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英雌-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红玉优雅地甩掉李曜的咸猪手,又补了个大大的白眼:“每年跑到我家提亲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只是我和我父亲都看不上罢了。”

    李曜把安红玉白皙无暇的下巴轻轻一抬,语带怜惜地说道:“红玉生得如此明艳动人,我若是变为男儿,一定会把你娶了,日日夜夜好生疼爱疼爱。”

    安红玉拍开李曜的手指,娇嗔道:“不害臊。”

    李曜故作委屈道:“我说的可都是大实话呀。”

    安红玉轻啐一口:“无稽之谈。”

    两个活力少女正相互逗嘴逗得不亦乐乎,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随即便响起了兰韶英的话音:“贵主,两位小郎君已在白玉楼台等候。”

    李曜颔首道:“知道了,我这便过去。”

    三人结伴朝白玉楼走去,一路上冷冷清清,所遇者寥寥,安红玉见此情形,突然轻哼一声,道:“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不来也罢。”

    李曜展颜一笑:“红玉言重了,这只是人之常情而已,难道现在这样不好吗?”

    兰韶英习惯性地合十道:“阿弥陀佛,这样当然最好,我都不记得耳根有多久没这般清静了。”

    自从李曜在大兴殿议事堂驳倒了陈叔达的迁都论,常来明园的访客一下子少了十之七八。

    对此,马周私底下悄悄向李曜道破了缘由:“秦王虽功业勋高,但若论朝中威望,太子尤胜许多。”

    当然,无需他人提醒指点,李曜也很清楚武德迁都之议,绝非史书上说的那般单纯。

    李建成支持迁都,不过是为了消除李世民独揽兵权的机会。

    而李曜反对迁都,也只是奉旨为老皇帝李渊排忧解难。

    其实,自唐朝建立以来,李渊对北方一直采取积极防备的策略,并不是很怵突厥人。

    不然的话,原史上这位唐高祖也不会因为听了李世民几句豪言壮语就打消念头。

    只不过,在不知情者看来,李曜这一搅合,却释放出了一种政治信号,让各个派系都对她做出了大错特错的解读,进而将她错误地归入了秦王的阵营。

    而现在秦王一党正遭受东宫的报复和排挤,难免会殃及到她。

    太子、齐王一派自不必说,为了避嫌的中立派,尚未弄清原委的秦王党,同样也不敢轻易来拜访明园。

    所以,为了重塑自身的中立形象,李曜开始闭门不出,甚至连李渊在城南鹿苑举行的围猎活动都被她以柴令武生病需要照料为由推辞掉了。

    所以,她才过上了难得的清闲日子。

    待到登上楼台之时,李曜已经切换成了一副为人尊长的正经模样,柴哲威和柴令武忙上前齐齐行礼:“弟子玄恒,玄宁,拜见师父。”

    李曜点头示意免礼,扫了眼侍立在楼台上的几个颔首低眉的男女,这些人的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全都是来自内廷的宦官和宫女。

    一般而言,公主只有出嫁开府,才能单独配备官吏和宫奴婢,然而李曜的身份不仅是公主,还是一个出家人,开府自是遥遥无期。

    于是李渊采取折中的办法,按照公主的规格,给李曜配置宦官宫女作为身边的侍者,并任由她亲自挑选。

    由于涉及皇家的规制,李曜根本无法推拒,便秉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要来了当初在仁智宫服侍过她的这几人。

    李曜指了指摆放在柴哲威身前案几上的一卷书,对其中一名脸蛋圆圆的小宫女说道:“蓉娘,把那卷《三字经》递给我。”

    蓉娘应了一声,走过去拿起书卷,然后毕恭毕敬地递到李曜手中。

    李曜打开这本由她改编过的《三字经》,粗略地扫了一眼,便对两个小孩说道:“这本书你们学完了吗?”

    柴哲威道:“马师父都教过了。”

    李曜点了点头:“既如此,我要考量你们一番,都听好了。”

    她顿了顿,又看向书卷,问道:“子不学,后面为何?幼不学,后面又为何?阿蚺来回答。”

    柴令武稚声稚气地背诵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李曜又说道:“阿卯来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柴哲威流利地回答道:“孩童不肯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若是幼时不努力学习,老时将无所作为。”

    李曜点头道:“答得不错,接下来,我要提高一点难度,若是你们两个都答对了,我特许你们明日到城中玩耍一天。”

    柴哲威和柴令武跃跃欲试道:“好啊好啊。”

    李曜问道:“请阿蚺来回答,此书上第十二列是甚么内容?”

