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厚听后大喜,道:“不管那些白色粉末是不是青霉素,都要试一试了。看二叔这个样子,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试,还有一线机会,不试连这一线机会都没了。”

    “是,我和仲景先生也商量过,现在关公药石无效,只能靠仲景先生的紫雪丹(注1)和我的保命丸再加上我一日三次的针灸才能堪堪保住性命,然而紫雪丹有微毒,不能多服,我的保命丸久服后药效就会降低,此举终非长久之计。为今之计,也只有那传说中的左慈神药青霉素还有一丝生机了。”

    “既然两位先生也这样认为,那事不宜迟,马上送我二叔回成都吧,还请华神医您一路随行,好给他针刺续命。”刘厚二话不说,马上决定将关公送回成都,一来好就近试用青霉素;二来,假如他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也能让刘备,让他的家人能见他最后一面。

    “敢不从命?”华佗回了一句,答应下来。

    “还请世子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医药研究院的人,让他们先加快青霉素的制备速度。按照我们之前的试验,这东西产量很低,往往一大罐肉汤,只能提炼出一丁点的白色粉末,要足够一个人使用,可能还要多制备些才行。”这时候,张仲景开口说话了。

    “这不是问题,我马上飞鸽传书和八百里加急送信回成都。”刘厚道。

    商议已定,华佗就要回去准备启程回成都的事宜,这时,刘厚突然想起一事,道:“华神医,请你在给二叔用青霉素之前,一定要记得先做皮试。”他想起了后世打青霉素都要做皮试的,据说有些人会对青霉素里的一些杂质还是副产物过敏,一旦发生过敏,神仙难救。

    “老朽记得。”华佗答应了一句。之前刘厚向左慈传授青霉素知识时,自然是有着重说过敏的事情的,所以,华佗对这个事情也是知道的,得刘厚提醒,他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刘厚送走了关公,华佗随行每天为他金针续命,周仓领五百兵丁沿途保护。刘厚特意打造了一部平稳的四轮大马车,可以让关公躺在上面赶路,尽量减少他的颠簸之苦。

    不过大部分的路程是走水路,刘厚包下一条超大型商船运送他们回去。这种船够大,在长江上行驶起来很平稳,对关公伤势的影响已经减到最小。

    看着运送关公远去的队伍,刘厚叹了口气,自己之前还想尽办法要撵走他,没想到最后却是以这种形式这种理由送走他。如果有得选择,他宁愿不是这样的形式。他宁愿这个后世被奉为义气化身的武圣人,被黑白两道都膜拜的关二哥平平安安,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取得荆州的主导权。

    不过事情既已如此,也不由得他多想了,再说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也不是自己的错,多想无益,还是一切向前看吧。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难题还有很多呢。

    注1:紫雪丹最早见于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又称紫雪,紫雪散,源于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的“紫雪”,估计和张仲景没什么关系。

    我不过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酷,就拿来用而已。大家大可以顺便将其用其他自认为酷的名字代替,例如九转大还丹、九花玉露丸等等。不过一名称而已,请不要执着。

    就疗效来说,紫雪丹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诸证,和关公现在的症状有点相似,但是他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用紫雪丹我是不知道的,请不要根据本书胡乱试药。

第四十二章 代理省长() 
第四十二章代理省长

    上回说到,由于关公受伤过重,刘厚不得不将他送回成都,打算让那边的医学研究院试试新开发的青霉素能不能救他一命。送走关公后,去掉了最大的阻碍,费祎和郭攸之开始为刘厚策划获取荆州牧一事,主要的方法就是写奏折给刘备。

    奏折的内容一是鼓吹刘厚在荆州做出的功绩。功绩很多,包括:挫败了东吴的偷袭,保住了荆州城;气走了吕蒙,避免了大军决战,再次保卫了荆州城;打败东吴水军,第三次保卫了荆州城;救回关公;挫败了东吴的行刺行动和营救俘虏行动。(而被东吴趁乱救走7位重要将领这种丢脸的事情就被刻意忽略了。)

    这些功绩被两个御用文人大肆渲染了一番,将刘厚的形象塑造得高大上,给人感觉是能文能武,英明神武,完美无缺,就差“文成武德,一统江湖”的口号了。

    当然,少不得也顺便奉承了刘备一下,大意是得上天眷顾的他生了个好儿子,不但生得好,还教育得好,刘氏江山后继有人,大汉之幸也,万民之幸也,可喜可贺云云。

    其二就是诉苦,将荆州的情况说得要多险恶有多险恶,例如四敌环视啦(这是事实,曹操和孙吴虎视眈眈),例如兵将折损严重,现在兵不过万啦(这也是事实),还有什么粮草不济、饷银发不出啦(这纯粹扯淡,刘厚的家底丰厚着呢),还有什么吏治混乱啊,急需有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整治啊什么的(这基本上也是扯淡,荆州就那么几个官员,好管得很)……

