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念头一转,他就想明白了,这次的蛮族叛乱肯定有这两个国家在背后支持,这次装备也就是两国提供给孟获的资助了。刘厚咬牙切齿地骂了孙权和曹丕一顿,发誓以后一定要找他们讨回便宜。
刘厚一点物资都不肯浪费,打算全部运走,正好多了2万多俘虏,将他们打散编到辎重部队中帮忙运输最好不过。这些蛮人桀骜不驯,起初不肯服管教,还闹了几起骚乱。
刘厚将几个带头的抓来,绑在树桩上示众,将蛮人俘虏集中起来观刑。刘厚行刑的方式很特别,很血腥,很没人性。他命人将炸药绑在这些带头闹事的俘虏身上,然后点着了引线。
只听到“轰、轰、轰”几声,绑在树桩上的蛮人全部变成碎块四处飞散,还伴着一蓬蓬血雾飞上天空。纷纷跌落的尸块和血滴有些甚至飞进了观刑的蛮人群中,引起了阵阵骚乱。
爆炸声响后,整个世界好像突然安静了下来,喧闹的蛮族人也集体失声,就连那些身上被碎肉、血液溅到的蛮人也被惊呆了,这个蛮人队伍再也没有任何声音发出。
不知道谁先叫了一声“雷神!”,然后跪在地上叩起头来,接着所有蛮人陆陆续续跪在地上,叩拜起来。很明显,他们将刘厚的部队当成雷神眷顾的人了,这些俘虏从此服服帖帖,再也不敢生事。
收服了蛮人后,刘厚命随军木匠制造大量独轮车,用于运输多出来的物资。独轮车结构简单,只要一个人就能使用,适合在崎岖的山林中行走。后世有学者研究认为,所谓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车。
这个说法对不对我们不去讨论,但是独轮车在刘厚现在所处的环境中的确是很好用。刘厚用这个方法终于可以将缴获的海量物资运走,当然,他们无法马上就启程,只能留在原地等待几天,等独轮车陆陆续续建好了再出发。
幸好身处山林,到处都是树木,木料随手可得,所费的就是一些时间和人工而已。而以前说过,在封建社会,人工根本就不值钱,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被计入成本,作为封建君主,经常是可以免费使用领地百姓的人工的。
例如徭役就是一个好例子,君王要搞什么大工程,只要征发徭役就行了,马上就可以有大批劳工为自己去建造这个大工程,当然,你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要是像隋炀帝开挖大运河那样弄得百姓造反就不好了。
刘厚自然不会免费使用劳力,不过在他看来,自己付出的报酬还是太少了,这个年代,随随便便就能得到大量廉价的劳力。
这2万南蛮俘虏就是最廉价的劳力,刘厚只要供他们吃饱两餐饭,他们就千恩万谢,下死力气干活。这些南蛮人来自不同部落,彼此间并不齐心,而且大部分不是职业军人,都是族中的青壮,平时有耕田的,有放牧的,也有从事打猎的,在干这些事情时就练就了一身好体魄。
加上生存环境恶劣,经常要和虎豹豺狼等野兽搏斗,所以很多人都很凶悍,论个人战力,大部分蛮兵都能打赢刘厚手下的部队。不过虽然他们凶悍,但是无知,他们被刘厚展露出来的手段吓坏了,以为蜀军真有雷神相助,以为蜀军掌握了雷法,这令他们都不敢反抗蜀军。
刘厚见他们都变的很温顺,也不会拧成团,于是就放心地给他们吃饱两顿饭,这和当初他对待东吴俘虏的方法完全不同。
东吴军卒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精锐,家里老小又在家乡,收服难度很大。他们就像身边的一个火药桶,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必须时时防着他们,事实上,直到回到成都,将他们送到各矿区做苦力刘厚才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就是这两顿饱饭,令蛮族人更加归心了。这些蛮族人多数是贫苦之人,一年到头很难吃得上一顿饱饭,更不要说有肉食了。来到蜀军之后,竟然天天吃白花花的米饭或白面馒头,还能吃得饱,怎么能不令他们开心。
更何况,刘厚规定,每三天他们可以吃到一块肉食,虽然只是拇指头大小的一块,但这也是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啊。
再看看蜀军和他们吃的一样,显然,蜀军主帅并没有歧视他们,这令他们更加受鼓舞,心里想着,如果不是挂念家里的亲人,其实在这里做俘虏也不错啊。
刘厚带领着大部队,抛开了辎重部队,加速行军,一路向越嶲城杀奔过去。
走着走着,突闻前方斥候来报,说前方有一小将军自称姓关名索,要求见太子。关索,那不是民间传说中关公的第三子吗?传说中他是个武艺高强、打家劫舍、杀富济贫、侠义勇为的人物。