    柴令武数了数手指,半晌才道:“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李曜点头道:“回答得完全正确。”

    柴令武激动得蹦了起来,向柴哲威笑道:“阿兄,就看你啦。”

    柴哲威挺起小胸脯,摆出一副责任在肩的架势:“师父尽管出题,玄恒不会让弟弟失望的。”

    看到这个刚满五岁的小娃强装老成的样儿,表面严肃的李曜险些破功,好不容易忍住笑意,说道:“何谓六谷六畜,执笔写出来,如果写错一字,你们明日就到高师父那里去修习一天。”

    蓉娘等宫女正要上前帮忙铺纸研墨,却被李曜一个手势制止。

    在李曜刻意的培养下,柴哲威倒是早已习惯了自己动手,仔细完成了书写的准备工作,提笔蘸墨,在纸张上认真写下了两列文字:

    稻梁菽麥黍稷。

    馬牛羊雞犬豕。

    李曜揽纸一瞥,蹙眉道:“字写得好丑。”

    安红玉抢过纸张,朝上面看了一眼,莞尔笑道:“字丑无所谓啊,每个字都写对了,别对小孩要求太高嘛。”

    李曜对柴氏二子道:“明日就让安娘子带你们出去玩……”

    两小孩正要欢呼雀跃,附近忽然传来了一声轻咳,众人循声看去,就见一袭黑衣的张无铭站在楼台入口,李曜走到他面前,从对方手中接过一支信筒,展开一阅,只见信上写道:“河西告急,罗某率队助战,归期待定。”

第250章 你朋友何许人也?() 
长安北面,兰池水畔,旌旗蔽日,刀枪林立,一支大军整装待发。

    高台之上,笙歌聒地,鼓乐喧天,唐皇李渊率领百官正为领命出征的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饯行。

    近日来,唐朝战事不利,箫关、阴盘、善和等重要关隘和军镇先后沦陷,陇州、原州全境皆遭突厥铁蹄蹂躏,困守平凉孤城的右监门卫大将军杨屯急遣使向朝廷求援,李渊听取信使汇报后,为扭转局势,决定以李世民为主帅,李元吉为副帅,发兵全力反击突厥,除卫护京师的元从禁军,其他所有尚未参战的关中兵皆已云集此处。

    此外,李渊还诏令陕东大行台右仆射屈突通率领中原军队进驻京师周边城池,以填补讨伐大军出征给京畿地区造成的守备空缺。

    李世民和李元吉头戴锦盔,身披银铠,战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瞧来英武非凡,仿若天将临世。

    李渊亲自将两樽酒水递给两个儿子,随即又从宦官手中接过皇帝御用的龙纹玉曲卮,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世民、元吉,突厥此番攻势之盛,远甚以往,你们务必谨慎用兵,败则退回京畿,扼关而守,胜则稳扎稳打,切忌冒进。”

    李世民、李元吉二人齐齐举樽,高声道:“父亲敦敦教诲,儿定谨记于心,绝不辜负父亲和朝野的厚望!”

    父子三人仰头一饮而尽,李世民面朝台下,忽然朗声道:“大唐的将士们,突厥犹如禽兽,烧杀掳掠,罪恶滔天,我们该做甚么?”

    声音刚落,李元吉立马振臂一吼:“戮杀北狄,报仇雪恨!”

    “戮杀北狄,报仇雪恨!戮杀北狄,报仇雪恨……”

    关中将士热血沸腾,齐齐高呼,声震长空。

    李世民和李元吉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鼓舞完士气,相继走下高台,跨上战马,李世民扬鞭一指前方:“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铺天盖地的大军犹如洪流涌动,浩浩荡荡地朝西北方向行进。

    眼见军队渐渐远去,李渊下了高台,正要登上御辇,起驾回京,忽然瞥见一小队人马朝自己直奔而来,待到来者们及至近处,再定睛一看,立刻认出当先一人,正是他最宠幸的女儿明昭公主。

    李曜一勒马缰,青海骢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前蹄未落,李曜已跃至李渊面前,俯身一礼:“明昭见过父亲。”

    “平身吧。”

    李渊伸手虚扶,关切地问道:“阿蚺的伤寒好了么?”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伤寒一直是致死率比较高的传染病,李渊没敢去探望,而奉旨前去诊断的御医也被李曜以亲自治疗为由给打发走了,因此他完全了解不到外孙的病情状况。

    但事实上,柴令武只是患了普通感冒,早在李曜请假后的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李曜眼不眨心不跳地应道:“回禀父亲,阿蚺现已完全康复。”

    自从“杨文干事件”结束之后,她就对李家兄弟之间的权利争斗唯恐避之不及。

    而她之所以谎报孩子的病情,故意缺席李渊举办的围猎活动,就是不想去看那场“劣马三蹶秦王”的丑陋闹剧。

    毕竟,“玄武门之变”已经无法避免,李渊对她的宠幸也维持不了几年。

    正所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把未来的前程和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还不如好好壮大自己的实力。

    李渊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别有深意地道:“这就好,所幸你没有陪朕游猎少陵原,而是留在了家中,否则你很可能会目睹到你那三个兄长的精彩表演啊。”

    李曜有些心虚,忙打了个哈哈:“喔,那还真是有些遗憾呀。”

    “油嘴滑舌。”

    李渊没好气地说着,两眼渐渐眯了起来,打量了一眼李曜,见她头戴斗笠,一身男儿打扮,腰间蹀躞带上挂满物件,不禁有些怀疑道:“你这副模样,似乎不是来给两个兄长送行吧?”

