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在陆逊的苦劝之下,孙权终于同意了退兵,同意是同意了,他胸中的怒气却无处发泄,这不,现在就砸烂面前看到的一切来发泄怒火。
东吴的损失并没有刘厚想象中的那么小。表面看来,东吴船队有上千艘船,但是其中大部分是运兵、运粮草、运攻城器械的运输船。真正的战舰没有多少,大、中型的战舰更是少,多数是小型的战船如艨艟、斗舰这一类的用于冲锋的快艇。
刚才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时辰的战斗中,东吴被击沉了一艘楼船、6艘中型战舰,将近20艘小型战舰。这已经差不都是东吴战舰的十分之一兵力了。而造成这么重大损失的敌人只有一艘战舰,更气人的是这艘敌舰在击沉己方那么多战舰后竟然还毫发无损。
这次他们都亲眼见证了一种全新的水战方式,这是一场划时代的水战,没有跳帮肉搏,没有撞角冲撞,没有水鬼凿船底,连东吴最拿手的艨艟放火也没有奏效。
对方只是远远地抛射一些大黑球,就把自己20多艘战舰全部砸沉。而他们竟然连对方怎么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将那么多的大黑球抛射出那么远一无所知,他们猜测西蜀一定是掌握了一种很先进、很强大的抛石机。
战斗在以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损失已经大到足以影响士气。而他们最担心的是,即使己方不去招惹它,专心登陆准备攻打荆州城,这艘古怪的敌方战舰也会如跗骨之蛆般粘在自己船队的周围,时不时咬上一口。这样的话自己这方根本无法顺利登陆。
事实上刘厚正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刚才就是刘厚下令率先攻击的。陆逊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力劝孙权收兵回去。否则等到己方大军都登陆完了还不知道损失多少船只,伤亡多少士兵。
孙权虽不甘,却还没丧失理智,衡量再三只好退兵。但是,自己一千多艘船,10万的兵力,竟然被对方一艘船就逼退了,传出去他孙权的脸面连带他老子孙坚和他哥哥孙策的脸面一起都丢光了,怎么能让他不生气。生气归生气,他却拿对方那艘速度快得连艨艟都追不上的战舰没有任何办法。
这次损失实在太大了,要知道,荆州号建了好几年才完工,和荆州号差不多大小的东吴战舰要建多久?虽然说东吴的造船业远比西蜀发达,但是这次一下子损失6艘中型战舰,那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补充回来的,更何况还有一艘超级巨无霸的楼船长安号。那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浪费多少时间才能重新建一艘楼船啊。
孙权的心在滴血,而仇人就在后面,可是他却只能灰溜溜地退却。他是不得不走,但是,他却不会就这么简简单单就退走。东吴水军有一手铁锁横江的战术,是用大铁链将长江拦断,这个时候当然不可能将整条长江都拦住了,又是陆逊献计,令6艘中型战舰殿后,这6艘战舰用粗大的铁链连起来。
6艘战舰一字排开在江面行驶,铁链沉在水中从水面很难发觉,但是如果有船只从这6艘战舰当中任何两艘中间经过,船底的螺旋桨和舵必然会被铁链卡住,船就会被限制住,到时候其他4艘战舰再一拥而上,敌舰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这6艘战舰故意拖慢了速度等着荆州号追来,好报刚才的一箭之仇,谁知道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它追上来。由于刘厚的谨慎,令荆州号逃过了灭顶之灾。
要知道就算是荆州号有90多门大炮,一旦被限制了速度,也是有死无生的局面,毕竟火炮装弹药速度很慢,无法保证持续的火力输出,东吴水军若是悍不畏死地冲上来,迟早会被突破防线冲到近前,到时候就变成了最原始的肉搏战。自己的火枪手就算武功再高强也架不住人家10万水军的强攻。
刘厚派出了小型侦查船远远地吊在东吴船队的后头,确认东吴军是真的退兵了。东吴水军殿后的6艘战舰见对方的古怪战舰不上当,也只好失望地退走了。荆州号顺利地回到了荆州码头,刘厚率领近卫营登上码头,准备回师荆州城。
在码头上,刘厚看到码头旁边每多远的地方搁浅的长安号露出的两层船楼顿时开心了起来,感觉自己这趟没白忙活了,这艘巨大的楼船还有旁边一艘中型战舰修理修理,说不定还能用。建荆州号的几年当中,他可没少往船坞跑,他可知道建这么大的船所要耗费的材料是多么的惊人,特别是做龙骨的大树,他几乎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大的树。
现在好了,有一艘现成的比荆州号还大的大船摆在面前,怎能令他不兴高采烈,就算这船不能再用,拆下木材用作其他用途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
刘厚带着凯旋而归的近卫营昂首挺胸地回到了荆州城,郭攸之和费祎带着荆州城文武官员出城迎接。打了个大胜仗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了,刘厚也不吝惜,下令杀猪宰羊,又拿出酒水好好犒劳了一下众将士。
这一夜,除了值守的将士外,其他人一个个都喝得酩酊大醉,刘厚仗着还是小孩自然是不喝酒的,也没人敢让他喝,当然他也是有东西喝的,他让人用石磨将一些时令水果磨成汁,一个晚上喝了几大碗的果汁。
第二十六章 谈判的来了()
上回说到,刘厚举办了庆功宴犒劳三军,第二天,在很多人还在宿醉中的时候,刘厚就起来练了一遍太极拳和五禽戏,又将赵云传授的枪法耍了一遍,出了身汗就算做完了今天的早课了。
吃过早餐后,刘厚出到大堂,竟然意外地发现费祎和郭攸之都在,刘厚还在好奇这两人难道昨晚庆功宴上没喝酒吗?怎么那么清醒地在这里办公?