    诉苦完后,就提出了主要目的,想让刘备封刘厚为荆州牧,相信在世子的带领下,荆州一定能重整旗鼓,开疆拓土,GDP翻倍,安定团结,物价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飙升,迎来美好的未来……

    在两个御用文人绞尽脑汁炮制了这样一封奏章后,派人连夜送回成都,呈报给刘备。

    刘备看到自己的儿子那么有出息,那么本事,干出那么大的成绩,不禁老怀大慰,喔,不,应该是龙颜大悦才对。经和诸葛亮商议后,发出旨意,让刘厚“权荆州牧”。“权”就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刘备封刘厚的这个官差不多就是个代理省长的职务。

    荆州的范围比后世一个省份还大,荆州牧相当于是省长兼省军分区司令员,民政军政一把抓。本来以刘厚这样的年龄,这样的资历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职位的,不过谁要他是汉中王世子呢,老爹封儿子的官,想封什么官不行?

    事实上,荆州的范围是大,但是刘氏集团控制的范围就没多大,只有整个荆州三分之一地盘而已,所以这个州牧是名不符其不实的,顶多是个太守的加强版再加强版而已,或者说是太守x3。

    而明眼人更是看出,现在的荆州就是个火山口,这个位置不好坐,坐在上面随时都会被喷发的火山爆了菊。试问连关公这样天下有数的英雄人物都落到如此下场,谁自问能强得过关公,敢去抢这个位置?

    关键是现在还是乱世,官职的封赏早就乱了套,很多以前很难获得的官职,都变成了烂大街的白菜,随处可见。

    各种杂号将军不说了,一抓一大把,本来是总督全国兵马的大都督都有好几个。汉朝祖制规定不能异姓封王,现在连这个规矩也被破坏了,汉中王还勉强可以说是刘氏宗亲,那曹操的魏王呢?不久的将来还要多个吴王。天下大乱越久,汉室的存在感就越小,汉朝的规矩就越来越都被践踏。

    这种情况下,刘备封刘厚为代理荆州牧根本没引起人注意,在刘氏集团里,也没有人会那么不识趣跳出来说三道四。毕竟人家两父子玩儿政治,关你什么事?

    刘厚在荆州很快就等来了成都的任命状。对于这个“权”字他没放在心上,代理就代理呗,代理省长也是省长不是。再说,他有信心,自己会越做越好,这个代理省长做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到时候要换职位了,只会换更好的,不会换比现在低的,难道自己老爹还会亏待自己吗?

    送走关公后,刘厚就在荆州城整饬军务,整顿城防。军务主要是招兵买马,现在刘厚手头上的军队实在太少了,满打满算也就7千人,守着这么大的城池,在古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所以扩军成了刘厚的第一要务。

    但是,这个第一要务可不是那么好办的。扩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兵员来源呢?现在还剩2万8的东吴俘虏是不敢用的,他们的亲人都还在东吴,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作乱?

    从民间青壮里招也没多少人可招了,之前关公发动那么大型的襄樊大战,可以抽调的青壮几乎都被抽调了一空,再强行征兵恐怕就要影响农业生产了。于是,刘厚召开了扩大会议,将赵云、费祎、郭攸之、关平、关兴、张苞、王甫、赵累等人都招来商议事情。

    “唉!头痛啊!”刘厚提出今天第一个议题,并介绍完情况后叹气道。“世子,我们可以从武陵、零陵、宜都等地征兵。这些地方之前受襄樊大战的影响相对较少。”熟悉荆州形势的王甫第一个出来建言道。

    “宜都尚好,武陵、零陵等地都是人口稀少之地,且多为蛮人生活之地,想从中征兵,殊为不易也。何况这些地方路途遥远,就算能征到兵,一来一回之下,需耗费不少时日,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郭攸之反驳道。

    商量来商量去,没什么好的办法,郭攸之提议从公安、江陵处再各抽五百精兵过来,让他们再就地征兵补充缺额。只是这两处本来兵员也不多,这样抽调,对这两地的城防更是雪上加霜,关平和赵累都反对这样做。

    刘厚突然想起,历史上这两地守将傅士仁和糜芳,在荆州城被吕蒙所取后就投降了东吴。关公被断绝后路被逼走麦城,最后走投无路被擒杀和这两人的投降不无关系,实在是可恨之极。