    李曜干笑一声:“我只是顺路过来。”

    “顺路?”

    李渊笑了笑,捋须道:“给朕说实话,你到此所为何事?”

    李曜压低声音道:“我的朋友在陇右遇到了麻烦,正等待我去援助,希望父亲能给予一些便利。”

    李渊脸色登时沉了下来,斥道:“你朋友何许人也?竟敢怂恿当朝公主以身犯险……”

    他骂着,忽然语气变得有些古怪:“难怪你不喜欢柴嗣昌,其实是因为你有了新欢?”

    李曜脸颊抽搐了几下,忙不迭地解释道:“父亲莫要误会,我那朋友是斛尤部的女首领,是我的过命之交。”

    李渊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现出恍然之色,试探着说道:“朕记得这甚么斛尤部是去年七月归附本朝的铁勒部落,迄今刚好一年,难道说……此事与你有关?”

    李曜点头承认道:“没错。”

    李渊扫了一眼李曜身后的随行者们,诚恳地道:“据兵部收到的军情急报,现在斛尤部正与突厥人鏖战红谷,而与之相邻的陇右诸州皆需提防突厥和吐谷浑的侵扰,显然无法分兵去支援他们,可是你只带这十几号人马去助战的话,似乎起不了甚么作用,更何况你们需要通过刚刚被突厥人侵占的陇州才能进入陇右地带,实在太危险了。”

    李曜微笑道:“请父亲放心,我会帮我军重新夺回陇州才出关。”

    李渊惊疑了一声,暧昧地笑道:“朕已派遣柴嗣昌前去收复陇州,你该不会打算借此机会……与他和好吧?”

    李曜嘴角微微一抽,急道:“父亲何出此言,我与他本就关系不差,哪有甚么和好不和好的,父亲到底愿不愿意帮我的忙呀!”

    “好吧。”

    李渊点头道:“说起来,你此行也是为国分忧,朕岂能不助你一臂之力?”

    李渊也不含糊,当场雷厉风行地写了一份特许李曜等人调用军资的手喻,然后连带相关的文牒一并交给了李曜。

    李曜达成目的,欢喜地道了一声谢,当即翻身上马,挥手一鞭,胯下骏马便撒开四蹄,又朝着李世民所率大军行进的方向风驰电掣地奔去……

第251章 槊杀敌酋() 
李曜轻装简从,不多时便追上了携带辎重粮草行进的大军。

    此番跟随李曜出行的人,除了安红玉、兰韶英、高烈、张无铭、张玄妙五个身负武艺之人,还有十二名从未执行过任务的东风堂新手,各个骑乘良骏,行动矫健,引得沿途无数唐军将士为之侧目。

    李曜策马驰到并辔而行的李世民和李元吉旁边,在鞍上微微一欠身,持缰作揖道:“二位兄长金安。”

    李世民上下扫了眼李曜全身,疑惑道:“难道父亲准许你随我们一起参战么?”

    李元吉也注意到李曜一副将欲远行的架势,故意作出一副失落的样子,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道:“哎!为兄还以为你是专程跑来给我们十八里相送呢。”

    李曜笑道:“实在抱歉,明昭只是过来找你们取一些物件。”

    李世民和李元吉对视了一眼,奇道:“你想要何物?”

    李曜从腰间锦囊里取出李渊的手谕,并递到李世民手中,说道:“我需要皮铁甲胄十八具,骑弩三十六副,弩箭一千支,马槊十六杆,长枪两杆。”

    李世民把手谕仔细看了一遍,随即传给李元吉阅览,又朝李曜身后那些挎刀负弓的男女随从们望了两眼,这才问道:“你欲往何处去?”

    李曜把自己准备协助唐军夺回陇州及出关赶赴河西之事说了,李世民皱了皱眉,叮嘱道:“若在陇州,柴嗣昌肯定能护你周全,倒是不用太担心,但你出关之后,就要多多小心了,最好尽量避开胡人的骑兵,能不交手就绝不交手。”

    李曜微笑着点头道:“多谢二哥关心,明昭晓得了。”

    李元吉不屑地睨了李世民一眼,随即把手谕交还给李曜,便朝身后一招手:“来人。”

    数员浑身贯甲的将领立刻拍马上前,齐齐问道:“大王有何吩咐?”

    李元吉眼睛扫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