这两人的确有一代名臣的风范,很有节制,昨天晚上虽然也有喝酒,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大战刚定,他们需要留下清醒的头脑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处理各种繁杂的琐事。
这不,他们一早就起来处理政务令到刘厚也很佩服他们。两人见到刘厚出来,一起起身向刘厚拱手行礼:“世子早上好!”
“两位先生早上好。”刘厚也回了一礼。“城里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大事没有?”
“回世子的话,城里一切安好,百姓们情绪稳定,市面已经恢复正常秩序,陆陆续续有些买卖也重新开张营业。”费祎简单的汇报令刘厚有听后世新闻联播的感觉。
“部队现在是轮流休整,但是总能保证有一个团的士兵接管城防,1*的兵力守卫四门应该没什么问题。按世子的意见,加派了斥候探听东吴军的动向,另外还派了探子渡过长江,混入江东地盘探听消息,不过一时还没有消息传递回来。”郭攸之也汇报军事上的安排。
刘厚一边听一边点头,他对两人的工作相当满意。
“至于大事,也有一件,就是东吴派出的使者已经到了,正等待世子的接见。”费祎补充道。
“喔,这么快?哼哼,东吴终于肯派人来谈判了啊?”刘厚听到这里精神一振,意料之中的东吴谈判使者已经来了,却没有想到来的那么快。
“应该是昨天东吴水军退走的时候,就派出了使者,他们不过是等到今天早上才求见而已。世子要不要见见他?”费祎像是知道刘厚心中所想一样,解释道。
“我就不见他了,你负责和他们谈判吧。现在我们占尽优势,不需要给他们什么好脸色。条件我之前已经给吕蒙提过,就是让孙权给我割让十二座城池。
当然,这样的条件只要孙权还没有疯掉应该是不会答应的,你就慢慢跟他们磨吧,毕竟我们手上有7位将军和三万精锐士兵为筹码,这些筹码对东吴显然是很重要的,没有让他们吐出足够的利益前,怎么都不能还给东吴。
嗯,我看这样吧,底线是7座城池,每一位将军换一座城池,他们的附属士兵就算是添头,免费附送。”刘厚道。
刘厚提出了和东吴谈判的底线,费祎和郭攸之听后面面相觑,这世子胃口也太大了吧,虽然说由12座城池减少为7座,不过这年头各大势力对地盘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这样的代价孙权不是不一定会答应,而是几乎一定不会答应。
“世子,这样的底线是不是……”郭攸之有心劝谏,却又不知道怎么说起。
“太高了?”刘厚问,“不要紧,先谈着,实在不行到时候再考虑适当降低要求吧,但是也不能降太多。还有,我们可以放出消息,将我们谈判的条件宣扬出去。如果孙权不肯答应,他以后会失去这7位将军和3万将士的人心。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全军的军心。”
“这……”郭攸之有点犹豫了,这样做的确有可能打击到东吴的军心,东吴要是答应条件吧,就会损失惨重,要是不答应条件吧,就会失去军心,无论怎么选代价都很大。但是这样的条件放出去,会不会我己方也造成不良影响呢?郭攸之身为刘厚的参谋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
世子毕竟年幼,考虑事情还不周全,他作为辅助世子的军师为世子补遗拾漏正是自己的职责所在。郭攸之隐隐觉得这样做似乎有点不妥,但是到底不妥在哪里他一时之间他又想不出来。
“两位先生对此还有什么意见?”刘厚也不独断,虚心地请教起来。
“攸之隐隐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然而不妥在哪里一时又想不出来。”郭攸之老老实实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不要紧,你可以慢慢想,我们先和他们谈,漫天开价,落地还钱嘛。谈判通常一开始双方都会互相试探各自的底线,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郭先生你到时候如果想到什么,我们再商量调整策略好了。”刘厚道。
“也只好如此了。”郭攸之道。
“喔,对了,世子,谈判时间一长,荆州城的粮草压力很大,东吴士兵有3万人,就算每天只给他们每人10两(相当于现代的150克左右)粮食,他们每天都要消耗50多石的粮食。比我们自己的士兵消耗的还多。您也知道,城里的存粮已经不多了,之前关公抽调大量物资到前线……”费祎又提出新问题。