刘厚快马加鞭,亲自跑到前面去接关索。只见这个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生得很是英俊威武,样貌倒是和关公有几分相似。
问起关索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原来,他在荆州之战时,被乱军冲散,之后身受重伤,躲在鲍家庄养伤,一直到没多久前伤势痊愈才回去找关公。关公听说刘厚带兵攻伐南中,于是派遣关索来帮忙。
看来关公年事已高,也开始为自己的后代作打算了。刘备登基为帝,刘厚为太子,关公在荆州和刘厚相处过一段时间,知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决定将关索也派过来,一来帮刘厚打天下,二来博点军工,三来让他多亲近刘厚,好使将来刘厚接过刘备的班时,自己关家也能继续保持现在的荣耀与地位。
刘厚闻言大喜,自己一直发愁手下人丁不旺,这下来了一员大将,如何能不开心。当即安排他进入军中,只是他还不熟悉火枪部队的战法,所以暂时让他统领自己的近卫队,等将来让他学习学习再作其他安排。
安排好关索后,大军继续行军追踪孟获,结果一直追到了越嶲城下也不见孟获的踪影。估计这老小子遁入山林逃跑了。毕竟这些蛮人都善于在山林中行走。
在越嶲城下摆下阵势,就准备和雍辏Э搅恕T綆Q城里除了有雍辏饣褂懈叨āA鹾窦堑茫度菀濉防铮罡鹆梁孟袷抢爰淞怂橇饺耍詈蟾叨ǖ牟拷趸澜宏'杀死,高定领兵投降。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试试这样做呢?
正在想着事情期间,高定就领兵出来,摆下阵势和刘厚对阵城外。照例要先说几句场面话再开战。刘厚驱马上前,道:
“高定,你深受大汉的皇恩,怎么就反叛作乱呢?我今天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快快下马投降,我就饶恕你的罪过。如果还冥顽不灵,定将你碎尸万段。”
第六章 离间计()
第六章离间计
上回说到,刘厚和高定两军对垒于越嶲城下,刘厚劝高定投降。高定当然没那么容易被刘厚说动,只听他道:
“若是汉帝的旨意我自然会遵从,但是现在大汉已亡,你父亲和曹操、孙权都不过是大汉的乱臣贼子而已,就算是自称皇帝,也得不到天下人的认可。太子休要多说,要战就战吧。”
刘厚翻了翻白眼,心想,这个家伙说得自己好像是汉室的忠臣一样,实质上还不是有奶就是娘之辈。如果真是忠于汉室,那为什么会接受孙权和曹丕这两个真正汉贼的唆使和资助?
“高将军,此言差矣,我父皇乃太祖皇帝后裔,今日继承汉室江山,乃延续汉朝正统,正当是你效忠的对象才是。假如你真的忠于汉室,就应当助我父皇一臂之力,他日重振汉室江山时,你也可以名垂青史。
你如今的所作所为,怎么也逃不过一个乱臣贼子的论断,你难道就不怕将来祸及子孙吗?”
“哈哈,无知小儿,将来的青史还不知道由谁来写呢。至于子孙,子孙自有子孙的福气,我那能管得了那么多,只要我手中有兵马,就是他们将来最好的依仗。在这个乱世里,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手上掌握的兵马更能作为筹码的?难道靠你们的一句承诺吗?”高定道。
这可能是古往今来大多数军阀心中的真实想法了吧。没想到这个高定倒是想得那么透彻。这种说法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如出一辙。
“呵呵,你的兵马?你的兵马不堪一击,能做你的依仗吗?能做你的依仗的只有你对我的忠诚,注意,是对我的忠诚,对别人的统统没用,只会令你死得更快。”刘厚道。
“狂妄的小子,那好,拿出你的本事,让我看看你有什么值得我献出我的忠诚的。你可敢和我一战?”
“呵呵,我一般不和人单挑,因为我一出马对方必死无疑,徐晃你知道吧,他就是和我单挑被我一招打死的。你,就算了吧,武力值太低,不值得我出手。”刘厚轻佻地道。
“哼,尽胡吹大气,徐晃这样的名将岂是你能战胜的,还一招打死,他一招打死你还差不多。小子,吹牛皮是没用的,尽管放马过来,我亲自会一会你。”
高定显然不知道徐晃的死因,也是,这种丢脸的事魏军是不会自动传出去的,而南中地处天朝西南角,属于穷乡僻壤之地,不但距离中原路途遥远,而且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消息没传过来也不奇怪。
“赵叔叔,麻烦你出马,将此僚给我活捉回来。”刘厚转头对赵云道。有绝世名将在侧,不用岂不可惜?