    尤其是糜芳,他本就是糜竺的弟弟,是刘厚的小舅,和刘备关系那么密切他竟然都能投降,节操不是一般的低。

    现在这些历史事件并没有发生,无凭无据之下刘厚也不好动他们,但是必要的防范还是不能少的。这令刘厚充分认识到三国时期,既有关公这样义气留千古的品德高尚之士,也不乏见风使舵,节操碎一地的人。

    于是,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费祎安排人到东吴的战俘营去做做工作,看有没有愿意加入自己军队的人,有的话经过层层审查,再择优录取,最后将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让这些人成为多数群体,还要将他们打散编入各营防止他们抱团。

    对于傅士仁和糜芳这两个将来有投降可能的家伙,刘厚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一来现在没有人手替换他们,二来不教而诛视为虐也,也不能无缘无故撤他们职。只好仍然让他们守在这两座城池里,并尽量抽走他们手上的精兵,算是将他们边缘化和尽量削弱他们手上的力量。

    想到此处,刘厚拍板,从这两处各抽调1千精兵,这样自己就能得到2千精兵。众将纷纷出言反对,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两个城池本来就被关公将精兵抽调一空,现在也不过各剩2千精兵而已,再抽调一千,剩下一千人怎么守得住城池?

    出乎众将意料的是刘厚在这件事上很坚持,他们怎么知道刘厚打的是削弱傅士仁和糜芳两人实力的想法,如果不是怕众将反对得厉害,刘厚恨不得将两座城池的精兵全部抽走,归到自己手上掌握,让两个叛徒领着一帮民兵守御城池去吧。

    最后的结果是,从公安、江陵各抽1千精兵,从宜宾抽500,从武陵、零陵各抽1千,这样就有4500精兵,再让这些地方自行在当地征兵补充缺额。现在的荆州城还有约5000多一点的火枪兵,加上关公带回来的不到2千人,除开潘俊看守俘虏的500老弱病残不算,刘厚手头上能掌握1万1千5百精兵。

    武陵、零陵路途遥远,从那边抽调的兵马没有一个月别想见到人影,刘厚危机感越来越强,也不等他们到齐,先对手头上的9500兵丁进行大练兵。

    令刘厚没想到的是,费祎派去俘虏营征兵的人,给刘厚带来了惊喜,有上千人愿意投靠刘厚,加入刘厚的hong军。

    这些人多数是在东吴没有家室的人。连年的战乱,很多人家破人亡,成为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他们如无根的浮萍,给谁卖命都是卖,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忠义的思想可言。

    刘厚对他们开出丰厚的待遇,不但能吃饱饭,还有饷银拿,待遇比在东吴时好多了,于是他们就投靠了过来。这些人刘厚一时还不敢用,先cao练着,并对他们一个个进行详细的审查,确认没有问题后在说。

    对于练兵,有赵云这个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人马在自然不用刘厚多cao心。

    但是对关公一脉的将领和文官却不是那么好办。傅士仁、糜芳这两个被边缘化的投降派不说,关平、王甫、赵累年纪都不小,跟随关公东征西讨的,功劳多、资格老,现在被刘厚这样一个小屁孩来领导,而且费祎、郭攸之这样的年轻人显然更受世子看重,他们又怎么能服气。好在这次的战败,使他们的锐气被挫了不少,有利于刘厚的收服。

    对于这三人,刘厚采取套近乎的办法,多跟他们接触,多找他们喝酒聊天。刘厚身份摆在哪里,他们三人也不敢造次,逐渐地就和刘厚熟络了起来。

    关平为关羽长子,刘厚一口一个关大哥叫得他心花怒放,加上他弟弟关兴的关系,倒也很快就和刘厚熟稔起来。刘厚安排关平、赵累两员武将跟赵云学习火器部队新的战术战法,刘厚带着关兴、张苞两个小子经常和他们切磋探讨,打成一片。

    火器部队和冷兵器部队的战术战法区别很大,以后自己的部队都是火器化了,这些技能越快掌握越好。按刘厚的设想,两人最好进军事学院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也可以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洗脑,奈何军事学院还在成都,荆州这边还没开分院,只好暂时由赵云这个军事学院资深“教授”先给他们开小灶了。

第四十三章 魏军来袭() 
第四十三章魏军来袭

    上回说到,刘厚谋取荆州牧的职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饬军务,第二件事就是整顿城防。

    对于城防的整顿刘厚还是交由潘浚负责,实在是手头上也没几个人用,只好将这种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让他做了。而整顿城防的主要方法就是驱赶剩下的2万7东吴俘虏干活。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两艘东吴沉船已经打捞上来,现在正征集工匠日夜开工加紧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