“喔,这样啊……”刘厚沉思了起来,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打仗捉到俘虏那么喜欢一杀了之了。一来是这些俘虏难以管理,要分派大量的兵力去看管,看管不严的话很容易被他们反咬一口。谁也不愿意在和敌人殊死搏杀的时候,身边还放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药桶。
二来历来行军打仗,粮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时候粮草充足与否是可以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这也是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烧人粮草的原因。而大量的俘虏必然会消耗大量的粮草,即使只给他们正常人三分之一的供应量,在俘虏数量去到一定程度时,负担也是很大的。
所以古代很多将领都不愿意接受俘虏,甚至常常做出杀俘的事情来。杀神白起坑杀30万俘虏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思索了一会,刘厚终于想起了一个办法:“这好办,就算坐牢也要有人送牢饭啊。费先生,你跟那个谈判使者说,让他给俘虏们送饭。其他的都先不要谈,先让他们送粮食过来。跟他说,荆州缺粮,无法供养那么多俘虏,如果他们不送粮食过来,他那3万将士就饿着吧。到时候饿死多少人就看他们送粮的速度了。”
“此计大善,只要孙权还想要回这3万兵马,他就得不断送粮食过来。这样不断消耗东吴大量的粮食,到时候就轮到他们着急了,说不定还会影响到谈判的进度。还有,我们要让他们按每个人每天2斤的食量足额送过来。到时候我们再克扣一点,连我们自己的军粮都解决了。呵呵!”说到得意处,郭攸之不由得笑了起来。
“呵呵。”刘厚和费祎也跟着笑了,刘厚都觉得自己够脸厚心黑了,没想到这个郭攸之对厚黑学的理解直追他的便宜老爹刘备。
如果让东吴按每人2斤的饭量送来粮食,而实际上每天只给三分之一即10两(古代一斤16两)的粮食供给东吴俘虏,那自己每天净赚100石的粮食,还有比这更好做的生意吗?这真是好过去抢啊。如果一直是这样,他宁愿这次的谈判一直谈到天荒地老也不要紧。
商议完毕谈判的事情,刘厚又想起了一件一直不明所以的事情,那就是之前自己做了那么多布置,为什么到了最后关公出兵的消息还是不能及时传递到自己手上呢?
由于郭攸之刚跟随刘厚没多久,所以这件事交给了费祎去调查。见刘厚问起,费祎将最近的调查结果汇报给刘厚听。
和刘厚之前猜测的差不多,信鸽估计是被猛禽吃掉了。费祎查到荆州城的发信记录,证实在荆州城是有及时发出信鸽的,而且一次性放出了10只信鸽。沿途的中转站也有一些有收到信鸽到达,但是最后并没有在成都收到任何一只信鸽。
刘厚对信鸽通讯的方法感到深深的失望。这个年代自然环境还没被破坏,各种野生动物很多,什么豺狼虎豹,什么老鹰大雕在野外多的是。一次过放飞10只信鸽都被吃个干净,真是令人无奈。
刘厚起初建立信鸽传信系统的时候就担心过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还特意吩咐让荆州的情报人员在发出信鸽的时候,务必同时通过军用渠道发信。在他看起来,两条渠道怎么都会有一条会送达,自己的布置可谓万无一失。
谁知道这条传统的通讯渠道也出了问题。根据费祎的调查结果,在关公出兵的这段时间里,荆州到成都一线的很多个驿站都遭到不明来历武装人员的劫掠,而信差也常常遭到伏击。导致了荆州与成都的通讯一直时断时续。
综合各种情况,特别是这次东吴偷袭荆州的行为,费祎分析认为这些事情很有可能是东吴人做的。目的是瘫痪荆州与成都之间的通讯,为他们偷袭荆州营造出有利条件。
“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筹备了那么久的事情,却总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墨菲果然说得没错,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刘厚不由得说出了后世这条著名的墨菲定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