱,但创业这件事情本身,就让人激情四射。

    看到父母精气神的转变,张晨也倍感欣慰。

    对于张国强他们这一代人来说,一旦失去了国家给的工作,对于他们的精神打击是非常大的。他们从进入社会的那天开始,就没想过有一天会自己从体制内出来单干。

    工作国家负责分配,房子国家负责分配,福利国家负责分配,看病单位可以报销。几乎没有什么是国家不负责的。甚至单身男女谈恋爱,组织都会负责介绍,工会主席往往是单位里最受幻影的介绍人。

    从一而终,在这个年代不止代表了婚姻观,就连事业观也是如此。

    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安全感。一旦崩塌,对这在体制内求生存的人来说,刺激可想而知。

    有些人下岗后,甚至精神失常、自杀。无数个家庭,在下岗的大潮前,分崩离析。

    确实有人下岗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还有运气,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但更多的普通家庭,下岗对于他们来说,和天塌了没有什么两样。就如同在寒冬,把他们剥光后扔出温暖的房屋,让他们在大雪纷飞的冬夜自生自灭。

    于是,有些人被冻死了。

    在后世,对于众多下岗人员的悲惨遭遇。最典型的说法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努力,只想依赖别人、依赖国家,结局才会悲惨。那些自力更生、努力上进的下岗职工,都会过得不错。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这些人忘了,下岗职工从工作的一开始,就是没有选择权的。

    他们从幼年时代就被教育成社会主义的螺丝钉,工作后同样如此。

    那时候如果你是工人,那你就干好你岗位的事,你就有饭吃。你分到拧螺丝的岗位,就一辈子拧螺丝,分到哪个工序,你只需要干哪个工序。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这是被要求的分工。而国家,也向大家保证,只要听从国家的安排,生老病死自己不需要担心,只是一心干活就可以了。

    他们相信了,但结局呢?

    下岗潮之后,司机的岗位、钳工、电工的岗位人不会挨饿,因为他们掌握了技术。其他生产线上的工人能有这样的机会学技术吗?你能说这是他们个人水平不行吗?

    97之后,出现大量的街头摊贩,几乎都是下岗职工。他们愿意街头摆摊吗?不,他们也不愿意。但没办法,他们需要生存。在过去,他们被教育成一颗螺丝钉,可能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街头摆摊。

    张晨只是个重生者,并不是救世主。他非常清楚,在这种大势面前,每个人能做到独善其身已经不容易,更遑论兼济天下。他所能做到的,也只是让自己尽快变得更强,让自己身边的人过得更好罢了。

    看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