“用不着赵叔叔出马,交给兄弟我好了。”还没等赵云答应,一道粗豪的声音传来。刘厚扭头一看,原来是刚来投奔自己的关索。
嗯,根据民间传说,这个关索武功高强。后世很多英雄豪杰都喜欢拿“关索”这个字眼做绰号,以显示自己的豪勇,如《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杨雄,绰号为“病关索”,宋代还传说有绰号为“小关索”、“赛关索”等绿林好汉或江洋大盗之类人物。
可见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关索应该是武功很高强的人物,因此才会拿来比较。这么说来,让他上场应该无碍。
于是刘厚道:“关三哥要上场自然是无碍的,只是要小心这些贼子使诈,有道是明枪易挡,暗箭难防。所以请关三哥万事小心。”
“太子请放心,索定将此僚生擒回来,献给太子。”关索和刘厚不熟,称呼起来规规矩矩的,不像张苞和关兴那样称呼刘厚三弟甚至直接叫阿斗。
另一头高定见蜀军出来的不是主将太子,而是一员不知名的小将,于是自己也不上场,省得丢身份。也不用他多说什么,身边的部将鄂焕自动请缨出战。高定正中下怀,自然从善若流。
两人驱马到了两军阵前,相距30步就勒停了马缰,他们打算先说说场面话再开打:
“某乃高将军麾下部将鄂焕,来将何人?”鄂焕首先发话了。刘厚定睛一看,见出来的汉身长九尺,面目狰狞,使一杆方天画戟,一看就是勇力过人,遂起了爱才之心。
“小爷乃关索是也,叛将,还不速速下马受缚。”关索答完后,也不等回答就催马冲过去,同时,鄂焕也驱赶战马跑了起来。
两人一个对冲,侧身而过,“乒”的一声,两柄兵器磕在一起,迸出一阵火花。
关索只感到拿青龙偃月刀的手微微颤抖,心道,这贼子好强的力气。两人拨转马头,再次战在一起。这次双方没有奔马一磕即走,而是刀来戟往的互相格挡了几十下,每下都是硬碰硬,每下都是用尽全力。
接着,两马错开,再次拔转马头后,两人相距十几步,又开始对话:
“兀那贼子,武艺还不错。”关索道。
“你这小子年纪轻轻,也还可以。”鄂焕也说。
可能是两人刚才全力拼杀,所以需要时间缓一缓,回回气,所以又说了几句废话后,就再次催马上前,又“乒乒乓乓”地战在一起。
刘厚经过名师赵云教导多年,现在对武艺也有不俗的眼光,下场打不一定行,但是评论人家还算精准。在他看来,这两人的武艺水平差不多,大概是二流中上水平。作为部将是不错的人选。
鄂焕胜在力大无穷,很多时候往往以力取胜。关索力气稍逊,但是刀法上多了很多变化,靠着灵活多变的招式和鄂焕周旋,却也不落下风。而关索毕竟还只有十几岁,年纪还轻,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刘厚很看好他的未来。
刘厚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场战斗精彩极了。以前比较少能看到这样的实战表演,关键是这两人水平相当,不至于出现一面倒的局面,这样两人就可以一直打很久,自己就可以看很久的戏。
比这两个人武艺高强的比斗他不是没看过,但刘厚觉得那些根本算不上精彩。例如平时看得最多的就是赵云出手,可是通常他一出手,一、两招内就解决战斗,而且很多时候他的动作快得刘厚都看不清楚。你说这样的战斗有什么精彩可言。
这场战斗就不一样,刘厚估计着,自己的水平可能和两人相差不大,当然,实战经验肯定和他们没得比。正因为三人水平差不多,所以他们的动作自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评判他们招式中的那一招用得妙,那一招使得不到位。
行家看门道,在自己懂的领域里看戏,那才叫有乐趣。要不然,你叫一个从小看京剧长大的人去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会觉得好看吗?
两人打了大约三百个回合,动作都明显慢了下来,看来都累得不轻了。刘厚正想下令敲起收兵锣,叫关索回来,突然被赵云制止了。刘厚疑惑地看向场内,只见关索好像不敌鄂焕,调转马头就走,还将刀倒拖在后面,刀口向上。
刘厚眼睛一亮,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拖刀计?果然,在鄂焕拍马来追,快要追上关索时,关索拖在后面的刀突然蹦起,以刀背拦腰劈在鄂焕身上。鄂焕猝不及防之下,来不及格挡,生生被劈倒在地。
早有准备的赵云一声令下,蜀军中跑出一班军士,上前将鄂焕绑了起来。高定没想到鄂焕会突然被打落马下,呆了一下,等他看到蜀军跑出来绑鄂焕,他也命人出去想将鄂焕抢回来,不过已经迟了。
一来他们发布时间比蜀军晚,二来,刚才关索诈败,往蜀军这边跑了一段距离,所以鄂焕倒地的地方离蜀军近,离高定军远。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